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里亚特》、《奥德赛》导读:荷马与“英雄时代”——众神仍在尘世间行走的时代
关于荷马和他所身处的时代,读者可以在《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中译本序言中获得一些信息。这里的导读将结合研究动态和考古发现,对以往的概念和结论做出补充、修正和质疑。导读的主旨不在于向大家灌输知识点,而是提出疑问,促进我们在文本阅读中不断质疑和反思。事实上,所有的历史从来都是开放的,没有定论的,可以被质疑的。
古希腊地图(中英文对照)
另可参考:
传统上,历史学家将古希腊历史划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时期:
1. 爱琴文明(约公元前3200-前1200年)(青铜时代)
2. “黑暗时期”(约公元前1200-前750年)(“英雄时代”)
3. 古风时代(约公元前750-前479年)
4. 希腊化时代(公元前338-前30年)
必须说明,历史发展本身是没有分期的。这样的分期是一代代学者严谨细致研究的成果,是依据希腊历史发展各个阶段显示出来的突出特征而划分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分期不存在问题。历史分期实质是为了方便后人理解和认识历史,但往往存在一定的武断性,它和划分者自身的价值判断密不可分。
下面简要说明一下荷马之前的爱琴文明阶段。
考古学家通常把爱琴海和希腊本土南部的史前文明合称为“爱琴文明”,也因其主要金属工具为青铜而称其为“青铜时代”。
爱琴文明包括三个主要史前文化与文明:
1. 库克拉底文化:爱琴海西南部库克拉底群岛,公元前3200-前2000年之间
2. 米诺斯文明:克里特岛,公元前2000-1400年
3. 迈锡尼文明:伯罗奔尼撒半岛,约公元前1600-前1200年
史前的爱琴文明总体属于考古学研究领域,年代设定和名字大多源自考古发现,类似中国考古发现中的“仰韶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我们可做大概了解,不必纠结于专业细节。
这里有必要提一下与荷马史诗有关的迈锡尼文明。
根据古希腊人的传说,迈锡尼诸王国曾经联合远征小亚细亚的特洛伊。希腊最早的八部史诗作品均围绕这场战争展开叙事,其中两部得以幸存下来,这就是希腊现存最早的文学作品“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
1870年德国考古学家海因里希•谢里曼根据荷马史诗的记载,成功发掘出特洛伊遗址,从而证明了特洛伊战争的历史真实性。
然而,学者们一致认为,除了这个历史事件的真实性之外,成型于公元前8世纪后期至前7世纪初期的荷马史诗并不能反映他身前400年的迈锡尼文明的历史面貌。
20世纪50年代,学者发掘出公元前13世纪迈锡尼文明毁灭之际遗留下来的泥板文书,并成功释读出迈锡尼文明的文字,从而大致粗略勾勒出迈锡尼文明的社会与政治轮廓。
这时,我们将进入荷马所身处的“英雄时代”。
西方学术界传统上把这一时期称为“黑暗时代”。有学者指出,“黑暗时代”的说法带有明显的现代西方价值烙印。随着20世纪不断的考古发现和西方学者的反思深入,“黑暗时代”的说法逐渐被“英雄时代”所代替。
公元前13世纪末,就在特洛伊战争之后不久,迈锡尼文明突然遭到破坏性打击,其王宫均被烧毁。对于遭受打击的原因,学界莫衷一是。可以肯定的是,在随后几个世纪里,再也没有兴建像王宫这样的大型建筑。
下面这段关于“黑暗时代”的背景解析读者可选读。
19世纪后期,随着对迈锡尼时代考古取得重大进展,大型考古遗迹甚少的后迈锡尼时代在西方学者眼中就变成了一个相对模糊的时期,因此“黑暗时代”之说逐渐确立。19世纪正是西方现代文明快速上升时期,西方世界因其高度繁荣的物质生活和良好教育而成为文明世界的代表,白人种族中心主义逐渐形成。西方人坚信,他们自身文明所发展出来的科学、理性、民主和自由等价值就是人类的普遍价值。希腊城邦文明被看作西方现代文明的源头,其发展出来的理性、民主和自由等价值观与西方现代文明一脉相承。但城邦文明之前的迈锡尼文明,其特征明显表现出西方文明所唾弃的君主专制色彩。恰好迈锡尼文明与城邦文明之间出现了考古学意义上的一个衰落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黑暗时代”的说法才得到广泛接受和支持。20世纪以来伴随新的考古发现和西方学者对现代性的反思,“黑暗时代”之说开始受到真正的质疑和冲击。
下面我们将通过回顾20世纪与荷马史诗有关的研究成果及学术争论,进一步了解荷马史诗的创作年代及其所反映的历史真实。
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米尔曼•帕里通过对塞尔维亚游吟诗歌 所做的实地调查研究揭示,荷马史诗是经过一代代游吟诗人创作和传唱而逐渐成形的。这就意味着,它的创作时间可能要大大早于其初步定型的公元前8世纪后期,可能反映的是所谓“黑暗时代”的社会面貌。有学者曾将荷马社会确定在公元前10-9世纪,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吸收了帕里的研究成果。
关于荷马史诗能否反映真实的历史社会面貌,学界一直存在争论。有学者认为,荷马史诗不能反映任何一个真实的历史。把《伊里亚特》和《奥德赛》当成历史显然不对,它们只是传说、神话和一些可信的传统的混合物。但多数学者相信,就较为稳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思想观念以及社会政治结构而言,荷马史诗是能够代表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情况的。虽然无法确定具体的年代范围,但荷马史诗确实能够反映从迈锡尼文明衰落到古风时代开始之前某个特定阶段的历史面貌,因而可以利用它来解读这个时期的希腊历史。由于荷马史诗描绘的是一个英雄的世界,因此历来也有“英雄时代”之说。
荷马史诗反映的政治和社会特点
如果说迈锡尼文明的政治特征是中央集权的王制的话,那么在荷马史诗所表现的世界里,似乎是地方权贵群雄逐鹿的局面。虽然还有像阿伽门农这样位尊权重的军事首领,而且也被称为王,但他已经不是迈锡尼时代的集权君主,更像是贵族集团所推举并认可的首领,其权力和地位并不十分稳固。作为最高军事首领,阿伽门农的权力似乎还受到正式制约。每当做出重大军事决策之前,他都要召集贵族首领开会,取得他们的支持,然后召开军士大会,向他们公布决策结果。据此可以推测,在迈锡尼文明的中央集权体系被摧毁之后,出现了一个地方贵族割据的局面。
这样看来,荷马社会的政治结构是迈锡尼文明中央集权瓦解的一个后果。由于权力的分散,政治决策开始走向一定的程序化。首领、长老会议、民众大会的政治参与机制业已成型,而这个机制其实就是后来城邦政治生活的基石。由此,学者倾向于认为,城邦的早期形态在荷马史诗所描述的社会里已经出现了。
从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角度而言,荷马社会的一个核心单位似乎是“家庭(oikos)”。当然,从荷马社会起,希腊人的这个概念大大不同于我们现代人仅仅限于血亲成员的家庭概念。希腊人的“家庭”不仅包括血亲成员,还包括附庸、仆人、奴隶和财产,因此是一个更为宽泛的社会经济生活单位。
(以上资料来自:希腊史研究入门,黄洋,晏绍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一章, 希腊史概述)
下面我们回到荷马史诗中的文学世界。
在没有阅读《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之前,我们需要对古希腊神话中的众神做一个初步了解。
关于希腊神话众神谱系,网上有很多信息。这里推荐两个地方:
百度文库:希腊神话众神谱系(有图片)
互动百科:每个神后面都有对应的罗马名字,方便查阅
下面这段关于荷马史诗的有趣评价,或许可以引领我们走进这个众神仍在尘世间行走的时代。
“荷马最引人注目的成功在于他对伟大众神的描绘:他们坐在奥林匹斯山上,注视着特洛伊的战斗,就如同一场垒球赛里的观众,有的时候他们甚至参与行动。荷马的众神让人想到美索不达米亚的男神和女神,他们喜爱缅怀往事,几乎没有一位是彬彬有礼的,奥林匹斯众神总是乱哄哄的,他们小气、满口谎言,却又光彩夺目。简言之,他们就是人类。”——《西方社会史》(第一卷)约翰·巴克勒等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p.98
思考与讨论:
1. 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与我们今天理解的英雄有何不同?史诗中的英雄具有哪些品质?
2. 如何理解史诗中的众神?他们又具有哪些特点?
3. 希腊神话中的神与后来基督教的神有何不同?希腊神话如何影响后来的基督教文明?
4. 如何理解荷马史诗中的古代世界?它为西方文明奠定了怎样的基础?
古希腊地图(中英文对照)
另可参考:
![]() |
传统上,历史学家将古希腊历史划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时期:
1. 爱琴文明(约公元前3200-前1200年)(青铜时代)
2. “黑暗时期”(约公元前1200-前750年)(“英雄时代”)
3. 古风时代(约公元前750-前479年)
4. 希腊化时代(公元前338-前30年)
必须说明,历史发展本身是没有分期的。这样的分期是一代代学者严谨细致研究的成果,是依据希腊历史发展各个阶段显示出来的突出特征而划分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分期不存在问题。历史分期实质是为了方便后人理解和认识历史,但往往存在一定的武断性,它和划分者自身的价值判断密不可分。
下面简要说明一下荷马之前的爱琴文明阶段。
考古学家通常把爱琴海和希腊本土南部的史前文明合称为“爱琴文明”,也因其主要金属工具为青铜而称其为“青铜时代”。
爱琴文明包括三个主要史前文化与文明:
1. 库克拉底文化:爱琴海西南部库克拉底群岛,公元前3200-前2000年之间
2. 米诺斯文明:克里特岛,公元前2000-1400年
3. 迈锡尼文明:伯罗奔尼撒半岛,约公元前1600-前1200年
史前的爱琴文明总体属于考古学研究领域,年代设定和名字大多源自考古发现,类似中国考古发现中的“仰韶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我们可做大概了解,不必纠结于专业细节。
这里有必要提一下与荷马史诗有关的迈锡尼文明。
根据古希腊人的传说,迈锡尼诸王国曾经联合远征小亚细亚的特洛伊。希腊最早的八部史诗作品均围绕这场战争展开叙事,其中两部得以幸存下来,这就是希腊现存最早的文学作品“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
1870年德国考古学家海因里希•谢里曼根据荷马史诗的记载,成功发掘出特洛伊遗址,从而证明了特洛伊战争的历史真实性。
然而,学者们一致认为,除了这个历史事件的真实性之外,成型于公元前8世纪后期至前7世纪初期的荷马史诗并不能反映他身前400年的迈锡尼文明的历史面貌。
20世纪50年代,学者发掘出公元前13世纪迈锡尼文明毁灭之际遗留下来的泥板文书,并成功释读出迈锡尼文明的文字,从而大致粗略勾勒出迈锡尼文明的社会与政治轮廓。
这时,我们将进入荷马所身处的“英雄时代”。
西方学术界传统上把这一时期称为“黑暗时代”。有学者指出,“黑暗时代”的说法带有明显的现代西方价值烙印。随着20世纪不断的考古发现和西方学者的反思深入,“黑暗时代”的说法逐渐被“英雄时代”所代替。
公元前13世纪末,就在特洛伊战争之后不久,迈锡尼文明突然遭到破坏性打击,其王宫均被烧毁。对于遭受打击的原因,学界莫衷一是。可以肯定的是,在随后几个世纪里,再也没有兴建像王宫这样的大型建筑。
下面这段关于“黑暗时代”的背景解析读者可选读。
19世纪后期,随着对迈锡尼时代考古取得重大进展,大型考古遗迹甚少的后迈锡尼时代在西方学者眼中就变成了一个相对模糊的时期,因此“黑暗时代”之说逐渐确立。19世纪正是西方现代文明快速上升时期,西方世界因其高度繁荣的物质生活和良好教育而成为文明世界的代表,白人种族中心主义逐渐形成。西方人坚信,他们自身文明所发展出来的科学、理性、民主和自由等价值就是人类的普遍价值。希腊城邦文明被看作西方现代文明的源头,其发展出来的理性、民主和自由等价值观与西方现代文明一脉相承。但城邦文明之前的迈锡尼文明,其特征明显表现出西方文明所唾弃的君主专制色彩。恰好迈锡尼文明与城邦文明之间出现了考古学意义上的一个衰落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黑暗时代”的说法才得到广泛接受和支持。20世纪以来伴随新的考古发现和西方学者对现代性的反思,“黑暗时代”之说开始受到真正的质疑和冲击。
下面我们将通过回顾20世纪与荷马史诗有关的研究成果及学术争论,进一步了解荷马史诗的创作年代及其所反映的历史真实。
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米尔曼•帕里通过对塞尔维亚游吟诗歌 所做的实地调查研究揭示,荷马史诗是经过一代代游吟诗人创作和传唱而逐渐成形的。这就意味着,它的创作时间可能要大大早于其初步定型的公元前8世纪后期,可能反映的是所谓“黑暗时代”的社会面貌。有学者曾将荷马社会确定在公元前10-9世纪,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吸收了帕里的研究成果。
关于荷马史诗能否反映真实的历史社会面貌,学界一直存在争论。有学者认为,荷马史诗不能反映任何一个真实的历史。把《伊里亚特》和《奥德赛》当成历史显然不对,它们只是传说、神话和一些可信的传统的混合物。但多数学者相信,就较为稳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思想观念以及社会政治结构而言,荷马史诗是能够代表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情况的。虽然无法确定具体的年代范围,但荷马史诗确实能够反映从迈锡尼文明衰落到古风时代开始之前某个特定阶段的历史面貌,因而可以利用它来解读这个时期的希腊历史。由于荷马史诗描绘的是一个英雄的世界,因此历来也有“英雄时代”之说。
荷马史诗反映的政治和社会特点
如果说迈锡尼文明的政治特征是中央集权的王制的话,那么在荷马史诗所表现的世界里,似乎是地方权贵群雄逐鹿的局面。虽然还有像阿伽门农这样位尊权重的军事首领,而且也被称为王,但他已经不是迈锡尼时代的集权君主,更像是贵族集团所推举并认可的首领,其权力和地位并不十分稳固。作为最高军事首领,阿伽门农的权力似乎还受到正式制约。每当做出重大军事决策之前,他都要召集贵族首领开会,取得他们的支持,然后召开军士大会,向他们公布决策结果。据此可以推测,在迈锡尼文明的中央集权体系被摧毁之后,出现了一个地方贵族割据的局面。
这样看来,荷马社会的政治结构是迈锡尼文明中央集权瓦解的一个后果。由于权力的分散,政治决策开始走向一定的程序化。首领、长老会议、民众大会的政治参与机制业已成型,而这个机制其实就是后来城邦政治生活的基石。由此,学者倾向于认为,城邦的早期形态在荷马史诗所描述的社会里已经出现了。
从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角度而言,荷马社会的一个核心单位似乎是“家庭(oikos)”。当然,从荷马社会起,希腊人的这个概念大大不同于我们现代人仅仅限于血亲成员的家庭概念。希腊人的“家庭”不仅包括血亲成员,还包括附庸、仆人、奴隶和财产,因此是一个更为宽泛的社会经济生活单位。
(以上资料来自:希腊史研究入门,黄洋,晏绍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一章, 希腊史概述)
下面我们回到荷马史诗中的文学世界。
在没有阅读《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之前,我们需要对古希腊神话中的众神做一个初步了解。
关于希腊神话众神谱系,网上有很多信息。这里推荐两个地方:
百度文库:希腊神话众神谱系(有图片)
互动百科:每个神后面都有对应的罗马名字,方便查阅
下面这段关于荷马史诗的有趣评价,或许可以引领我们走进这个众神仍在尘世间行走的时代。
“荷马最引人注目的成功在于他对伟大众神的描绘:他们坐在奥林匹斯山上,注视着特洛伊的战斗,就如同一场垒球赛里的观众,有的时候他们甚至参与行动。荷马的众神让人想到美索不达米亚的男神和女神,他们喜爱缅怀往事,几乎没有一位是彬彬有礼的,奥林匹斯众神总是乱哄哄的,他们小气、满口谎言,却又光彩夺目。简言之,他们就是人类。”——《西方社会史》(第一卷)约翰·巴克勒等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p.98
思考与讨论:
1. 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与我们今天理解的英雄有何不同?史诗中的英雄具有哪些品质?
2. 如何理解史诗中的众神?他们又具有哪些特点?
3. 希腊神话中的神与后来基督教的神有何不同?希腊神话如何影响后来的基督教文明?
4. 如何理解荷马史诗中的古代世界?它为西方文明奠定了怎样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