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剩男剩女,往前一步是万丈深渊——解析背道而驰的《将爱情进行到底》
写在题头:
世人都在找寻幸福的归宿,以为就能一劳永逸,但你可知道根本没有所谓幸福的终点和最终的他。
你的幸福,即是你的宽容而已。心有多宽,即有多幸福。
幸福是阿修罗
幸福是彼岸花。
希望有人能够仔细阅读下面的文字,理解笔者的观念,作一些较为深入的实际的探讨。
而不仅仅停留在这部2011情人节应景之作的浮光掠影上。
引:
能在一个特殊的时刻,应景的看一部这样的电影,实属幸事。徐静蕾是笔者年轻时代的英雄梦想,是心目中的最爱,因此对她的赞美一直以往都溢于言表。观看这么一部穿越感更强于实验小电影《老男孩》的影片,是近期来本人的一个夙愿,即使之前发生了一些小变故,实际也无伤大雅。但观影后些许失望。虽然是一次 将爱情进行到底的旅程,但得到背道而驰的结论是令人比较惋惜的。张一白并不属于腾云驾雾的大师级伟大导演,实力所限基本上也就只能用拼盘的方式来诠释他的一个理念: 一定要将爱情进行到底,十二年前如此,十二年后更需要如此!
但是,恰恰整部影片宏观反应的事实却是:
爱情无法进行到底。
婚姻,一定是爱情的坟墓。
得到这个背道而驰的结论,是笔者并不愿看到的,也恰恰正好杯具地切合了当今社会有关婚姻有关感情世事的残酷现状。现实如此残酷,于是我们并不需要注重一部电影表面的剧情和反应出来的较为有限的主题。而是如果能探究一些更深层次,更有意义的话题,则会让你有不同的收获。比如:
是否你是真正需要一段爱情,真正需要一桩婚姻。
—— 而不是你的父母,你的亲友,你的“芭比娃娃梦”代替你让你渴望婚姻。
之前在豆瓣日记上笔者已经详细阐述过这话题
原文见:http://www.douban.com/note/47029910/
《婚姻 豆瓣 和围城 ——写给80-85的朋友们》
现时代的青年人是否真正需要婚姻,需要这么急切的走上红地毯,这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如果你想尽快披上婚纱。请先照照镜子,对着自己的眼睛,问自己四个问题:
<1>
你是否是个剩男(剩女)?刻不容缓的时间因素在你“急切的渴望找到一个人嫁掉”的潜意识里,起到了多大的比重?要知道这个因素与你是否能跟他长相厮守毫无关系。
<2>
你的家庭因素,父母的逼迫,在你急切渴望的潜意识里,起到多大的比重?要知道这个因素与你是否能跟他长相厮守毫无关系。
<3>
你的亲友因素,环境的逼迫,在你急切渴望的潜意识里,起到多大的比重?闺蜜结婚是为了圆一个儿时心中的芭比娃娃梦,你结婚是否为了做一个比她更标致,更漂亮的芭比娃娃? 拍一组更漂亮,更别致的“芭比娃娃婚纱照”。当婚姻演变成你我心底罪恶的“芭比娃娃情结”之间的攀比,不堪设想的后果是可以预见并且显而易见的。
<4>
尤为重要的一点,你是否想过,你自己的性格与处世为人的方式,是否真正能够容忍另一半直至永远?“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种感动常在的祝福并不只出现在广告中,而是真正指导你的婚姻观和人生。 在当今中国这个离婚率节节攀升,一路追随西方的主流趋势下,倘若你想要当一颗钻石,那诚然无法想象你大概需要如何宽容的人生态度,和如何坚定的人格。
如果看到这里的你,问完自己四个问题之后,对你的婚姻观有一个启发式的认识,或者看法上的改变,则笔者是会感到欣慰的。但有些人容易产生后续的问题,我们的父母辈乃至祖父辈不都是“平淡婚姻且白头偕老”的优良范例么?
因此我们又要清醒的认识到一点:你完全无法用我们的父辈坚定执着的婚姻充当挡箭牌。我们的父母,确实没有那么多一见钟情,没有那么靠谱的磨合,也基本都熬到了头。 但是他们这个时代是否跟我们的时代有可比性?那个时代是否有网络?是否有现在比比皆是,漫天遍地勤奋踏实埋头苦干的小三儿?那个时代是否有如此爆炸的新闻量,如此巨大的交际圈?
答案显然是没有。那个时代连未婚牵个小手都是耍流氓。而现今恰恰相反。交往两个月后还不发生关系,一定会被对方看成变态或者性冷淡者。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狄更斯 《双城记》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我们可以自由的恋爱,我们可以自由的选择和谁去牵手,和谁接吻,和谁去看一场电影,和谁去MOTEL开一间房。
但这又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我们的科技发达的环境背景,我们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网络化的人际关系。我们娇纵的品性,我们被娇生惯养出来的习性,已经渐渐无法与一个陌生的,仅仅有好感的他,共同走过金婚铂金婚钻石婚直至头发花白,直至无法动弹。
而是在某一个站点,结束,下车,分崩离析。披上离婚的罪恶外衣浪迹天涯。
或者干脆索性做一个节骨眼上的 落跑新娘
——连后续王子与公主的故事都不屑于发生下去。
我的一个意大利籍 帅哥同事Massimo,告诉我,在他们的美丽国度意大利,人们都像他一样,选择不结婚。但他已经是两个可爱孩子的爸爸。他和她的女友共同养育着这一对属于他们的儿女。然而他们没有一纸婚约,简而言之,他们的属性是未婚。
打破中国人“夫妻由一纸婚约来约束绑定”的传统婚姻观当然还需要假以时日。但传统中国的一切在逐渐西化的道路上,一刻都未曾停歇。不管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乃至婚姻观,世俗观。历史的车轮永远都在进步当中。终归会有那么一天:
一个80的剩男,一个85的剩女,他们不会慌张,不会顶着巨大的压力。
而是轻松自如的互相牵着双手,去影院观摩一部三四十年前的影片的续集
——《将爱情进行到底 2046》 :)
世人都在找寻幸福的归宿,以为就能一劳永逸,但你可知道根本没有所谓幸福的终点和最终的他。
你的幸福,即是你的宽容而已。心有多宽,即有多幸福。
幸福是阿修罗
幸福是彼岸花。
希望有人能够仔细阅读下面的文字,理解笔者的观念,作一些较为深入的实际的探讨。
而不仅仅停留在这部2011情人节应景之作的浮光掠影上。
引:
能在一个特殊的时刻,应景的看一部这样的电影,实属幸事。徐静蕾是笔者年轻时代的英雄梦想,是心目中的最爱,因此对她的赞美一直以往都溢于言表。观看这么一部穿越感更强于实验小电影《老男孩》的影片,是近期来本人的一个夙愿,即使之前发生了一些小变故,实际也无伤大雅。但观影后些许失望。虽然是一次 将爱情进行到底的旅程,但得到背道而驰的结论是令人比较惋惜的。张一白并不属于腾云驾雾的大师级伟大导演,实力所限基本上也就只能用拼盘的方式来诠释他的一个理念: 一定要将爱情进行到底,十二年前如此,十二年后更需要如此!
但是,恰恰整部影片宏观反应的事实却是:
爱情无法进行到底。
婚姻,一定是爱情的坟墓。
得到这个背道而驰的结论,是笔者并不愿看到的,也恰恰正好杯具地切合了当今社会有关婚姻有关感情世事的残酷现状。现实如此残酷,于是我们并不需要注重一部电影表面的剧情和反应出来的较为有限的主题。而是如果能探究一些更深层次,更有意义的话题,则会让你有不同的收获。比如:
是否你是真正需要一段爱情,真正需要一桩婚姻。
—— 而不是你的父母,你的亲友,你的“芭比娃娃梦”代替你让你渴望婚姻。
之前在豆瓣日记上笔者已经详细阐述过这话题
原文见:http://www.douban.com/note/47029910/
《婚姻 豆瓣 和围城 ——写给80-85的朋友们》
现时代的青年人是否真正需要婚姻,需要这么急切的走上红地毯,这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如果你想尽快披上婚纱。请先照照镜子,对着自己的眼睛,问自己四个问题:
<1>
你是否是个剩男(剩女)?刻不容缓的时间因素在你“急切的渴望找到一个人嫁掉”的潜意识里,起到了多大的比重?要知道这个因素与你是否能跟他长相厮守毫无关系。
<2>
你的家庭因素,父母的逼迫,在你急切渴望的潜意识里,起到多大的比重?要知道这个因素与你是否能跟他长相厮守毫无关系。
<3>
你的亲友因素,环境的逼迫,在你急切渴望的潜意识里,起到多大的比重?闺蜜结婚是为了圆一个儿时心中的芭比娃娃梦,你结婚是否为了做一个比她更标致,更漂亮的芭比娃娃? 拍一组更漂亮,更别致的“芭比娃娃婚纱照”。当婚姻演变成你我心底罪恶的“芭比娃娃情结”之间的攀比,不堪设想的后果是可以预见并且显而易见的。
<4>
尤为重要的一点,你是否想过,你自己的性格与处世为人的方式,是否真正能够容忍另一半直至永远?“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种感动常在的祝福并不只出现在广告中,而是真正指导你的婚姻观和人生。 在当今中国这个离婚率节节攀升,一路追随西方的主流趋势下,倘若你想要当一颗钻石,那诚然无法想象你大概需要如何宽容的人生态度,和如何坚定的人格。
如果看到这里的你,问完自己四个问题之后,对你的婚姻观有一个启发式的认识,或者看法上的改变,则笔者是会感到欣慰的。但有些人容易产生后续的问题,我们的父母辈乃至祖父辈不都是“平淡婚姻且白头偕老”的优良范例么?
因此我们又要清醒的认识到一点:你完全无法用我们的父辈坚定执着的婚姻充当挡箭牌。我们的父母,确实没有那么多一见钟情,没有那么靠谱的磨合,也基本都熬到了头。 但是他们这个时代是否跟我们的时代有可比性?那个时代是否有网络?是否有现在比比皆是,漫天遍地勤奋踏实埋头苦干的小三儿?那个时代是否有如此爆炸的新闻量,如此巨大的交际圈?
答案显然是没有。那个时代连未婚牵个小手都是耍流氓。而现今恰恰相反。交往两个月后还不发生关系,一定会被对方看成变态或者性冷淡者。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狄更斯 《双城记》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我们可以自由的恋爱,我们可以自由的选择和谁去牵手,和谁接吻,和谁去看一场电影,和谁去MOTEL开一间房。
但这又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我们的科技发达的环境背景,我们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网络化的人际关系。我们娇纵的品性,我们被娇生惯养出来的习性,已经渐渐无法与一个陌生的,仅仅有好感的他,共同走过金婚铂金婚钻石婚直至头发花白,直至无法动弹。
而是在某一个站点,结束,下车,分崩离析。披上离婚的罪恶外衣浪迹天涯。
或者干脆索性做一个节骨眼上的 落跑新娘
——连后续王子与公主的故事都不屑于发生下去。
我的一个意大利籍 帅哥同事Massimo,告诉我,在他们的美丽国度意大利,人们都像他一样,选择不结婚。但他已经是两个可爱孩子的爸爸。他和她的女友共同养育着这一对属于他们的儿女。然而他们没有一纸婚约,简而言之,他们的属性是未婚。
打破中国人“夫妻由一纸婚约来约束绑定”的传统婚姻观当然还需要假以时日。但传统中国的一切在逐渐西化的道路上,一刻都未曾停歇。不管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乃至婚姻观,世俗观。历史的车轮永远都在进步当中。终归会有那么一天:
一个80的剩男,一个85的剩女,他们不会慌张,不会顶着巨大的压力。
而是轻松自如的互相牵着双手,去影院观摩一部三四十年前的影片的续集
——《将爱情进行到底 20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