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琴
古希腊的七弦琴称为诗琴,又称“里拉”。古代欧洲希腊民间的一种弹拨乐器。诗琴是象征音乐的标记。诗琴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中的诗琴是由希腊的赫尔墨发明的:有一天,赫尔墨在野外散步时无意中踩着了一个会发音的东西,拾起来一看,原来是一个乌龟壳,上面留着一条筋,由于受到振动而发音。赫尔墨从这里得到了启示,他后来用乌龟壳作为底座,蒙以牛皮,作为共鸣箱。上面支着两只小牛角,上部之间有一横梁,架上四根弦(筋),这样就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诗琴。演奏时,抱于怀中,左手按弦,右手弹拨,发出优美悦耳的声音。这样就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诗琴。到了公元前七世纪,被誉为希腊音乐之父的脱尔潘德将诗琴的四根弦先后增为五根和七根弦,琴身底座及支架为木质结构,可以看着当时的符号谱来拨奏,这就更方便了。希腊人把诗琴尊为国乐器,每当祭祀阿波罗太阳神时就要演奏它。后来又有人将琴弦增为十一根弦,琴身也随着铸造业的发展增加了金属材料,音质就更加悦耳动听了。
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希腊有位著名的女音乐家和诗人萨福,她不仅擅长演奏诗琴,而且能歌善舞。她在巴尔干半岛各地巡回演出时,她那精湛的琴艺、美妙的歌喉和动人的舞姿受到各地人民的欢迎,传说诗琴这一乐器就是这样传遍了欧洲各个国家。在绘画史上,有不少画家都曾画过她的肖像,她那怀抱诗琴飘逸欲仙的美丽的神态得以传于后世,长期留在人们的记忆中。经过约一千年以后,诗琴作为乐器虽然逐渐被琉特琴(类似曼陀林的一种乐器)所淘汰,但人们始终怀念着这一典雅、匀称、古朴的乐器形象。作为一中最古老的乐器,诗琴成了美妙音乐的象征。于是,许多国家的人民就将它作为音乐的标志,在音乐会舞台的帷幕上常常悬挂着它,一直沿用到现在
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希腊有位著名的女音乐家和诗人萨福,她不仅擅长演奏诗琴,而且能歌善舞。她在巴尔干半岛各地巡回演出时,她那精湛的琴艺、美妙的歌喉和动人的舞姿受到各地人民的欢迎,传说诗琴这一乐器就是这样传遍了欧洲各个国家。在绘画史上,有不少画家都曾画过她的肖像,她那怀抱诗琴飘逸欲仙的美丽的神态得以传于后世,长期留在人们的记忆中。经过约一千年以后,诗琴作为乐器虽然逐渐被琉特琴(类似曼陀林的一种乐器)所淘汰,但人们始终怀念着这一典雅、匀称、古朴的乐器形象。作为一中最古老的乐器,诗琴成了美妙音乐的象征。于是,许多国家的人民就将它作为音乐的标志,在音乐会舞台的帷幕上常常悬挂着它,一直沿用到现在
![]() |
《帕纳塞斯山》中的萨福(手持Sappho 字条的女诗人)。帕纳塞斯山是希腊中部的山脉,希腊神话中 |
![]() |
《萨福与阿乐凯奥斯》(Sappho and Alcaeus),约公元前470年的希腊陶器,出土于西西里岛。现藏 |
![]() |
法国奥塞博物馆的萨福形象《缪斯》(Muse) |
![]() |
《萨福》(Sapho),作者Ernst Stuckelberg (1831-1903 |
![]() |
《萨福》(Sappho),作者John Gibson(1790 -1866),现藏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Royal Academy o |
![]() |
奥地利维也纳,Grillparzer-Denkmal im Volksgarten 的浮雕《萨福》(Sappho)。作于1889 年。 |
![]() |
《萨福》(Sappho),作者Claude Ramey (1754–1838)。作于1801 年,现藏于法国卢浮宫.'情书' |
![]() |
《萨福》(Sappho),作者Jean-Jacques Pradier(1792-1852)作于1852年。现藏于法国奥塞博物馆 |
![]() |
《萨福站在莱夫卡斯的岩石上》(Sappho on the rock of Leucas 于法国卢浮宫 Cour Carrée 大厦 |
![]() |
《帕纳塞斯山》(The Parnassus),作者拉斐尔 |
![]() |
![]() |
只要有萨福的图画,必定有七弦琴 |
![]() |
《萨福与法翁》(Sappho and Phaon),作者大卫(Jacques-Louis David,1748-1825)。大卫是法国 |
![]() |
《萨福与阿乐凯奥斯》(Sappho and Alcaeus),作者塔德玛(Lawrence Alma-Tadema,1836-1912) |
-
词不达意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9-04 15:2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