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资源城市的转型(旧文)
![]() |
1932年在长滩水上运动场(Marine Stadium)举行的夏季奥运会的划船比赛。注意背景是石油钻井的塔吊。
石油被南加州人称为“黑金”。在1543年,踏上北美西部大陆的西班牙殖民者Juan Cabrillo发现土著人在独木舟的底部涂抹一种粘稠的黑色液体以防水。这种粘稠的黑色液体来自于一种天然沥青(tar) 喷泉。沥青井(tar pit)在整个洛杉矶盆地非常普遍,在洛杉矶的La Brea大道与Wilshire交汇处有一个天然沥青井,今天这个沥青井所在地已经成为LACMA洛杉矶县立美术馆(新馆为Piano所设计)与Page博物馆。每年在沥青井中都会发现大量的古生物化石,比如地懒,猛犸,剑齿虎等。这些古生物后来在好莱坞电影中得到了戏剧化的重现,这个电影系列就是“Ice Age”三部曲。在某一集冰河世纪中松鼠与他的暧昧女友掉进了一个沥青井,并且被一个沥青泡泡包裹升到了空中。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美国的电影、文化、教育、科普是如何交织在一起成为一种渗透在整个环境中的社会存在。
![]() |
Ice Age里的沥青泡泡
直到19世纪后半叶南加州地区才开始大规模的石油、沥青开采。传说在1892年的某一天,一位来自威斯康星的的冒险家Edward Doheny在市区的街上看见一辆满载黑色粘稠液体的马车。Doheny询问赶车人这种液体来自何方,赶车人手指西北方向,后来Doheny就在当时还属于西北郊区的Echo Lake地区发现了石油。在之后的70年内,洛杉矶盆地发现了60个油田。洛杉矶由此得了一个诨名“Oildorado”,洛杉矶的石油产出占整个美国的五分之一,相当于沙特阿拉伯今天的石油产能。大约30%的南加州土地下蕴藏着石油。从一张石油储量分布图上可以看出,洛杉矶的油田基本上是与地质活动相关的。富含石油的地区同时也是地质断层。
![]() |
位于比弗利山高级中学的石油钻井塔。
我们可以设想一百多年前的冒险家与拓荒者们所面对的南加利福尼亚:这是一个伊甸园也是一个人间绝境;气候温和干爽,人们几乎不用建造房屋就可以生存。雨季时洛杉矶河从今天是Elysian Park的峡谷处奔流而下,在今天市中心东北部形成一个扇形冲击平原,整个盆地充满了季节性的地表径流,在这些溪流附近土壤肥沃,植被丰富。土壤与气候适合各种作物生长尤其是水果,如橙子柠檬等。高山与海滩就在一箭之遥,甚至有一条南加州谚语形容说“上午滑雪,下午冲浪”。在20世纪初,好莱坞山的南麓由于阳光充裕几乎可以一年四季不间断的拍片(当时摄影棚与人工照明尚不普及)。整个南加州就如同一个遍地黄金的乐园。但是同时,这里气候干旱不适合巨型城市发展。水资源其实异常紧缺,本地水源大概仅可供应五十万人左右。但是洛杉矶河周期性泛滥,地震频发。这里也是不法之地,警察与黑帮称兄道弟,中国城附近的批发市场各个族裔、帮派间的械斗已成常态。非法采矿成为公开的秘密,一段时间内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开采石油。街头横尸根本无人过问,直到今天洛杉矶的无家可归者的数量还是全美第一。投机商与冒险家可以为所欲为,好莱坞的电影片商不用向东部的爱迪生公司交纳使用电影技术的专利金(因为跨整个大陆催讨的成本太大)。法律与制度还没有来得及为飞速发展的经济形态设计约束,一个未来的大都会就已经成型。人们迅速的富裕起来,但是整个城市群却缺乏一个总体性的规划。各个社区都是独立王国,仅仅由私人投资的零乱的小铁路联系起来,原来是农业区、畜牧业区的土地迅速被工业,商业与居住区占据。
这是一个依存于资源之上的城市,但是资源开发的历史却在二战以后被迅速遗忘。在20世纪中期城市以惊人的速度转型,先是飞机制造等工业迅速的取代了农业、畜牧业与矿业(有一部电影叫做《飞行者》),这些工业安置了大量二战时期的“国防移民”。随后媒体,高技术等产业又取代了工业。这整个转型过程不超过三十年,却如三百年般恍如隔世。一个以生产牛奶,橙子,石油成名的城市在三十年的历史中成为媒体与科技产业的圣地。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对于历史的解释总是苍白无力的,但是规划总是跟不上城市经济形态的变化。规划究竟是发展的催化剂还是发展的绳套?在《基建城市》(The Infrastructural City)一书中,作者发出了这样的询问。这也是对今天的中国城市的未来所发出的询问。
![]() |
亨廷顿沙滩(Huntington Beach),注意背景为同样的塔吊。
![]() |
Signal Hills(长滩以北,现在为中产阶级居住区)拥有全南加州最大的油井,这是一张1930年左右的该地的航拍照片。
![]() |
-
TianTian717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01 14:05:46
-
啦啦啦哈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06 15:12:34
-
n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3-04 21:49:00
-
Зени́т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2-18 22:18:06
-
波赫士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2-18 20:31:44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2-18 02:05:07
-
yibanyihao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2-13 23:44:52
-
熠木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2-12 10:27:11
-
Chen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2-12 08:45:59
-
开开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2-12 08:12:57
-
SALA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2-11 23:21:45
-
wujun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2-11 22:52:33
-
无调的Adagio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2-11 22:32:53
-
林边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2-11 22:14:12
-
Gianluigi chen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2-11 20:39:48
-
建戈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2-11 20:09:41
-
mit13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2-11 19:02:28
-
Schutzmann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2-11 18:58:52
-
Le Salomon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2-11 18:54:54
-
北纬37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2-11 18:49:57
-
Moly!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2-11 18:47:22
-
Die Katze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2-11 18:43:00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2-11 18:3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