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忆
情已堪,心难断,风中尘缘,世上痴情,忘却千古相思断肠怨
念常语,泪易流,雨间佳人,花下月铭,忆至万言盟誓离忧愁
《虞美人·咏梅》
胭脂浴雪疏枝俏,
莫道痴怀少。
苍冥近暮剪流霞,
送缕冷香绕径吻梨花。
轻言孑影多情误,
不把珠玑数。
但听雁语落清溪。
舞落一枝绮梦入春泥。
《玄武湖边》
古老的禅院
清新的钟声
唤醒了沉睡的你
燕子衔来了春天的音符
在浅浅的晨曦中
慢慢地奏起着
那水榭旁
还拴着谁的瓜舟
是谁
是谁在夜里
悄悄地偷渡了对你的思念
那烟雨的一丝朦胧
有点模糊
黄昏里顽皮的灯
跳动着的火
小河旁玩耍的孩童
嬉笑着
你总是缄默地看着
嘴角留着极浅极淡的微笑
仿佛哀愁已经爬上了你的心头
是你在对谁思念
我们总是不期而遇
打你窗前走过
轻柔的雨
腼腆的风
调皮地在我的脸上
挠着痒痒
和谐的拨动着我的心弦
又狠狠地敲打
扰乱了梦的节拍
似乎在示意什么
溪水潺潺地流泻
花儿也在思考
似乎又在聆听着那份空灵
我拥入你的怀抱
从你薄薄的衣纱听进
我听见了你
颤颤的心跳
从你眉宇间一线青霭
仿佛我看到了
你的所有惆怅
《南京忆》
只为了朱自清一句“逛南京象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我便对千里之外的金陵浮想联翩、心驰神往。
也许生活归于平静,让我有了时间遐想。最近很想念南京,尤其在近日,只是午夜梦回时却不知已身是客,明白过来后总是一片怅然。我想这一辈子都与南京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那里有太多良辰美景和美好的回忆,当然也有刻骨铭心的心酸和伤痛,不过现在回想起来总是美的。
朱自清劝说后来的游客“上鸡鸣寺去,最好选一个微雨天或月夜”,那么我启程的那天清晨必定有细雨霏霏了。打一支伞吧,伞下的人要着略有古韵的衫裙,才好配朦胧里寺院的那一层幽幽古味。
鸡鸣山东麓景阳楼之下的那口胭脂井如今已作灌园之井,渔阳鼙鼓动地来的时候,想必陈后主与张丽华再不能藏身于斯。听说此井以石栏有脉,雨后辄现胭脂色,因以得名,而今井栏怕早已被保存到那古物保存所了吧?
直奔豁蒙楼。据说豁蒙楼的一排窗子安排得最有心思,让人看得一点不多一点不少。灰袍寂容的僧人,劳请你端一碗飘香的清茶,禅心陪我在无边落雨中,凭吊面前这苍然蜿蜒的台城。远远的一带白水,就是声明远播的玄武湖了吧?苍茫茫一片青苇,谁家的渔船无声息漂着?
轻飘飘就来到了玄武水边。几时云收了雨水去?天青如蓝。渔船没有修饰,自是素朴,那船头,或是船尾,还有曾经的擦痕老老实实地留着。船中居然散放着两张乡人用的竹椅。知心的人何时又站到了身边?手里竟拎着一只南京颇有名气的烧鸭,还有店家盛情相赠的一瓦罐烧鸭汤。
不需多言多语,给那船夫几文铜钱,我们且自逍遥去吧。船上并没有桨,只一支青竹长篙。随它是纵是横,竹篙轻点,兀自向湖心漂去。阳光正是和煦,无遮挡地泻下。天高水阔,天地间只有你我知己,如此正是自由,不必拘泥,伸箸烧鸭,大快朵颐。真是吃了碗里看着锅里,忽想起南京更有名的似乎还是盐水鸭吧,听说以秋天时候的最好,拿桂花渍了,必定令人食指大动。
渔船已漂泊几时?悠悠靠近一片洲渚。正是樱桃上市的季节,洲上游客皆在树下现买现摘现吃。爱煞那珊瑚珠子般的红果,也买一小篮子去水上品尝。果然津甜微酸,正好解刚刚那一肚烧鸭汤的油腻。
天下的水可是相通的?忽忽然,竟是扬帆在长江中流。风猎猎刮着长裙,抬眼又望见江雾外一仞绝壁处,有亭翼然,宛如飞燕,竟是燕子矶了。我并不是一个豪侠的人,娇娇柔柔,眼望着船下激流,不免额手心慌,梦、梦、梦,你快转去了别处吧。
秦淮河,自古以来是很多诗人、散文学家的挚爱。“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朝杜牧的《泊秦淮》诗,流传千古,代代相诵,几乎成了秦淮河的千古绝唱。还有近代文学大师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让我们“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 由于历史的变迁,古代“浆声灯影连十里,歌女花船戏浊波”、“ 画船箫鼓,昼夜不绝”的繁华景色早已不复存在。现在的秦淮河风光带,以夫子庙为中心,白天的时候步行街等地方倒也人车川流不息,服装店、土特产店、餐馆、酒楼、照相馆等栉次鳞比,只是一过晚上十一、二点,就变得静悄悄的了。这和南京整个城市的生活规律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夜生活,有也只是集中在KTV、迪厅和1912就把一条街等地方吧,街道上是没有什么人的。秦淮河水也不复当年,虽然政府每年都花了大笔的钱在清淤上,但还是散发出一股淡淡的臭味。朱自清说“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而现在的河水所凝的可能不只是六朝金粉了吧。
秦淮河上那迷人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美景,再有那秦淮八艳的凄美故事等等。当然,旧时酒家不在,那些才女也远去了。我想要看的是什么呢?当我坐在淮河岸边。看着现代化的灯火中的 “十里秦淮千年流淌,六朝胜地今更辉煌”壮观景象。心里总觉得少了一种味道。是什么呢?也说不清。
迎面一尊白色塑像,脸子开得秀逸,衣褶柔活如仙,端端地立在一泓碧水之间。湖内荷叶田田,菡萏已窥得见一点粉红。谁家小女儿在多情哼唱:“莫愁湖边走,啊,春光满枝头……”原来竟是到了莫愁湖畔。快快,快把那位喜读闲书的朋友请进梦来,也好听他讲莫愁湖的来历,还有湖边那座胜棋楼的典故。
转眼已是斜晖脉脉。正是去明故宫体会“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好时候。不过,我这人经不起一份苍凉的压迫,不看也罢。而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早销了一颊潋滟的蔷薇色,《桃花扇》、《板桥杂记》、《儒林外史》里那个曾沐在如烟如梦月色下的倩影还是暂存于我的念想中吧。桃叶渡、白鹭洲尚需时日好细细去寻它们渺于烟波里的杳杳踪迹,“春牛首”已过了节季,“秋栖霞”且待霜后再来领略“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那份停车坐爱吧。一个城市,就算在梦里,也不可将其一览无余。不如暂去夫子庙边的茶寮,品尝品尝手套银镯子的老妈妈端上来的那一碟南京干丝吧。
南京的朋友们说,南京的变化不大,论现代感还不及成都、重庆,与上海相比就更不用说了。说真的我不在乎,作为一个有着厚重历史和沧桑过去的城市,我倒宁愿它更多地保留过去深厚的文化底蕴,那样我们才不至遗忘那些不该忘却的历史,要说发展活力我们有上海、北京、广州等难道还不够吗,全国可是一盘棋呢。
不轻敲你的窗棂,淡淡素笺,浓浓墨香,伴着典雅婉约的味道,扑面而来。心灵的相约,文字的浸染,淡雅的情怀,在红尘深处,诉说着几许沧桑,几度花打捞那一缕红尘里的袅袅清香,可是你?从唐诗宋词开始延伸,用你的别致典雅,造就文字的殿堂。岁月随着书页翻动,几缕笔墨,横渡梦里梦外。
无论是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或是仁慈宽厚的千年夫子庙,无论是人杰地灵的雨花台,还是曲折深幽,气势恢宏的明孝陵,都似乎赋予了南京“婉约派”的气质。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了伤感的一笔。它映照着每一个男人似曾相识的经历——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纸醉金迷、大喜大悲、大开大合……
念常语,泪易流,雨间佳人,花下月铭,忆至万言盟誓离忧愁
《虞美人·咏梅》
胭脂浴雪疏枝俏,
莫道痴怀少。
苍冥近暮剪流霞,
送缕冷香绕径吻梨花。
轻言孑影多情误,
不把珠玑数。
但听雁语落清溪。
舞落一枝绮梦入春泥。
《玄武湖边》
古老的禅院
清新的钟声
唤醒了沉睡的你
燕子衔来了春天的音符
在浅浅的晨曦中
慢慢地奏起着
那水榭旁
还拴着谁的瓜舟
是谁
是谁在夜里
悄悄地偷渡了对你的思念
那烟雨的一丝朦胧
有点模糊
黄昏里顽皮的灯
跳动着的火
小河旁玩耍的孩童
嬉笑着
你总是缄默地看着
嘴角留着极浅极淡的微笑
仿佛哀愁已经爬上了你的心头
是你在对谁思念
我们总是不期而遇
打你窗前走过
轻柔的雨
腼腆的风
调皮地在我的脸上
挠着痒痒
和谐的拨动着我的心弦
又狠狠地敲打
扰乱了梦的节拍
似乎在示意什么
溪水潺潺地流泻
花儿也在思考
似乎又在聆听着那份空灵
我拥入你的怀抱
从你薄薄的衣纱听进
我听见了你
颤颤的心跳
从你眉宇间一线青霭
仿佛我看到了
你的所有惆怅
《南京忆》
只为了朱自清一句“逛南京象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我便对千里之外的金陵浮想联翩、心驰神往。
也许生活归于平静,让我有了时间遐想。最近很想念南京,尤其在近日,只是午夜梦回时却不知已身是客,明白过来后总是一片怅然。我想这一辈子都与南京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那里有太多良辰美景和美好的回忆,当然也有刻骨铭心的心酸和伤痛,不过现在回想起来总是美的。
朱自清劝说后来的游客“上鸡鸣寺去,最好选一个微雨天或月夜”,那么我启程的那天清晨必定有细雨霏霏了。打一支伞吧,伞下的人要着略有古韵的衫裙,才好配朦胧里寺院的那一层幽幽古味。
鸡鸣山东麓景阳楼之下的那口胭脂井如今已作灌园之井,渔阳鼙鼓动地来的时候,想必陈后主与张丽华再不能藏身于斯。听说此井以石栏有脉,雨后辄现胭脂色,因以得名,而今井栏怕早已被保存到那古物保存所了吧?
直奔豁蒙楼。据说豁蒙楼的一排窗子安排得最有心思,让人看得一点不多一点不少。灰袍寂容的僧人,劳请你端一碗飘香的清茶,禅心陪我在无边落雨中,凭吊面前这苍然蜿蜒的台城。远远的一带白水,就是声明远播的玄武湖了吧?苍茫茫一片青苇,谁家的渔船无声息漂着?
轻飘飘就来到了玄武水边。几时云收了雨水去?天青如蓝。渔船没有修饰,自是素朴,那船头,或是船尾,还有曾经的擦痕老老实实地留着。船中居然散放着两张乡人用的竹椅。知心的人何时又站到了身边?手里竟拎着一只南京颇有名气的烧鸭,还有店家盛情相赠的一瓦罐烧鸭汤。
不需多言多语,给那船夫几文铜钱,我们且自逍遥去吧。船上并没有桨,只一支青竹长篙。随它是纵是横,竹篙轻点,兀自向湖心漂去。阳光正是和煦,无遮挡地泻下。天高水阔,天地间只有你我知己,如此正是自由,不必拘泥,伸箸烧鸭,大快朵颐。真是吃了碗里看着锅里,忽想起南京更有名的似乎还是盐水鸭吧,听说以秋天时候的最好,拿桂花渍了,必定令人食指大动。
渔船已漂泊几时?悠悠靠近一片洲渚。正是樱桃上市的季节,洲上游客皆在树下现买现摘现吃。爱煞那珊瑚珠子般的红果,也买一小篮子去水上品尝。果然津甜微酸,正好解刚刚那一肚烧鸭汤的油腻。
天下的水可是相通的?忽忽然,竟是扬帆在长江中流。风猎猎刮着长裙,抬眼又望见江雾外一仞绝壁处,有亭翼然,宛如飞燕,竟是燕子矶了。我并不是一个豪侠的人,娇娇柔柔,眼望着船下激流,不免额手心慌,梦、梦、梦,你快转去了别处吧。
秦淮河,自古以来是很多诗人、散文学家的挚爱。“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朝杜牧的《泊秦淮》诗,流传千古,代代相诵,几乎成了秦淮河的千古绝唱。还有近代文学大师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让我们“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 由于历史的变迁,古代“浆声灯影连十里,歌女花船戏浊波”、“ 画船箫鼓,昼夜不绝”的繁华景色早已不复存在。现在的秦淮河风光带,以夫子庙为中心,白天的时候步行街等地方倒也人车川流不息,服装店、土特产店、餐馆、酒楼、照相馆等栉次鳞比,只是一过晚上十一、二点,就变得静悄悄的了。这和南京整个城市的生活规律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夜生活,有也只是集中在KTV、迪厅和1912就把一条街等地方吧,街道上是没有什么人的。秦淮河水也不复当年,虽然政府每年都花了大笔的钱在清淤上,但还是散发出一股淡淡的臭味。朱自清说“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而现在的河水所凝的可能不只是六朝金粉了吧。
秦淮河上那迷人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美景,再有那秦淮八艳的凄美故事等等。当然,旧时酒家不在,那些才女也远去了。我想要看的是什么呢?当我坐在淮河岸边。看着现代化的灯火中的 “十里秦淮千年流淌,六朝胜地今更辉煌”壮观景象。心里总觉得少了一种味道。是什么呢?也说不清。
迎面一尊白色塑像,脸子开得秀逸,衣褶柔活如仙,端端地立在一泓碧水之间。湖内荷叶田田,菡萏已窥得见一点粉红。谁家小女儿在多情哼唱:“莫愁湖边走,啊,春光满枝头……”原来竟是到了莫愁湖畔。快快,快把那位喜读闲书的朋友请进梦来,也好听他讲莫愁湖的来历,还有湖边那座胜棋楼的典故。
转眼已是斜晖脉脉。正是去明故宫体会“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好时候。不过,我这人经不起一份苍凉的压迫,不看也罢。而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早销了一颊潋滟的蔷薇色,《桃花扇》、《板桥杂记》、《儒林外史》里那个曾沐在如烟如梦月色下的倩影还是暂存于我的念想中吧。桃叶渡、白鹭洲尚需时日好细细去寻它们渺于烟波里的杳杳踪迹,“春牛首”已过了节季,“秋栖霞”且待霜后再来领略“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那份停车坐爱吧。一个城市,就算在梦里,也不可将其一览无余。不如暂去夫子庙边的茶寮,品尝品尝手套银镯子的老妈妈端上来的那一碟南京干丝吧。
南京的朋友们说,南京的变化不大,论现代感还不及成都、重庆,与上海相比就更不用说了。说真的我不在乎,作为一个有着厚重历史和沧桑过去的城市,我倒宁愿它更多地保留过去深厚的文化底蕴,那样我们才不至遗忘那些不该忘却的历史,要说发展活力我们有上海、北京、广州等难道还不够吗,全国可是一盘棋呢。
不轻敲你的窗棂,淡淡素笺,浓浓墨香,伴着典雅婉约的味道,扑面而来。心灵的相约,文字的浸染,淡雅的情怀,在红尘深处,诉说着几许沧桑,几度花打捞那一缕红尘里的袅袅清香,可是你?从唐诗宋词开始延伸,用你的别致典雅,造就文字的殿堂。岁月随着书页翻动,几缕笔墨,横渡梦里梦外。
无论是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或是仁慈宽厚的千年夫子庙,无论是人杰地灵的雨花台,还是曲折深幽,气势恢宏的明孝陵,都似乎赋予了南京“婉约派”的气质。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了伤感的一笔。它映照着每一个男人似曾相识的经历——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纸醉金迷、大喜大悲、大开大合……
![]() |
南京鸡鸣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