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之格罗皮乌斯住宅
这一天的建筑旅行实在令人愉快,早晨在经过了哈佛大学柯布西埃的卡彭特视觉艺术中心(Carpenter Center for the Visual Arts,1963),斯特林的萨克勒博物馆(Arthur M Sackler Museum,1983)以及MIT的阿尔瓦•阿尔托的贝克楼(Baker House,1948)、小沙里宁的圆形小教堂(Kresge Chapel,1955)之后,来到美丽的Wellesley女子学院,不说莫内欧(R.Moneo)的Davis博物馆如何,就是校园春意浓浓的湖光山色,已是令人心醉不已,要不是赶着去找仰慕已久的格罗皮乌斯的自宅,真的不忍离去。而在去林肯郡格氏住宅的途中,又巧遇了新英格兰艺术协会的Decordova博物馆与雕塑公园,算是意外收获,更领略了新英格兰地区田园诗般的胜境。
当我第一眼瞥见格氏住宅时,尽管我在许多书籍的图片上已对它了然于胸,可还是被深深感动了,在场与不在场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并不确定是否能找到这幢小房子,我坐在已经在美国混了好几年的童年玩伴的二手CIVIC车上,从林中左弯右转,突然这幢住宅从一个弯道的枝桠中映入眼帘时,夕阳正准备从波士顿郊区高高的树梢上离去,我无法用言语形容它的美,它和我从大学课堂中所学到或体会到的关于现代主义建筑的印象有所不同。1938年,是欧洲的现代主义大师们开始在美国大展宏图的时候,而按照吉迪翁(Sigfried Giedion)的说法,这是波士顿近郊的第一幢现代住宅。这时尽管鲁道夫•辛德勒(R M Schindler)和理查德•纽特拉(R.Neutra)在美国西海岸建造了许多现代住宅,格氏的自宅还是狠狠掀起了一股热潮,也许与他那时在哈佛的身份地位多少有些关系。
这幢住宅是格罗皮乌斯和他在包豪斯的学生布劳耶尔(M.Breuer)合作设计的,格氏在1937年3月以政治难民的身份从英国来到波士顿,在哈佛大学建筑研究生院任职,他想为他的那些包豪斯家具(大部分是布劳耶尔设计的)找一个合适的家。遗憾的是,当我迫不及待地走近这幢住宅时,却发现它正经历着继1989年之后的第二次整修,不过尽管建筑的外立面上还钉着不少黑色胶袋,却依然无法掩饰它摄人的魅力。当我从南侧服务阳台的厨房小门进到有些零乱的室内时(我想这也许是不合法的,而当时实在空无一人,怎么也没忍住),我只能凭想象以及从很早的GA HOUSE所见的图片中感觉格氏和他的妻女当时的生活情景,事实上我后来找到了那张Gropius和他的太太Ise Gropius在住宅的玻璃景廊用餐的照片。
据有关文字报道,当1985年这幢住宅正式对外开放时,其目的不仅是作为格氏对现代建筑的贡献,也作为一种现代的讲究实用的生活方式来展示。
住宅选址在一个缓坡的顶部,这里离哈佛大学约1个半小时的车程,周围是大片的果园,还有高高的橡树,远处可以看到Wachusett山怡人的风景,据说是因为听取了这幢住宅的资助人James Storrow太太的建议(这周围的地都是她的),格氏将车库远离住宅而设于院门口的路边,Storrow太太认为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冬季院内道路的除雪工作。和大部分美国小住宅一样,它采用的是木框架结构,除了白色的纵向护板墙和国际式的条形窗外,格氏还运用了砖和毛石等地方材料,通过砖砌烟囱、毛石地基挡土墙,葡萄架等元素不仅使建筑与周围的景色相结合,也证明了现代建筑一样可以溶入新英格兰的田园诗境。
这是一幢非常紧凑的四间卧室住宅,象这个地区的许多18世纪的房子一样,格氏利用了一些放大了的过渡空间作为起居和工作间,从而减少了走廊的数量和长度,一个斜向的玻璃砖墙将工作室和餐厅分隔开,但光线却可以互相渗透,这种材料在那时还很少用。主入口进厅在房屋前后均有门,保证了穿堂风的通畅。主卧室很小,一道玻璃墙将这个空间和化妆间分隔开,却因此避免了主卧室的局促感,从房间的条形窗望出去,仿佛是一幅为新英格兰田园诗所配的画卷。住宅的入口与主体建筑略呈角度,两根细细的钢柱与一道玻璃砖墙支撑着长长的入口雨蓬,还有上西侧二层平台的钢制螺旋楼梯让这幢住宅看上去简直酷极了。你无法相信从1938年到1999年,六十年过去了,它依然如此让人激动。螺旋楼梯可直接通到Gropius 的女儿Beate的卧室,从而增强了使用上的灵活性,我想Beate可以在格罗皮乌斯和他的先锋建筑朋友们高谈阔论着建筑的未来时偷偷溜出去。
据介绍说南侧的挑檐经过精心设计恰好可以完全遮去夏日的骄阳,却又可以让上升的热空气从外墙和挑檐的空档中散发掉,可见格氏当时已有了对节能的考虑。事实上这幢住宅不仅要渡过炎热的夏季,还要抵御最低纪录零下21℃的严冬,功能性是首先要受到重视的。事实上从一开始,格氏和布劳耶尔就坚信新英格兰的地方风格,也可以同样源于一种简朴性(Simplicity)、功能性(Functionality)和统一性(Uniformity)精神,这也就是包豪斯的精神,更进一步的是他已开始注意并尝试在不同的环境中把现代主义缺乏地域特征的形式与地方传统结合起来。难怪著名建筑评论家路易丝•赫克丝苔布尔描述这幢建筑包括以后格氏和布劳耶尔在这一地区的另一些设计为“响遍全球的枪声”。作为一幢现代主义住宅,它并不象柯布西埃的萨沃伊别墅如磐石般地与环境对峙,而是试图与它所在的环境相融,而且它看上去是如此简朴、自信,诚实而优雅,在新英格兰迷人的风景中诉说着现代建筑意犹未尽的话语。
最后想说另一件令人遗憾的事,那天并不知道在离这幢住宅不远的隔壁,还有布劳耶尔自己在同年设计的自宅,错过了又一个精彩的建筑,懊恼不已。
(1999年5月)
当我第一眼瞥见格氏住宅时,尽管我在许多书籍的图片上已对它了然于胸,可还是被深深感动了,在场与不在场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并不确定是否能找到这幢小房子,我坐在已经在美国混了好几年的童年玩伴的二手CIVIC车上,从林中左弯右转,突然这幢住宅从一个弯道的枝桠中映入眼帘时,夕阳正准备从波士顿郊区高高的树梢上离去,我无法用言语形容它的美,它和我从大学课堂中所学到或体会到的关于现代主义建筑的印象有所不同。1938年,是欧洲的现代主义大师们开始在美国大展宏图的时候,而按照吉迪翁(Sigfried Giedion)的说法,这是波士顿近郊的第一幢现代住宅。这时尽管鲁道夫•辛德勒(R M Schindler)和理查德•纽特拉(R.Neutra)在美国西海岸建造了许多现代住宅,格氏的自宅还是狠狠掀起了一股热潮,也许与他那时在哈佛的身份地位多少有些关系。
![]() |
从西北侧看夕阳下的格氏自宅,前端的毛石坎可以阻挡杂草的蔓延 |
![]() |
从西南侧看格氏自宅 |
这幢住宅是格罗皮乌斯和他在包豪斯的学生布劳耶尔(M.Breuer)合作设计的,格氏在1937年3月以政治难民的身份从英国来到波士顿,在哈佛大学建筑研究生院任职,他想为他的那些包豪斯家具(大部分是布劳耶尔设计的)找一个合适的家。遗憾的是,当我迫不及待地走近这幢住宅时,却发现它正经历着继1989年之后的第二次整修,不过尽管建筑的外立面上还钉着不少黑色胶袋,却依然无法掩饰它摄人的魅力。当我从南侧服务阳台的厨房小门进到有些零乱的室内时(我想这也许是不合法的,而当时实在空无一人,怎么也没忍住),我只能凭想象以及从很早的GA HOUSE所见的图片中感觉格氏和他的妻女当时的生活情景,事实上我后来找到了那张Gropius和他的太太Ise Gropius在住宅的玻璃景廊用餐的照片。
![]() |
从东北侧入口车库处看格氏自宅,尽管立面钉满黑色胶带,却风采不减 |
![]() |
Gropius和他的妻子在玻璃景廊里用餐的照片 |
![]() |
首层平面 |
![]() |
二层平面 |
据有关文字报道,当1985年这幢住宅正式对外开放时,其目的不仅是作为格氏对现代建筑的贡献,也作为一种现代的讲究实用的生活方式来展示。
住宅选址在一个缓坡的顶部,这里离哈佛大学约1个半小时的车程,周围是大片的果园,还有高高的橡树,远处可以看到Wachusett山怡人的风景,据说是因为听取了这幢住宅的资助人James Storrow太太的建议(这周围的地都是她的),格氏将车库远离住宅而设于院门口的路边,Storrow太太认为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冬季院内道路的除雪工作。和大部分美国小住宅一样,它采用的是木框架结构,除了白色的纵向护板墙和国际式的条形窗外,格氏还运用了砖和毛石等地方材料,通过砖砌烟囱、毛石地基挡土墙,葡萄架等元素不仅使建筑与周围的景色相结合,也证明了现代建筑一样可以溶入新英格兰的田园诗境。
这是一幢非常紧凑的四间卧室住宅,象这个地区的许多18世纪的房子一样,格氏利用了一些放大了的过渡空间作为起居和工作间,从而减少了走廊的数量和长度,一个斜向的玻璃砖墙将工作室和餐厅分隔开,但光线却可以互相渗透,这种材料在那时还很少用。主入口进厅在房屋前后均有门,保证了穿堂风的通畅。主卧室很小,一道玻璃墙将这个空间和化妆间分隔开,却因此避免了主卧室的局促感,从房间的条形窗望出去,仿佛是一幅为新英格兰田园诗所配的画卷。住宅的入口与主体建筑略呈角度,两根细细的钢柱与一道玻璃砖墙支撑着长长的入口雨蓬,还有上西侧二层平台的钢制螺旋楼梯让这幢住宅看上去简直酷极了。你无法相信从1938年到1999年,六十年过去了,它依然如此让人激动。螺旋楼梯可直接通到Gropius 的女儿Beate的卧室,从而增强了使用上的灵活性,我想Beate可以在格罗皮乌斯和他的先锋建筑朋友们高谈阔论着建筑的未来时偷偷溜出去。
![]() |
螺旋楼梯的表现力 |
据介绍说南侧的挑檐经过精心设计恰好可以完全遮去夏日的骄阳,却又可以让上升的热空气从外墙和挑檐的空档中散发掉,可见格氏当时已有了对节能的考虑。事实上这幢住宅不仅要渡过炎热的夏季,还要抵御最低纪录零下21℃的严冬,功能性是首先要受到重视的。事实上从一开始,格氏和布劳耶尔就坚信新英格兰的地方风格,也可以同样源于一种简朴性(Simplicity)、功能性(Functionality)和统一性(Uniformity)精神,这也就是包豪斯的精神,更进一步的是他已开始注意并尝试在不同的环境中把现代主义缺乏地域特征的形式与地方传统结合起来。难怪著名建筑评论家路易丝•赫克丝苔布尔描述这幢建筑包括以后格氏和布劳耶尔在这一地区的另一些设计为“响遍全球的枪声”。作为一幢现代主义住宅,它并不象柯布西埃的萨沃伊别墅如磐石般地与环境对峙,而是试图与它所在的环境相融,而且它看上去是如此简朴、自信,诚实而优雅,在新英格兰迷人的风景中诉说着现代建筑意犹未尽的话语。
![]() |
南侧的遮阳板 |
最后想说另一件令人遗憾的事,那天并不知道在离这幢住宅不远的隔壁,还有布劳耶尔自己在同年设计的自宅,错过了又一个精彩的建筑,懊恼不已。
(199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