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过度联络的札记
在一次网络采访中,梁文道说:每天你的头脑中都塞满了各种讯息。虽然媒体在很多时候的确可以成为一种灵活的交流工具,但我们却过度交流了。 本来,现代工具的发明是为了方便我们的联络,但它们却在无意中“发明了联络”。“我们在MSN, QQ, Facebook,开心网等网络工具上的留言一半是废话,只是为了联络而进行的联络。它不但耗损了我们的时间,还会迫使我们说很多无聊的话”。毫无目的地打招呼,列举“你最喜欢的10部电影”,等等等等。梁文道分辨道:“这是一个没有信息人会焦虑的时代,我们不缺少信息,重要的是辨别信息。” 网上还一个和许知远共同出席的访谈。在如今以消费为主导的社会里,两个人都认为,“互联网带来了一种以短暂的注意力为主导的文化的兴起,它是跳跃的,反逻辑的,于是情感的深度变得不重要。”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对于自己想要的东西有个寻找的过程,不自由和匮乏感很具体,而这种感觉在物质丰腴、消费自由的时代很难找到。大多数人以为“消费自由就是公民自由”,生活在城市,生活质量完全建立在消费的过程中人们是否可以随心所欲,纵然多半的消费欲都是被媒体制造出来的。 同时,网络环境的畅所欲言(当然,是某些程度上的)也会造成自由的错觉。虽然我们无意回到一穷二白的年代,但物质和信息的丰腴看来反而对我们的生活矫枉过正了。“可是”,徐志远说道,“创造想象力却需要一个空白的空间,一个探寻的过程,而过程的消失意味着空间的消失,空间的消失会造成自由的消失。” 怀特在《与未来相遇》写道:“‘跑起来时,我对速度没感觉,’他说,‘我从不知道我跑得有多快。’在这个崇尚进步的奇特世纪,我们大多数人的情况都是如此。我们随波逐流,奔向与我们的真实愿望毫不相干的目标。”
顺便说一句,那个访谈的主持人仿佛一点也没有明白两位的发言,只是一个尽地问梁文道,你觉得你这个人是感性的成分多些还是理性的成分多点?面对学生的问题,梁不知如何作答。她为什么不问星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