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主辅分离改革及电力设计、施工企业一体化重组方案
据了解,电网辅业分离将与国资委直接监管的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葛洲坝集团、水电顾问工程集团、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四大电力辅业集团重组一起进行:前两者重组成中国电力工程集团,后两者组成中国电力建设集团。
此外,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两大电网公司约30个省级电网所属勘测设计、水电、火电、送变电施工企业和修造企业将一分为二,划入两大新集团,最终组成两家实力相当的综合性电力建设集团。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水电工程顾问集团是两大电力设计单位,前者是火电工程设计领域的“霸主”,拥有东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华北六家电力设计院;而后者则是水电工程设计领域的“老大”,拥有北京、华东、西北、中南、成都、贵阳、昆明七大勘测设计研究院。葛洲坝集团和水利水电建设集团也是国内水电施工领域的两大巨头。这四家的双双“联姻”将打造两大电力“巨无霸”,两家各有侧重,一家火电一家水电。
国资委相关人士认为,通过电力设计、施工企业的优化重组,可以培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中央电力建设集团。而且,这种重组方式也顺应了国际总承包经营模式发展要求,符合央企现状,兼顾电力体制改革和央企重组需要,避免二次重组,减少改革阻力。中电工程一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原来考虑过把我们的六大设计院一分为二,后来改为整集团划转。国家的意思是希望两个新的大集团差异化发展,在应对国外工程承包时不相互掐架 。”
2010年5月27日,国务院批转发改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完成电网企业主辅分离改革。不过,由于电网主辅分离以及与四大电力辅业集团重组工作较为复杂,使得工作进度较慢。
从本报记者了解到的情况看,这四大辅业集团的一些中高层管理人员已经知道了重组的基本框架,不过,由于央企重组牵涉的事项复杂,进展很慢,目前各方还以原独立法人地位独立运作。
对于重组最新进展,本报记者曾致电中电工程总经理汪建平,汪建平以“这件事情不方便跟你讲”为由拒绝了记者采访。
相关上市公司将受益
以葛洲坝集团和水利水电建设集团为两大主体的重组有望使两者资产翻番。以后者为例,截至2009年底,水利水电建设集团总资产达1022亿元,净资产156亿元,在中国各大区域设有18个全资子公司,9个控股公司,2个参股公司。业内人士认为,重组后的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望达到300亿元左右的净资产规模。
对葛洲坝集团而言,暂且不说将划转给它的十几个网省公司辅业资产,仅其迎娶的中电工程也是个不折不扣的“富婆”。中电工程一位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公司账上的现金就有约70亿元,可能比国网公司还多。由于我们是设计单位,没有多少固定资产投资必要,历年经营沉积了大量现金,而且没有什么投资渠道。面对国资委考核,有保值增值压力,公司反而为这么大一笔钱发愁。”
上述人士认为,葛洲坝集团刚好有大量项目需要资金,正好与中电工程优势互补。“比如,葛洲坝有房地产业务,需要大量资金。葛洲坝还有大量投资人才可以使资产增值。而我们有钱,双方刚好优势互补。”
葛洲坝集团已于2007年9月成功实现主业资产整体上市。上市公司葛洲坝的三大主业是:建筑工程及相关工程技术研究勘察设计及服务、水电投资建设与经营、房地产开发经营。围绕三大主业形成建筑施工、高速公路运营、水泥生产、民用爆破、房地产、金融六大板块紧密相连、协调发展的产业链。
可见,葛洲坝已经接近一个综合性投资控股公司了,特别是其房地产开发业务发展迅速,是国务院国资委确定的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之一,拥有数千亩房地产土地储备。上海浦东“葛洲坝大厦”、华中第一高楼 武汉“葛洲坝国际广场”及武汉“葛洲坝世纪花园”、宜昌“锦绣天下”等一系列商用、民用300多万平方米的高档楼盘已经或正在建设或销售中。
中电工程是具备较强盈利能力的优质资产,是我国电力勘测设计行业内的排头兵和“国家队”。在核电常规岛、洁净煤发电、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等勘测设计前沿技术方面具有国内领先优势。完成了国内大量发电工程和输变电工程的勘测设计工作,承接了十几个国家的200多项电力工程。设计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很少、利润却很丰厚、资产负债率低、净资产收益率很高,是典型的“肥猪型”的企业。
(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 )
电网辅业分离可能分为两部分,一方面,同一网省的辅业单位成建制的进入同一电力建设集团,各省(区、市)的网省辅业单位分成两半,分别归属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和中国电力工程集团,比如,湖北省属电力辅业单位可能整体划归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江苏省属电力辅业单位可能整体划归中国电力工程集团。
另一方面,对于地市及下一级的辅业单位和各级“三产”、多经企业,比如电力宾馆、医院等,由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按照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相关政策实施改制分离。
值得注意的是,电网企业中区域、省级电网企业所属的勘测设计单位,火电、水电、送变电施工企业和修造企业等辅业资产有可能全部被分离,划入上述新组建的两大集团,保持独立法人地位。
国资委相关人士认为,这种重组方式有助于顺应国际总承包经营模式发展要求,符合央企现状,兼顾电力体制改革和央企重组需要,避免二次重组,减少改革阻力。
电网主辅分离改革对业界来说并不陌生。2002年2月10日,国务院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确定“厂网分开”、“主辅分离”、“主多分离”、“输配分开”的改革方向。但是,整整八年过去了,且距决策层对央企主辅分离的原定期限——2008年12月31日已一年有余,主辅分离迟迟没有迈出实质步伐,甚至连“主多分离”都难以推动。
这中间经历了两次波折。2004年12月17日,相关部门讨论了《电力主辅分离改革实施意见》,随后,发改委将第一份成形的主辅分离改革方案上报决策层。但在出台前夕,“电荒”开始在中国蔓延,导致“主辅分离”方案最终“流产”。2007年,国资委牵头进行了新一次的主辅分离方案制订,也就是电网主辅分离改革及电力设计、施工企业一体化重组方案,且在各大部委之间达成一致,并上报国务院。不料,2008年年初的一场雪灾,让方案再生变故。有报道称,当时国网公司向国务院递交了一份报告称,送变电企业和设计院都不应作为辅业分离出去,高层批示此问题要“进一步论证”。
来自电网系统的一种意见认为,从抗冰保电过程中可以看出,电力设计、施工、修造等电建企业与电网关系紧密,不应作为辅业剥离,否则面临突发情况时,无法高效率地组织抢修队伍,将影响到国家正常的电力建设和维护。
这里,辅业范围界定一直是关键问题。国家电监会人士称,电网公司还是希望将送变电等核心辅业资产留下来,而电力设备等最关键的资产能否剥离也成为最大的难题。不过,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其实分离的最大阻力并不是来自于电网公司,而是辅业。电力设计企业、电力修造企业、电力施工企业占电网辅业相当大的部分,这些企业普遍面临员工数量庞大、资产质量不好等问题。
电网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暂留在国网和南网的网省辅业单位共170家左右,净资产达一两百亿,但利润总额并不高,只有十几亿,倒是职工队伍庞大,达30万左右。总体来看,是历史欠账多,社会包袱重,分离难度大。
此外,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两大电网公司约30个省级电网所属勘测设计、水电、火电、送变电施工企业和修造企业将一分为二,划入两大新集团,最终组成两家实力相当的综合性电力建设集团。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水电工程顾问集团是两大电力设计单位,前者是火电工程设计领域的“霸主”,拥有东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华北六家电力设计院;而后者则是水电工程设计领域的“老大”,拥有北京、华东、西北、中南、成都、贵阳、昆明七大勘测设计研究院。葛洲坝集团和水利水电建设集团也是国内水电施工领域的两大巨头。这四家的双双“联姻”将打造两大电力“巨无霸”,两家各有侧重,一家火电一家水电。
国资委相关人士认为,通过电力设计、施工企业的优化重组,可以培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中央电力建设集团。而且,这种重组方式也顺应了国际总承包经营模式发展要求,符合央企现状,兼顾电力体制改革和央企重组需要,避免二次重组,减少改革阻力。中电工程一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原来考虑过把我们的六大设计院一分为二,后来改为整集团划转。国家的意思是希望两个新的大集团差异化发展,在应对国外工程承包时不相互掐架 。”
2010年5月27日,国务院批转发改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完成电网企业主辅分离改革。不过,由于电网主辅分离以及与四大电力辅业集团重组工作较为复杂,使得工作进度较慢。
从本报记者了解到的情况看,这四大辅业集团的一些中高层管理人员已经知道了重组的基本框架,不过,由于央企重组牵涉的事项复杂,进展很慢,目前各方还以原独立法人地位独立运作。
对于重组最新进展,本报记者曾致电中电工程总经理汪建平,汪建平以“这件事情不方便跟你讲”为由拒绝了记者采访。
相关上市公司将受益
以葛洲坝集团和水利水电建设集团为两大主体的重组有望使两者资产翻番。以后者为例,截至2009年底,水利水电建设集团总资产达1022亿元,净资产156亿元,在中国各大区域设有18个全资子公司,9个控股公司,2个参股公司。业内人士认为,重组后的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望达到300亿元左右的净资产规模。
对葛洲坝集团而言,暂且不说将划转给它的十几个网省公司辅业资产,仅其迎娶的中电工程也是个不折不扣的“富婆”。中电工程一位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公司账上的现金就有约70亿元,可能比国网公司还多。由于我们是设计单位,没有多少固定资产投资必要,历年经营沉积了大量现金,而且没有什么投资渠道。面对国资委考核,有保值增值压力,公司反而为这么大一笔钱发愁。”
上述人士认为,葛洲坝集团刚好有大量项目需要资金,正好与中电工程优势互补。“比如,葛洲坝有房地产业务,需要大量资金。葛洲坝还有大量投资人才可以使资产增值。而我们有钱,双方刚好优势互补。”
葛洲坝集团已于2007年9月成功实现主业资产整体上市。上市公司葛洲坝的三大主业是:建筑工程及相关工程技术研究勘察设计及服务、水电投资建设与经营、房地产开发经营。围绕三大主业形成建筑施工、高速公路运营、水泥生产、民用爆破、房地产、金融六大板块紧密相连、协调发展的产业链。
可见,葛洲坝已经接近一个综合性投资控股公司了,特别是其房地产开发业务发展迅速,是国务院国资委确定的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之一,拥有数千亩房地产土地储备。上海浦东“葛洲坝大厦”、华中第一高楼 武汉“葛洲坝国际广场”及武汉“葛洲坝世纪花园”、宜昌“锦绣天下”等一系列商用、民用300多万平方米的高档楼盘已经或正在建设或销售中。
中电工程是具备较强盈利能力的优质资产,是我国电力勘测设计行业内的排头兵和“国家队”。在核电常规岛、洁净煤发电、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等勘测设计前沿技术方面具有国内领先优势。完成了国内大量发电工程和输变电工程的勘测设计工作,承接了十几个国家的200多项电力工程。设计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很少、利润却很丰厚、资产负债率低、净资产收益率很高,是典型的“肥猪型”的企业。
(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 )
电网辅业分离可能分为两部分,一方面,同一网省的辅业单位成建制的进入同一电力建设集团,各省(区、市)的网省辅业单位分成两半,分别归属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和中国电力工程集团,比如,湖北省属电力辅业单位可能整体划归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江苏省属电力辅业单位可能整体划归中国电力工程集团。
另一方面,对于地市及下一级的辅业单位和各级“三产”、多经企业,比如电力宾馆、医院等,由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按照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相关政策实施改制分离。
值得注意的是,电网企业中区域、省级电网企业所属的勘测设计单位,火电、水电、送变电施工企业和修造企业等辅业资产有可能全部被分离,划入上述新组建的两大集团,保持独立法人地位。
国资委相关人士认为,这种重组方式有助于顺应国际总承包经营模式发展要求,符合央企现状,兼顾电力体制改革和央企重组需要,避免二次重组,减少改革阻力。
电网主辅分离改革对业界来说并不陌生。2002年2月10日,国务院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确定“厂网分开”、“主辅分离”、“主多分离”、“输配分开”的改革方向。但是,整整八年过去了,且距决策层对央企主辅分离的原定期限——2008年12月31日已一年有余,主辅分离迟迟没有迈出实质步伐,甚至连“主多分离”都难以推动。
这中间经历了两次波折。2004年12月17日,相关部门讨论了《电力主辅分离改革实施意见》,随后,发改委将第一份成形的主辅分离改革方案上报决策层。但在出台前夕,“电荒”开始在中国蔓延,导致“主辅分离”方案最终“流产”。2007年,国资委牵头进行了新一次的主辅分离方案制订,也就是电网主辅分离改革及电力设计、施工企业一体化重组方案,且在各大部委之间达成一致,并上报国务院。不料,2008年年初的一场雪灾,让方案再生变故。有报道称,当时国网公司向国务院递交了一份报告称,送变电企业和设计院都不应作为辅业分离出去,高层批示此问题要“进一步论证”。
来自电网系统的一种意见认为,从抗冰保电过程中可以看出,电力设计、施工、修造等电建企业与电网关系紧密,不应作为辅业剥离,否则面临突发情况时,无法高效率地组织抢修队伍,将影响到国家正常的电力建设和维护。
这里,辅业范围界定一直是关键问题。国家电监会人士称,电网公司还是希望将送变电等核心辅业资产留下来,而电力设备等最关键的资产能否剥离也成为最大的难题。不过,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其实分离的最大阻力并不是来自于电网公司,而是辅业。电力设计企业、电力修造企业、电力施工企业占电网辅业相当大的部分,这些企业普遍面临员工数量庞大、资产质量不好等问题。
电网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暂留在国网和南网的网省辅业单位共170家左右,净资产达一两百亿,但利润总额并不高,只有十几亿,倒是职工队伍庞大,达30万左右。总体来看,是历史欠账多,社会包袱重,分离难度大。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