《天使之城》观后
昨晚,看了尼古拉斯凯奇和梅格瑞恩演的《天使之城》。没从头看起,可仍觉得是一部好看的片子。 首先,作为天使的角色设置非常精准。天使和人类,作为两种互为补充的存在,分别享有着世界赋予生命的别种形式的美好。如果过去或者未来对应的轮回或者失去都可以构成人类恐惧的基础,成为深埋在其灵魂之中的魅影,那么天使完全脱离了物质的需求,他们永恒、安定和延续的品质也就剥夺了他们体验的权利,对于天使而言,没有了对立面的一切价值本身也都随之消失,他们不需要承受苦涩,也就无需体验甜蜜;他们无需承受痛苦,也就无需体味快乐;他们自给自足之余唯一的需求就是精神的升华,在他们每一个黎明和黄昏倾听天籁的时候,他们都可以调入自然造物的频率,实现某种巅峰的体验。而人之为人则与此相反,享受也被碾压,给予也被剥夺,拥有在起点也孕育着消磨。体验的宽度在进入“白噪音”一类的极限之前都可以均衡的覆盖正负两域,甜美和苦涩,温暖和冰凉,爱和冷漠。塞斯在坠入人间的那一刻起,就成为了一颗麦粒,开始被生活脱粒碾压。天使无需语言,他们可以直接读取心灵;他们既是完整的个体又是统一的整体。塞斯需要问路,却被语言不通的大婶高声叫骂;天使无需交通,他们可以任意在空间中穿越,出现或消失。塞斯需要用身体丈量距离,在大雨之中,精疲力竭的去往遥远的塔夫湖。天使作为存在可以自给自足,既不需要能量也不产生垃圾。赛斯依赖身份和金钱来达成个体的生存存在。这一切的代价让他拥有了感知能力和爱,让他可以理解梨作为梨的味道。也在爱的巅峰体验之后,随即被剥夺了爱人。这就是人的生活,也许这样的命运安排有些上帝现身的刻意,然而,谁也不能否认,这不过是被压缩的人生起伏的爆发。最终,在天使们聚集的清晨,赛斯跃入大海,在海浪中挣扎腾跃,在天使享受天使无色透明的喜悦时,赛斯也享受到人类五味杂陈的体味。 宇宙无中生有的规律或许正是如此,作为其中的存在你要么自给自足,要么自产自销……而这两种方式又同时分化和组成了世界。或许,人在时为人,去时就做了天使,生命最终实现历时性的完整和统一。 如此的话,做人能体味的一切,无论如何千回百转,又都成了世界的馈赠。就像塞斯生活在天使的无色无味的世界之中的时候,只有通过书本来感知人类的感知方式。他好奇梨子的味道,而且不能满足于梨子是梨子的味道,他需要具体而且详细地描述。而人,已经习惯了用概念来代替感知,梨子的味道,苹果的味道等等。然而,对于任何一种味道,有人爱就有人恨,即使个体体验具有某种倾向于统一的基调,也仍然具有千变万化的差异,那么抛弃既有的观念,伸张感知的触角,在天使之城体验人之为人的美丽,也是一件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