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发
![]() |
![]() |
![]() |
![]() |
卷发,中分。除了小孩和秃顶,达芬奇笔下所有的人物,不分男女,都梳着这种据说是当时最具知性的发型。就像我们曾经在胸口别一排钢笔来表示有文化那样。
关于卷发,天生的无可厚非。但如果原本一头直发,唯独把耳朵两侧的一缕加工成时髦的样式,这种对于渴望,先天的秉性和后天的修饰,看似不经意,却从第一眼开始,就给人以一种含而不露的对立。据说,达芬奇把对空气和水流的研究运用到了这里,那些精致的发鬈,就像平静河面上暗涌的朵朵漩涡。
吉内弗拉 德 本齐——这个名字对我来说,实在太长了,那真是相当的难记。远没有蒙娜丽莎那么琅琅上口。也没有背负那么多的盛名。也许正因为如此,对她的解读,要来得容易得多。
她那没有完全张开的眼睛迷离倦怠。几乎没有反光的眸子让人感觉她目空一切——她的眼神越过我的肩膀,在身后漫射开去。
细长的眉毛,微凸的颧骨,单薄的鼻头,象征着刻薄的性格。
敏感的唇线透露着一丝绝不妥协的不悦。
颈项挺拔,肤如凝脂,脸颊的微红和得体的装束显示着她的年轻和富有,为什么她看起来又是那么沉静阴郁。身后锋芒毕露的杜松针叶似乎呼应着她的性格,而更远的一些:止水的荒寒,树林的静谧,山峦的薄雾也许正是她冷漠外表之下的秘密花园。在沉静的外表,克制表情之下,她是一个无法洞穿的血肉之躯,如主人公一袭胸衣,薄如蝉翼,让人几乎无法察觉。但一枚金色的别针却透露了她不甘平淡的内心。
年轻的达芬奇于二十二岁完成这副画作,作为结束学徒和助手生涯的他,这幅作品是他自立门户的开始。“湿画法”的技巧在这副画作中日臻成熟,画家笔笔相连,涂抹出一片细密丰满的肌肤。与此同时,从那场关系到生死和名誉的官司漩涡里侥幸脱身的他,也许就此隐藏起自己真实的内心和情感,向世人展示的,是他精湛而博大的技艺和思想。
![]() |
-
知和。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2-20 11: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