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讲两个故事
第一个,是过年期间回老家听到的。
北方某村庄有一户人家,这家男主人(权且称之为刘大爷)翻盖扩建房屋时挖出一堆白骨。挖出来之后,邻居就给这刘大爷说,这事儿倒也不一定不吉利,你呀把这白骨找个新地方好好重新埋了,诚心拜一拜,解释解释说惊扰了,对不住,说几句好听的,再给摆上点供品,就没事儿了。偏偏刘大爷是个不信邪之人,心想什么那修坟上供,吃饱撑的,就把那堆白骨草草一裹,瞒着后墙扔进了臭水沟。
房子起来了,宽敞亮堂,一家人都喜气洋洋。
只是不久之后,刘大爷的孙子去帮人家盖房子的时候,被起重机吊起的钢筋意外刺穿了胸膛,肺里浸血,还没送到医院就不治身亡。
一家人还没从这件事带来的悲痛中走出来,这孩子的爸爸,也就是刘大爷的儿子,被查出了严重的肾病,还没等怎么治,很快也就去世了。
年前我们一行人从这家子路过,门口贴了白纸,我才听到了这故事。
我听完这故事,虽然有些细节记得不太清楚了(譬如刘大爷孙子出事经过),还是决定写下来。不敢说自己有任何坚定的信仰,毕竟成长在这么一个年代和环境里。也不想仅仅说一句“不可信其无”,有什么思考大家还请仁者见仁。
第二个,是回澳之后朋友给讲的。为了保护当事人,和上一个故事一样隐去真实姓名和地名。
今年年初,有一个高中毕业生从中国某大城市出国留学。踏出这一步,对于这男孩和全家人都是一件大事。爸爸还亲自陪同到了他留学的城市,并住了几天帮儿子安顿下。房东玛丽大妈挺吃惊,因为西方世界里这么大的孩子大多已独立,也不禁对中国这独生一代多了些认识。
初始时玛丽大妈就觉得这娃高瘦文弱不爱说话,倒不是因为英语差,可能就是性格内向,不善和人交流。过了两天玛丽觉得这孩子稍有点怪,在一个地方坐下几分钟就站起来,走一圈,不干什么事儿,就又再坐下,有时候还自言自语。但玛丽是见过世面的人,年轻时候周游过世界,近几年来家里也住过来自多个国家的各色留学生,了解一人一个性格,所以也没当回事儿。
有天玛丽给这男孩做了一块牛排,也给自己做了一块。这男孩拿起胡椒罐,咔嚓咔嚓打了一分钟才开始吃。吃的过程中还不停往桌布上吐多余的胡椒粒。玛丽看不下去了,直言提出这样做在这个房子里行不通。男孩道歉,停止,继续吃饭。一个半小时后,吃完了那块牛排。
过了两天玛丽大妈的父母晚上来家,适逢玛丽没在家。二老进了客厅发现这男孩在自己看电视,甚是投入,目不转睛,只是这电视并没开。
好吧,玛丽心想,这个孩子确实有点怪怪的,但也并没过于放在心上。知道有一天她接到一个电话,要求她迅速赶到某医院。
她见到了被锁在病房里的男孩。医生和护士告诉玛丽,这孩子在学校银行时突然狂躁,倒没伤害人,也没伤害自己,发癫一会儿就晕了过去。银行工作人员赶忙报警、叫急救车,把他拉到医院。诊断出这男孩体内某种化学物质失衡,属于精神病的一种。玛丽大吃一惊,回想起之前男孩种种不正常行为:幻听(自称能和鸟交谈、能和人通过电视或WiFi说话)、幻视(某次激动地喊玛丽帮他打死并不存在的蟑螂)、自言自语,不由得脊背发凉。但玛丽大妈本身有一定的医学知识,也有与精神病人共同生活的经验,理解这是一种疾病,由不得当事人自己,也不是当事人的错误,正常得如同一个小孩手臂长出过敏的红包、或者滑板少年不慎摔断了腿,所以应当积极对待,更应宽容谅解。
玛丽大妈见到男孩时他已经平静了下来,为麻烦到房东而感到甚是羞愧。他说自己不知道也记不清是发生了怎么回事、事情如何发生,并说以前这种事情从未发生过。后来据医生给玛丽解释,这种情况确实有可能是在男孩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慢慢形成的,但之前 应当有征兆。玛丽心生同情,宁愿相信这孩子自己也对身体的变化一无所知。
病床上这男孩给玛丽说起自己在中国时成绩平平,没有什么朋友,中学毕业被家人送出国,寄予了极高的期望,这段时间以来,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异国他乡他没有可以倾诉的人,更不能向国内的家人敞开心扉,诉说自己的无助、沮丧和茫然,让他们的殷切期望变成担忧和失望。出国一段时间以来,几乎天天都在失眠,日夜在混沌中度过。玛丽听得是心如刀绞,又后悔自己偶尔的批评成了压垮这男孩的最后一根稻草。男孩搬走时玛丽颇是心酸,再三嘱咐,再三祝福。
这个故事讲到这里就差不多结束了,男孩的爸爸又从国内赶了过去,男孩也已经出院,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被送回国,很可能不能继续学业。不知道这个家庭当初究竟寄予了儿子多么高的期望,也不知道这件事对这个家庭造成了多大的打击和伤害。每当听到这样的故事总是叹息又无奈,当事人经历的心理折磨恐怕外人无论如何也无法真实感受。
这两个故事放在一起讲,也许没什么太大联系。只是想说,世界很大,人却很小。平安就是福,大家都好好的。
北方某村庄有一户人家,这家男主人(权且称之为刘大爷)翻盖扩建房屋时挖出一堆白骨。挖出来之后,邻居就给这刘大爷说,这事儿倒也不一定不吉利,你呀把这白骨找个新地方好好重新埋了,诚心拜一拜,解释解释说惊扰了,对不住,说几句好听的,再给摆上点供品,就没事儿了。偏偏刘大爷是个不信邪之人,心想什么那修坟上供,吃饱撑的,就把那堆白骨草草一裹,瞒着后墙扔进了臭水沟。
房子起来了,宽敞亮堂,一家人都喜气洋洋。
只是不久之后,刘大爷的孙子去帮人家盖房子的时候,被起重机吊起的钢筋意外刺穿了胸膛,肺里浸血,还没送到医院就不治身亡。
一家人还没从这件事带来的悲痛中走出来,这孩子的爸爸,也就是刘大爷的儿子,被查出了严重的肾病,还没等怎么治,很快也就去世了。
年前我们一行人从这家子路过,门口贴了白纸,我才听到了这故事。
我听完这故事,虽然有些细节记得不太清楚了(譬如刘大爷孙子出事经过),还是决定写下来。不敢说自己有任何坚定的信仰,毕竟成长在这么一个年代和环境里。也不想仅仅说一句“不可信其无”,有什么思考大家还请仁者见仁。
第二个,是回澳之后朋友给讲的。为了保护当事人,和上一个故事一样隐去真实姓名和地名。
今年年初,有一个高中毕业生从中国某大城市出国留学。踏出这一步,对于这男孩和全家人都是一件大事。爸爸还亲自陪同到了他留学的城市,并住了几天帮儿子安顿下。房东玛丽大妈挺吃惊,因为西方世界里这么大的孩子大多已独立,也不禁对中国这独生一代多了些认识。
初始时玛丽大妈就觉得这娃高瘦文弱不爱说话,倒不是因为英语差,可能就是性格内向,不善和人交流。过了两天玛丽觉得这孩子稍有点怪,在一个地方坐下几分钟就站起来,走一圈,不干什么事儿,就又再坐下,有时候还自言自语。但玛丽是见过世面的人,年轻时候周游过世界,近几年来家里也住过来自多个国家的各色留学生,了解一人一个性格,所以也没当回事儿。
有天玛丽给这男孩做了一块牛排,也给自己做了一块。这男孩拿起胡椒罐,咔嚓咔嚓打了一分钟才开始吃。吃的过程中还不停往桌布上吐多余的胡椒粒。玛丽看不下去了,直言提出这样做在这个房子里行不通。男孩道歉,停止,继续吃饭。一个半小时后,吃完了那块牛排。
过了两天玛丽大妈的父母晚上来家,适逢玛丽没在家。二老进了客厅发现这男孩在自己看电视,甚是投入,目不转睛,只是这电视并没开。
好吧,玛丽心想,这个孩子确实有点怪怪的,但也并没过于放在心上。知道有一天她接到一个电话,要求她迅速赶到某医院。
她见到了被锁在病房里的男孩。医生和护士告诉玛丽,这孩子在学校银行时突然狂躁,倒没伤害人,也没伤害自己,发癫一会儿就晕了过去。银行工作人员赶忙报警、叫急救车,把他拉到医院。诊断出这男孩体内某种化学物质失衡,属于精神病的一种。玛丽大吃一惊,回想起之前男孩种种不正常行为:幻听(自称能和鸟交谈、能和人通过电视或WiFi说话)、幻视(某次激动地喊玛丽帮他打死并不存在的蟑螂)、自言自语,不由得脊背发凉。但玛丽大妈本身有一定的医学知识,也有与精神病人共同生活的经验,理解这是一种疾病,由不得当事人自己,也不是当事人的错误,正常得如同一个小孩手臂长出过敏的红包、或者滑板少年不慎摔断了腿,所以应当积极对待,更应宽容谅解。
玛丽大妈见到男孩时他已经平静了下来,为麻烦到房东而感到甚是羞愧。他说自己不知道也记不清是发生了怎么回事、事情如何发生,并说以前这种事情从未发生过。后来据医生给玛丽解释,这种情况确实有可能是在男孩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慢慢形成的,但之前 应当有征兆。玛丽心生同情,宁愿相信这孩子自己也对身体的变化一无所知。
病床上这男孩给玛丽说起自己在中国时成绩平平,没有什么朋友,中学毕业被家人送出国,寄予了极高的期望,这段时间以来,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异国他乡他没有可以倾诉的人,更不能向国内的家人敞开心扉,诉说自己的无助、沮丧和茫然,让他们的殷切期望变成担忧和失望。出国一段时间以来,几乎天天都在失眠,日夜在混沌中度过。玛丽听得是心如刀绞,又后悔自己偶尔的批评成了压垮这男孩的最后一根稻草。男孩搬走时玛丽颇是心酸,再三嘱咐,再三祝福。
这个故事讲到这里就差不多结束了,男孩的爸爸又从国内赶了过去,男孩也已经出院,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被送回国,很可能不能继续学业。不知道这个家庭当初究竟寄予了儿子多么高的期望,也不知道这件事对这个家庭造成了多大的打击和伤害。每当听到这样的故事总是叹息又无奈,当事人经历的心理折磨恐怕外人无论如何也无法真实感受。
这两个故事放在一起讲,也许没什么太大联系。只是想说,世界很大,人却很小。平安就是福,大家都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