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步2
我们作为作家,唯一拥有的只是些字和词。只有把它们连同标点符号一起,放在恰当的位子上,才能最好地表达我们想说的东西。说到底,一个尽自己最大能力写出来的作品,以及因写它而得到的满足感。是我们唯一能够带进棺材里的东西。(雷蒙德.卡佛)
那么,每天写一点。不为所喜,不为所忧。
同是香港作家,有人拿黄碧云同亦舒作比。相形之下,亦舒到底现实,是凡尘的一剂鸦片,她的哲学是上海弄堂的市井之学,永远的求仁得仁。而黄碧云的撕裂之处则在于永远的不甘于世。《盛世恋》里的书静,《无爱纪》里的楚楚,哪一个不是我们常说的好女子。
看过黄碧云黑白照片,长相简单,长发女子头发中分绑好,瞳孔大而黑,衣裳下隐隐露出手臂和肩,竟是出乎意料的强健。她不像台湾的朱天文、天心那般文质彬彬,一看便知道出生书香门弟;也不似师太亦舒那般嘲讽而锐利,带着精明能干的气息。她像一种织物,非常非常白,白得近乎洁癖,耀人双目,晒于风与日光中,暴烈而温柔。
10月刊的《明日风尚》杂志附赠了《晚蛾》做为别册。封面上简单地写着晚蛾两个隽永的小字,若非得知,根本无法知道这是黄碧云的新作。软软的书页上有叶脉的纹路,质感倒是像极了银杏在手。读第一遍的时候,竟然完全没有读懂,再读一遍,才体会到其中浓烈的凭吊的意味。很静的文风,却十分有力。极尽挣扎,再道破徒劳的意境。这只有黄碧云能做到。晚蛾是什么?正是最值得凭吊的生物。晚蛾,在夜间飞行,越过河岸草丛,前面是火堆,两头都是消亡。振翅的声音被黑暗淹没。黄碧云用细节多次写出这样的无奈,比如她说“我被自己推到窗口,阳光有牙,咬进我的手背,手臂,再咬掉我整个人——黄碧云 《晚蛾》 从今我会学得愚拙一些,因而得智能;不爱之慧。 但你不会忘记我。你不需要忘记我。我对于你来说是那么轻,你可以将我当作星期日下午的棉花糖一样不时吃一下,调调生活的味儿。你一个人的时候你会想念我,想念我对你的执恋,想:我遇到过一个热烈的女子。我却要花一生的精力去忘记,去与想念与希望斗争;事情从来都不公平,我在玩一场必输的赌局,赔上一生的情动。http://shaitaiyang2004.bokee.com/6292272.html
2010最佳影片金熊奖:《蜂蜜》(土耳其/德国) •评审团大奖银熊奖:《口哨》(罗马尼亚/瑞典) •最佳导演银熊奖:罗曼-波兰斯基(《捉刀手》)•最佳编剧银熊奖:王全安 金娜《团圆》(中国) •最佳男演员银熊奖:格里高利-多比亚津 普斯科帕里斯(《如何结束这个夏天》)•最佳女演员银熊奖:寺岛忍(《毛毛虫》)
熬夜的人多寂寞,因为他们舍不得睡去。而早起的人是真的孤独,连梦乡都不再成为慰藉。
@石康 :每当我颓废不堪的时候,就会去读一读威尔逊的《我生命中的书》,(台湾译本《谈笑书声》文字更好),这本书里被我画了很多小道儿道儿,我现在准备每天重读50页。
@雪小禅 :内心有信仰的人,心里干净清澈。并且坚固。并无什么可以阻挠。
@雪小禅 :弘一临终付与夏丐尊的偈句云:“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而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雪小禅 :下雨。就有一种更为沉静的东西沉下来……雨有光滑的细腻,落在身上,咸湿而浮雕一样。把心情,全印刻出来了。
@雪小禅 :做个喜悦的人,把喜悦传播给每个人,把心里的花香散发出来,谁都可以闻得到。
@雪小禅 :秋天的空气是沉静而厚实的。立于晚风中,心素已闲,言入黄花,人生之大美,删繁就减,去伪存真。
@雪小禅 :北京有一种浓重的大气,很磅礴很气势。压得住场的老生一样,一出场就凛凛的。泛着古意和墨香,宽容大气,是一个饱满的中年男人,上有老下有小,它自己的悲伤,自己吞吐。银杏树黄了又黄,多少朝代翻滚着走了。走到寂寞的红墙边,那曾经的隆重被贩卖成了风景,琉璃瓦上有喜鹊在叫,长安街上彻夜的灯火。
北平是非常好的,历史上保留下一些有意义极美丽的东西,物质生活极低,人极和平,春天各处可放风筝,夏天多花,秋天有云,冬天刮风落雪,气候使人严肃,同时也使人平静。(沈从文)
人生就是不断寻找的过程。最终,都是为了获取爱——牵挂你的人和你所牵挂的人,爱你的人和你所爱的人,你爱的事业和这事业因你体现了你追寻的爱、爱的人、爱的物,爱的精神以及被人所追寻和被人所爱的…是的,每个人,都是在寻找一种别样的爱。只要你还生活在这个世界。 ——陌上_花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论述到:对于女人来说,同性恋可以是她逃避自己处境的一种方式,也可以是接受这种处境的一种方式。她们要逃避的境遇来自男性:男权社会、男性中心主义的压力或直接的男性的压迫迫使她们逃离到同性那儿,在那儿寻找安慰和支持。她们结合在一起,相互依赖,相互帮助。”
上路是因為心靈生了病,路上才有我們的救贖;可漫長的飄流之路,卻又總是危機四伏。駱以軍最新小說〈夏日煙雲〉也說的是一種飄浪的無根心境,在現實、回憶與虛構間穿梭迷亂,虛實真幻,原本並存於我們的生活與生命之中。《印刻文學生活誌》2005.六月號 邱妙津
「我對我的生命意義是真正誠實與負責的,儘管我的肉體死了,形式的生命結束了,但是我並不覺得我的靈魂就因此被消滅,無形的生命就因此而終止。」如今還有多少人是以此等獻祭的心情對待寫作?還有多少人能說「我必須先成為一個作家之後,才可能成為別的,我要把我這一生奉獻給文學」《印刻文學生活誌》 邱妙津
@笛安 :“姜小姐,你到底想要什么?”“爱。如果没有爱,钱也是好的。如果没有钱,至少我还有健康。”“你是五月好风光,我是十二月,十二月有圣诞老人,我是一个胜任的圣诞老人。(勖存姿与姜喜宝的对话,摘自小说《喜宝》)有谁跟我愿意一样勇敢的承认——亦舒小说,是我眺望这个人世间的一扇落地窗。我敢,不过我喜欢的是曾经的她。我喜欢《喜宝》,因为没人能像她那样,写尽荣华富贵尽头处的苍凉。
@笛安 :就在不久之前,我都认为,我要嫁一个我深爱的人,所谓深爱,就是经过甜死了也疼死了的恋爱,什么日久生情涓涓细流再转移成不可分割——统统滚蛋。但是现在,我发现,原来我只会去爱不适合用来嫁的人,只有不可能才能激发真正的贪嗔痴,所以——亲爱的,你们某天说不定就收到请帖,是我和一个陌生人。
@笛安 :其实我和小崽约定没什么见不得人的,内容为:我们要互相监督着好好写,要坚持到更年期——到了那个时候,不再有mc,没可能再制造新的生命——原始的职责都卸任了,我们就能真的超越性别的障碍,不再受困于“女人”这个堡垒,于是真的写出来一些不一样的小说。你不知道,我恨死了自己是个女人.
@笛安 :早晨的时候我艰难地爬起来,真讨厌这样的自己,我对着镜子洗掉了晕开的眼线,看见自己真正的脸一点点露出来,然后套上外衣跑到大街上去,北京的晨风真好,满大街买早点的人真好,白天的光笼罩我的脸,我知道,我其实依然像十年前一样无瑕和勇敢。我真荣幸,我这十年白活了 。
@笛安 :我妈妈最近有了一个爱好,就是诅咒我的人生。她先说:“你过些年应该有个孩子。”她又说:“等你的孩子大了,你和你的老公变成两个老人了才不会寂寞——你想,你和你以后的老公很可能是没有爱情的,你基本上一定会跟一个你不爱的人结婚,要是连孩子也没有,那多没意思阿。”——请问我真是你亲生的吗?
@笛安 :我永远记得,13岁那年,在一张老师发的《语文报》上看到了北岛的《回答》,那个小姑娘如痴如醉地翻烂了那张报纸,为的是把那首诗一字不落地背下来,直到今日,我都可以把它背出来。十几年后我突然发现我还是热爱诗歌的,永远爱。
@笛安 :今天的北京天气晴好。阳光在身上流转,等所有业障被原谅……没事的,我只是突然之间,有一点点难过。
@笛安 :太尖锐了吧这也:“一个作家永远不会忘记,他初次用小说换来几枚硬币或者一声赞誉的时刻。他也永远不会忘记,彼刻虚荣像甜美的毒药般奔流于血液中的感受。……一个作家注定要记得那一刻,因为从那时起,他便迷失了自我,他的灵魂也因此有了价码。”西班牙作家,卡洛斯•鲁伊斯•萨丰,这位兄台,算您狠
@笛安 :其实我一直都认为,我还是以一个小女孩的方式活着的,可是当我看着真正的小女孩,我就不得不承认,我早就和她们不同了。
@笛安 :阿密特的开门见山,真的是首特别过瘾的歌:甚么秋水,怎么望穿,甚么灯火,怎么阑珊,甚么风景,就怎么看,何必要拐弯。痛就痛 ,伤就伤,是谁说,肝肠会寸断,混帐。聚就聚,散就散,谁曾说,独自莫凭栏,笨蛋。——太过瘾了吧这也。宾妮儿说,恩,这首歌一杆子打死了一船文艺青年呢,也包括我们。。
@笛安 :春晚时我等着王菲,第一句,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就突然觉得有点陌生,似乎不是记忆中那种清澈,我是说,她曾经清澈得甚至会让人觉得无情。忘不了那些听卡带的深夜,《矜持》轻松地刺穿了我。那时我还是个小女孩。今夜我一次次地听传奇,重复中她似乎又回来了,因为我拼命回头看了很多眼。
@笛安 :小时候的暑假,我跟着爸爸回北京,很老的居民楼。不是长大后在欧洲见到的那种爬满常春藤的老房子,童年的老房子只是单纯的老旧而已,与美感无关。换了床我就睡不着了,半夜里,偷偷爬起来,我跟姑姑和妹妹们在一间,耳朵里都是陌生的呼吸。月光像眼泪一样滑过粗糙的水泥地,房子里的气味是我不熟悉的。
@笛安 :“因为,这是我一个人的秘密,秘密里充溢着动人的真实与谎言。因此我将永远被缄默所约束,欲言又止,欲言又止那一刻的心悸啊,又痒又疼。”——池莉的,《所以》。其实我谈不上多喜欢这本书,但说不上来为什么,静下来看看,有种刺痛人的东西。
@笛安 :我知道我永远不会忘记今晚的歌声:“我从远方赶来,恰巧你们也在。不虚此行呀,不虚此行呀……”所谓不虚此行,指的不是度假和温泉,是这人生。这世界真坏,我和这世界一样坏,我以一个坏女孩的满腔热情痛恨和眷恋着,企图写下好女孩的诗篇。原来还是只能爱这个世界的,因为我不知道除了它还能爱什么。
@笛安 :我曾经以为,女人都是飞蛾,生性擅长不怕死的扑火,后来才知道,原来也有一种女人是候鸟,无论和如何都沿着一种静谧的轨迹安宁的飞翔。
生活,似乎就是选择而已,她可以选择和一个男人结婚、生子、像叠被子一样把两个人的生活叠在一起。写字楼长长的走廊,一模一样的房门,打开来也许是一模一样的世界。只有非上下班高峰期的电梯间才是她能够独处的地方。每天,当她穿过那个潮湿的地下通道,或者,当她在公共汽车站上车时看到对面公共汽车上的那个人,她总有一种想打招呼的冲动。实际上,每天早上起床,我总是感觉到有无数种生活的可能性向我展开,只要我稍有决断,我就完全可以过另一种生活,一种似乎更值得去尝试的生活。但我知道,我总是又回到上班的路上,那是我熟悉的相对安全的但再也唤不起我激情的道路上,也许是慢性自杀之路。
在清晨的上班潮中,容光焕发的打工女孩随车晃动,对面玻璃幕墙的反光映照到她脸上,使得女孩的眼神中更加充满期待。在南国的夏天,她又闻到了那股倦怠、性感、腥潮的气息,有多少年了,她已经不习惯那种欲望的表达。空气污染在加剧,而年轻人的愿望因为无法实现而转化成流水线上的一个手势、时装店里的叫卖和送牛奶男生的春梦。那次回家,她终于明白少女时代的气息原来是香樟树和蔷薇花混在一起的香味,整个城市都弥漫着这种气息。走在小巷,似乎连初恋的踪迹都能触摸到。周末短暂的放松似乎更增添了身心的疲惫。日暮时分疲惫的旅人找不到归家之路,而当地人用明亮的灯光装饰自家的空间,驱散寂寞。
从某种意义上,机场的内部就像是教堂,柱状装饰物件布满拱顶,造就了可以麻醉自己的气氛。建筑师一定深谙机场和教堂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体量越来越大的机场内,随处都可以找到冥想的空间,例如,在空荡荡的电梯里,顶灯突然亮了,就像灵光一现。旅途中的等待似乎成了他延年益寿的方式。
寂静一次次将他逼向对自身的怀疑,尽管另一个声音告诉他:这是短暂而无望的疑问,你很快又会回到红尘中。
一个不得志的老同学讥讽他:“你们这些人,不管在哪里,都是生活在自己的一个小圈子里,求得一种虚假的安全感。”是的,那是一种求生的必要。那个老同学永远不可能体会到:在办公楼和他的业余生活之间,有一条秘密通道,轻易就能将两者分开,又结合在一起。这个通道似乎应和了某个社会学家所说的:精神分裂是资本主义的求生之道。而对他来说,恰恰是精神分裂为他带来了比别人更多的自由空间。 被切成块状的狗仍然叫狗,战胜恐惧而保存自我的人仍然是人。 ——胡昉《无声戏》
《怜香伴》又名《美人香》,是清初文人李渔《笠翁十种曲》的开篇之作,其题材跳脱男女窠臼,由佳人爱慕佳人的情感入手,讲述了崔笺云、曹语花两位古代美人,因体香邂逅,诗貌相怜,种下情根,誓作来世夫妻,历经波折,终得同嫁才郎的爱情传奇。该戏艺术总监为昆曲大师汪世瑜,著名服装设计师郭培则设计超过100套的奢华戏服。《怜香伴》将于5月11日至14日在北京保利剧院连演四场,之后展开北京、上海、杭州、南京、武汉、成都等城市的全国巡演。
在欧罗巴,据说月光下的果子是酸涩的。梦中的月亮树永远结不出果子。七叶树上荡秋千会多么美好啊。整个夏天的傍晚都像是波浪在摇晃。你又说,爱是一颗月亮树,这一次,我哭了。黑夜,蟋蟀在树林里鸣唧。那曾经灿烂过的微笑,那曾经闪烁过的泪珠,那曾经绚丽过的紫丁香,在你和月亮树面前,都变成一片白色的死亡。多少个夕阳黄昏,多少个旭日早晨,他弹着同一支曲子,我曾喜欢听见它。但我不能走近他,使人世间一切妩媚动人的姑娘摒弃虚假的骄傲,拜倒在你的脚下。 ——玛丽•格丽娜(美国)
陳昇書籍 《鹹魚的滋味》(1998)《寂寞帶我去散步》(1999)《布魯塞爾的浮木》(2001)《一朝醒來是歌星》(2002)《風中的費洛蒙》(2004)《9999滴眼淚:那些跟青春記憶有關的美》(2007)《阿嬤,我回來了!》(2009)
这世上最温柔的感情,就像火,生而有光。时空这样浩瀚,生命这样细弱,岁月如流的沧海桑田里,悲或欢都是尘埃,是尘埃中的尘埃。……我们渴望,是因为在静默、隐忍与等待当中,我们看不见我们的结局。——石头花园的歌女
青春,就像夏季午后于头顶炸响的一声惊雷,意识尚未清醒,周遭早已狂风乍起,雨点疏落了。如夏日疯长的野草一般,青春在身体里萌动飞窜。那些纯白岁月里的恋恋情深,犹如指间拨动的吉他和弦,柔和明净,和风一起飞扬,飞扬。风中怅伫,青春尚在,不如就此灭了忧伤,继续前行。——
偶尔读到这段话,像初喝过一杯淡茉莉清茶:有一种精神认识和实践,要把它像宝藏一样蕴涵在体内,以此做为人的支撑。生活有各种形态,生命有各种完结方式,你如何意识到自己是像一块肉生老病死就过了一生,还是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尽力赋予了它更新和重生。。。这是凡俗世间里的人与修行者的区别。有时候我们阅读好书,工作敬业,为人善良有所付出,愿意学习和传授知识,都可认为是修行。——安妮宝贝2005.12.6 ——修行,无论身外世界如何变迁,这是我一直要谨记在心的。
可怜负弩充前阵,历经风霜万苦辛。 饥寒饱暖无人问,独自眠餐独自行。 可曾身体蒙伤损?是否烽烟屡受惊? 细思往事心犹恨,生把鸳鸯两下分。 终朝如醉还如病,苦倚薰笼坐到明。 去时陌上花如锦,今日楼头柳又青。 可怜奴在深闺等,海棠开日我想到如今。 门环偶响疑投信,市语微哗虑变生。因何一去无音信?不管家中我这肠断的人。 毕竟男儿多薄幸,误人两字是功名。 甜言蜜语真好听,谁知都是那假恩情。 我最痴迷这句:去时陌上花如锦,今日楼头柳又青。。。偶然间心似缱,梅树边。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根相见。”我喜欢昆曲,是从《牡丹亭》开始,是从惊梦这一出开始,是从这一段开始。我读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眼睛有微微的湿,我知道所有的瘦骨清寒爱情,都会生生死死。
我是半本书主义。无数往事其实并不储存在我的内心,而是隐藏于某些事物。书作为我的记忆载体之一,还挺重要。看书有时候像下象棋的人打棋谱、复盘,又像是思维的旅行和头脑的体操。读书可以看到各样的精神风景,有的险峻,有的风景如画,有的让人容易陷入。——《上海文化》杂志主编、文艺评论家吴亮
我不承认高兴与痛苦有什么不同,其实,它们是一样的。人,由于没有开悟,许多痛苦由此产生,一旦了解了生命的意义,事物就没有太多区别。因为高兴与痛苦都是生命的组成部分。宽窄都是路,前后皆为空。只有一部分一部分加起来,才叫完整的人生,才是真正的生活。——弘一大师
书作为一种美好的存在,是自有它的未来的。它就像一种道场,一种名胜,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社会,应是漫步街头,每隔一个街区,都有一个书店,它就像树荫一样,对某些暴戾或浮躁的东西,意味着平衡。我一直认为,一间真正美好的书店,绝不仅仅是一门生意,它总有高于生意的某些东西。当你走过了大山大海,个人存在已不重要。但我还没有将它写在青桐书店的门上。几乎每晚关门之时,倘若我正好在店,总是舍不得那些很有暖意的灯光,尽管与它咫尺之隔的酒肆,饭店所发出的,也是灯光,但我莫名地觉得,来自书店的灯光,总是格外诗意些。(寇宗哲)
那么,每天写一点。不为所喜,不为所忧。
同是香港作家,有人拿黄碧云同亦舒作比。相形之下,亦舒到底现实,是凡尘的一剂鸦片,她的哲学是上海弄堂的市井之学,永远的求仁得仁。而黄碧云的撕裂之处则在于永远的不甘于世。《盛世恋》里的书静,《无爱纪》里的楚楚,哪一个不是我们常说的好女子。
看过黄碧云黑白照片,长相简单,长发女子头发中分绑好,瞳孔大而黑,衣裳下隐隐露出手臂和肩,竟是出乎意料的强健。她不像台湾的朱天文、天心那般文质彬彬,一看便知道出生书香门弟;也不似师太亦舒那般嘲讽而锐利,带着精明能干的气息。她像一种织物,非常非常白,白得近乎洁癖,耀人双目,晒于风与日光中,暴烈而温柔。
10月刊的《明日风尚》杂志附赠了《晚蛾》做为别册。封面上简单地写着晚蛾两个隽永的小字,若非得知,根本无法知道这是黄碧云的新作。软软的书页上有叶脉的纹路,质感倒是像极了银杏在手。读第一遍的时候,竟然完全没有读懂,再读一遍,才体会到其中浓烈的凭吊的意味。很静的文风,却十分有力。极尽挣扎,再道破徒劳的意境。这只有黄碧云能做到。晚蛾是什么?正是最值得凭吊的生物。晚蛾,在夜间飞行,越过河岸草丛,前面是火堆,两头都是消亡。振翅的声音被黑暗淹没。黄碧云用细节多次写出这样的无奈,比如她说“我被自己推到窗口,阳光有牙,咬进我的手背,手臂,再咬掉我整个人——黄碧云 《晚蛾》 从今我会学得愚拙一些,因而得智能;不爱之慧。 但你不会忘记我。你不需要忘记我。我对于你来说是那么轻,你可以将我当作星期日下午的棉花糖一样不时吃一下,调调生活的味儿。你一个人的时候你会想念我,想念我对你的执恋,想:我遇到过一个热烈的女子。我却要花一生的精力去忘记,去与想念与希望斗争;事情从来都不公平,我在玩一场必输的赌局,赔上一生的情动。http://shaitaiyang2004.bokee.com/6292272.html
2010最佳影片金熊奖:《蜂蜜》(土耳其/德国) •评审团大奖银熊奖:《口哨》(罗马尼亚/瑞典) •最佳导演银熊奖:罗曼-波兰斯基(《捉刀手》)•最佳编剧银熊奖:王全安 金娜《团圆》(中国) •最佳男演员银熊奖:格里高利-多比亚津 普斯科帕里斯(《如何结束这个夏天》)•最佳女演员银熊奖:寺岛忍(《毛毛虫》)
熬夜的人多寂寞,因为他们舍不得睡去。而早起的人是真的孤独,连梦乡都不再成为慰藉。
@石康 :每当我颓废不堪的时候,就会去读一读威尔逊的《我生命中的书》,(台湾译本《谈笑书声》文字更好),这本书里被我画了很多小道儿道儿,我现在准备每天重读50页。
@雪小禅 :内心有信仰的人,心里干净清澈。并且坚固。并无什么可以阻挠。
@雪小禅 :弘一临终付与夏丐尊的偈句云:“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而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雪小禅 :下雨。就有一种更为沉静的东西沉下来……雨有光滑的细腻,落在身上,咸湿而浮雕一样。把心情,全印刻出来了。
@雪小禅 :做个喜悦的人,把喜悦传播给每个人,把心里的花香散发出来,谁都可以闻得到。
@雪小禅 :秋天的空气是沉静而厚实的。立于晚风中,心素已闲,言入黄花,人生之大美,删繁就减,去伪存真。
@雪小禅 :北京有一种浓重的大气,很磅礴很气势。压得住场的老生一样,一出场就凛凛的。泛着古意和墨香,宽容大气,是一个饱满的中年男人,上有老下有小,它自己的悲伤,自己吞吐。银杏树黄了又黄,多少朝代翻滚着走了。走到寂寞的红墙边,那曾经的隆重被贩卖成了风景,琉璃瓦上有喜鹊在叫,长安街上彻夜的灯火。
北平是非常好的,历史上保留下一些有意义极美丽的东西,物质生活极低,人极和平,春天各处可放风筝,夏天多花,秋天有云,冬天刮风落雪,气候使人严肃,同时也使人平静。(沈从文)
人生就是不断寻找的过程。最终,都是为了获取爱——牵挂你的人和你所牵挂的人,爱你的人和你所爱的人,你爱的事业和这事业因你体现了你追寻的爱、爱的人、爱的物,爱的精神以及被人所追寻和被人所爱的…是的,每个人,都是在寻找一种别样的爱。只要你还生活在这个世界。 ——陌上_花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论述到:对于女人来说,同性恋可以是她逃避自己处境的一种方式,也可以是接受这种处境的一种方式。她们要逃避的境遇来自男性:男权社会、男性中心主义的压力或直接的男性的压迫迫使她们逃离到同性那儿,在那儿寻找安慰和支持。她们结合在一起,相互依赖,相互帮助。”
上路是因為心靈生了病,路上才有我們的救贖;可漫長的飄流之路,卻又總是危機四伏。駱以軍最新小說〈夏日煙雲〉也說的是一種飄浪的無根心境,在現實、回憶與虛構間穿梭迷亂,虛實真幻,原本並存於我們的生活與生命之中。《印刻文學生活誌》2005.六月號 邱妙津
「我對我的生命意義是真正誠實與負責的,儘管我的肉體死了,形式的生命結束了,但是我並不覺得我的靈魂就因此被消滅,無形的生命就因此而終止。」如今還有多少人是以此等獻祭的心情對待寫作?還有多少人能說「我必須先成為一個作家之後,才可能成為別的,我要把我這一生奉獻給文學」《印刻文學生活誌》 邱妙津
@笛安 :“姜小姐,你到底想要什么?”“爱。如果没有爱,钱也是好的。如果没有钱,至少我还有健康。”“你是五月好风光,我是十二月,十二月有圣诞老人,我是一个胜任的圣诞老人。(勖存姿与姜喜宝的对话,摘自小说《喜宝》)有谁跟我愿意一样勇敢的承认——亦舒小说,是我眺望这个人世间的一扇落地窗。我敢,不过我喜欢的是曾经的她。我喜欢《喜宝》,因为没人能像她那样,写尽荣华富贵尽头处的苍凉。
@笛安 :就在不久之前,我都认为,我要嫁一个我深爱的人,所谓深爱,就是经过甜死了也疼死了的恋爱,什么日久生情涓涓细流再转移成不可分割——统统滚蛋。但是现在,我发现,原来我只会去爱不适合用来嫁的人,只有不可能才能激发真正的贪嗔痴,所以——亲爱的,你们某天说不定就收到请帖,是我和一个陌生人。
@笛安 :其实我和小崽约定没什么见不得人的,内容为:我们要互相监督着好好写,要坚持到更年期——到了那个时候,不再有mc,没可能再制造新的生命——原始的职责都卸任了,我们就能真的超越性别的障碍,不再受困于“女人”这个堡垒,于是真的写出来一些不一样的小说。你不知道,我恨死了自己是个女人.
@笛安 :早晨的时候我艰难地爬起来,真讨厌这样的自己,我对着镜子洗掉了晕开的眼线,看见自己真正的脸一点点露出来,然后套上外衣跑到大街上去,北京的晨风真好,满大街买早点的人真好,白天的光笼罩我的脸,我知道,我其实依然像十年前一样无瑕和勇敢。我真荣幸,我这十年白活了 。
@笛安 :我妈妈最近有了一个爱好,就是诅咒我的人生。她先说:“你过些年应该有个孩子。”她又说:“等你的孩子大了,你和你的老公变成两个老人了才不会寂寞——你想,你和你以后的老公很可能是没有爱情的,你基本上一定会跟一个你不爱的人结婚,要是连孩子也没有,那多没意思阿。”——请问我真是你亲生的吗?
@笛安 :我永远记得,13岁那年,在一张老师发的《语文报》上看到了北岛的《回答》,那个小姑娘如痴如醉地翻烂了那张报纸,为的是把那首诗一字不落地背下来,直到今日,我都可以把它背出来。十几年后我突然发现我还是热爱诗歌的,永远爱。
@笛安 :今天的北京天气晴好。阳光在身上流转,等所有业障被原谅……没事的,我只是突然之间,有一点点难过。
@笛安 :太尖锐了吧这也:“一个作家永远不会忘记,他初次用小说换来几枚硬币或者一声赞誉的时刻。他也永远不会忘记,彼刻虚荣像甜美的毒药般奔流于血液中的感受。……一个作家注定要记得那一刻,因为从那时起,他便迷失了自我,他的灵魂也因此有了价码。”西班牙作家,卡洛斯•鲁伊斯•萨丰,这位兄台,算您狠
@笛安 :其实我一直都认为,我还是以一个小女孩的方式活着的,可是当我看着真正的小女孩,我就不得不承认,我早就和她们不同了。
@笛安 :阿密特的开门见山,真的是首特别过瘾的歌:甚么秋水,怎么望穿,甚么灯火,怎么阑珊,甚么风景,就怎么看,何必要拐弯。痛就痛 ,伤就伤,是谁说,肝肠会寸断,混帐。聚就聚,散就散,谁曾说,独自莫凭栏,笨蛋。——太过瘾了吧这也。宾妮儿说,恩,这首歌一杆子打死了一船文艺青年呢,也包括我们。。
@笛安 :春晚时我等着王菲,第一句,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就突然觉得有点陌生,似乎不是记忆中那种清澈,我是说,她曾经清澈得甚至会让人觉得无情。忘不了那些听卡带的深夜,《矜持》轻松地刺穿了我。那时我还是个小女孩。今夜我一次次地听传奇,重复中她似乎又回来了,因为我拼命回头看了很多眼。
@笛安 :小时候的暑假,我跟着爸爸回北京,很老的居民楼。不是长大后在欧洲见到的那种爬满常春藤的老房子,童年的老房子只是单纯的老旧而已,与美感无关。换了床我就睡不着了,半夜里,偷偷爬起来,我跟姑姑和妹妹们在一间,耳朵里都是陌生的呼吸。月光像眼泪一样滑过粗糙的水泥地,房子里的气味是我不熟悉的。
@笛安 :“因为,这是我一个人的秘密,秘密里充溢着动人的真实与谎言。因此我将永远被缄默所约束,欲言又止,欲言又止那一刻的心悸啊,又痒又疼。”——池莉的,《所以》。其实我谈不上多喜欢这本书,但说不上来为什么,静下来看看,有种刺痛人的东西。
@笛安 :我知道我永远不会忘记今晚的歌声:“我从远方赶来,恰巧你们也在。不虚此行呀,不虚此行呀……”所谓不虚此行,指的不是度假和温泉,是这人生。这世界真坏,我和这世界一样坏,我以一个坏女孩的满腔热情痛恨和眷恋着,企图写下好女孩的诗篇。原来还是只能爱这个世界的,因为我不知道除了它还能爱什么。
@笛安 :我曾经以为,女人都是飞蛾,生性擅长不怕死的扑火,后来才知道,原来也有一种女人是候鸟,无论和如何都沿着一种静谧的轨迹安宁的飞翔。
生活,似乎就是选择而已,她可以选择和一个男人结婚、生子、像叠被子一样把两个人的生活叠在一起。写字楼长长的走廊,一模一样的房门,打开来也许是一模一样的世界。只有非上下班高峰期的电梯间才是她能够独处的地方。每天,当她穿过那个潮湿的地下通道,或者,当她在公共汽车站上车时看到对面公共汽车上的那个人,她总有一种想打招呼的冲动。实际上,每天早上起床,我总是感觉到有无数种生活的可能性向我展开,只要我稍有决断,我就完全可以过另一种生活,一种似乎更值得去尝试的生活。但我知道,我总是又回到上班的路上,那是我熟悉的相对安全的但再也唤不起我激情的道路上,也许是慢性自杀之路。
在清晨的上班潮中,容光焕发的打工女孩随车晃动,对面玻璃幕墙的反光映照到她脸上,使得女孩的眼神中更加充满期待。在南国的夏天,她又闻到了那股倦怠、性感、腥潮的气息,有多少年了,她已经不习惯那种欲望的表达。空气污染在加剧,而年轻人的愿望因为无法实现而转化成流水线上的一个手势、时装店里的叫卖和送牛奶男生的春梦。那次回家,她终于明白少女时代的气息原来是香樟树和蔷薇花混在一起的香味,整个城市都弥漫着这种气息。走在小巷,似乎连初恋的踪迹都能触摸到。周末短暂的放松似乎更增添了身心的疲惫。日暮时分疲惫的旅人找不到归家之路,而当地人用明亮的灯光装饰自家的空间,驱散寂寞。
从某种意义上,机场的内部就像是教堂,柱状装饰物件布满拱顶,造就了可以麻醉自己的气氛。建筑师一定深谙机场和教堂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体量越来越大的机场内,随处都可以找到冥想的空间,例如,在空荡荡的电梯里,顶灯突然亮了,就像灵光一现。旅途中的等待似乎成了他延年益寿的方式。
寂静一次次将他逼向对自身的怀疑,尽管另一个声音告诉他:这是短暂而无望的疑问,你很快又会回到红尘中。
一个不得志的老同学讥讽他:“你们这些人,不管在哪里,都是生活在自己的一个小圈子里,求得一种虚假的安全感。”是的,那是一种求生的必要。那个老同学永远不可能体会到:在办公楼和他的业余生活之间,有一条秘密通道,轻易就能将两者分开,又结合在一起。这个通道似乎应和了某个社会学家所说的:精神分裂是资本主义的求生之道。而对他来说,恰恰是精神分裂为他带来了比别人更多的自由空间。 被切成块状的狗仍然叫狗,战胜恐惧而保存自我的人仍然是人。 ——胡昉《无声戏》
《怜香伴》又名《美人香》,是清初文人李渔《笠翁十种曲》的开篇之作,其题材跳脱男女窠臼,由佳人爱慕佳人的情感入手,讲述了崔笺云、曹语花两位古代美人,因体香邂逅,诗貌相怜,种下情根,誓作来世夫妻,历经波折,终得同嫁才郎的爱情传奇。该戏艺术总监为昆曲大师汪世瑜,著名服装设计师郭培则设计超过100套的奢华戏服。《怜香伴》将于5月11日至14日在北京保利剧院连演四场,之后展开北京、上海、杭州、南京、武汉、成都等城市的全国巡演。
在欧罗巴,据说月光下的果子是酸涩的。梦中的月亮树永远结不出果子。七叶树上荡秋千会多么美好啊。整个夏天的傍晚都像是波浪在摇晃。你又说,爱是一颗月亮树,这一次,我哭了。黑夜,蟋蟀在树林里鸣唧。那曾经灿烂过的微笑,那曾经闪烁过的泪珠,那曾经绚丽过的紫丁香,在你和月亮树面前,都变成一片白色的死亡。多少个夕阳黄昏,多少个旭日早晨,他弹着同一支曲子,我曾喜欢听见它。但我不能走近他,使人世间一切妩媚动人的姑娘摒弃虚假的骄傲,拜倒在你的脚下。 ——玛丽•格丽娜(美国)
陳昇書籍 《鹹魚的滋味》(1998)《寂寞帶我去散步》(1999)《布魯塞爾的浮木》(2001)《一朝醒來是歌星》(2002)《風中的費洛蒙》(2004)《9999滴眼淚:那些跟青春記憶有關的美》(2007)《阿嬤,我回來了!》(2009)
这世上最温柔的感情,就像火,生而有光。时空这样浩瀚,生命这样细弱,岁月如流的沧海桑田里,悲或欢都是尘埃,是尘埃中的尘埃。……我们渴望,是因为在静默、隐忍与等待当中,我们看不见我们的结局。——石头花园的歌女
青春,就像夏季午后于头顶炸响的一声惊雷,意识尚未清醒,周遭早已狂风乍起,雨点疏落了。如夏日疯长的野草一般,青春在身体里萌动飞窜。那些纯白岁月里的恋恋情深,犹如指间拨动的吉他和弦,柔和明净,和风一起飞扬,飞扬。风中怅伫,青春尚在,不如就此灭了忧伤,继续前行。——
偶尔读到这段话,像初喝过一杯淡茉莉清茶:有一种精神认识和实践,要把它像宝藏一样蕴涵在体内,以此做为人的支撑。生活有各种形态,生命有各种完结方式,你如何意识到自己是像一块肉生老病死就过了一生,还是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尽力赋予了它更新和重生。。。这是凡俗世间里的人与修行者的区别。有时候我们阅读好书,工作敬业,为人善良有所付出,愿意学习和传授知识,都可认为是修行。——安妮宝贝2005.12.6 ——修行,无论身外世界如何变迁,这是我一直要谨记在心的。
可怜负弩充前阵,历经风霜万苦辛。 饥寒饱暖无人问,独自眠餐独自行。 可曾身体蒙伤损?是否烽烟屡受惊? 细思往事心犹恨,生把鸳鸯两下分。 终朝如醉还如病,苦倚薰笼坐到明。 去时陌上花如锦,今日楼头柳又青。 可怜奴在深闺等,海棠开日我想到如今。 门环偶响疑投信,市语微哗虑变生。因何一去无音信?不管家中我这肠断的人。 毕竟男儿多薄幸,误人两字是功名。 甜言蜜语真好听,谁知都是那假恩情。 我最痴迷这句:去时陌上花如锦,今日楼头柳又青。。。偶然间心似缱,梅树边。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根相见。”我喜欢昆曲,是从《牡丹亭》开始,是从惊梦这一出开始,是从这一段开始。我读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眼睛有微微的湿,我知道所有的瘦骨清寒爱情,都会生生死死。
我是半本书主义。无数往事其实并不储存在我的内心,而是隐藏于某些事物。书作为我的记忆载体之一,还挺重要。看书有时候像下象棋的人打棋谱、复盘,又像是思维的旅行和头脑的体操。读书可以看到各样的精神风景,有的险峻,有的风景如画,有的让人容易陷入。——《上海文化》杂志主编、文艺评论家吴亮
我不承认高兴与痛苦有什么不同,其实,它们是一样的。人,由于没有开悟,许多痛苦由此产生,一旦了解了生命的意义,事物就没有太多区别。因为高兴与痛苦都是生命的组成部分。宽窄都是路,前后皆为空。只有一部分一部分加起来,才叫完整的人生,才是真正的生活。——弘一大师
书作为一种美好的存在,是自有它的未来的。它就像一种道场,一种名胜,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社会,应是漫步街头,每隔一个街区,都有一个书店,它就像树荫一样,对某些暴戾或浮躁的东西,意味着平衡。我一直认为,一间真正美好的书店,绝不仅仅是一门生意,它总有高于生意的某些东西。当你走过了大山大海,个人存在已不重要。但我还没有将它写在青桐书店的门上。几乎每晚关门之时,倘若我正好在店,总是舍不得那些很有暖意的灯光,尽管与它咫尺之隔的酒肆,饭店所发出的,也是灯光,但我莫名地觉得,来自书店的灯光,总是格外诗意些。(寇宗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