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爱情与现代爱情的博弈<z>
http://bbs.laweach.com/post2_189741_1.html
《恋爱的犀牛》
这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当我们身处在这样的时代:爱情像一包方便面,冲入沸水几分钟后便可食用,当我们对一切习以为常,学会理性地处理感情与实利之间的冲突,小心翼翼地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明智”的我们发现:主人公马路确实是一个愚蠢而不切实际的人,他选择了执著,选择了不放弃。马路算是人群中的犀牛——实属异类。
人们之所以视马路为异类,在于他还拥有着纯真的梦想和执著。但是在这个变动不居的时代,一切已经发生了改变。正如剧中反复吟咏的那样:“这是一个物质过剩的时代,这是一个情感过剩的时代,我们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我们有太多的要求需要满足。相对而言,爱情是多么美好,但是不堪一击。”在这样的时代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处世态度与以往有了截然不同。海誓山盟与白发携老等经典爱情所标榜的词汇显然已经不能描述新形势的感情,爱情更多的时候变成了游戏,事实上绝大多数的人就是这么做的。在作品中,作者似乎是有意地将马路的经典爱情观与他人的游戏爱情观作了一番比较。所谓经典爱情,是相信所爱的人是唯一而不可替代的,这个人可以厮守一生——“过去的岁月都会过去,最后只有我还在你身边,过去的岁月总会过去,最后只有我还在你身边。”而游戏爱情的人不相信有所谓坚贞不渝的爱情,两个人在一起只是出于对对方一时的需要。就象马路所说:“野兔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追逐尽量多的母兔,但豺一生只恋爱一次,并且与他的母豺厮守一生。”这就是两者之间的区别,也是马路核心价值观与别人的不同。马路的问题在于“过分夸大了一个女人和另一个女人之间的差别”,在游戏者眼中,一个女人和另一个女人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所以大仙嘲笑马路“真是夸张,搞得跟情圣似的,好像世界上就他一个人会发情……”所以演员红红可以大言不惭地宣称她俘获男人的绝招是“一骚、二媚、三纯洁”,所以黑子和莉莉“弄假成真”,作者用调侃的笔调写道:
牙刷:我同意——结婚是根治黑子脸上青春痘的唯一办法,从这一点出发,结婚还是有一定好处的。
马路:有人的人生任务完成得就是比别人快。
牙刷:我觉得完成得好比完成得快重要,黑子纯属心急硬吃热包子……【众人看他,牙刷自觉失言】挺好!
黑子:莉莉说,我们现在快速结婚,我们就是跨世纪婚姻,我们的孩子将在新世纪出生。
大仙:归家的兔子,靠岸的船,中国又少了一大对老大难。
马路:挺好。
恋爱指导员:社会又减少了一个不安定因素。
大仙:挺好。
主持人:这就叫弄假成真,体验派就这点不好。
爱情变成了一任务,而且要讲究效率,要“快速结婚”,造就“跨世纪婚姻”,而且要孩子“在新世纪出生”,至于爱情的基石——彼此真挚的感情已不重要了。这一切就象现时流行的电视速配一样。为什么这样,正如剧本所言,我们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我们有太多的要求需要满足,爱情虽然美好,但不堪一击。“爱情是蜡烛,给你光明,风儿一吹就熄灭。爱情是飞鸟,装点风景,天气一变就飞走。爱情是鲜花,新鲜动人,过了五月就枯萎。爱情是彩虹,多么缤纷绚丽,那是瞬间的骗局,太阳一晒就蒸发。”所有这一切无非是说明,曾经圣洁的爱情已被当下生活解构——如果谁还把爱当真,就是“疯子”。
与马路形成直接对比的是明明。明明代表的是俗世的理想。在与马路的第一次对话中她就对饲养犀牛这样的工作表现出鄙夷的态度,她宣称“现代社会你要是不会英语、电脑和开车,就等于什么都不会。”而这正是这个时代的主流话语和主流价值观。在这种价值观的背后掩藏着一个人的实用目的——谋生。
爱情一旦与现实联系起来,注定会褪去它的七色光彩。所以,尽管明明也对陈飞有着深深的爱恋,“那感觉是从哪来的?从心脏、肝脾、血管,哪一处内脏里来的?也许那一天月亮靠近了地球,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季风送来海洋的湿气使你皮肤润滑,蒙古形成的低气压让你心跳加快。或者只是你来自你心里的渴望,月经周期带来的骚动,他房间里刚换的灯泡,他刚吃过的橙子留在手指上的清香,他忘了刮的胡子刺痛了你的脸……这一切作用下神经末梢麻酥酥的感觉,就是所说的爱情……”明明的爱恋是朦胧而盲目的,尽管文本中通过明明的台词一再暗示陈飞对其只是出于玩弄的目的,如“他爱怎么折磨我就怎么折磨我,他可以欺骗我,可以贬低我,可以侮辱我,可以把我掉在空中,可以让我俯首贴耳,可以让我四肢着地”,但明明相信的是直觉,她似乎也在经历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为了挽留陈飞,还像巫婆那样偷偷剪了他一绺头发,把头发和他的照片一起烧成灰喝了。如果是这样,明明确也算一个痴心女子,但陈飞出走之后,明明将身体献给了马路,说明在明明眼中,爱情要的是疯狂的感觉,而不是厮守着的唯一。
这也正是明明与马路看待爱情的根本区别,马路在失恋后拒绝了红红的投怀送抱,而明明却屈从于欲望的指引做了别人的情妇。马路的烦恼在于“我的人生是零,是空落落的一片。你可以花钱买很多女人同你睡觉,同很多很多萍水相逢的女人上床,但你还是孤单一人,谁也不会紧紧地拥抱你,你的身体还是与他人无关。”他追求的精神上的满足,而明明却是“不是因感情去渴望男人,而是因为欲望,让人坐立不安、无法安眠的情欲”,“已经不能忍受独自度过一个又一个平静的夜晚,我的身体骚动着……”她需要的是肉体的欢娱。深层次价值观的冲突导致明明情愿做别人的情妇,也不愿做中了五百万的马路的唯一的爱人。她情愿做“婊子”,也“受不了你(马路)那副圣人似的面孔”,“不想听见你(马路)每天在我耳旁倾诉你的爱情。”
在剧末,马路陷入了绝望——“如果是中世纪,我可以去做一个骑士,把你的名字写上每一座被征服的城池。如果在沙漠中,我会流尽最后一滴鲜血去滋润你干裂的嘴唇。如果我是天文学家,有一颗星星会叫做明明;如果我是诗人,所有的声音都只为你歌唱;如果我是法官,你的好恶就是我最高的法则;如果我是神父,再没有比你更好的天堂;如果我是个哨兵,你的每一个字都是我的口令;如果我是西楚霸王,我会带着你临阵脱逃任由人们耻笑;如果我是杀人如麻的强盗,他们会祈求你来让我俯首帖耳。可我什么也不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像我这样普通的人,我能为你做什么呢?”马路的悲剧根源在于在现代社会里还坚守着古典的爱情观。剧中大仙曾规劝马路:“在有着无数选择可能的信息时代,‘死心眼’这个词基本上可以称作是一种精神疾病。忘掉她把。”马路的坚持以悲剧告终,让观众看到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们所谓的坚持显得那样的渺小和微不足道。在全剧谑笑的氛围中,“坚持”或是“忘掉”让人陷入深思。“忘掉是一般人能做的惟一的事,但我却不能忘掉她。”马路说。虽然这种偏执式的坚持在今天的理智社会和人群中是多么的荒诞,但笑过之后让人不得不沉思:“永远不企及的爱情和人对不可企及的爱情追求。爱一个人能到什么程度?爱一个人你能作些什么?”
马路完成了绑架明明的壮举,也终于把诗写完了——
一切白的东西和你相比都成了黑墨水而自惭行秽,
一切无知的鸟兽因为不能说出你的名字而绝望万分,
一切路口的警察亮起绿灯让你顺利通行,
一切正确的指南针向我标示你存在的方位。
作者廖一梅曾指出:爱是自己的东西,没有什么人真正值得倾其所有去爱。但有了爱,可以帮助你战胜生命中的种种虚妄,以最长的触角伸向世界,伸向你自己也不曾发现的内部,开启所有平时麻木的感官,朝越积年累月的倦怠,剥掉一层层世俗的老茧,把自己最柔弱的部分暴露在外。因为太柔软了,痛触也必然会随之而来,但没有了与世界,与人最直接的感受,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呢?(关于《恋爱的犀牛》的几点看法) 作者还引用了杜拉斯的一句名言“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最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而这,正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所以,作者将一切诗意、尊重都给了为了爱而放弃了尊严和自我的马路,马路最后是不是赢得了明明的爱情,甚至说马路为之疯狂的是不是爱情并不重要。在作者看来,重要的是马路的坚持自己的勇气,一无返顾的偏执。虽然在常人眼中,这种坚持或偏执不可理喻,而这却是普通人的英雄梦想。
《恋爱的犀牛》
这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当我们身处在这样的时代:爱情像一包方便面,冲入沸水几分钟后便可食用,当我们对一切习以为常,学会理性地处理感情与实利之间的冲突,小心翼翼地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明智”的我们发现:主人公马路确实是一个愚蠢而不切实际的人,他选择了执著,选择了不放弃。马路算是人群中的犀牛——实属异类。
人们之所以视马路为异类,在于他还拥有着纯真的梦想和执著。但是在这个变动不居的时代,一切已经发生了改变。正如剧中反复吟咏的那样:“这是一个物质过剩的时代,这是一个情感过剩的时代,我们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我们有太多的要求需要满足。相对而言,爱情是多么美好,但是不堪一击。”在这样的时代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处世态度与以往有了截然不同。海誓山盟与白发携老等经典爱情所标榜的词汇显然已经不能描述新形势的感情,爱情更多的时候变成了游戏,事实上绝大多数的人就是这么做的。在作品中,作者似乎是有意地将马路的经典爱情观与他人的游戏爱情观作了一番比较。所谓经典爱情,是相信所爱的人是唯一而不可替代的,这个人可以厮守一生——“过去的岁月都会过去,最后只有我还在你身边,过去的岁月总会过去,最后只有我还在你身边。”而游戏爱情的人不相信有所谓坚贞不渝的爱情,两个人在一起只是出于对对方一时的需要。就象马路所说:“野兔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追逐尽量多的母兔,但豺一生只恋爱一次,并且与他的母豺厮守一生。”这就是两者之间的区别,也是马路核心价值观与别人的不同。马路的问题在于“过分夸大了一个女人和另一个女人之间的差别”,在游戏者眼中,一个女人和另一个女人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所以大仙嘲笑马路“真是夸张,搞得跟情圣似的,好像世界上就他一个人会发情……”所以演员红红可以大言不惭地宣称她俘获男人的绝招是“一骚、二媚、三纯洁”,所以黑子和莉莉“弄假成真”,作者用调侃的笔调写道:
牙刷:我同意——结婚是根治黑子脸上青春痘的唯一办法,从这一点出发,结婚还是有一定好处的。
马路:有人的人生任务完成得就是比别人快。
牙刷:我觉得完成得好比完成得快重要,黑子纯属心急硬吃热包子……【众人看他,牙刷自觉失言】挺好!
黑子:莉莉说,我们现在快速结婚,我们就是跨世纪婚姻,我们的孩子将在新世纪出生。
大仙:归家的兔子,靠岸的船,中国又少了一大对老大难。
马路:挺好。
恋爱指导员:社会又减少了一个不安定因素。
大仙:挺好。
主持人:这就叫弄假成真,体验派就这点不好。
爱情变成了一任务,而且要讲究效率,要“快速结婚”,造就“跨世纪婚姻”,而且要孩子“在新世纪出生”,至于爱情的基石——彼此真挚的感情已不重要了。这一切就象现时流行的电视速配一样。为什么这样,正如剧本所言,我们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我们有太多的要求需要满足,爱情虽然美好,但不堪一击。“爱情是蜡烛,给你光明,风儿一吹就熄灭。爱情是飞鸟,装点风景,天气一变就飞走。爱情是鲜花,新鲜动人,过了五月就枯萎。爱情是彩虹,多么缤纷绚丽,那是瞬间的骗局,太阳一晒就蒸发。”所有这一切无非是说明,曾经圣洁的爱情已被当下生活解构——如果谁还把爱当真,就是“疯子”。
与马路形成直接对比的是明明。明明代表的是俗世的理想。在与马路的第一次对话中她就对饲养犀牛这样的工作表现出鄙夷的态度,她宣称“现代社会你要是不会英语、电脑和开车,就等于什么都不会。”而这正是这个时代的主流话语和主流价值观。在这种价值观的背后掩藏着一个人的实用目的——谋生。
爱情一旦与现实联系起来,注定会褪去它的七色光彩。所以,尽管明明也对陈飞有着深深的爱恋,“那感觉是从哪来的?从心脏、肝脾、血管,哪一处内脏里来的?也许那一天月亮靠近了地球,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季风送来海洋的湿气使你皮肤润滑,蒙古形成的低气压让你心跳加快。或者只是你来自你心里的渴望,月经周期带来的骚动,他房间里刚换的灯泡,他刚吃过的橙子留在手指上的清香,他忘了刮的胡子刺痛了你的脸……这一切作用下神经末梢麻酥酥的感觉,就是所说的爱情……”明明的爱恋是朦胧而盲目的,尽管文本中通过明明的台词一再暗示陈飞对其只是出于玩弄的目的,如“他爱怎么折磨我就怎么折磨我,他可以欺骗我,可以贬低我,可以侮辱我,可以把我掉在空中,可以让我俯首贴耳,可以让我四肢着地”,但明明相信的是直觉,她似乎也在经历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为了挽留陈飞,还像巫婆那样偷偷剪了他一绺头发,把头发和他的照片一起烧成灰喝了。如果是这样,明明确也算一个痴心女子,但陈飞出走之后,明明将身体献给了马路,说明在明明眼中,爱情要的是疯狂的感觉,而不是厮守着的唯一。
这也正是明明与马路看待爱情的根本区别,马路在失恋后拒绝了红红的投怀送抱,而明明却屈从于欲望的指引做了别人的情妇。马路的烦恼在于“我的人生是零,是空落落的一片。你可以花钱买很多女人同你睡觉,同很多很多萍水相逢的女人上床,但你还是孤单一人,谁也不会紧紧地拥抱你,你的身体还是与他人无关。”他追求的精神上的满足,而明明却是“不是因感情去渴望男人,而是因为欲望,让人坐立不安、无法安眠的情欲”,“已经不能忍受独自度过一个又一个平静的夜晚,我的身体骚动着……”她需要的是肉体的欢娱。深层次价值观的冲突导致明明情愿做别人的情妇,也不愿做中了五百万的马路的唯一的爱人。她情愿做“婊子”,也“受不了你(马路)那副圣人似的面孔”,“不想听见你(马路)每天在我耳旁倾诉你的爱情。”
在剧末,马路陷入了绝望——“如果是中世纪,我可以去做一个骑士,把你的名字写上每一座被征服的城池。如果在沙漠中,我会流尽最后一滴鲜血去滋润你干裂的嘴唇。如果我是天文学家,有一颗星星会叫做明明;如果我是诗人,所有的声音都只为你歌唱;如果我是法官,你的好恶就是我最高的法则;如果我是神父,再没有比你更好的天堂;如果我是个哨兵,你的每一个字都是我的口令;如果我是西楚霸王,我会带着你临阵脱逃任由人们耻笑;如果我是杀人如麻的强盗,他们会祈求你来让我俯首帖耳。可我什么也不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像我这样普通的人,我能为你做什么呢?”马路的悲剧根源在于在现代社会里还坚守着古典的爱情观。剧中大仙曾规劝马路:“在有着无数选择可能的信息时代,‘死心眼’这个词基本上可以称作是一种精神疾病。忘掉她把。”马路的坚持以悲剧告终,让观众看到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们所谓的坚持显得那样的渺小和微不足道。在全剧谑笑的氛围中,“坚持”或是“忘掉”让人陷入深思。“忘掉是一般人能做的惟一的事,但我却不能忘掉她。”马路说。虽然这种偏执式的坚持在今天的理智社会和人群中是多么的荒诞,但笑过之后让人不得不沉思:“永远不企及的爱情和人对不可企及的爱情追求。爱一个人能到什么程度?爱一个人你能作些什么?”
马路完成了绑架明明的壮举,也终于把诗写完了——
一切白的东西和你相比都成了黑墨水而自惭行秽,
一切无知的鸟兽因为不能说出你的名字而绝望万分,
一切路口的警察亮起绿灯让你顺利通行,
一切正确的指南针向我标示你存在的方位。
作者廖一梅曾指出:爱是自己的东西,没有什么人真正值得倾其所有去爱。但有了爱,可以帮助你战胜生命中的种种虚妄,以最长的触角伸向世界,伸向你自己也不曾发现的内部,开启所有平时麻木的感官,朝越积年累月的倦怠,剥掉一层层世俗的老茧,把自己最柔弱的部分暴露在外。因为太柔软了,痛触也必然会随之而来,但没有了与世界,与人最直接的感受,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呢?(关于《恋爱的犀牛》的几点看法) 作者还引用了杜拉斯的一句名言“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最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而这,正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所以,作者将一切诗意、尊重都给了为了爱而放弃了尊严和自我的马路,马路最后是不是赢得了明明的爱情,甚至说马路为之疯狂的是不是爱情并不重要。在作者看来,重要的是马路的坚持自己的勇气,一无返顾的偏执。虽然在常人眼中,这种坚持或偏执不可理喻,而这却是普通人的英雄梦想。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