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网上阅读笔记
先写一段废话:从今年开始希望详细记录自己的学习情况,包括网上阅读和读书两部分,网上阅读主要包括博文、帖子、报告、新闻等。网上阅读每月一总结,读书一个Q一总结。每本书、博文、报告都会给出一个评级,规则和豆瓣的一致。千万别问我评级是不是靠谱,我只能保证我不是托儿
---------------------------------------------------华丽的分割线----------------------------------------------------------
总体情况:
因为是从24开始实施这个想法的,所以1月的就只包含24~30号几天的。一共读了35篇,平均每天5篇,数量上还不够,但感觉思考的比原来多了,希望是一个好的开始。
分天情况:
2011-1-24
1. 【博文】关于“产品驱动”和“技术驱动” 3星
http://hi.baidu.com/cly84920/blog/item/741a13ced83ad21093457ea5.html?timeStamp=1295796291960
简介:
从工程师的角度阐述,在产品驱动的公司里,工程师是多么的不容易,归结到一个不靠谱的产品经理可以毁了一个优秀的团队。
我的分析:
我觉得吧,其实反过来也是一样的,一个不靠谱的工程师也能毁了一个好的idea。所以VC最看重的是团队,而不是idea
当然,作为一个PM,就要做到靠谱。这本身是PM自身素养的问题,我觉得没什么必要上升到“XX驱动”的问题
2. 【博文】近二年的和十年前最大不同的5个商业模式 3星
http://www.alibuybuy.com/posts/53892.html
简介:
介绍了笔者认为新颖的5种商业模式:在名人页面卖东西、团购、自助式广告、虚拟物品、不对外开放的网站。
我的分析:
模式挑的挺不错的,就是都只是范范的谈了谈,不够深入。对自助式广告和不对外开放的网站比较感兴趣,准备抽空研究一下。
3. 【互联网新闻】新浪将推出支付工具新付通 支持新浪团购和商城
http://www.techweb.com.cn/internet/2011-01-24/788009.shtml
我的分析:
新浪搞支付应该还是希望围绕微博打造一个新的平台,希望能构建出各种应用所需的场景和基本服务。否则以目前新浪在电子商务的布局,我对新付通的前景不太乐观。
支付作为电子商务的基础,国内的互联网巨头都会下周去做,这些公司中我个人比较看好阿里和腾讯。
电子商务是阿里的根本,支付宝市场占有率超过70%,目前还没有人能挑战阿里。腾讯的财付通市场占有率20%左右,是唯一能和支付宝打两下的产品了,未来随着腾讯的开放应该会在更多的平台上使用,市场占有率可能有所突破。另外,如果不是只看支付工具,而把支付过程看做一个整体,那有Q币这种最成功的虚拟货币和QQ用户的当量,腾讯还是能对阿里造成一定冲击的。也许Groupon的入华就是一个契机。
4. 【博文】产品经理能力模型解说—把控 2星
http://www.kuliqiang.com/?p=3600
http://www.kuliqiang.com/?p=3611
简介:
从比较宏观的角度阐述一个产品经理应该如何把控行业趋势、用户诉求、人际关系等等
我的分析:
最近越来越不喜欢这种说的比较大,看着很有道理,仔细想想好像也没有哪一点能直击心灵的文章。可能是个人修为还不够,体会不到其中的内涵吧。
回到文章的主题上,在把控这个事情上,我还是觉得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你可以靠强硬,可以靠和老板关系铁,也可以靠个人魅力,最好的方式还是自我体会,慢慢磨练。
5. 【博文】关于职场 5星
http://www.puyuping.com/2011/01/18/gongzuo/
简介:
一个入行三年半的PM对自己短暂职业生涯的回复,有离开优秀团队的遗憾,也有限于斗争的痛苦
我的分析:
强烈推荐!虽然有很多话是欲言又止的,但能看出笔者对于一个靠谱的产品、一个优秀的团队、一种优秀的文化喜爱。结尾的“我不愿意只做一颗螺丝钉”太给力了,每一个优秀的PM都应该有这样的想法和原则,我们不应该只是一个高效稳定的执行者。你要是说你不敢想的太多,也没兴趣想的太多,那你还好意思说你是PM?
6. 【互联网新闻】中国团购下封杀令:Groupon员工禁止录用
http://www.geekpark.net/entity/view/102599#sfd
简介:
为了应对Groupon的疯狂挖角,国内团购行业前20名联合起来,用涨薪、禁止录用等方式应对
我的分析:
团购的技术门槛很低,对用户的粘性也不明显,至少现阶段的服务还不能让用户产生什么粘性。哪家提供我需要的、哪家便宜我去哪家,大多数团购用户应该都是抱着这个想法来的。那剩下的就是拼线下的营销、推广能力,所以对有经验、有渠道的人才的依赖更强。
我想,一个产品或者一种商业模式,在考虑受众数量、盈利空间等因素时,技术壁垒和用户粘性也十分重要,这样才能持续稳定的发展。
7. 【博文】在淘宝大半年的零散体会 4星
http://iamsujie.com/7000/7033/
简介:
内容很切题,就是总结了在淘宝的一些零散体会,但还是值得看一看,尤其是关于价值观那段
我的分析:
想到两点:
1) 大多数大公司、大平台,从外围看都是幸福美好的,都是让人嫉妒让人恨的神兽;但对于身在围城中的、想有所作为的人来说,可能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许的不如意。学会适应,在磨合中成长,这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必备的要素。当然,前提是在这里你能学到东西,能成长。
在确定自己想清楚之前,不要轻易换工作,你所要面对的可能永远超出你的想象。一个朋友说,进入新环境之前多想它的不好;真正进入时多想它的好。
2) 我始终相信,对于一个产品经理来说,最重要的是有信念和追求。信念自由,追求完美和极致。与这个相比,什么用户调研,什么沟通协调,什么交互视觉都要让位,都是浮云
2011-1-25
1. 【报告】友盟国内Android数据报告201101 5星
http://www.slideshare.net/dannyqu/android201101-6689963
简介:
友盟发布的国内Android数据和分析,包括终端、用户、应用三大部分。强烈推荐,尤其是做无线的筒子们。
我的分析:
这份报告还是有很多干货的,推荐
1) 终端:从品牌来看,HTC和Moto是Android的坚定拥护者,也是最大受益者。HTC有7款手机挤入了持有量前20,Moto也凭借Milestone翻身。
另外,魅族刚发布M9一个多月,持有量就占到了2%,魅族会凭借M9有所突破吗?
2) 用户: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上网时间更平均,体现了移动终端随身携带的优势。在地域性上,北上广、江苏、浙江占比接近50%,基本上有线互联网用户的地域性相符
3) 应用:7.1%的应用的总安装量超过5W,9.3%的应用的每日新增安装量可以超过500。根据报告中指出友盟覆盖了国内超过400W台Android终端,我觉得这个5W和500的表现不是太抢眼。当然,我拿不到ios的数据,只能凭感觉,如果找到了数据再补充。
使用频率的前三名是社交沟通、阅读资讯和通话通信,这个没什么意外。
单次使用时长的冠军是阅读资讯,这个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本以为是以人人、开心、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后来通过几天的观察,我发现至少在交通工具(公交、地铁)上的用户更偏爱小说,所以阅读资讯夺冠也就理所当然了。看来还是不能拍脑袋,要做到仔细观察+长期记录+多看有干货的报告,才能把握行业大势和用户习惯。
2. 【报告】用数据说话 Symbian和iPhone占据移动世界的两极 5星
http://hi.baidu.com/opaquefog/blog/item/f3109e50567ef27385352491.html
简介:
也是一份干货比较多的报告,侧重点在于各种操作系统访问网络的频率。
我的分析:
1) 虽然在北美等高端市场缩水严重,当在全球范围内Symbian依然最大,尤其是在亚洲市场。所以国内的移动互联网产品一定不能放掉这块,联想起前几天看到paulyan说的,soso的移动广告还是要从symbian切入,还是很有道理的。
2) 智能机的普及速度低于预期。在最发达的美国,智能机也只占到29.7%的市场份额。在国内,保守估计这个数字要除2。李开复老师说的,2011年出现千元以下智能机,智能机出货量暴涨N多倍的预测可能受到挑战
3) 在智能机领域,最热的还是ios。虽然在绝对数量上,与Android的优势越来越小。Ios和Android对于国内产品来说都是大机会,但要区别对待。如果山寨大军全部转投Android,那Android的应用可能要出现两极分化,有极高端的、满足G粉的app,也要有极低端,满足山寨用户的app。而且对于针对山寨用户的开发者来说,渠道是至关重要的,不可能指望着这些用户去自己下载和安装,预装是王道。
3. 【互联网新闻】腾讯成立50亿元产业共赢基金
http://tech.qq.com/a/20110125/000015.htm
简介:
腾讯成立腾讯产业共赢基金,按照国际通行的企业内部基金形式运作,预计投资规模50亿元人民币,为互联网及相关行业的优秀创新企业提供资本支持
我的分析:
从收购discuz开始,我就相信腾讯在转变。从这个基金看,这次真的是把“开放、共享”放到了很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公司内部也能感受到大家正在努力往开放共享上靠,搜索这边也在开放共享的尝试。从长远来看,我看好这种转型。
4. 【互联网新闻】分析称iPhone 5最早今夏发布 将配双核处理器
http://www.cctime.com/html/2011-1-25/2011125719431782.htm
我的分析:
iPhone4哥都还没有呢,IPhone5都要出来了……悲催
双核处理器还是很让人口水的,其他的电子钱包、汽车钥匙、飞机登机牌神马的都是浮云了,在天朝肯定是没戏了~~
5. 【博文】How the iPhone mail app decides when to show you new mail 5星
http://theinvisibl.com/2011/01/24/iphonemail/
简介:
强烈推荐!介绍了iPhone的邮件app是如何优化新邮件提醒的,将使用场景细分三种情况:用户在列表最顶端;用户离顶端距离小于等于3封邮件;用户离顶端的距离超过3封邮件
我的分析:
两点感受:
1) 伟大如Apple也会犯错,一开始的处理逻辑划分的不够详细,给用户造成了较大的困扰,Apple在意识到这一点以后迅速的做了调整。Apple的口碑就是这么慢慢堆出来的,所以好产品真的是运营出来的。再牛逼的PM也不可能一开始就能做到面面俱到,一定要自己用、收集用户意见,做出正确的、有效的改进
2) 还是那句话:好的PM应该追求完美。还是这个mail app,如果简单处理也可以,无论用户处于什么位置,都只是给一个提示音,把顶端的“Inbox”变成“Inbox(1)”。但我想,除非用户正处于深度阅读中,否则一定会去看一眼新邮件,所以Apple要将用户场景进一步划分,力争完美。
希望自己也能做到这么敏感,给用户带来更多惊喜
6. 【互联网新闻】Facebook 2010 年广告收入 18.6 亿美元
http://www.36kr.com/11208
简介:
大概介绍了facebook 2010年的广告收入情况,了解一下就行
7. 【产品推荐】6周2000万次页面浏览:调情社交网站Likealittle“有点意思”
http://www.techwom.com/archives/1236
简介:
Google和微软的前员工搞出来的玩意,设计上很简单,但是用户需求切的准啊。主要面向在校大学生,互相暧昧一下,挺好
8. 【博文】用你的首页捉捕访客 5星
http://www.20ju.com/content/V158761.htm
简介:
介绍了一个好的首页应该有的几个要素:吸引力,重点,使用友好,驱动好奇心。文中也对如何做到这几点给了一些建议,最给力的是最后的颜色意义说明,以后在配色时可以结合想传达的意境选择一下。建议收藏这篇文章。
2011-1-26
1. 【博文】搜索已死,推荐上位 4星
http://www.guwendong.com/post/2011/recsys-era.html
简介:
别被标题吓到了。笔者是个性化推荐的死忠,自己也承认有点标题党。简单介绍了一下个性化推荐的重要性,和互联网巨头在这个领域的动作。
对这句话最有感觉:互联网产品的三大要素是:服务、信息、人。之前(包括 Google在内)做互联网的模式是“服务为中心,串联起人和信息”,Facebook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逐渐在把模式变成“人为中心,串联起服务和信息”。一个看似简单的模式中心的调换,搞不好就能让 Google 交出互联网的权杖,改朝换代。
文中引出了很多其他的link,感兴趣的可以慢慢看。最后赞一下结尾:不管你看到还是看不到,它就在那里,等着那个拣到它的幸运儿
我的分析:
没什么可多说的,最近就是想好好研究一下个性化推荐,我也是这项变革的拥趸。
2. 【博文】再议“搜索已死,推荐上位” 3星
http://www.socialbeta.cn/articles/search-is-not-dead.html
简介:
是上篇文章的延伸,主要观点是,搜索不会死而是不断的变化以适应潮流。以Google为主线介绍了搜索的重点方向:及时、社区化、垂直化、本地化、移动化。当然也肯定了个性化推荐的价值,认为这是一种可信度更高的信息来源。
我的分析:
观点上没有太多惊喜的地方,基本上就是大家都看得到的几个方向
3. 【讨论】既有搜索引擎,是否也有推荐引擎? 5星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resys/browse_thread/thread/d92125b9f6b40224
简介:
这事一个热衷于个性化推荐的Google Group内部的讨论,这个组里基本囊括了国内个性化推荐的大牛,要是对这方面感兴趣,推荐加入。
我的分析:
对个性化推荐领域刚开始研究,还没什么积累。就摘抄一些讨论组中大牛的话吧。
1) 人在互联网上的需求大概可以分成三类:
a) 我找物,就是我找内容。这个问题是一条线:DirectorySearch Engine(txtimagevoicevideio)(Human)FilterRecommendation?
Directory:我不知道网上有什么,你列出来给我看。Yahoo
Search Engine:我相信网上什么都有,我自己把它找出来。Google
Filter:网上内容太多了,需要(专家)伴我去其糟粕取其精华。Digg,Wikipedia
Recommendation:阿门,把我喜欢的给我吧!Amazon
b) 我找人
c) 我的活动。我需要的物和人都找到了,后面其实和现实需求都差不多了,收藏、分享、聊天、购物、交友、娱乐等等。
2) 关于小众与大众,我的看法与上面的几位同学有点差异。用长尾理论的话来说,大众是头,小众是尾,只是我认为与长尾理论这本书说的不同,在可预见的 未来,这个头不会变平,会更尖,热的会更热。长尾很难从短头抢生意,只是头变高了,总有东西会滚下来,长尾也会变高。基本上,介入一个领域后,想作大事 情,最先满足的一定是大众的需求。大众需求的特质就是磨平个性,小众是强调个性,这就像麦当劳和精品私房菜、成衣和裁缝的关系。
目前我们所讨论的基于算法的"推荐",满足的是小众的需求。这不是故意这样设计的,而是迫不得已,因为大众化的需求有其他更便捷、成本更低廉的方 式获取,用推荐来作这个,得不偿失。在获取信息的相关领域,搜索引擎满足的是大众的需求,并且性价比最高的满足了这个需求,推荐要挤进这个领域,目前只能去作长尾。
4. 【博文】极客观察:你不再拥有数据 4星
http://www.geekpark.net/entity/view/102848
简介:
介绍了存储的发展,重点落在云存储,分析了云存储的用户需求、应用模式、盈利模式,以及对互联网的影响
我的分析:
下面这段话挺有意思的:当所有数据、所有信息都汇聚和共享到“云”中时,传统的基于所有权的模式(Ownership Model)就会被基于访问权的模式(Access Model)所取代。这也是以物质为基础的经济和以信息为基础的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以物质为基础的经济中,当你买下一件物品时,你就成为这件物品的所有者;但在以信息为基础的经济中,你很难成为一份信息的所有者,因为信息是可以无限次复制的,而且它始终存在于“云”中。与其说你拥有一份信息,不如说你有这份信息的访问权。事实上,未来的物质商品,也可以是基于访问权的,其前提就是物质条件极大丰富。到时候,人们外出并不需要带手机,随处可见可以共享的移动通讯设备,只要拿过来输入你的身份识别,就可以为你所用。
另外,强烈推荐一下dacode的T恤
5. 【互联网新闻】Twitter联合创始人:最大的挑战是信息筛选
http://tech.sina.com.cn/i/2010-12-13/10594975902.shtml
6. 【博文】Google Matrix 4星
http://www.guwendong.com/post/2010/google_matrix.html
简介:
介绍了Google在个性化领域的尝试和整体布局,从浏览器的最常访问tab,到个性化搜索和广告,再到buzz,用Matrix来形容非常确切。
我的分析:
Google从来都是大手笔,我只能这么说。对于认定的方向不遗余力的推进和布局,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仔细研究一下
2011-1-27
1. 【博文】KIK模式来袭,腾讯嗅到危机 3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8d5a760100p0m4.html
简介:
简单介绍了微信的基本特性,对于中移动、米聊的影响
我的分析:
我觉得并不是微信不想扫描通讯录、不想和QQ好友打通,如果这个能搞出来,腾讯不仅网罗了一批偏高端的用户,而且对于关系链的掌控能力、用户粘性绝对可以上一个档次。目前不敢做可能更多是从政策角度考虑,万一中移动一发飙,会发生什么谁也说不清
2. 【博文】不是媒体的电子商务不是好社区! 4星
http://www.geekpark.net/entity/view/103067
简介:
凡客推出了新玩意“凡客达人”,意在通过这种具有社区属性的媒体达到以下效果:强化品牌文化;增强用户粘性;引导用户消费。
我的分析:
我觉得这个东西很靠谱!对于电子商务我懂的不多,媒体也没什么深入的研究,对于品牌文化更是不太知道怎么建设。但我觉得从中短期来看,这个玩意最牛逼的就在引导式消费。
如果你恰好有一个女朋友;恰好看过她或盘腿、或趴、或窝在床上;手里捧着时尚杂志;一页一页的品味最近的时尚热点;从一个一个模特身上寻找可以用在自己身上的搭配;再拉着你满世界的逛商场或刷淘宝,照着心仪的模特给自己置办行头。那你一定能体会到引导式消费有多么大的市场,有多么大的潜力。
3. 【神图】Google APIs & Developer Products - January 2011 5星
http://code.google.com/more/table/
简介:
Google API和Developer的合集。这不是重点,关键是被组织成了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形式,这简直是神作啊。
4. 【互联网新闻】Facebook Phone 的最新传言
http://live.ifanr.com/2481
简介:
“所有信息会投送到一个收件箱,以类型排列”,这个我觉得是最靠谱的,和Facebook mail是一个路子
5. 【博文】关于手机应用-用户需求 4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3a3500100opq1.html
简介:
从手机用户的生存状态出发,分析其需求,解释了为什么手机应用还没有达到爆发点,中国的手机用户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应用
我的分析:
我很喜欢文章的这种分析方法:首先划定最大的用户群(大妈/学生/民工/军人/白领);然后分析每种人群的特点,当然人群之间也是有共性的;给出结论。通过自己的观察也能看到手机应用用户大多是看小说、打游戏,但没有深想过为什么娱乐是大众,看了笔者的分析,觉得有些道理。
6. 【博文】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 5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f9228d0100owxh.html
简介:
老周的文章,讲的挺实在的。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要既能做到“大我”,又能做到“小我”,还要经得起失败的打磨。这个观点我很认同。
2011-1-28
1. 【博文】从通道面试看优秀产品经理素质 5星
http://km.oa.com/group/2535/articles/show/68428
简介:
公司无线部门助总的文章,讲几点优秀产品经理的素质:ownership,思考能力,对用户的把握能力,气场。
我的分析:
1) Ownership这部分给我的印象最深,“比如你是负责策划的,会问及你渠道、运营甚至是吃多少带宽的成本问题,如果和你的本职工作稍微关联远一点的问题你都很模糊,甚至有些同学直接回答“那是**负责的,我不直接负责”,你的owenship显然是不够的,因为你作为产品经理,和产品体验一切相关的问题应该都是你关心的,你可以有少量没有关心到的死角,但你不能一问三不知。”这点我是明显不合格的,对于运营和维护我还能说一知半解,但对于渠道、推广可能就真是屁也不懂了。2011年要在深入的同时在广度上所有突破。
2) 对用户的把握能力。这部分也是在今年要着力加强的,“这里不能泛泛而谈,比如无线大多数产品都回答“三低”,这是很笼统的,要回答得非常具体,要达到可以在面试官的脑海里形成一个大致的形象,消费能力、日常爱好,对QQ的粘性、活跃度,主要使用场景?用户对这个产品的核心需求点是什么,如果有几个怎么排序,围绕这些核心需求点产品是如何构造的,评委有时候会现场打开你做的产品体验一下,然后问你比如:首页为何这样布局?是老板拍板的,那你是为老板做产品吗?你的用户到底是谁?谁已经是你的用户,而谁又是你的目标用户?”这部分我只能说自己有这个意识,但火候还远远不够,希望通过今年的用户调研计划能有所提升。
2. 【博文】中国互联网LBS的6种发展趋势 3星
http://horusming.blog.techweb.com.cn/archives/5.html
简介:
介绍了DCCI关于LBS的报告,包括了几个发展趋势:
1) LBS成为互联网应用服务的标配,也将成为商务-广告-营销基准点
2) LBS与SNS-微博-游戏-电商-生活服务等结合过程中,蕴含全新多维互动环境认可
3) 感知位置需求:移动即位置,位置、受众、终端、行为、情景等将成为广告主更精准地锁定用户的手段,通过感知用户情景,广告主可以投放更具互动和精准性的移动广告
4) 连接虚拟和现实:LBS让网络广告的效果更加有迹可循,用户线上的关注、分享、喜好等行为,可以通过线下用户主动的签到,实现广告效果饿无缝监测
5) 品牌与用户的相遇:通过LBS与地理信息、商业资源、二维码、营销活动的结合,创造受众与品牌的互动机会
6) LBS爆发点即GPS+GIS+手机+互联网应用的交汇,2011年中国市场预计18亿元
7) 三个理念有助于理解LBS的未来:开放位置数据库-情境-人与真实世界的连接;LBS为互联网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我的分析:
我非常同意单纯的LBS是没有前途的,现在满天飞的check-in、徽章有什么价值,虽然短期是可以靠和商家合作推促销获得盈利,但从长远来看,这样的想象空间、发展空间很有限,未来的盈利模式也必然不给力。我觉得LBS可以有两个个方向的应用:
1) 实用工具:就是利用LBS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大众点评在做的找餐馆、赶集做得找房子。广告也可以算作这个范畴,在这种场景下,广告必须精准、高度个性化,不然很难被接受。
2) 游戏:利用LBS做一些特别的游戏,比如结合AR技术的游戏(大二时在西门子SX1上玩的打蚊子算是AR游戏鼻祖了),比如做现实版的大富翁,还有之前在Google地图基础上做得打僵尸游戏
2011-1-29
1. 【数据】Focus: 2010 年互联网概况总结
http://www.alibuybuy.com/posts/54422.html
简介:
1) 全球的互联网用户达到20亿了,在全球人口占比达到30%,2010年新增用户14%
2) 浏览器份额方面,IE跌到了47%,火狐31%,chrome快速蹿升到15%。对照着看了一下国内的浏览器份额,差异太大了。IE还占到82.7%,火狐和chrome分别为1.69%和1.35%。
顺便说一句,360浏览器的份额从6月份的13.84%掉落到了1.29%,要么是360浏览器还没敢使用自己的UA,要么就是3Q大战让360的份额大跌。11月360的占有率为4.24%,12月就掉到了1.29%。3Q大战后修改UA的时间在11月5日左右,如果这是因为UA修改的影响,11月和12月的差别不应该有这么大;另外,两段时间内IE的增长要小于360的减少量。综上,3Q大战对于360的市场份额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国内数据来自CNZZ http://data.cnzz.com/main.php?s=brow)
2011-1-30
1. 【博文】七种类型的 iPhone 用户 4星
http://www.ifanr.com/32460
简介:
对用户的划分挺有意思,仔细想一想,自己遇到的IPhone用户基本都涵盖了。配图和点评很准确,还有点辛辣
2. 【互联网新闻】Google 顺利拿下 “超级 WiFi” 频段
http://www.guao.hk/posts/google-wins-access-to-super-wi-fi-broadband-spectrum.html
简介:
Google拿到了之前预留给电视频道的缓冲频段,这个频谱有着更长的波长,比传统的WiFi信号有着更强的穿透能力,不知道Google能打造出神马神器
3. 【博文】开放、平台:应用层变成互联网本身 4星
http://www.20ju.com/content/V158743.htm
简介:
从一个新的角度阐述了Facebook类开放平台带来的影响:今天的互联网应用,正在让超链接离开用户。一个用户,在Facebook中完成了ta所有想完成的事且并没有接触到除facebook.com以外的超链接,互联网对于ta而言,是不是就是Facebook本身?
我的分析:
这真的是一个全新的角度,一个我从来没有考虑过的角度。当用户只需要访问几个甚至一个网站就能完成所有的事,那会有多少网站因为少了广告这个最成熟的盈利模式而挂掉?开放平台带来的繁荣是不是短暂的?或许2012年能从和百度框计算合作的网站身上看到些端倪
4. 【博文】小革命--社交媒体推不出一个新世界 4星
http://www.baibanbao.net/wp/3703
简介:
这篇《小革命》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Malcolm Gladwell(《引爆点》、《异类》的作者),文章对比了60年代民权运动和现在的推特革命,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基于“弱联系”的社交网络,对这个世界的改变有限。
我的分析:
文中指的变革是反种族歧视这种量级的,我承认在这方面社交媒体的力量确实有限。社交媒体的号召力大多局限于不需要人们做出真正牺牲的事情上,比如《未来是湿的》中帮助主人公找手机的人们,他们不需要牺牲什么,甚至需要付出的劳动也不多,只是点一下“转发”、用几个query搜索一下,至于人肉搜索这种牛逼玩意大多也是处于好奇心。
如果真是那种需要牺牲生命神马的,社交媒体就没啥用了。但如果从一个P民角度出发,社交媒体还是有些用处的。比如之前江西省的强拆事件,由于大家在微博的转发和围观,受害者很快被释放了。我真的没指望这些能够改变我党的现状,但至少是我们这些P民能做得,使我们希望看到的方向。
5. 【博文】Good PM, Bad PM 4星
http://hi.baidu.com/selftravel/blog/item/9e76cdfc8522a1eefd037f07.html
http://hi.baidu.com/selftravel/blog/item/f36330fab921199a9f514607.html
简介:
微软对产品经理的要求,定义了一个好的产品经理应该具备哪些关键素质
我的分析:
我最看重的是前两条:
1) 积极的心态:我喜欢“产品经理就是CEO”这样的说法,当然我知道我现在远远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但这是我前进的方向。自认为我还是有一个积极的心态的,愿意去看、去思考、去讨论、去推动一些事情,希望有一天可以拍着胸脯说,这一点我做到了
2) 市场:这点是我最薄弱的环节,对于战略制定、市场推广参与的太少太少。当然不够级别参与是原因之一,但如文中所说,好的产品经理不找借口。2011年一定要加强这个方面,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华丽的分割线----------------------------------------------------------
总体情况:
因为是从24开始实施这个想法的,所以1月的就只包含24~30号几天的。一共读了35篇,平均每天5篇,数量上还不够,但感觉思考的比原来多了,希望是一个好的开始。
分天情况:
2011-1-24
1. 【博文】关于“产品驱动”和“技术驱动” 3星
http://hi.baidu.com/cly84920/blog/item/741a13ced83ad21093457ea5.html?timeStamp=1295796291960
简介:
从工程师的角度阐述,在产品驱动的公司里,工程师是多么的不容易,归结到一个不靠谱的产品经理可以毁了一个优秀的团队。
我的分析:
我觉得吧,其实反过来也是一样的,一个不靠谱的工程师也能毁了一个好的idea。所以VC最看重的是团队,而不是idea
当然,作为一个PM,就要做到靠谱。这本身是PM自身素养的问题,我觉得没什么必要上升到“XX驱动”的问题
2. 【博文】近二年的和十年前最大不同的5个商业模式 3星
http://www.alibuybuy.com/posts/53892.html
简介:
介绍了笔者认为新颖的5种商业模式:在名人页面卖东西、团购、自助式广告、虚拟物品、不对外开放的网站。
我的分析:
模式挑的挺不错的,就是都只是范范的谈了谈,不够深入。对自助式广告和不对外开放的网站比较感兴趣,准备抽空研究一下。
3. 【互联网新闻】新浪将推出支付工具新付通 支持新浪团购和商城
http://www.techweb.com.cn/internet/2011-01-24/788009.shtml
我的分析:
新浪搞支付应该还是希望围绕微博打造一个新的平台,希望能构建出各种应用所需的场景和基本服务。否则以目前新浪在电子商务的布局,我对新付通的前景不太乐观。
支付作为电子商务的基础,国内的互联网巨头都会下周去做,这些公司中我个人比较看好阿里和腾讯。
电子商务是阿里的根本,支付宝市场占有率超过70%,目前还没有人能挑战阿里。腾讯的财付通市场占有率20%左右,是唯一能和支付宝打两下的产品了,未来随着腾讯的开放应该会在更多的平台上使用,市场占有率可能有所突破。另外,如果不是只看支付工具,而把支付过程看做一个整体,那有Q币这种最成功的虚拟货币和QQ用户的当量,腾讯还是能对阿里造成一定冲击的。也许Groupon的入华就是一个契机。
4. 【博文】产品经理能力模型解说—把控 2星
http://www.kuliqiang.com/?p=3600
http://www.kuliqiang.com/?p=3611
简介:
从比较宏观的角度阐述一个产品经理应该如何把控行业趋势、用户诉求、人际关系等等
我的分析:
最近越来越不喜欢这种说的比较大,看着很有道理,仔细想想好像也没有哪一点能直击心灵的文章。可能是个人修为还不够,体会不到其中的内涵吧。
回到文章的主题上,在把控这个事情上,我还是觉得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你可以靠强硬,可以靠和老板关系铁,也可以靠个人魅力,最好的方式还是自我体会,慢慢磨练。
5. 【博文】关于职场 5星
http://www.puyuping.com/2011/01/18/gongzuo/
简介:
一个入行三年半的PM对自己短暂职业生涯的回复,有离开优秀团队的遗憾,也有限于斗争的痛苦
我的分析:
强烈推荐!虽然有很多话是欲言又止的,但能看出笔者对于一个靠谱的产品、一个优秀的团队、一种优秀的文化喜爱。结尾的“我不愿意只做一颗螺丝钉”太给力了,每一个优秀的PM都应该有这样的想法和原则,我们不应该只是一个高效稳定的执行者。你要是说你不敢想的太多,也没兴趣想的太多,那你还好意思说你是PM?
6. 【互联网新闻】中国团购下封杀令:Groupon员工禁止录用
http://www.geekpark.net/entity/view/102599#sfd
简介:
为了应对Groupon的疯狂挖角,国内团购行业前20名联合起来,用涨薪、禁止录用等方式应对
我的分析:
团购的技术门槛很低,对用户的粘性也不明显,至少现阶段的服务还不能让用户产生什么粘性。哪家提供我需要的、哪家便宜我去哪家,大多数团购用户应该都是抱着这个想法来的。那剩下的就是拼线下的营销、推广能力,所以对有经验、有渠道的人才的依赖更强。
我想,一个产品或者一种商业模式,在考虑受众数量、盈利空间等因素时,技术壁垒和用户粘性也十分重要,这样才能持续稳定的发展。
7. 【博文】在淘宝大半年的零散体会 4星
http://iamsujie.com/7000/7033/
简介:
内容很切题,就是总结了在淘宝的一些零散体会,但还是值得看一看,尤其是关于价值观那段
我的分析:
想到两点:
1) 大多数大公司、大平台,从外围看都是幸福美好的,都是让人嫉妒让人恨的神兽;但对于身在围城中的、想有所作为的人来说,可能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许的不如意。学会适应,在磨合中成长,这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必备的要素。当然,前提是在这里你能学到东西,能成长。
在确定自己想清楚之前,不要轻易换工作,你所要面对的可能永远超出你的想象。一个朋友说,进入新环境之前多想它的不好;真正进入时多想它的好。
2) 我始终相信,对于一个产品经理来说,最重要的是有信念和追求。信念自由,追求完美和极致。与这个相比,什么用户调研,什么沟通协调,什么交互视觉都要让位,都是浮云
2011-1-25
1. 【报告】友盟国内Android数据报告201101 5星
http://www.slideshare.net/dannyqu/android201101-6689963
简介:
友盟发布的国内Android数据和分析,包括终端、用户、应用三大部分。强烈推荐,尤其是做无线的筒子们。
我的分析:
这份报告还是有很多干货的,推荐
1) 终端:从品牌来看,HTC和Moto是Android的坚定拥护者,也是最大受益者。HTC有7款手机挤入了持有量前20,Moto也凭借Milestone翻身。
另外,魅族刚发布M9一个多月,持有量就占到了2%,魅族会凭借M9有所突破吗?
2) 用户: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上网时间更平均,体现了移动终端随身携带的优势。在地域性上,北上广、江苏、浙江占比接近50%,基本上有线互联网用户的地域性相符
3) 应用:7.1%的应用的总安装量超过5W,9.3%的应用的每日新增安装量可以超过500。根据报告中指出友盟覆盖了国内超过400W台Android终端,我觉得这个5W和500的表现不是太抢眼。当然,我拿不到ios的数据,只能凭感觉,如果找到了数据再补充。
使用频率的前三名是社交沟通、阅读资讯和通话通信,这个没什么意外。
单次使用时长的冠军是阅读资讯,这个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本以为是以人人、开心、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后来通过几天的观察,我发现至少在交通工具(公交、地铁)上的用户更偏爱小说,所以阅读资讯夺冠也就理所当然了。看来还是不能拍脑袋,要做到仔细观察+长期记录+多看有干货的报告,才能把握行业大势和用户习惯。
2. 【报告】用数据说话 Symbian和iPhone占据移动世界的两极 5星
http://hi.baidu.com/opaquefog/blog/item/f3109e50567ef27385352491.html
简介:
也是一份干货比较多的报告,侧重点在于各种操作系统访问网络的频率。
我的分析:
1) 虽然在北美等高端市场缩水严重,当在全球范围内Symbian依然最大,尤其是在亚洲市场。所以国内的移动互联网产品一定不能放掉这块,联想起前几天看到paulyan说的,soso的移动广告还是要从symbian切入,还是很有道理的。
2) 智能机的普及速度低于预期。在最发达的美国,智能机也只占到29.7%的市场份额。在国内,保守估计这个数字要除2。李开复老师说的,2011年出现千元以下智能机,智能机出货量暴涨N多倍的预测可能受到挑战
3) 在智能机领域,最热的还是ios。虽然在绝对数量上,与Android的优势越来越小。Ios和Android对于国内产品来说都是大机会,但要区别对待。如果山寨大军全部转投Android,那Android的应用可能要出现两极分化,有极高端的、满足G粉的app,也要有极低端,满足山寨用户的app。而且对于针对山寨用户的开发者来说,渠道是至关重要的,不可能指望着这些用户去自己下载和安装,预装是王道。
3. 【互联网新闻】腾讯成立50亿元产业共赢基金
http://tech.qq.com/a/20110125/000015.htm
简介:
腾讯成立腾讯产业共赢基金,按照国际通行的企业内部基金形式运作,预计投资规模50亿元人民币,为互联网及相关行业的优秀创新企业提供资本支持
我的分析:
从收购discuz开始,我就相信腾讯在转变。从这个基金看,这次真的是把“开放、共享”放到了很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公司内部也能感受到大家正在努力往开放共享上靠,搜索这边也在开放共享的尝试。从长远来看,我看好这种转型。
4. 【互联网新闻】分析称iPhone 5最早今夏发布 将配双核处理器
http://www.cctime.com/html/2011-1-25/2011125719431782.htm
我的分析:
iPhone4哥都还没有呢,IPhone5都要出来了……悲催
双核处理器还是很让人口水的,其他的电子钱包、汽车钥匙、飞机登机牌神马的都是浮云了,在天朝肯定是没戏了~~
5. 【博文】How the iPhone mail app decides when to show you new mail 5星
http://theinvisibl.com/2011/01/24/iphonemail/
简介:
强烈推荐!介绍了iPhone的邮件app是如何优化新邮件提醒的,将使用场景细分三种情况:用户在列表最顶端;用户离顶端距离小于等于3封邮件;用户离顶端的距离超过3封邮件
我的分析:
两点感受:
1) 伟大如Apple也会犯错,一开始的处理逻辑划分的不够详细,给用户造成了较大的困扰,Apple在意识到这一点以后迅速的做了调整。Apple的口碑就是这么慢慢堆出来的,所以好产品真的是运营出来的。再牛逼的PM也不可能一开始就能做到面面俱到,一定要自己用、收集用户意见,做出正确的、有效的改进
2) 还是那句话:好的PM应该追求完美。还是这个mail app,如果简单处理也可以,无论用户处于什么位置,都只是给一个提示音,把顶端的“Inbox”变成“Inbox(1)”。但我想,除非用户正处于深度阅读中,否则一定会去看一眼新邮件,所以Apple要将用户场景进一步划分,力争完美。
希望自己也能做到这么敏感,给用户带来更多惊喜
6. 【互联网新闻】Facebook 2010 年广告收入 18.6 亿美元
http://www.36kr.com/11208
简介:
大概介绍了facebook 2010年的广告收入情况,了解一下就行
7. 【产品推荐】6周2000万次页面浏览:调情社交网站Likealittle“有点意思”
http://www.techwom.com/archives/1236
简介:
Google和微软的前员工搞出来的玩意,设计上很简单,但是用户需求切的准啊。主要面向在校大学生,互相暧昧一下,挺好
8. 【博文】用你的首页捉捕访客 5星
http://www.20ju.com/content/V158761.htm
简介:
介绍了一个好的首页应该有的几个要素:吸引力,重点,使用友好,驱动好奇心。文中也对如何做到这几点给了一些建议,最给力的是最后的颜色意义说明,以后在配色时可以结合想传达的意境选择一下。建议收藏这篇文章。
2011-1-26
1. 【博文】搜索已死,推荐上位 4星
http://www.guwendong.com/post/2011/recsys-era.html
简介:
别被标题吓到了。笔者是个性化推荐的死忠,自己也承认有点标题党。简单介绍了一下个性化推荐的重要性,和互联网巨头在这个领域的动作。
对这句话最有感觉:互联网产品的三大要素是:服务、信息、人。之前(包括 Google在内)做互联网的模式是“服务为中心,串联起人和信息”,Facebook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逐渐在把模式变成“人为中心,串联起服务和信息”。一个看似简单的模式中心的调换,搞不好就能让 Google 交出互联网的权杖,改朝换代。
文中引出了很多其他的link,感兴趣的可以慢慢看。最后赞一下结尾:不管你看到还是看不到,它就在那里,等着那个拣到它的幸运儿
我的分析:
没什么可多说的,最近就是想好好研究一下个性化推荐,我也是这项变革的拥趸。
2. 【博文】再议“搜索已死,推荐上位” 3星
http://www.socialbeta.cn/articles/search-is-not-dead.html
简介:
是上篇文章的延伸,主要观点是,搜索不会死而是不断的变化以适应潮流。以Google为主线介绍了搜索的重点方向:及时、社区化、垂直化、本地化、移动化。当然也肯定了个性化推荐的价值,认为这是一种可信度更高的信息来源。
我的分析:
观点上没有太多惊喜的地方,基本上就是大家都看得到的几个方向
3. 【讨论】既有搜索引擎,是否也有推荐引擎? 5星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resys/browse_thread/thread/d92125b9f6b40224
简介:
这事一个热衷于个性化推荐的Google Group内部的讨论,这个组里基本囊括了国内个性化推荐的大牛,要是对这方面感兴趣,推荐加入。
我的分析:
对个性化推荐领域刚开始研究,还没什么积累。就摘抄一些讨论组中大牛的话吧。
1) 人在互联网上的需求大概可以分成三类:
a) 我找物,就是我找内容。这个问题是一条线:DirectorySearch Engine(txtimagevoicevideio)(Human)FilterRecommendation?
Directory:我不知道网上有什么,你列出来给我看。Yahoo
Search Engine:我相信网上什么都有,我自己把它找出来。Google
Filter:网上内容太多了,需要(专家)伴我去其糟粕取其精华。Digg,Wikipedia
Recommendation:阿门,把我喜欢的给我吧!Amazon
b) 我找人
c) 我的活动。我需要的物和人都找到了,后面其实和现实需求都差不多了,收藏、分享、聊天、购物、交友、娱乐等等。
2) 关于小众与大众,我的看法与上面的几位同学有点差异。用长尾理论的话来说,大众是头,小众是尾,只是我认为与长尾理论这本书说的不同,在可预见的 未来,这个头不会变平,会更尖,热的会更热。长尾很难从短头抢生意,只是头变高了,总有东西会滚下来,长尾也会变高。基本上,介入一个领域后,想作大事 情,最先满足的一定是大众的需求。大众需求的特质就是磨平个性,小众是强调个性,这就像麦当劳和精品私房菜、成衣和裁缝的关系。
目前我们所讨论的基于算法的"推荐",满足的是小众的需求。这不是故意这样设计的,而是迫不得已,因为大众化的需求有其他更便捷、成本更低廉的方 式获取,用推荐来作这个,得不偿失。在获取信息的相关领域,搜索引擎满足的是大众的需求,并且性价比最高的满足了这个需求,推荐要挤进这个领域,目前只能去作长尾。
4. 【博文】极客观察:你不再拥有数据 4星
http://www.geekpark.net/entity/view/102848
简介:
介绍了存储的发展,重点落在云存储,分析了云存储的用户需求、应用模式、盈利模式,以及对互联网的影响
我的分析:
下面这段话挺有意思的:当所有数据、所有信息都汇聚和共享到“云”中时,传统的基于所有权的模式(Ownership Model)就会被基于访问权的模式(Access Model)所取代。这也是以物质为基础的经济和以信息为基础的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以物质为基础的经济中,当你买下一件物品时,你就成为这件物品的所有者;但在以信息为基础的经济中,你很难成为一份信息的所有者,因为信息是可以无限次复制的,而且它始终存在于“云”中。与其说你拥有一份信息,不如说你有这份信息的访问权。事实上,未来的物质商品,也可以是基于访问权的,其前提就是物质条件极大丰富。到时候,人们外出并不需要带手机,随处可见可以共享的移动通讯设备,只要拿过来输入你的身份识别,就可以为你所用。
另外,强烈推荐一下dacode的T恤
5. 【互联网新闻】Twitter联合创始人:最大的挑战是信息筛选
http://tech.sina.com.cn/i/2010-12-13/10594975902.shtml
6. 【博文】Google Matrix 4星
http://www.guwendong.com/post/2010/google_matrix.html
简介:
介绍了Google在个性化领域的尝试和整体布局,从浏览器的最常访问tab,到个性化搜索和广告,再到buzz,用Matrix来形容非常确切。
我的分析:
Google从来都是大手笔,我只能这么说。对于认定的方向不遗余力的推进和布局,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仔细研究一下
2011-1-27
1. 【博文】KIK模式来袭,腾讯嗅到危机 3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8d5a760100p0m4.html
简介:
简单介绍了微信的基本特性,对于中移动、米聊的影响
我的分析:
我觉得并不是微信不想扫描通讯录、不想和QQ好友打通,如果这个能搞出来,腾讯不仅网罗了一批偏高端的用户,而且对于关系链的掌控能力、用户粘性绝对可以上一个档次。目前不敢做可能更多是从政策角度考虑,万一中移动一发飙,会发生什么谁也说不清
2. 【博文】不是媒体的电子商务不是好社区! 4星
http://www.geekpark.net/entity/view/103067
简介:
凡客推出了新玩意“凡客达人”,意在通过这种具有社区属性的媒体达到以下效果:强化品牌文化;增强用户粘性;引导用户消费。
我的分析:
我觉得这个东西很靠谱!对于电子商务我懂的不多,媒体也没什么深入的研究,对于品牌文化更是不太知道怎么建设。但我觉得从中短期来看,这个玩意最牛逼的就在引导式消费。
如果你恰好有一个女朋友;恰好看过她或盘腿、或趴、或窝在床上;手里捧着时尚杂志;一页一页的品味最近的时尚热点;从一个一个模特身上寻找可以用在自己身上的搭配;再拉着你满世界的逛商场或刷淘宝,照着心仪的模特给自己置办行头。那你一定能体会到引导式消费有多么大的市场,有多么大的潜力。
3. 【神图】Google APIs & Developer Products - January 2011 5星
http://code.google.com/more/table/
简介:
Google API和Developer的合集。这不是重点,关键是被组织成了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形式,这简直是神作啊。
4. 【互联网新闻】Facebook Phone 的最新传言
http://live.ifanr.com/2481
简介:
“所有信息会投送到一个收件箱,以类型排列”,这个我觉得是最靠谱的,和Facebook mail是一个路子
5. 【博文】关于手机应用-用户需求 4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3a3500100opq1.html
简介:
从手机用户的生存状态出发,分析其需求,解释了为什么手机应用还没有达到爆发点,中国的手机用户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应用
我的分析:
我很喜欢文章的这种分析方法:首先划定最大的用户群(大妈/学生/民工/军人/白领);然后分析每种人群的特点,当然人群之间也是有共性的;给出结论。通过自己的观察也能看到手机应用用户大多是看小说、打游戏,但没有深想过为什么娱乐是大众,看了笔者的分析,觉得有些道理。
6. 【博文】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 5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f9228d0100owxh.html
简介:
老周的文章,讲的挺实在的。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要既能做到“大我”,又能做到“小我”,还要经得起失败的打磨。这个观点我很认同。
2011-1-28
1. 【博文】从通道面试看优秀产品经理素质 5星
http://km.oa.com/group/2535/articles/show/68428
简介:
公司无线部门助总的文章,讲几点优秀产品经理的素质:ownership,思考能力,对用户的把握能力,气场。
我的分析:
1) Ownership这部分给我的印象最深,“比如你是负责策划的,会问及你渠道、运营甚至是吃多少带宽的成本问题,如果和你的本职工作稍微关联远一点的问题你都很模糊,甚至有些同学直接回答“那是**负责的,我不直接负责”,你的owenship显然是不够的,因为你作为产品经理,和产品体验一切相关的问题应该都是你关心的,你可以有少量没有关心到的死角,但你不能一问三不知。”这点我是明显不合格的,对于运营和维护我还能说一知半解,但对于渠道、推广可能就真是屁也不懂了。2011年要在深入的同时在广度上所有突破。
2) 对用户的把握能力。这部分也是在今年要着力加强的,“这里不能泛泛而谈,比如无线大多数产品都回答“三低”,这是很笼统的,要回答得非常具体,要达到可以在面试官的脑海里形成一个大致的形象,消费能力、日常爱好,对QQ的粘性、活跃度,主要使用场景?用户对这个产品的核心需求点是什么,如果有几个怎么排序,围绕这些核心需求点产品是如何构造的,评委有时候会现场打开你做的产品体验一下,然后问你比如:首页为何这样布局?是老板拍板的,那你是为老板做产品吗?你的用户到底是谁?谁已经是你的用户,而谁又是你的目标用户?”这部分我只能说自己有这个意识,但火候还远远不够,希望通过今年的用户调研计划能有所提升。
2. 【博文】中国互联网LBS的6种发展趋势 3星
http://horusming.blog.techweb.com.cn/archives/5.html
简介:
介绍了DCCI关于LBS的报告,包括了几个发展趋势:
1) LBS成为互联网应用服务的标配,也将成为商务-广告-营销基准点
2) LBS与SNS-微博-游戏-电商-生活服务等结合过程中,蕴含全新多维互动环境认可
3) 感知位置需求:移动即位置,位置、受众、终端、行为、情景等将成为广告主更精准地锁定用户的手段,通过感知用户情景,广告主可以投放更具互动和精准性的移动广告
4) 连接虚拟和现实:LBS让网络广告的效果更加有迹可循,用户线上的关注、分享、喜好等行为,可以通过线下用户主动的签到,实现广告效果饿无缝监测
5) 品牌与用户的相遇:通过LBS与地理信息、商业资源、二维码、营销活动的结合,创造受众与品牌的互动机会
6) LBS爆发点即GPS+GIS+手机+互联网应用的交汇,2011年中国市场预计18亿元
7) 三个理念有助于理解LBS的未来:开放位置数据库-情境-人与真实世界的连接;LBS为互联网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我的分析:
我非常同意单纯的LBS是没有前途的,现在满天飞的check-in、徽章有什么价值,虽然短期是可以靠和商家合作推促销获得盈利,但从长远来看,这样的想象空间、发展空间很有限,未来的盈利模式也必然不给力。我觉得LBS可以有两个个方向的应用:
1) 实用工具:就是利用LBS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大众点评在做的找餐馆、赶集做得找房子。广告也可以算作这个范畴,在这种场景下,广告必须精准、高度个性化,不然很难被接受。
2) 游戏:利用LBS做一些特别的游戏,比如结合AR技术的游戏(大二时在西门子SX1上玩的打蚊子算是AR游戏鼻祖了),比如做现实版的大富翁,还有之前在Google地图基础上做得打僵尸游戏
2011-1-29
1. 【数据】Focus: 2010 年互联网概况总结
http://www.alibuybuy.com/posts/54422.html
简介:
1) 全球的互联网用户达到20亿了,在全球人口占比达到30%,2010年新增用户14%
2) 浏览器份额方面,IE跌到了47%,火狐31%,chrome快速蹿升到15%。对照着看了一下国内的浏览器份额,差异太大了。IE还占到82.7%,火狐和chrome分别为1.69%和1.35%。
顺便说一句,360浏览器的份额从6月份的13.84%掉落到了1.29%,要么是360浏览器还没敢使用自己的UA,要么就是3Q大战让360的份额大跌。11月360的占有率为4.24%,12月就掉到了1.29%。3Q大战后修改UA的时间在11月5日左右,如果这是因为UA修改的影响,11月和12月的差别不应该有这么大;另外,两段时间内IE的增长要小于360的减少量。综上,3Q大战对于360的市场份额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国内数据来自CNZZ http://data.cnzz.com/main.php?s=brow)
2011-1-30
1. 【博文】七种类型的 iPhone 用户 4星
http://www.ifanr.com/32460
简介:
对用户的划分挺有意思,仔细想一想,自己遇到的IPhone用户基本都涵盖了。配图和点评很准确,还有点辛辣
2. 【互联网新闻】Google 顺利拿下 “超级 WiFi” 频段
http://www.guao.hk/posts/google-wins-access-to-super-wi-fi-broadband-spectrum.html
简介:
Google拿到了之前预留给电视频道的缓冲频段,这个频谱有着更长的波长,比传统的WiFi信号有着更强的穿透能力,不知道Google能打造出神马神器
3. 【博文】开放、平台:应用层变成互联网本身 4星
http://www.20ju.com/content/V158743.htm
简介:
从一个新的角度阐述了Facebook类开放平台带来的影响:今天的互联网应用,正在让超链接离开用户。一个用户,在Facebook中完成了ta所有想完成的事且并没有接触到除facebook.com以外的超链接,互联网对于ta而言,是不是就是Facebook本身?
我的分析:
这真的是一个全新的角度,一个我从来没有考虑过的角度。当用户只需要访问几个甚至一个网站就能完成所有的事,那会有多少网站因为少了广告这个最成熟的盈利模式而挂掉?开放平台带来的繁荣是不是短暂的?或许2012年能从和百度框计算合作的网站身上看到些端倪
4. 【博文】小革命--社交媒体推不出一个新世界 4星
http://www.baibanbao.net/wp/3703
简介:
这篇《小革命》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Malcolm Gladwell(《引爆点》、《异类》的作者),文章对比了60年代民权运动和现在的推特革命,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基于“弱联系”的社交网络,对这个世界的改变有限。
我的分析:
文中指的变革是反种族歧视这种量级的,我承认在这方面社交媒体的力量确实有限。社交媒体的号召力大多局限于不需要人们做出真正牺牲的事情上,比如《未来是湿的》中帮助主人公找手机的人们,他们不需要牺牲什么,甚至需要付出的劳动也不多,只是点一下“转发”、用几个query搜索一下,至于人肉搜索这种牛逼玩意大多也是处于好奇心。
如果真是那种需要牺牲生命神马的,社交媒体就没啥用了。但如果从一个P民角度出发,社交媒体还是有些用处的。比如之前江西省的强拆事件,由于大家在微博的转发和围观,受害者很快被释放了。我真的没指望这些能够改变我党的现状,但至少是我们这些P民能做得,使我们希望看到的方向。
5. 【博文】Good PM, Bad PM 4星
http://hi.baidu.com/selftravel/blog/item/9e76cdfc8522a1eefd037f07.html
http://hi.baidu.com/selftravel/blog/item/f36330fab921199a9f514607.html
简介:
微软对产品经理的要求,定义了一个好的产品经理应该具备哪些关键素质
我的分析:
我最看重的是前两条:
1) 积极的心态:我喜欢“产品经理就是CEO”这样的说法,当然我知道我现在远远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但这是我前进的方向。自认为我还是有一个积极的心态的,愿意去看、去思考、去讨论、去推动一些事情,希望有一天可以拍着胸脯说,这一点我做到了
2) 市场:这点是我最薄弱的环节,对于战略制定、市场推广参与的太少太少。当然不够级别参与是原因之一,但如文中所说,好的产品经理不找借口。2011年一定要加强这个方面,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