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曲2010的研究
不经意中,终于等过了2010年,而十年一恋,《恋曲2010》终究是没有出来。
对于一个哲学般的歌手来说,《恋曲2000》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高度,而且歌手也已经过了感悟与创作的黄金时期,要他再高屋建瓴,是难为大师了。
但是,我相信还是有更好的表达,对爱情更深刻更好的表达来撰写恋曲2010的。而且通过研究可以表达出来。
下面开始研究:
80、90恋曲是相当成功的作品,因为它将爱情的轻松的表达了出来,而且意境也做的相当好。2000则深刻大气有余,轻快不足。
面对2010,是要走更深刻、深沉的旋律2000路线还是回到80、90的轻快路线呢,这个是要考虑的问题。
爱情理解应该要深刻,但表达应该要轻快,这是深入浅出的要求,深刻才能将爱情更细致入微的阐述,轻快才能让人更舒服的接受。爱情是美丽、美妙的,不应该变成如此的沉重,沉重不是爱情,是负担,因此走80、90的轻快路线才是正确的。但对于教父本人来说,一个将近“耳顺”的年纪,要给予它轻快的本色和感觉,似乎也不太符合教父的年纪与身份。
而经过了恋曲三部曲,教父对爱情的理解和阐述已经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到2000,已经用山与海的依恋来表达爱情的永久与忠贞了,假如有2010,那意境又应该去到何等的境界呢?是返璞归真,重赴轻快,还是更大气为好呢?这也是一个很难得出的结论。
从80到90,旋律上来说,色调都基本是一个轻快的颜色,而到了2000,色调则偏向深沉,在2010里,旋律,我们应该赋予它什么样的颜色呢?是明朗的浅色,还是更沉重庄严带的颜色,还是带有点华贵的紫色系为好呢?
如果要给每首恋曲一种颜色,那80是浅绿色的,90是明黄色的,而2000则是深蓝色的,那如果要写2010,顺着大师的风格,是不是应该是紫色的为好呢,还是弄成明亮一点的银色或是金色为好呢?如果要是紫色,是深紫色还是淡紫色为好呢?
这些都是要细细考量的问题。
而更令人思量的是用词和意境的营造上。罗教父在2000的用词和意境已经达到登峰造极。而在此之上,2010的用词和意境是不是要脱离喜马拉雅山巅,而飞翔到天空中去呢?
也许,空中自由自在翱翔的爱情,更加返璞归真吧。
也许,就是这个意境,我们可以想象最华贵与忠贞的鸟,凤凰,让凤凰在山巅为爱情重生,迎上天空,为爱情扇出新的生命,在这一点上,郭沫若滴凤凰意境是不是可以参考一下呢?而凤凰是金色的。
当然,凤凰太有中国风,也许,用在以哲学形象创新为生命的教父词作中,也许表现滴有点俗气,那么假如要更轻灵与XX(为符合社区指导原则,省去两字),又应当以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来表达更加深刻的爱情意境呢?
我们再来讨论一些旋律,上面说到,旋律在爱情的表达上,应该以轻快为好。因为爱情大多是属于年轻人的,年轻人不需要太多的沉重,虽然爱情也不尽然属于年轻人,但世界又有几个XX(省略两字)与大帅呢,就算有拟古尚坚的爱情,但爱情的心,在老去的躯壳下,也应该是年轻滴一塌糊涂的吧。所以旋律,无论在表达多么深刻的主题,还是轻快为好,当然,对于罗教父而言,也许更加大气、更加辉煌调调也许更有系列性吧。
讨论了旋律的色调,再讨论下的是旋律的材质。为了表达2010的爱情体验,我们应该赋予它什么样的材质呢?这样吧,我们先来看看三部恋曲的旋律材质,我对三部恋曲的旋律材质其实没有很深刻的研究,就粗浅的谈一下吧。
恋曲80的基调乐器好像是口琴,这是一个国际性民乐器,首先,它与中国风的箫、笛同出于吹奏系,所以也带有中国风的颜色。
听到口琴,我们得到一个什么样的意境?口琴,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很流行的乐器,它在战争中给人轻快、乐观、对生命美好的追求,永不放手的感觉。而口琴在六七八十年代,也是在许多国家经济起飞的时候,人民物质简陋,却能买到,能吹起的最常见的乐器,因此,它带给人们的感觉是对生命、生活美好的追求那种执着与乐观,罗教父把它的音色感觉赋予给了爱情,也是给予了爱情这中追求美好的感觉。
因此在潜意识暗示上,我们一听到口琴这个基底的音调,我们里面就会被它的明亮音色带动了情感。
恋曲90的基调乐器好像是打击乐,这是一种来自东南亚的音调。它给人带来的是热带海滨的海风,温暖而湿润的感觉,这也相当符合爱情那种缠绵的意境。
而恋曲2000的基调则用了拨奏弦乐,间中还有底频响音色的锣。弦乐有几种,主要有西方拉奏的大小提琴、中X(省略一字)拉奏的二胡,中国拨奏的弦乐琵琶等。2000好像就是用来类似于琵琶的拨奏音色,又有点西部马头琴的味道。教父取这个音色做基调,主要是为了衬托喜马拉雅山的意境,众所周知,琵琶的音色颇为给人忧愁的感觉,因为历史上,弹奏琵琶的,大多是流落在风尘中,感身伤怀的女子,因此其爱情的意境,也给人流离颠沛后所积累的深刻沉郁感,所谓看破千帆过尽,伊人老去,红颜已逝,而忠贞不改。
那么,在恋曲2010上,我们又应该给予它什么样的基调音色呢,是西班牙的热烈,威尼斯小夜曲的缠绵,还是明快的拉丁风情呢?是去墨西哥取经、还是德X(省略一字)阿尔卑斯山深厚积雪般的理性细腻思考呢?又或者应该去一下少数民族地区,取下XX(省略两字)特色调调呢?问题终结是我们要给它一个什么样的意境,然后赋予它材质的感觉。
在这个方面上,我觉得别国别族的经和音色虽然可以参考,但作为我们中X(省略一字)主题的文化调调,还是应该来自对山川和社会的深刻了解,只有对音色思想的提炼,才能给人一个全新而又不失大气与轻快的音色材质。
譬如说,我们可以去四川感受下那山川的壮丽,去青岛等沿海城市感受下海滨的风情,去内X(省略一字)、东北感受下大森林与漫天大雪给人的深沉,去西部感受下大戈壁、天与湖的孤独等待。只有这样,再来思考,才能确定应该给2010的恋曲带来什么新的基底音调,才能在轻快、深刻至于,也不失去其大气的文化思想内涵。
以上对音色进行了简单的讨论,接下来我们来讨论词作。
(未完待续)
对于一个哲学般的歌手来说,《恋曲2000》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高度,而且歌手也已经过了感悟与创作的黄金时期,要他再高屋建瓴,是难为大师了。
但是,我相信还是有更好的表达,对爱情更深刻更好的表达来撰写恋曲2010的。而且通过研究可以表达出来。
下面开始研究:
80、90恋曲是相当成功的作品,因为它将爱情的轻松的表达了出来,而且意境也做的相当好。2000则深刻大气有余,轻快不足。
面对2010,是要走更深刻、深沉的旋律2000路线还是回到80、90的轻快路线呢,这个是要考虑的问题。
爱情理解应该要深刻,但表达应该要轻快,这是深入浅出的要求,深刻才能将爱情更细致入微的阐述,轻快才能让人更舒服的接受。爱情是美丽、美妙的,不应该变成如此的沉重,沉重不是爱情,是负担,因此走80、90的轻快路线才是正确的。但对于教父本人来说,一个将近“耳顺”的年纪,要给予它轻快的本色和感觉,似乎也不太符合教父的年纪与身份。
而经过了恋曲三部曲,教父对爱情的理解和阐述已经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到2000,已经用山与海的依恋来表达爱情的永久与忠贞了,假如有2010,那意境又应该去到何等的境界呢?是返璞归真,重赴轻快,还是更大气为好呢?这也是一个很难得出的结论。
从80到90,旋律上来说,色调都基本是一个轻快的颜色,而到了2000,色调则偏向深沉,在2010里,旋律,我们应该赋予它什么样的颜色呢?是明朗的浅色,还是更沉重庄严带的颜色,还是带有点华贵的紫色系为好呢?
如果要给每首恋曲一种颜色,那80是浅绿色的,90是明黄色的,而2000则是深蓝色的,那如果要写2010,顺着大师的风格,是不是应该是紫色的为好呢,还是弄成明亮一点的银色或是金色为好呢?如果要是紫色,是深紫色还是淡紫色为好呢?
这些都是要细细考量的问题。
而更令人思量的是用词和意境的营造上。罗教父在2000的用词和意境已经达到登峰造极。而在此之上,2010的用词和意境是不是要脱离喜马拉雅山巅,而飞翔到天空中去呢?
也许,空中自由自在翱翔的爱情,更加返璞归真吧。
也许,就是这个意境,我们可以想象最华贵与忠贞的鸟,凤凰,让凤凰在山巅为爱情重生,迎上天空,为爱情扇出新的生命,在这一点上,郭沫若滴凤凰意境是不是可以参考一下呢?而凤凰是金色的。
当然,凤凰太有中国风,也许,用在以哲学形象创新为生命的教父词作中,也许表现滴有点俗气,那么假如要更轻灵与XX(为符合社区指导原则,省去两字),又应当以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来表达更加深刻的爱情意境呢?
我们再来讨论一些旋律,上面说到,旋律在爱情的表达上,应该以轻快为好。因为爱情大多是属于年轻人的,年轻人不需要太多的沉重,虽然爱情也不尽然属于年轻人,但世界又有几个XX(省略两字)与大帅呢,就算有拟古尚坚的爱情,但爱情的心,在老去的躯壳下,也应该是年轻滴一塌糊涂的吧。所以旋律,无论在表达多么深刻的主题,还是轻快为好,当然,对于罗教父而言,也许更加大气、更加辉煌调调也许更有系列性吧。
讨论了旋律的色调,再讨论下的是旋律的材质。为了表达2010的爱情体验,我们应该赋予它什么样的材质呢?这样吧,我们先来看看三部恋曲的旋律材质,我对三部恋曲的旋律材质其实没有很深刻的研究,就粗浅的谈一下吧。
恋曲80的基调乐器好像是口琴,这是一个国际性民乐器,首先,它与中国风的箫、笛同出于吹奏系,所以也带有中国风的颜色。
听到口琴,我们得到一个什么样的意境?口琴,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很流行的乐器,它在战争中给人轻快、乐观、对生命美好的追求,永不放手的感觉。而口琴在六七八十年代,也是在许多国家经济起飞的时候,人民物质简陋,却能买到,能吹起的最常见的乐器,因此,它带给人们的感觉是对生命、生活美好的追求那种执着与乐观,罗教父把它的音色感觉赋予给了爱情,也是给予了爱情这中追求美好的感觉。
因此在潜意识暗示上,我们一听到口琴这个基底的音调,我们里面就会被它的明亮音色带动了情感。
恋曲90的基调乐器好像是打击乐,这是一种来自东南亚的音调。它给人带来的是热带海滨的海风,温暖而湿润的感觉,这也相当符合爱情那种缠绵的意境。
而恋曲2000的基调则用了拨奏弦乐,间中还有底频响音色的锣。弦乐有几种,主要有西方拉奏的大小提琴、中X(省略一字)拉奏的二胡,中国拨奏的弦乐琵琶等。2000好像就是用来类似于琵琶的拨奏音色,又有点西部马头琴的味道。教父取这个音色做基调,主要是为了衬托喜马拉雅山的意境,众所周知,琵琶的音色颇为给人忧愁的感觉,因为历史上,弹奏琵琶的,大多是流落在风尘中,感身伤怀的女子,因此其爱情的意境,也给人流离颠沛后所积累的深刻沉郁感,所谓看破千帆过尽,伊人老去,红颜已逝,而忠贞不改。
那么,在恋曲2010上,我们又应该给予它什么样的基调音色呢,是西班牙的热烈,威尼斯小夜曲的缠绵,还是明快的拉丁风情呢?是去墨西哥取经、还是德X(省略一字)阿尔卑斯山深厚积雪般的理性细腻思考呢?又或者应该去一下少数民族地区,取下XX(省略两字)特色调调呢?问题终结是我们要给它一个什么样的意境,然后赋予它材质的感觉。
在这个方面上,我觉得别国别族的经和音色虽然可以参考,但作为我们中X(省略一字)主题的文化调调,还是应该来自对山川和社会的深刻了解,只有对音色思想的提炼,才能给人一个全新而又不失大气与轻快的音色材质。
譬如说,我们可以去四川感受下那山川的壮丽,去青岛等沿海城市感受下海滨的风情,去内X(省略一字)、东北感受下大森林与漫天大雪给人的深沉,去西部感受下大戈壁、天与湖的孤独等待。只有这样,再来思考,才能确定应该给2010的恋曲带来什么新的基底音调,才能在轻快、深刻至于,也不失去其大气的文化思想内涵。
以上对音色进行了简单的讨论,接下来我们来讨论词作。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