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画卷开拓者篇名画赏析之二:瑞维尔报信
作者MCGK
“美国历史画卷”(Picturing America)是国家人文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Humanities) 2002年启动的“我们人民”(We the People)计划的一部分,旨在加强对美国历史和建国原则的研究及理解。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该图片集把美国一些最重要的美术作品带进全国各地的教室,帮助学生们通过一些最伟大的艺术作品来了解美国历史和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展现这个国家所经历的艰辛与辉煌。我们将在每周五为世界各地的中文读者献上这套历史名画赏析,希望借此为有意探究美国历史的读者开启一个独特的窗口。
图片介绍:格兰•伍德(1892-1942),《保罗•瑞维尔午夜策马报信》(The Midnight Ride of Paul Revere),1931年。纤维板油画,30 x 40英寸(76.2 x 101.6公分)。大都会美术馆,阿瑟•霍波克•赫恩基金会,1950(50.117)。照片版权,1988年,大都会美术馆。作品版权,格兰•伍德遗产/纽约VAGA授权。
图片赏析:在《保罗·瑞维尔午夜策马报信》中,美国中西部画家格兰•伍德赋予一个人们熟知的故事以魔术般的吸引力。孩童时的伍德就迷上了瑞维尔星夜策马从波士顿前往列克星敦报信,告知爱国志士英国军队前来偷袭的故事(列克星敦是独立战争的始发地)。像当时大多数美国人一样,伍德对这一历史事件的了解来自1863年出版的朗费罗的一首诗:
听我说,孩子们,你们将听到
保罗•瑞维尔午夜策马奔驰,
75年的4月18日
几乎没有一个时下在世的人
记得那著名的一年和一日。
伍德被这位因星夜报信而成为不朽人物的英雄所吸引。他幻想自己能够在家乡艾奥瓦州完成一项类似的业绩,驰马在农场间飞奔,警告乡亲们即将来临的龙卷风,在风暴结束、众人得救时,自己受到极大的赞誉……伍德未能有机会成为那样的英雄,却因一幅油画作品《美国的哥特式建筑》(American Gothic,1930)获得不朽地位,该作品比夜奔图早一年完成,主题是一位艾奥瓦的农夫和他的妻子(一说女儿)及其模仿哥特式建筑的农舍。
虽然受过艺术家的训练,伍德却有意做一名“原始”画家,喜爱模仿毫不矫饰、朴实自然的美国民间艺术。这种率真的画风使他拒绝任何会转移画中主题焦点的细节或技巧。《保罗·瑞维尔午夜策马报信》把这种风格更推进一步,从孩童的视角描绘了这一传奇场景。
画面取俯瞰角度(像从飞机上看到的图景),图中是新英格兰的村庄和田野,简单几何造型的乡村教堂和周围的房子如积木玩具一般井然有序,线条分明;树冠呈完美的绿色球形,如同出自儿童画。伍德显然无意写实,例如一些房屋的窗子过于明亮,不可能来自烛光;他也无意尊重科学,例如照亮前景的月光就异乎寻常的亮,在路上投下又长又深的阴影,就像使用了当代体育场的聚光灯。远处丘陵起伏,村庄在黑暗中沉睡,只透出点点微弱的灯光。为了突出儿时的梦幻,伍德异想天开地将保罗•瑞维尔的坐骑——即朗费罗在诗中所称的“无所畏惧、疾走如风”的骏马—— 描绘成一匹玩具木马。
看到这童话般的画面,一般人会以为伍德是以逗趣的形式描绘一位深受大众喜爱的美国传奇性人物,然而其意图恰恰相反。他说,他的目的在于保留那些“宝贵的、令人无法割舍的美国民俗”。这种保护文化遗产的倾向来自他塑造美国国家形象的宏大计划,他相信可以通过艺术创造和再现历史达到这一目标,正如朗费罗在诗中所言:
历经我们全部的历史,直至最终,
在黑暗﹑危险及需要挺身而出的时刻,
人们将从睡梦中警醒,聆听
那迅疾的马蹄声,
还有保罗·瑞维尔带来的消息。
《保罗·瑞维尔午夜策马报信》完成于经济大萧条期间,此时伍德的使命显得更加迫切。美国开始失去一个有活力的年轻国家所特有的光彩;同时,美国艺术开始失去反映日常生活的传统,因为年轻一代的艺术家舍弃地方性主题和传统,转而追求巴黎和纽约兴起的反映大都市生活的主题和抽象风格。伍德顶着这一潮流,继续追求保护真实美国艺术的理想,编织把现在与过去相连的纽带,努力传承构成美国文化遗产的那些故事。
![]() |
“美国历史画卷”(Picturing America)是国家人文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Humanities) 2002年启动的“我们人民”(We the People)计划的一部分,旨在加强对美国历史和建国原则的研究及理解。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该图片集把美国一些最重要的美术作品带进全国各地的教室,帮助学生们通过一些最伟大的艺术作品来了解美国历史和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展现这个国家所经历的艰辛与辉煌。我们将在每周五为世界各地的中文读者献上这套历史名画赏析,希望借此为有意探究美国历史的读者开启一个独特的窗口。
图片介绍:格兰•伍德(1892-1942),《保罗•瑞维尔午夜策马报信》(The Midnight Ride of Paul Revere),1931年。纤维板油画,30 x 40英寸(76.2 x 101.6公分)。大都会美术馆,阿瑟•霍波克•赫恩基金会,1950(50.117)。照片版权,1988年,大都会美术馆。作品版权,格兰•伍德遗产/纽约VAGA授权。
图片赏析:在《保罗·瑞维尔午夜策马报信》中,美国中西部画家格兰•伍德赋予一个人们熟知的故事以魔术般的吸引力。孩童时的伍德就迷上了瑞维尔星夜策马从波士顿前往列克星敦报信,告知爱国志士英国军队前来偷袭的故事(列克星敦是独立战争的始发地)。像当时大多数美国人一样,伍德对这一历史事件的了解来自1863年出版的朗费罗的一首诗:
听我说,孩子们,你们将听到
保罗•瑞维尔午夜策马奔驰,
75年的4月18日
几乎没有一个时下在世的人
记得那著名的一年和一日。
伍德被这位因星夜报信而成为不朽人物的英雄所吸引。他幻想自己能够在家乡艾奥瓦州完成一项类似的业绩,驰马在农场间飞奔,警告乡亲们即将来临的龙卷风,在风暴结束、众人得救时,自己受到极大的赞誉……伍德未能有机会成为那样的英雄,却因一幅油画作品《美国的哥特式建筑》(American Gothic,1930)获得不朽地位,该作品比夜奔图早一年完成,主题是一位艾奥瓦的农夫和他的妻子(一说女儿)及其模仿哥特式建筑的农舍。
虽然受过艺术家的训练,伍德却有意做一名“原始”画家,喜爱模仿毫不矫饰、朴实自然的美国民间艺术。这种率真的画风使他拒绝任何会转移画中主题焦点的细节或技巧。《保罗·瑞维尔午夜策马报信》把这种风格更推进一步,从孩童的视角描绘了这一传奇场景。
画面取俯瞰角度(像从飞机上看到的图景),图中是新英格兰的村庄和田野,简单几何造型的乡村教堂和周围的房子如积木玩具一般井然有序,线条分明;树冠呈完美的绿色球形,如同出自儿童画。伍德显然无意写实,例如一些房屋的窗子过于明亮,不可能来自烛光;他也无意尊重科学,例如照亮前景的月光就异乎寻常的亮,在路上投下又长又深的阴影,就像使用了当代体育场的聚光灯。远处丘陵起伏,村庄在黑暗中沉睡,只透出点点微弱的灯光。为了突出儿时的梦幻,伍德异想天开地将保罗•瑞维尔的坐骑——即朗费罗在诗中所称的“无所畏惧、疾走如风”的骏马—— 描绘成一匹玩具木马。
看到这童话般的画面,一般人会以为伍德是以逗趣的形式描绘一位深受大众喜爱的美国传奇性人物,然而其意图恰恰相反。他说,他的目的在于保留那些“宝贵的、令人无法割舍的美国民俗”。这种保护文化遗产的倾向来自他塑造美国国家形象的宏大计划,他相信可以通过艺术创造和再现历史达到这一目标,正如朗费罗在诗中所言:
历经我们全部的历史,直至最终,
在黑暗﹑危险及需要挺身而出的时刻,
人们将从睡梦中警醒,聆听
那迅疾的马蹄声,
还有保罗·瑞维尔带来的消息。
《保罗·瑞维尔午夜策马报信》完成于经济大萧条期间,此时伍德的使命显得更加迫切。美国开始失去一个有活力的年轻国家所特有的光彩;同时,美国艺术开始失去反映日常生活的传统,因为年轻一代的艺术家舍弃地方性主题和传统,转而追求巴黎和纽约兴起的反映大都市生活的主题和抽象风格。伍德顶着这一潮流,继续追求保护真实美国艺术的理想,编织把现在与过去相连的纽带,努力传承构成美国文化遗产的那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