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
快到春节,最近,零星的爆竹声已不绝于耳,想起了爆竹的起源,翻看博客,发现两年前摘过。最近似乎禁放之声颇多,可是这句话“一千多年来,燃放爆竹作为辞旧迎新的固定模式一直发挥着巨大的社会功能,它给无数被损害的灵魂以片刻的慰藉,使尚未坠入绝望谷底的下层人民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真正体现了先秦年终蜡祭那种一张一弛、宣泄郁闷的精神。”让人看了多么温暖呀!
从人道主义角度讲,还是继续让放的为好吧!
爆竹
在大年三十那天,很担心开车穿越城区,在我心目中,北京整个城区无异于战火硝烟弥漫的战场。为此,将年夜饭改为中午,以便晚上躲在家中从窗户里安全地眺望今年爆竹的新品种:体型巨大的微型鸟巢和“足印”。
“中国古代流行过两种相互关联的噪音驱鬼法术。一种是用猝不及防的爆竹声吓走鬼怪,一种是用混杂的噪音制造声势以达到慑服鬼怪的目的。两种驱鬼法都与一定的生活经验相关联。闪电之后的霹雳,火中竹木、器皿的爆裂,人的有意无意的尖叫,按照人鬼互渗的思维习惯,都会被列入驱鬼灵物的范围。另一种鼓噪法更多地汲取了战争的经验。两军对垒,必有鼓铎之声、马嘶之声、喊杀之声,声势雄壮的一方更易取胜。”
“最早的爆竹是将竹子投入烈火使之爆裂发声,‘爆竹’之名即由此而起。”
“爆竹驱鬼法与春节相联大概是晋代以后的事情。三国时期的春节还没有‘爆竹’之举,不过那时的‘门前作烟火’与爆竹法已很接近。从此,爆竹声中辞旧岁就成为中国人时代相沿的传统。”
“火药炮仗出现后,爆竹的形式大为改观,古拙的烧竹爆裂发被彻底淘汰。爆竹的品种越来越多,爆竹制造的声势越来越大,年节气氛因为有了震天动地的爆竹声也越来越浓。例如清代,‘烟火花炮之制,京师极尽工巧……种种纷繁,难以悉举。’除夕之夜,亥子时刻,‘爆竹声如击浪轰雷,遍乎朝野,彻夜无停。’(潘荣陛《帝京岁时记胜.元旦》)
一千多年来,燃放爆竹作为辞旧迎新的固定模式一直发挥着巨大的社会功能,它给无数被损害的灵魂以片刻的慰藉,使尚未坠入绝望谷底的下层人民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真正体现了先秦年终蜡祭那种一张一弛、宣泄郁闷的精神。”
“时代越晚,节日燃放爆竹的巫术意味就越淡薄。除夕元旦放爆竹,娶妻生子、升官发财放爆竹都是如此。”(摘自《中国古代巫术》)
2009年1月24日伦敦雾
从人道主义角度讲,还是继续让放的为好吧!
![]() |
爆竹
在大年三十那天,很担心开车穿越城区,在我心目中,北京整个城区无异于战火硝烟弥漫的战场。为此,将年夜饭改为中午,以便晚上躲在家中从窗户里安全地眺望今年爆竹的新品种:体型巨大的微型鸟巢和“足印”。
“中国古代流行过两种相互关联的噪音驱鬼法术。一种是用猝不及防的爆竹声吓走鬼怪,一种是用混杂的噪音制造声势以达到慑服鬼怪的目的。两种驱鬼法都与一定的生活经验相关联。闪电之后的霹雳,火中竹木、器皿的爆裂,人的有意无意的尖叫,按照人鬼互渗的思维习惯,都会被列入驱鬼灵物的范围。另一种鼓噪法更多地汲取了战争的经验。两军对垒,必有鼓铎之声、马嘶之声、喊杀之声,声势雄壮的一方更易取胜。”
“最早的爆竹是将竹子投入烈火使之爆裂发声,‘爆竹’之名即由此而起。”
“爆竹驱鬼法与春节相联大概是晋代以后的事情。三国时期的春节还没有‘爆竹’之举,不过那时的‘门前作烟火’与爆竹法已很接近。从此,爆竹声中辞旧岁就成为中国人时代相沿的传统。”
“火药炮仗出现后,爆竹的形式大为改观,古拙的烧竹爆裂发被彻底淘汰。爆竹的品种越来越多,爆竹制造的声势越来越大,年节气氛因为有了震天动地的爆竹声也越来越浓。例如清代,‘烟火花炮之制,京师极尽工巧……种种纷繁,难以悉举。’除夕之夜,亥子时刻,‘爆竹声如击浪轰雷,遍乎朝野,彻夜无停。’(潘荣陛《帝京岁时记胜.元旦》)
一千多年来,燃放爆竹作为辞旧迎新的固定模式一直发挥着巨大的社会功能,它给无数被损害的灵魂以片刻的慰藉,使尚未坠入绝望谷底的下层人民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真正体现了先秦年终蜡祭那种一张一弛、宣泄郁闷的精神。”
“时代越晚,节日燃放爆竹的巫术意味就越淡薄。除夕元旦放爆竹,娶妻生子、升官发财放爆竹都是如此。”(摘自《中国古代巫术》)
2009年1月24日伦敦雾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