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儿不大,却不得不说
昨晚上,没出息的落了将近两个小时的眼泪,撕扯了半卷卫生纸,眼睛弄得又涩又疼,想想明天还要出门见人,遂打开电视,跟着家长里短的电视剧走了一遭,情绪才渐渐回复了平静。这总量赶得上半年流泪量之和的啜泣究竟为何,我得说一说,要不然这眼泪不白流了。
事件回放
昨天下午,从教育台开完会,过去人大那边参加优米网组织的范曾的国学讲堂,一来是一直听说有这么个人,名气挺大,想看看到底是否名副其实,二来,我在豆瓣上报了个名,人家栏目组又是电话又是短信的,我要不去,有点对不住人家的热情,三来我现在做的工作跟国学有些关系,去长长见识也是应有之义。拉着同事董老师先是公交后是地铁紧赶慢赶的到人大新闻楼总算没迟到。
坐下后,录像就开始了,先是视频暖场,内容多来自《艺术人生》,他画的画啊,写的字艺术价值多高,受到国内国际的推崇之类的,展示了范先生的丰功伟绩,我们看着,觉得人家还真是有来头,可惜那些画作平常我们都没关注过。大概十几分钟之后,穿着白色唐装的范先生出场了,灯光一打,还真有大师派头呵,这一期老先生是讲老子。
现在国学市场真是火,是不是个人都会讲老庄,讲论语,前段时间,我刚听过张松辉老师讲老子的《道德经》,张老师讲的比较本分,八十一章,一个章节一个章节的讲,先是原著,后是结合现实实例,总而言之,就是道家思想博大精深,目前学习仍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范先生不是这么讲的,估计是跟人家的身份有关系吧,人都自认为“坐五望四”(画分九品,可分为正六品与负三品。一品,谓之画家,作品赏心悦目;二品,谓之名家,作品蔚然成风;三品,谓之大家,作品继往开来;四品,已成大师,凤毛麟角;五品,谓之巨匠,五百年出一位;六品,可称魔鬼,从未看到 ;负一品,不知其为何物;负二品,看之愈久,离其意远;负三品,与美不共戴天,应即诛之。)了,说话什么的自然更有高度,不必局限于原著,可以讲讲养生啦,聊聊国际关系啦,谈谈跟重要人物的交往啦,老祖先思想的先见性啦,这类更有深度更有广度的话题。
前面的内容我俩错过了不少,因为一路赶得太急,坐下就有点犯困,所以先是董老师眯了一会儿,他醒来,我接力,也迷糊了一刻钟,好在我们的位置在背景板后面,不在摄像范围,这等不雅不应景之态不会影响录像效果。等到我困意过去,我俩默默的听了半个钟点,董老师说,你走吗?我听着没意思,我撤了。我想好歹来一趟,我住的又近,再待会儿吧,就让他先走了。
后来,编导过来,让我去补观众席的缺,说那边空下来,录像不好看,我就挪到了观众席的第二排去坐。然后,就在那儿听呗,因为离的近了,可以更好的瞻仰大师的风采,我何其荣幸。是灯光太亮了吧,还是老先生对国学太过热心,急切的想把自己的所得所感传达给大家,反正老先生很激动,不断用手帕擦拭着额头冒出的汗水。现场的编导非常给力,每当范老师说了点儿俏皮的话,在停顿处,立即带领大家鼓掌,在掌声中,现场的氛围还算可以吧(作为一个参加过不少节目录制的半个圈内人,我也知道群众演员也存在竞争,为了领导劳务费,大多数都还是蛮配合导演的)。
到了中间的提问环节,我想要不咱也问一个,因为范老师强调了好几次人如果能像婴儿一样,顺从天性当哭则哭当笑则笑,回归本真,就会过的比较开心,那人西方人素来尊重人性,往往听从欲望的召唤,从中西方文化比较,这二者有区别吗?
我的疑问反馈给编导,人家说好,这个问题可以问。我怀着一腔热情,排了好长一会儿的队,轮到我,走到话筒前,问了这个问题,没想到的是,范老师傲然的问,西方哪个哲学家,那本书里这么说过?
在那样的场合下,对于平生第一次站出来提问问题的我而言,即便我之前读到过某个哲学家说过类似的话,脑袋早已空白了,我呆在哪儿,窘的不行,脑子根本没法转弯儿,就想赶紧从话筒前逃开。可是,我得站在那儿,像个傻子似的,脸胀的通红,平生第一次,我感受到无地自容,想找个地缝儿钻下去。
而尊敬的已过古稀之年的涵养极好的国学大家范曾老师才不管站在他前面的这个年轻人有多难堪,依然咄咄逼人的一再问,哪个人说过?
见我不作答,他傲然的环视观众席,说,我原谅你读书少,这个问题,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不,人民论坛上,你可以回去看看,blabla……格在这儿与大师对话?
从话筒前走开,旁边的一位大叔看着我同情的低声说,他这样,还是不问问题的好
听到他这么说,我真是死的心都有了,原来,我是个读书少、不务正业的无知之辈,有什么资。
然后,我就带着一身的羞辱,走出了人大,回到住处,哭了个稀里哗啦,倒不是觉得有多丢人,而是,好歹,我也算半个读书人,我的骄傲和自尊被一个老人踩在地上,欺负成这样,这叫什么事儿啊?
我不想说素质、道德之类的,何必谈这些某些人已经忘掉的东西,我只是觉得可悲,我们以造星为目的的媒体,把一瓶水加很多肥皂水膨胀成无比华彩的泡泡让我们看,究竟是传播了我们的文化,还是糟蹋了我们的文化。
另外,我是读书少,但我还年轻,假以时日,书会读的越来越多,我不需要被任何人原谅。而对于这种膨胀的肥皂泡泡的傲慢和无理,我作为一个独立的平等的个体,受到了伤害,坚决不会原谅。
再另外,对于一个喜欢以前的南周,习惯上豆瓣,看喷嚏网,偶尔翻墙,闲来忧虑国家未来的我来说,少看一篇众民论坛的文章,实在说不上是损失。
事件回放
昨天下午,从教育台开完会,过去人大那边参加优米网组织的范曾的国学讲堂,一来是一直听说有这么个人,名气挺大,想看看到底是否名副其实,二来,我在豆瓣上报了个名,人家栏目组又是电话又是短信的,我要不去,有点对不住人家的热情,三来我现在做的工作跟国学有些关系,去长长见识也是应有之义。拉着同事董老师先是公交后是地铁紧赶慢赶的到人大新闻楼总算没迟到。
坐下后,录像就开始了,先是视频暖场,内容多来自《艺术人生》,他画的画啊,写的字艺术价值多高,受到国内国际的推崇之类的,展示了范先生的丰功伟绩,我们看着,觉得人家还真是有来头,可惜那些画作平常我们都没关注过。大概十几分钟之后,穿着白色唐装的范先生出场了,灯光一打,还真有大师派头呵,这一期老先生是讲老子。
现在国学市场真是火,是不是个人都会讲老庄,讲论语,前段时间,我刚听过张松辉老师讲老子的《道德经》,张老师讲的比较本分,八十一章,一个章节一个章节的讲,先是原著,后是结合现实实例,总而言之,就是道家思想博大精深,目前学习仍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范先生不是这么讲的,估计是跟人家的身份有关系吧,人都自认为“坐五望四”(画分九品,可分为正六品与负三品。一品,谓之画家,作品赏心悦目;二品,谓之名家,作品蔚然成风;三品,谓之大家,作品继往开来;四品,已成大师,凤毛麟角;五品,谓之巨匠,五百年出一位;六品,可称魔鬼,从未看到 ;负一品,不知其为何物;负二品,看之愈久,离其意远;负三品,与美不共戴天,应即诛之。)了,说话什么的自然更有高度,不必局限于原著,可以讲讲养生啦,聊聊国际关系啦,谈谈跟重要人物的交往啦,老祖先思想的先见性啦,这类更有深度更有广度的话题。
前面的内容我俩错过了不少,因为一路赶得太急,坐下就有点犯困,所以先是董老师眯了一会儿,他醒来,我接力,也迷糊了一刻钟,好在我们的位置在背景板后面,不在摄像范围,这等不雅不应景之态不会影响录像效果。等到我困意过去,我俩默默的听了半个钟点,董老师说,你走吗?我听着没意思,我撤了。我想好歹来一趟,我住的又近,再待会儿吧,就让他先走了。
后来,编导过来,让我去补观众席的缺,说那边空下来,录像不好看,我就挪到了观众席的第二排去坐。然后,就在那儿听呗,因为离的近了,可以更好的瞻仰大师的风采,我何其荣幸。是灯光太亮了吧,还是老先生对国学太过热心,急切的想把自己的所得所感传达给大家,反正老先生很激动,不断用手帕擦拭着额头冒出的汗水。现场的编导非常给力,每当范老师说了点儿俏皮的话,在停顿处,立即带领大家鼓掌,在掌声中,现场的氛围还算可以吧(作为一个参加过不少节目录制的半个圈内人,我也知道群众演员也存在竞争,为了领导劳务费,大多数都还是蛮配合导演的)。
到了中间的提问环节,我想要不咱也问一个,因为范老师强调了好几次人如果能像婴儿一样,顺从天性当哭则哭当笑则笑,回归本真,就会过的比较开心,那人西方人素来尊重人性,往往听从欲望的召唤,从中西方文化比较,这二者有区别吗?
我的疑问反馈给编导,人家说好,这个问题可以问。我怀着一腔热情,排了好长一会儿的队,轮到我,走到话筒前,问了这个问题,没想到的是,范老师傲然的问,西方哪个哲学家,那本书里这么说过?
在那样的场合下,对于平生第一次站出来提问问题的我而言,即便我之前读到过某个哲学家说过类似的话,脑袋早已空白了,我呆在哪儿,窘的不行,脑子根本没法转弯儿,就想赶紧从话筒前逃开。可是,我得站在那儿,像个傻子似的,脸胀的通红,平生第一次,我感受到无地自容,想找个地缝儿钻下去。
而尊敬的已过古稀之年的涵养极好的国学大家范曾老师才不管站在他前面的这个年轻人有多难堪,依然咄咄逼人的一再问,哪个人说过?
见我不作答,他傲然的环视观众席,说,我原谅你读书少,这个问题,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不,人民论坛上,你可以回去看看,blabla……格在这儿与大师对话?
从话筒前走开,旁边的一位大叔看着我同情的低声说,他这样,还是不问问题的好
听到他这么说,我真是死的心都有了,原来,我是个读书少、不务正业的无知之辈,有什么资。
然后,我就带着一身的羞辱,走出了人大,回到住处,哭了个稀里哗啦,倒不是觉得有多丢人,而是,好歹,我也算半个读书人,我的骄傲和自尊被一个老人踩在地上,欺负成这样,这叫什么事儿啊?
我不想说素质、道德之类的,何必谈这些某些人已经忘掉的东西,我只是觉得可悲,我们以造星为目的的媒体,把一瓶水加很多肥皂水膨胀成无比华彩的泡泡让我们看,究竟是传播了我们的文化,还是糟蹋了我们的文化。
另外,我是读书少,但我还年轻,假以时日,书会读的越来越多,我不需要被任何人原谅。而对于这种膨胀的肥皂泡泡的傲慢和无理,我作为一个独立的平等的个体,受到了伤害,坚决不会原谅。
再另外,对于一个喜欢以前的南周,习惯上豆瓣,看喷嚏网,偶尔翻墙,闲来忧虑国家未来的我来说,少看一篇众民论坛的文章,实在说不上是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