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模范马路,没有月亮的晚上
晚上回家的路上,渐渐不像冬天那么寒冷,好像是有了点春之气息。出了地铁站后,竟比平日放慢了脚步,多流连了一下街边的风景。上周末,新一家的房子看妥了,和新房东交了定金,准备本周签完合同后搬过去。也就是说,新模范马路站,将不再是今后下班的终点站了。
从新模范马路站2号出口处出来,现在叫做乐天玛特原来叫做时代超市的大型卖场就被抛在身后了。出站之时,你将被许多摩托车、三轮车围拥着,只要一有客流从地铁站出来,他们就涌上去贴到你跟前问你:“中央门要不要送一送?”中央门汽车站其实离这里不远,可是地铁公交都无法直达,那些背了很重行李要去汽车站而又对路途不熟,并且不想打车破费的人,大概会选择这种交通方式,因为他们叫价只有5块钱。有时候这些人会为争一个来之不易的乘客大吵大嚷,狂飙脏话,几欲大打出手。第一次经过这里也许感觉有点恐怖,但习惯了也就好。我在附近住了一年,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地铁站,可是他们仿佛对我没有任何印象,每次经过都要凑过来问:“美女,要不要送送。”好像例行公事一样,我只好面无表情地飘过。
新开的鸭血粉丝店门口,有两个黑人姑娘走过,笑容灿烂。前面一家的糖炒栗子不再像秋冬季节那么热卖。哈姆特店原来不叫哈姆雷特,我一开始总是弄错。他家的饮料非常难喝,一次口渴误饮便可以吸取教训下不为例。再过一个路口,很文艺气息的寿司店,面积很小却挤满了人,登上过《WAY》周刊杂志,不过我从来没有进去买过一次,也许走之前应该尝下以示纪念?
换季之时,附近卖衣服的小店正在打折减价,可是上班后基本不去这种小店闲逛了,它们也无法引起我的兴趣。接下来是苏果超市、莎莉文面包店、化妆品店。再往前走,路口便是绿柳居外卖,这里的牛肉锅贴并不是每家分店都有,尝过一次便难以抗拒。我是它家的常客,可是每当遇到一个很让人兀躁的中年妇女收银员当班时,我宁可不买,免得心里添堵。因为她不是对顾客不理不睬就是和同店的店员争执,一副“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态度,其实只是个眼高手低的欧巴桑。
拐弯有一家湖熟烤鸭店,店面惫赖,但是须知许多人间美味都隐藏在这种毫不起眼的小店而非光鲜亮丽的酒楼。常常我下班的时候这里的烤鸭已经卖完打烊了,可见畅销。南京的烤鸭好吃的很多,水西门烤鸭店是一家,香浓味醇,有段时间经常拿它当午饭;湖熟烤鸭肉质鲜嫩,皮色比水西门烤鸭的要浅,风味也淡泊些。附近江西路上也有一家烤鸭,好像是水西门烤鸭的分店,其实味道稍逊些。许府巷里原先还有一家中草药烤鸭店的,就在怪味闷锅家旁边——味道比较奇特,有中药的清香,据说郁肝理气,健脾养胃。对于我这种爱吃稀奇古怪食品的人来说,自然没有放过。但一度怀疑他们是拿那些草药来掩盖不新鲜的鸭肉。至于这些烤鸭店的油,估计大多也供给给附近的小吃店做菜,这便是震惊南京的“鸭子油”事件了。同住采访此事的女孩当时整整一个月不能闻见鸭子的味道,不敢吃烤鸭。
前段时间因为修路,基本上不从南昌路走了。这条可以通向许府巷的小路几乎全是小饭馆串联起来的记忆。尽管还没夸张到每家都吃过的境界,但至少细细数来,也有几家可以言之不虚。不像有时候采访某些餐厅酒店,根本一筷子也没尝过那些美味或看似美味的东西,还得铺张文字、渲染情调,实在是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
南昌路上有家叫做麦来香的面点店铺,早点做得很好。各种大饼和小煎包,味道如店名所愿,香飘一条街。至于小饭馆中,印象最好的就是那家湖南湘菜馆,数次请人在这里吃饭。腊味和小炒肉系列是我的最爱,当然也不遗余力地推荐给周围的友人。他家橘黄色的氛围里,曾记载了我刚搬到许府巷那晚的第一顿美味。
当然秦朝瓦罐面那家店也不错的,虽然是去年秋天新开的,也不怎么正宗,但对于非陕西籍食客来说,已经很长见识、饱口福了。他们在发扬陕西面食文化方面可圈可点。很多人来这里,都要对着墙上的“biangbiang”面顺口溜复读数遍,以存新知。他家的肉夹馍包装袋上写着咸阳肉夹馍的大字,但据来自西安的箫君指点,咸阳并非以肉夹馍出名。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这里吃面的兴致。
这条街的尽头处,曾经有一家很逼仄的小店铺,是一家三口开的店,主题前后几次更换。有段时间,是夏天的时候,他们卖台湾手抓饼,大热天的,年轻的儿子穿着背心,弄得满头大汗,半天才做好一个手抓饼,父母还在他身后忙前忙后、递这递那的。我看了只是心酸,觉得他们家很可怜。而且他们家的生意一直不好,比起旁边那些门庭若市的小饭店,几乎可以说是门可罗雀。他们好像很努力地改善经营的项目,但却始终不见起色。再后来,他们就搬走了,不知去向。这家小店的店面也被旁边的饭店所兼并。修路之后,我也很少经过这里了。
江西路上有家院墙里种着一株辛夷花。珍贵的花期一春一会。可是我去年搬来的时候已经零落大半,如今即将搬走之时,春尚沉沉,根本不可能等到她开花,惊艳整条街巷。还有住的地方,曾经长着一株超过楼高的紫桐花,可是搬来不久后,便以拆除违建之名被铲除了,连她夏日的花期也没有等到。以前在学校的时候,一年四季赏之不尽的奇花异树,美丽的风景不曾间断,而我现在倘若能偶尔见到街上有花有树,便觉得是生活的馈赠,是从天而降的奢侈。更别说住处的窗户,正对着街道,刚来的每天早上,几乎都要被马路上垃圾车的噪音吵醒,直到如今,渐渐习以为常,能酣睡到闹钟定时的七点半,已是福分。没想到,修路这段时间,晚上也在赶工期,有时凌晨作业,扰人睡眠。一个人在的时候,常常害怕,风吹雨打的声音也会心惊不已,更不敢看恐怖片与惊悚片。不用加班和没有电话骚扰的晚上能够看一部爱情片或文艺片,读上数页好书安然入睡,简直就是幸福至极。
近两年来,生活逐渐被细小而琐碎的片段分割,再也拼不出辉煌壮丽的画面,曾经的诗情画意似乎已被柴米油盐所取代,加之以无尽的荒谬和难以言说的困囿。还好工作尚能提供为数不多的新鲜能量和屈指可数的所谓乐趣,总不至过于乏味。眼见着旧日的同学逐渐安家稳定下来,而我依然居无定所。从市中心鼓楼区到玄武区,再到更远的郊区,在房租越来越昂贵的今天,我的住处逐渐从城中心向郊区节节撤退,尽管如此,每年房租也要一笔不菲的花费。但没想到这样奔波不稳的生活竟然快治愈了我的路痴之症和对于日常生活知识的匮乏之疾。生活也教会了我认识这座城市的最好方式,我对它的了解也越来越贴近体肤,深入肌骨。
当然,如果以目前所居住的地方为中心,活动半径可以拉得再大些,稍远一点的许府巷尽头是芦席营,清一色的红砖房,虽然破旧,但夏天的时候,衬着周围的马缨花树,宛如小说里的意境。周末有时我会经过这里,到前面的社区菜场买菜,去附近超市购物,有时偶尔去药房买药。如果要回溯之前的路线,则可以去更远的玄武湖和湖南路。其实地铁不过一站,走路不过二十分钟。不过,开放后的玄武湖虽然免费,却实在乏善可陈。旧日的景点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修缮,新建的景点却大伪似真。看似富丽堂皇的建筑之下,掩盖不了文化的贫乏和空洞。附庸风雅有时其实是对文化的无耻践踏,而文化产业有时其实是一种伪学术。
从新模范马路到玄武湖,我兜得圈子有点大了,但是,这个一年来的生活重心,是这样一个拥有强大辐射范围的磁场,以至于将要离开之际,不得不以文字加以纪念。佛经云: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也。可见佛亦有情,而况我众生之辈,对于这个住了有一年之久的地方,临别之时,又岂能无动于衷呢?
从新模范马路站2号出口处出来,现在叫做乐天玛特原来叫做时代超市的大型卖场就被抛在身后了。出站之时,你将被许多摩托车、三轮车围拥着,只要一有客流从地铁站出来,他们就涌上去贴到你跟前问你:“中央门要不要送一送?”中央门汽车站其实离这里不远,可是地铁公交都无法直达,那些背了很重行李要去汽车站而又对路途不熟,并且不想打车破费的人,大概会选择这种交通方式,因为他们叫价只有5块钱。有时候这些人会为争一个来之不易的乘客大吵大嚷,狂飙脏话,几欲大打出手。第一次经过这里也许感觉有点恐怖,但习惯了也就好。我在附近住了一年,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地铁站,可是他们仿佛对我没有任何印象,每次经过都要凑过来问:“美女,要不要送送。”好像例行公事一样,我只好面无表情地飘过。
新开的鸭血粉丝店门口,有两个黑人姑娘走过,笑容灿烂。前面一家的糖炒栗子不再像秋冬季节那么热卖。哈姆特店原来不叫哈姆雷特,我一开始总是弄错。他家的饮料非常难喝,一次口渴误饮便可以吸取教训下不为例。再过一个路口,很文艺气息的寿司店,面积很小却挤满了人,登上过《WAY》周刊杂志,不过我从来没有进去买过一次,也许走之前应该尝下以示纪念?
换季之时,附近卖衣服的小店正在打折减价,可是上班后基本不去这种小店闲逛了,它们也无法引起我的兴趣。接下来是苏果超市、莎莉文面包店、化妆品店。再往前走,路口便是绿柳居外卖,这里的牛肉锅贴并不是每家分店都有,尝过一次便难以抗拒。我是它家的常客,可是每当遇到一个很让人兀躁的中年妇女收银员当班时,我宁可不买,免得心里添堵。因为她不是对顾客不理不睬就是和同店的店员争执,一副“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态度,其实只是个眼高手低的欧巴桑。
拐弯有一家湖熟烤鸭店,店面惫赖,但是须知许多人间美味都隐藏在这种毫不起眼的小店而非光鲜亮丽的酒楼。常常我下班的时候这里的烤鸭已经卖完打烊了,可见畅销。南京的烤鸭好吃的很多,水西门烤鸭店是一家,香浓味醇,有段时间经常拿它当午饭;湖熟烤鸭肉质鲜嫩,皮色比水西门烤鸭的要浅,风味也淡泊些。附近江西路上也有一家烤鸭,好像是水西门烤鸭的分店,其实味道稍逊些。许府巷里原先还有一家中草药烤鸭店的,就在怪味闷锅家旁边——味道比较奇特,有中药的清香,据说郁肝理气,健脾养胃。对于我这种爱吃稀奇古怪食品的人来说,自然没有放过。但一度怀疑他们是拿那些草药来掩盖不新鲜的鸭肉。至于这些烤鸭店的油,估计大多也供给给附近的小吃店做菜,这便是震惊南京的“鸭子油”事件了。同住采访此事的女孩当时整整一个月不能闻见鸭子的味道,不敢吃烤鸭。
前段时间因为修路,基本上不从南昌路走了。这条可以通向许府巷的小路几乎全是小饭馆串联起来的记忆。尽管还没夸张到每家都吃过的境界,但至少细细数来,也有几家可以言之不虚。不像有时候采访某些餐厅酒店,根本一筷子也没尝过那些美味或看似美味的东西,还得铺张文字、渲染情调,实在是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
南昌路上有家叫做麦来香的面点店铺,早点做得很好。各种大饼和小煎包,味道如店名所愿,香飘一条街。至于小饭馆中,印象最好的就是那家湖南湘菜馆,数次请人在这里吃饭。腊味和小炒肉系列是我的最爱,当然也不遗余力地推荐给周围的友人。他家橘黄色的氛围里,曾记载了我刚搬到许府巷那晚的第一顿美味。
当然秦朝瓦罐面那家店也不错的,虽然是去年秋天新开的,也不怎么正宗,但对于非陕西籍食客来说,已经很长见识、饱口福了。他们在发扬陕西面食文化方面可圈可点。很多人来这里,都要对着墙上的“biangbiang”面顺口溜复读数遍,以存新知。他家的肉夹馍包装袋上写着咸阳肉夹馍的大字,但据来自西安的箫君指点,咸阳并非以肉夹馍出名。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这里吃面的兴致。
这条街的尽头处,曾经有一家很逼仄的小店铺,是一家三口开的店,主题前后几次更换。有段时间,是夏天的时候,他们卖台湾手抓饼,大热天的,年轻的儿子穿着背心,弄得满头大汗,半天才做好一个手抓饼,父母还在他身后忙前忙后、递这递那的。我看了只是心酸,觉得他们家很可怜。而且他们家的生意一直不好,比起旁边那些门庭若市的小饭店,几乎可以说是门可罗雀。他们好像很努力地改善经营的项目,但却始终不见起色。再后来,他们就搬走了,不知去向。这家小店的店面也被旁边的饭店所兼并。修路之后,我也很少经过这里了。
江西路上有家院墙里种着一株辛夷花。珍贵的花期一春一会。可是我去年搬来的时候已经零落大半,如今即将搬走之时,春尚沉沉,根本不可能等到她开花,惊艳整条街巷。还有住的地方,曾经长着一株超过楼高的紫桐花,可是搬来不久后,便以拆除违建之名被铲除了,连她夏日的花期也没有等到。以前在学校的时候,一年四季赏之不尽的奇花异树,美丽的风景不曾间断,而我现在倘若能偶尔见到街上有花有树,便觉得是生活的馈赠,是从天而降的奢侈。更别说住处的窗户,正对着街道,刚来的每天早上,几乎都要被马路上垃圾车的噪音吵醒,直到如今,渐渐习以为常,能酣睡到闹钟定时的七点半,已是福分。没想到,修路这段时间,晚上也在赶工期,有时凌晨作业,扰人睡眠。一个人在的时候,常常害怕,风吹雨打的声音也会心惊不已,更不敢看恐怖片与惊悚片。不用加班和没有电话骚扰的晚上能够看一部爱情片或文艺片,读上数页好书安然入睡,简直就是幸福至极。
近两年来,生活逐渐被细小而琐碎的片段分割,再也拼不出辉煌壮丽的画面,曾经的诗情画意似乎已被柴米油盐所取代,加之以无尽的荒谬和难以言说的困囿。还好工作尚能提供为数不多的新鲜能量和屈指可数的所谓乐趣,总不至过于乏味。眼见着旧日的同学逐渐安家稳定下来,而我依然居无定所。从市中心鼓楼区到玄武区,再到更远的郊区,在房租越来越昂贵的今天,我的住处逐渐从城中心向郊区节节撤退,尽管如此,每年房租也要一笔不菲的花费。但没想到这样奔波不稳的生活竟然快治愈了我的路痴之症和对于日常生活知识的匮乏之疾。生活也教会了我认识这座城市的最好方式,我对它的了解也越来越贴近体肤,深入肌骨。
当然,如果以目前所居住的地方为中心,活动半径可以拉得再大些,稍远一点的许府巷尽头是芦席营,清一色的红砖房,虽然破旧,但夏天的时候,衬着周围的马缨花树,宛如小说里的意境。周末有时我会经过这里,到前面的社区菜场买菜,去附近超市购物,有时偶尔去药房买药。如果要回溯之前的路线,则可以去更远的玄武湖和湖南路。其实地铁不过一站,走路不过二十分钟。不过,开放后的玄武湖虽然免费,却实在乏善可陈。旧日的景点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修缮,新建的景点却大伪似真。看似富丽堂皇的建筑之下,掩盖不了文化的贫乏和空洞。附庸风雅有时其实是对文化的无耻践踏,而文化产业有时其实是一种伪学术。
从新模范马路到玄武湖,我兜得圈子有点大了,但是,这个一年来的生活重心,是这样一个拥有强大辐射范围的磁场,以至于将要离开之际,不得不以文字加以纪念。佛经云: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也。可见佛亦有情,而况我众生之辈,对于这个住了有一年之久的地方,临别之时,又岂能无动于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