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古論今
有人說,讀武俠的人在生命中對金庸和古龍是交替喜歡的。確如其言,我初中的時候喜歡古龍,高中又覺得金庸比較大氣,大學開始又開始看古龍,然後又覺得不現實,於是開始看金庸。現在又更喜歡古龍的通透。
金庸的成熟是一種迎合,和一種妥協。古龍則不是,是一種迎難而上,雖然看上去很悲觀,骨子裡卻是對人類的愛。我覺得這個差異主要在於金老是接觸過政治的,而古龍則是生活在聲色犬馬之中。所以有人說金庸老而彌奸巨滑(這是天涯上大臉撐在小胸上的名言,我認為)。最近又喜歡看古龍了。這兩個人註定是交替存在在我的人生中。小李飛刀成絕響,人間不見楚留香。我想和古龍幹一杯,和金庸下盤棋。
從胡一刀夫婦(知己型,那種相知某種程度上就是玉女心經的現實影射)到郭靖黃蓉(互補型,郭靖的反智和黃蓉的機智)的相處再到韋小寶(愛情機能的缺乏,韋小寶雖然不是真太監,也有七個老婆,但他是愛情上的太監),可以看出金庸對愛情的觀念的轉變。古龍卻是一直勇於去相信一種關係一種境界(即使動不動就脫衣服,但那是真實,哪有金老里的那樣第一次就一輩子),可惜他一生也體會不到,因為他是寂寞的。某種程度上,古龍和海子是一樣的,他們的世界和現實是不兼容的。用古龍的話說,死人是不會寂寞的。古龍很喜歡說死人,比如只有死人是不會出賣別人的,這是一種悲觀,但是在郭嵩陽死後,他透過李尋歡說,死人是會告訴你很多事的。直到我的生命中開始出現死人,我也瞭解到,死人是會告訴你很多的。
射雕里的黃蓉是可愛的,但神雕里的黃蓉是比較讓人討厭的,因為她始終沒意識到大智若愚的境界。當然,這是大多聰明女人的枷鎖。也許這是情深的表現,就像阿朱之死,給喬峰加上了一個道德枷鎖從而註定了他的悲劇。太聰明的人做的事往往是錯的。金庸太聰明,或者說奸猾。在這方面,古龍的見識比金庸高。
再說金老的妥協可以反映在第一部(書劍恩仇錄)和最後一部(鹿鼎記)之中,陳近南的傻逼和韋小寶的亨通表現了金老對政治的無奈。知識份子在金老的故事里通常沒什麽好下場,比如何足道,應該算個博士生,謝遜也是,讀書也算比較多了,結局也是挺悲哀,不過金老後來還是給了他一個比較好的結局。這也算金老對知識份子的一些些偏見。同時也是對自己的身份的一種妥協,因為他自己就是超級知識份子。韋小寶這種人其實到處都是~
原來看神雕,總覺得李莫愁的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是矯情的一問。後來覺得這是無奈的一問,古龍說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情就是無可奈何。這就是古龍最看不透的東西,但是在天龍八部里,金老看透了,命運就是天龍的主旋律,沒有人可以擺脫,之前一直懷疑段譽和王語嫣的感情不是愛情,不太接受那個結局,很欣慰的就是金老最近的一次改版里把他們兩個拆散了,王語嫣最後終於回到慕容複身邊,也許金老覺得對慕容複不忍(這個人太慘了)。這是境界的提升和認識的清晰的表現。古龍一輩子就糾結在李尋歡的人格里,簡單說叫裝逼,準確點叫將人生藝術化,將自己孤獨化。
說李尋歡,這個世界其實很多這種人,就是裝逼。只是裝逼的境界分大小,有的人會用錢去裝,有的人想用能力,這是價值觀的體現。裝逼的人見得多了,但是裝的最叼的還是李尋歡,或者說古龍。比如將自己的愛人讓給朋友以保證這份愛的永恆,然後10年出關,例不虛發,2年里每天7杯酒,為朋友寧可自己犧牲,獨闖少林的智慧和勇氣,一生的孤獨與寂寞,因為他要保證那種誰都不會理解我的狀態等等。真是裝逼到極點。總結出來就是裝逼無罪,但是一定要能抗住寂寞,不然真別裝。
說實話,我更喜歡陸小鳳,一個及時行樂的人。某種程度有點像令狐沖,無欲無求,拼命不需要什麽國仇家恨,只需要你傷害了我朋友。這點有點像路飛。這種人註定是隱士,而古龍并沒有意識到這種人的命運。因為政治不是這種人玩得起的,只有韋小寶玩得起。而金庸能把主人公寫到失戀,也算是一個突破,即使後來有任盈盈,但是有人假設如果小師妹後來回頭,誰知道令狐沖又會怎麼選擇。當然這是假設。
韋小寶是個很獨特的人物,他沒有俠氣,在武俠小說中寫這種人物真得用大將風範。這點真該佩服金老,比如把楊過寫成斷手,小龍女寫成失貞。俠氣一直是武俠的精髓,但是韋小寶顛覆了這個傳統,阿諛奉承,油腔滑調,反而成為了他成功的秘訣。我認為這也是一種無奈,是面對現實的無奈,亦是一種勇氣。其實俠氣一直是漢人的一種精神的潔面,很多人其實都會有道德潔癖,但是面對現實,終究妥協。不過我覺得這也算金老逃避的一點,就是有情人終究未必眷屬(我指主角)。而古龍對這點倒是很清醒的。
說歐陽鋒,其實之前對這個人物沒太多感覺,他的故事金老也是寥寥帶過,但是後來王家衛拍了東邪西毒(那壇醉生夢死~~多少人想喝?!),這也是王家衛的牛逼之處。這個人物其實是真有故事的,他溝二嫂,私生子,然後一生追求天下第一,後來瘋了,對楊過確實讓我感觸頗深,情到深處,那一言一行後來都會讓我潸然淚下,父愛同母愛一樣,都讓人感動。
金老里的人物覆蓋萬千,千奇百怪,也是他洞察世事的表現,同時也是他的野心。古龍里的人物沒那麼豐富,卻對某些情感反復琢磨到一種境界。一個是博,一個是專。無分高下。
今天先寫到這~~
金庸的成熟是一種迎合,和一種妥協。古龍則不是,是一種迎難而上,雖然看上去很悲觀,骨子裡卻是對人類的愛。我覺得這個差異主要在於金老是接觸過政治的,而古龍則是生活在聲色犬馬之中。所以有人說金庸老而彌奸巨滑(這是天涯上大臉撐在小胸上的名言,我認為)。最近又喜歡看古龍了。這兩個人註定是交替存在在我的人生中。小李飛刀成絕響,人間不見楚留香。我想和古龍幹一杯,和金庸下盤棋。
從胡一刀夫婦(知己型,那種相知某種程度上就是玉女心經的現實影射)到郭靖黃蓉(互補型,郭靖的反智和黃蓉的機智)的相處再到韋小寶(愛情機能的缺乏,韋小寶雖然不是真太監,也有七個老婆,但他是愛情上的太監),可以看出金庸對愛情的觀念的轉變。古龍卻是一直勇於去相信一種關係一種境界(即使動不動就脫衣服,但那是真實,哪有金老里的那樣第一次就一輩子),可惜他一生也體會不到,因為他是寂寞的。某種程度上,古龍和海子是一樣的,他們的世界和現實是不兼容的。用古龍的話說,死人是不會寂寞的。古龍很喜歡說死人,比如只有死人是不會出賣別人的,這是一種悲觀,但是在郭嵩陽死後,他透過李尋歡說,死人是會告訴你很多事的。直到我的生命中開始出現死人,我也瞭解到,死人是會告訴你很多的。
射雕里的黃蓉是可愛的,但神雕里的黃蓉是比較讓人討厭的,因為她始終沒意識到大智若愚的境界。當然,這是大多聰明女人的枷鎖。也許這是情深的表現,就像阿朱之死,給喬峰加上了一個道德枷鎖從而註定了他的悲劇。太聰明的人做的事往往是錯的。金庸太聰明,或者說奸猾。在這方面,古龍的見識比金庸高。
再說金老的妥協可以反映在第一部(書劍恩仇錄)和最後一部(鹿鼎記)之中,陳近南的傻逼和韋小寶的亨通表現了金老對政治的無奈。知識份子在金老的故事里通常沒什麽好下場,比如何足道,應該算個博士生,謝遜也是,讀書也算比較多了,結局也是挺悲哀,不過金老後來還是給了他一個比較好的結局。這也算金老對知識份子的一些些偏見。同時也是對自己的身份的一種妥協,因為他自己就是超級知識份子。韋小寶這種人其實到處都是~
原來看神雕,總覺得李莫愁的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是矯情的一問。後來覺得這是無奈的一問,古龍說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情就是無可奈何。這就是古龍最看不透的東西,但是在天龍八部里,金老看透了,命運就是天龍的主旋律,沒有人可以擺脫,之前一直懷疑段譽和王語嫣的感情不是愛情,不太接受那個結局,很欣慰的就是金老最近的一次改版里把他們兩個拆散了,王語嫣最後終於回到慕容複身邊,也許金老覺得對慕容複不忍(這個人太慘了)。這是境界的提升和認識的清晰的表現。古龍一輩子就糾結在李尋歡的人格里,簡單說叫裝逼,準確點叫將人生藝術化,將自己孤獨化。
說李尋歡,這個世界其實很多這種人,就是裝逼。只是裝逼的境界分大小,有的人會用錢去裝,有的人想用能力,這是價值觀的體現。裝逼的人見得多了,但是裝的最叼的還是李尋歡,或者說古龍。比如將自己的愛人讓給朋友以保證這份愛的永恆,然後10年出關,例不虛發,2年里每天7杯酒,為朋友寧可自己犧牲,獨闖少林的智慧和勇氣,一生的孤獨與寂寞,因為他要保證那種誰都不會理解我的狀態等等。真是裝逼到極點。總結出來就是裝逼無罪,但是一定要能抗住寂寞,不然真別裝。
說實話,我更喜歡陸小鳳,一個及時行樂的人。某種程度有點像令狐沖,無欲無求,拼命不需要什麽國仇家恨,只需要你傷害了我朋友。這點有點像路飛。這種人註定是隱士,而古龍并沒有意識到這種人的命運。因為政治不是這種人玩得起的,只有韋小寶玩得起。而金庸能把主人公寫到失戀,也算是一個突破,即使後來有任盈盈,但是有人假設如果小師妹後來回頭,誰知道令狐沖又會怎麼選擇。當然這是假設。
韋小寶是個很獨特的人物,他沒有俠氣,在武俠小說中寫這種人物真得用大將風範。這點真該佩服金老,比如把楊過寫成斷手,小龍女寫成失貞。俠氣一直是武俠的精髓,但是韋小寶顛覆了這個傳統,阿諛奉承,油腔滑調,反而成為了他成功的秘訣。我認為這也是一種無奈,是面對現實的無奈,亦是一種勇氣。其實俠氣一直是漢人的一種精神的潔面,很多人其實都會有道德潔癖,但是面對現實,終究妥協。不過我覺得這也算金老逃避的一點,就是有情人終究未必眷屬(我指主角)。而古龍對這點倒是很清醒的。
說歐陽鋒,其實之前對這個人物沒太多感覺,他的故事金老也是寥寥帶過,但是後來王家衛拍了東邪西毒(那壇醉生夢死~~多少人想喝?!),這也是王家衛的牛逼之處。這個人物其實是真有故事的,他溝二嫂,私生子,然後一生追求天下第一,後來瘋了,對楊過確實讓我感觸頗深,情到深處,那一言一行後來都會讓我潸然淚下,父愛同母愛一樣,都讓人感動。
金老里的人物覆蓋萬千,千奇百怪,也是他洞察世事的表現,同時也是他的野心。古龍里的人物沒那麼豐富,卻對某些情感反復琢磨到一種境界。一個是博,一個是專。無分高下。
今天先寫到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