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掉的回忆
其实压力大的并不是我,而是我家人。特别是父亲,无论是经济方面的还是身体方面的。
从05年开始的脂肪肝开始身体便开始恶化,老娘甚至给他开了张肺炎的单子来帮他挡酒场儿。可是后来因为工作上的种种原因,那张证明单就被扔到垃圾筐里了。
07年一个早上,我还在高中的时候,娘打电话给我说老爹面瘫(当时我只以为是中风了),在洛阳150医院住院。当时就吓到了。后来去医院探望了下,老爹似乎并没有什么很奇怪的状态,甚至因为激素的注射增胖了至少10多斤。而且因为大都是在病房里不能出去,肤色也养的红润了。除了面部肌肉有点儿僵硬其他倒很是健康的样子。
08年卖了房子凑学费,又搬到县中心的家属楼上,顶层,夏热冬凉,不过毕竟是家属楼,各种物业费也基本上没有了。总之心里蛮难受的。因为我的事儿让整家人鸡犬不宁。卖掉的房子是两层独院,从4岁左右就住着了。中间大修了至少3次还搬过两次家。冬天家里半尺的积雪夏天被刮掉的遮雨棚和老旧的黄漆木桌子书架和宽大的藤椅。承载的大都是从童年到少年的回忆。还有那几只猫猫狗狗鱼儿鸟儿花儿刺猬小白鼠乌龟蚯蚓鸡仔儿。然后就是阴暗的储物间。
小时候一直没心没肺的,搬家的时候反而满心高兴。
失去的跟得到的大约还是成正比的,加国两年之后来美国到现在。所得到的友情和快乐却从来没冲淡对老房子的感情。之后爹又去做些小生意,又在老房子附近的村子里方了4分地盖了3层小楼。蛮不喜欢的,虽然窗子之类的尺寸跟以前家里的一摸一样,但就是没了那份儿感觉。
老房子阳台上养过鸡子,公鸡母鸡都有,小学一年级天天跟着鸡叫三遍儿就起床的作息过去了,母鸡咯咯哒的叫完以后总是要生蛋的,却从来没自己孵出来过小鸡。种过蔬菜。什么番茄青椒辣椒白菜之类的甚至还种过胡椒。都是姥姥种的,家里大半部分的菜都是出自她老人家的锄头下。还种过树,银杏算一棵,其他的却不太记得了,或许也没有。种过各种花,我爹却是园艺系毕业的高材生,芭蕉,菊花,玫瑰,芍药,牡丹,美人蕉等等还有各种叫不上名来的花。
房顶也是蛮有意思的,当年还小,我家那片儿地还没开发,光污染理所当然的少,空气也不错。夏天晚上经常和老爹跑到房顶上睡,看着星星就打呼睡着了。蚊子似乎飞不了那么高,整夜的舒坦。
现在家里东边儿是条二十多米宽的水泥大路,南边儿的地盖了新法院,北边儿就是杜康酒厂,西边儿是一个民风剽悍的村子和部队的地儿。
小时候大路那块儿路还没修,下雨天泥泞的有半尺淤泥,时间久了,竟然积出来一个水塘。水塘里长满了芦苇水草和各种有害无害的动植物。鱼儿,虾子,蜻蜓,蝙蝠,苍蝇,蚊子。夏末还会有一两朵荷花。但是没有人去采过,一个是因为水浅泥深,一个是那些荷花开的太败了,想想都没什么胃口。冬天水塘上能结出来半尺厚的冰,自然是小孩儿的天下,特别是下雪后,在上边儿用炮仗炸冰玩儿。就是用手拿着闪光雷的屁股点着后对着冰一阵乱轰,却没什么效果,只留下一堆黑漆漆的印子。自从有个小孩儿不小心从一个冰薄的地方掉进去冻死以后,我们也就被告诫上边儿不能走。小时候冒险的精神实在让现在的自己震惊,有次下了大雪家里没人,就被叫到舅舅家去了。未免要试一下冰窟窿的感觉。走着过去,一脚,两脚,咔嚓。冰碎了。整条腿都杵到了冰水里。当时以为要死了。穿的姥姥做的棉袄棉裤,特吸水,还记得当时半个身子都麻木了。还要走大约1.5公里到姥姥家。已经不记得是怎么走了过去,也不记得后来怎么了。不过记得午饭是饺子。啊哈哈哈
南边儿还没修起来的时候是给工程队挖土方做地基的,挖之前大约是个5米左右的小丘,挖了后就成了个小悬崖,小时候老一个人跑去“攀岩”,攀上去再跳下来,摔的鼻青脸肿也乐此不疲。后来下雨了,那个小土崖被雨水冲的滑润无比,再也没地方可以落脚可以攀爬了,就再也没去过。而后来去的是更靠南的一个小树林里废弃的渡槽上沿着走。十几米的高度对于当时身高不满一米的小孩儿还是很恐怖了,不过小时候似乎就孤僻,沿着走也没什么害怕的,只到最高而且变窄的地方要慢慢的蹲下来蹭过去,衣服磨破的不少。后来开发了都被拆了,连同那片还算繁茂的小树林子。
西边的记忆很少,因为是别人的村子,几乎很少去,而且当时西边的山坡也没整理过,每年都听说上边儿有人被杀死了。唯一记得的是部队车库附近有个大水塘子,跟我家东边的差不多。但是里边的蝌蚪却有数十倍多,苇子也相对很是茂盛,据说还有水蛇在里边。没抓过蝌蚪倒是,因为分不清癞蛤蟆和青蛙的蝌蚪的区别。而我娘把有皮肤病的人都归咎于被癞蛤蟆的毒液感染了。不过水塘倒是很有意思的。很有意思。
我家在县城南边,北边是学校,从幼儿园开始都是在我家以北上课,往南的学校似乎一直上不好,一进学校就要换走。和老爹上班的地方,别的没有印象,除了牛肉汤和火烧馍。
小时候都那么宅,书柜虽小书却不少。小时候我那边儿不兴请客吃饭之类的,过生日就老爹给我带几本书回去。基本上都读。我算是比较早慧的,4岁基本上能把唐诗500首读完,之后到现在完全偏科。最有印象的几本书确实那一套百科全书,5册左右,每册都上千页文章。好像是老爹去广州出差给背回来的,还有一箱荔枝。荔枝没吃,全放坏了。书却彻头彻尾的读了一遍。
自二年级的时候便外出上了私立学校,两周只能回家一次,还只有一天半。老爹都骑摩托车从十几公里远的学校把我接到家里,洗个澡吃个饭睡个觉。暑假例行出去旅游,现在除了内蒙东北云南甘肃没去过其他的都玩儿遍了。便于家的感情慢慢的淡了下去。
最喜欢的还是下雨的时候,我家后边的阳台上种满了各种植物,蛮高大的那种。对于我从小仰慕烟雨江南的我实在满足了不少。特别是下牛毛雨的时候,飘飘洒洒,似落非落的雨滴弥漫在空气里,我的窗户和对面的植物上都被秦润了,那种令人为之赞叹的绿色实在无以言喻。我把窗户打开一点,风便带着小雨飘进了我的房间。湿润着我的不仅是那些雨滴,还有心里所构思江南的意境。后来一个假期,竟然有个马蜂窝筑在我遮雨的石棉瓦棚子上,我便再也不敢把窗户完全打开了。
家里第二次大修前,院子里的灯还是那种落后的拉绳灯,一拉亮,再一拉就灭掉了。春天是好季节,还有燕子在那里,也就是屋檐下的灯座上筑巢打窝。不免的拉屎屙尿,而右下面却是我家的厨房。
姥姥说燕子是记路的,这家燕子今年住这,年年都会住着。它们的后代也会这样。有燕子是好事儿,蚊子苍蝇着实少很多。特别是夏天晚上家里有几盆夜来香,防蚊子,我娘会把起了塑料皮的圆桌子支起来,一家人坐在院子里摸黑闲聊。似乎从来没有泡过茶,都是白开水。我是讨厌那种汽水饮料的,从当年的健力宝开始。偶尔会有月亮,太少了,因为我家是第二排第二家,前后左右总被堵的严严实实。星星却是蛮亮的,那些点点光的东西估计一辈子都不会忘。
法院在南边儿盖起来之前是一块儿巨大的空地,春秋暖和起来的时候大家都在一起放风筝。报纸上那种十几米长到自己家自己折的风筝都有见过,甚至在学过富兰克林验证雷电那一课之后还在雷雨天去放过一次。蛮幸运的是没遭到雷击,比较不爽的是我的风筝线和别人的缠到了一起落下来之后跌到泥浆里了,褐黄色的泥浆盖住了原本的燕子图案弄糊了风筝纸,便坏掉了。最后再也不记得放过风筝。
待续。
从05年开始的脂肪肝开始身体便开始恶化,老娘甚至给他开了张肺炎的单子来帮他挡酒场儿。可是后来因为工作上的种种原因,那张证明单就被扔到垃圾筐里了。
07年一个早上,我还在高中的时候,娘打电话给我说老爹面瘫(当时我只以为是中风了),在洛阳150医院住院。当时就吓到了。后来去医院探望了下,老爹似乎并没有什么很奇怪的状态,甚至因为激素的注射增胖了至少10多斤。而且因为大都是在病房里不能出去,肤色也养的红润了。除了面部肌肉有点儿僵硬其他倒很是健康的样子。
08年卖了房子凑学费,又搬到县中心的家属楼上,顶层,夏热冬凉,不过毕竟是家属楼,各种物业费也基本上没有了。总之心里蛮难受的。因为我的事儿让整家人鸡犬不宁。卖掉的房子是两层独院,从4岁左右就住着了。中间大修了至少3次还搬过两次家。冬天家里半尺的积雪夏天被刮掉的遮雨棚和老旧的黄漆木桌子书架和宽大的藤椅。承载的大都是从童年到少年的回忆。还有那几只猫猫狗狗鱼儿鸟儿花儿刺猬小白鼠乌龟蚯蚓鸡仔儿。然后就是阴暗的储物间。
小时候一直没心没肺的,搬家的时候反而满心高兴。
失去的跟得到的大约还是成正比的,加国两年之后来美国到现在。所得到的友情和快乐却从来没冲淡对老房子的感情。之后爹又去做些小生意,又在老房子附近的村子里方了4分地盖了3层小楼。蛮不喜欢的,虽然窗子之类的尺寸跟以前家里的一摸一样,但就是没了那份儿感觉。
老房子阳台上养过鸡子,公鸡母鸡都有,小学一年级天天跟着鸡叫三遍儿就起床的作息过去了,母鸡咯咯哒的叫完以后总是要生蛋的,却从来没自己孵出来过小鸡。种过蔬菜。什么番茄青椒辣椒白菜之类的甚至还种过胡椒。都是姥姥种的,家里大半部分的菜都是出自她老人家的锄头下。还种过树,银杏算一棵,其他的却不太记得了,或许也没有。种过各种花,我爹却是园艺系毕业的高材生,芭蕉,菊花,玫瑰,芍药,牡丹,美人蕉等等还有各种叫不上名来的花。
房顶也是蛮有意思的,当年还小,我家那片儿地还没开发,光污染理所当然的少,空气也不错。夏天晚上经常和老爹跑到房顶上睡,看着星星就打呼睡着了。蚊子似乎飞不了那么高,整夜的舒坦。
现在家里东边儿是条二十多米宽的水泥大路,南边儿的地盖了新法院,北边儿就是杜康酒厂,西边儿是一个民风剽悍的村子和部队的地儿。
小时候大路那块儿路还没修,下雨天泥泞的有半尺淤泥,时间久了,竟然积出来一个水塘。水塘里长满了芦苇水草和各种有害无害的动植物。鱼儿,虾子,蜻蜓,蝙蝠,苍蝇,蚊子。夏末还会有一两朵荷花。但是没有人去采过,一个是因为水浅泥深,一个是那些荷花开的太败了,想想都没什么胃口。冬天水塘上能结出来半尺厚的冰,自然是小孩儿的天下,特别是下雪后,在上边儿用炮仗炸冰玩儿。就是用手拿着闪光雷的屁股点着后对着冰一阵乱轰,却没什么效果,只留下一堆黑漆漆的印子。自从有个小孩儿不小心从一个冰薄的地方掉进去冻死以后,我们也就被告诫上边儿不能走。小时候冒险的精神实在让现在的自己震惊,有次下了大雪家里没人,就被叫到舅舅家去了。未免要试一下冰窟窿的感觉。走着过去,一脚,两脚,咔嚓。冰碎了。整条腿都杵到了冰水里。当时以为要死了。穿的姥姥做的棉袄棉裤,特吸水,还记得当时半个身子都麻木了。还要走大约1.5公里到姥姥家。已经不记得是怎么走了过去,也不记得后来怎么了。不过记得午饭是饺子。啊哈哈哈
南边儿还没修起来的时候是给工程队挖土方做地基的,挖之前大约是个5米左右的小丘,挖了后就成了个小悬崖,小时候老一个人跑去“攀岩”,攀上去再跳下来,摔的鼻青脸肿也乐此不疲。后来下雨了,那个小土崖被雨水冲的滑润无比,再也没地方可以落脚可以攀爬了,就再也没去过。而后来去的是更靠南的一个小树林里废弃的渡槽上沿着走。十几米的高度对于当时身高不满一米的小孩儿还是很恐怖了,不过小时候似乎就孤僻,沿着走也没什么害怕的,只到最高而且变窄的地方要慢慢的蹲下来蹭过去,衣服磨破的不少。后来开发了都被拆了,连同那片还算繁茂的小树林子。
西边的记忆很少,因为是别人的村子,几乎很少去,而且当时西边的山坡也没整理过,每年都听说上边儿有人被杀死了。唯一记得的是部队车库附近有个大水塘子,跟我家东边的差不多。但是里边的蝌蚪却有数十倍多,苇子也相对很是茂盛,据说还有水蛇在里边。没抓过蝌蚪倒是,因为分不清癞蛤蟆和青蛙的蝌蚪的区别。而我娘把有皮肤病的人都归咎于被癞蛤蟆的毒液感染了。不过水塘倒是很有意思的。很有意思。
我家在县城南边,北边是学校,从幼儿园开始都是在我家以北上课,往南的学校似乎一直上不好,一进学校就要换走。和老爹上班的地方,别的没有印象,除了牛肉汤和火烧馍。
小时候都那么宅,书柜虽小书却不少。小时候我那边儿不兴请客吃饭之类的,过生日就老爹给我带几本书回去。基本上都读。我算是比较早慧的,4岁基本上能把唐诗500首读完,之后到现在完全偏科。最有印象的几本书确实那一套百科全书,5册左右,每册都上千页文章。好像是老爹去广州出差给背回来的,还有一箱荔枝。荔枝没吃,全放坏了。书却彻头彻尾的读了一遍。
自二年级的时候便外出上了私立学校,两周只能回家一次,还只有一天半。老爹都骑摩托车从十几公里远的学校把我接到家里,洗个澡吃个饭睡个觉。暑假例行出去旅游,现在除了内蒙东北云南甘肃没去过其他的都玩儿遍了。便于家的感情慢慢的淡了下去。
最喜欢的还是下雨的时候,我家后边的阳台上种满了各种植物,蛮高大的那种。对于我从小仰慕烟雨江南的我实在满足了不少。特别是下牛毛雨的时候,飘飘洒洒,似落非落的雨滴弥漫在空气里,我的窗户和对面的植物上都被秦润了,那种令人为之赞叹的绿色实在无以言喻。我把窗户打开一点,风便带着小雨飘进了我的房间。湿润着我的不仅是那些雨滴,还有心里所构思江南的意境。后来一个假期,竟然有个马蜂窝筑在我遮雨的石棉瓦棚子上,我便再也不敢把窗户完全打开了。
家里第二次大修前,院子里的灯还是那种落后的拉绳灯,一拉亮,再一拉就灭掉了。春天是好季节,还有燕子在那里,也就是屋檐下的灯座上筑巢打窝。不免的拉屎屙尿,而右下面却是我家的厨房。
姥姥说燕子是记路的,这家燕子今年住这,年年都会住着。它们的后代也会这样。有燕子是好事儿,蚊子苍蝇着实少很多。特别是夏天晚上家里有几盆夜来香,防蚊子,我娘会把起了塑料皮的圆桌子支起来,一家人坐在院子里摸黑闲聊。似乎从来没有泡过茶,都是白开水。我是讨厌那种汽水饮料的,从当年的健力宝开始。偶尔会有月亮,太少了,因为我家是第二排第二家,前后左右总被堵的严严实实。星星却是蛮亮的,那些点点光的东西估计一辈子都不会忘。
法院在南边儿盖起来之前是一块儿巨大的空地,春秋暖和起来的时候大家都在一起放风筝。报纸上那种十几米长到自己家自己折的风筝都有见过,甚至在学过富兰克林验证雷电那一课之后还在雷雨天去放过一次。蛮幸运的是没遭到雷击,比较不爽的是我的风筝线和别人的缠到了一起落下来之后跌到泥浆里了,褐黄色的泥浆盖住了原本的燕子图案弄糊了风筝纸,便坏掉了。最后再也不记得放过风筝。
待续。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