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葡萄酒行业一瞥
本文来自美国参考雾谷飞鸿——— 作者 Xiao, 2011-02-18
曹操名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凸显酒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据我所知,中国人喝得最多的是啤酒、白酒与黄酒,而这些年葡萄酒的销量异军突起,喜欢喝葡萄酒的人大大增加。
说到葡萄酒,法国产葡萄酒世界闻名,波尔多红酒更是傲视全球。听我一个在中国做葡萄酒进口生意的朋友说,目前中国的红酒市场,高端品牌由法国葡萄酒垄断,低端市场则由澳大利亚葡萄酒撑市面,美国葡萄酒品牌相对知名度不高。
其实,美国人很爱喝葡萄酒,目前美国是世界上第四大葡萄酒生产国,排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之后。美国的葡萄酒生产有四大特点,第一,产量集中;第二,产地分散;第三,小型化;第四,盈利困难。
所谓的集中,主要指葡萄酒的产量半数以上来自加州,葡萄酒生产的关键因素是地理与气候,加州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葡萄类植物的生长。加州纳帕谷(Napa Valley)的自然条件,可以比美法国的波尔多,所以加州纳帕红酒的质量,在一些特殊的年份,比波尔多红酒更好。美国葡萄酒以加州葡萄酒最为有名,产量也最多。据葡萄酒协会(Wine Institute)的估计,2009年加州葡萄酒在美国市场上的销售额约为179亿美元,占当年全国销售额287亿美元的62%。排在加州之后的是纽约州、华盛顿州和俄勒冈州。加州出口的葡萄酒占全美出口量的90%,约9.12亿美元。其中出口到欧洲的占主要部分,约3.8亿美元;其次是加拿大,2.42亿美元;出口到中国的虽然只有3.6千万美元,但比2008年大幅增加64%,出口到香港的为4.7千万美元,增幅更加惊人,高达84%。
所谓的分散,指的是葡萄酒生产在美国遍地开花,全美50个州都生产各自的葡萄酒,连阿拉斯加州这样的北方寒冷地带都有葡萄酒庄以及酒厂。据《彭博商业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的报道,全美现有6600家葡萄酒生产厂,而在1975年时,只有574家酒厂分布在34个州。
所谓小型化,指的是绝大多数酒庄、酒厂都是家族式经营,很少大型酒厂,类似啤酒行业百威(Budweiser)、米勒(Miller)等巨无霸厂家在葡萄酒行业是不存在的。由于葡萄酒厂遍布各地,大多又是家族化经营,使得美国的葡萄酒品种极其繁多,所以顾客的选择就很多,如果每天喝一杯不同品牌葡萄酒的话,恐怕一辈子都喝不完不同的品牌。
所谓盈利困难,指的是由于经营小型化,许多葡萄酒厂每年的产量不过几千瓶,这就使得经营酒厂很难盈利,大多数酒厂在最初十年都无法盈利,部分要靠地方政府的财政或税收支持。比如马里兰州的塞伯特(Dick Seibert)从2006年开始将自己家族经营了两百多年的农场改种葡萄制作葡萄酒,迄今没有盈利。他从州政府那里获得了一些补贴,同时也将酒庄开放给游客参观,得到一些收入。不过塞伯特对未来还是很乐观,表示现在虽然还未赚钱,但离赚钱也不远了。
开放酒庄给游客参观是美国大城市很流行的一种郊游方式,也是农业旅游的重要内容,在首都华盛顿的周围,就有不少葡萄酒厂在酿造季节开放给游客参观,我去过不少这样的酒庄酒厂,十分有趣,准备以后再写一篇博文专门介绍这类旅游。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有一天我忽然想如果将这一句改成“酒逢知己千句少,话不投机半杯多”不是更适合当代人饮酒作乐但又不喝过头的时尚吗?
![]() |
加州Mauritson Wines酒庄开放给游客参观 (照片:美联社) |
![]() |
明尼苏达州小酒厂经营者雷诺一家在酒厂内合影(照片:美联社) |
曹操名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凸显酒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据我所知,中国人喝得最多的是啤酒、白酒与黄酒,而这些年葡萄酒的销量异军突起,喜欢喝葡萄酒的人大大增加。
说到葡萄酒,法国产葡萄酒世界闻名,波尔多红酒更是傲视全球。听我一个在中国做葡萄酒进口生意的朋友说,目前中国的红酒市场,高端品牌由法国葡萄酒垄断,低端市场则由澳大利亚葡萄酒撑市面,美国葡萄酒品牌相对知名度不高。
其实,美国人很爱喝葡萄酒,目前美国是世界上第四大葡萄酒生产国,排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之后。美国的葡萄酒生产有四大特点,第一,产量集中;第二,产地分散;第三,小型化;第四,盈利困难。
所谓的集中,主要指葡萄酒的产量半数以上来自加州,葡萄酒生产的关键因素是地理与气候,加州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葡萄类植物的生长。加州纳帕谷(Napa Valley)的自然条件,可以比美法国的波尔多,所以加州纳帕红酒的质量,在一些特殊的年份,比波尔多红酒更好。美国葡萄酒以加州葡萄酒最为有名,产量也最多。据葡萄酒协会(Wine Institute)的估计,2009年加州葡萄酒在美国市场上的销售额约为179亿美元,占当年全国销售额287亿美元的62%。排在加州之后的是纽约州、华盛顿州和俄勒冈州。加州出口的葡萄酒占全美出口量的90%,约9.12亿美元。其中出口到欧洲的占主要部分,约3.8亿美元;其次是加拿大,2.42亿美元;出口到中国的虽然只有3.6千万美元,但比2008年大幅增加64%,出口到香港的为4.7千万美元,增幅更加惊人,高达84%。
所谓的分散,指的是葡萄酒生产在美国遍地开花,全美50个州都生产各自的葡萄酒,连阿拉斯加州这样的北方寒冷地带都有葡萄酒庄以及酒厂。据《彭博商业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的报道,全美现有6600家葡萄酒生产厂,而在1975年时,只有574家酒厂分布在34个州。
所谓小型化,指的是绝大多数酒庄、酒厂都是家族式经营,很少大型酒厂,类似啤酒行业百威(Budweiser)、米勒(Miller)等巨无霸厂家在葡萄酒行业是不存在的。由于葡萄酒厂遍布各地,大多又是家族化经营,使得美国的葡萄酒品种极其繁多,所以顾客的选择就很多,如果每天喝一杯不同品牌葡萄酒的话,恐怕一辈子都喝不完不同的品牌。
所谓盈利困难,指的是由于经营小型化,许多葡萄酒厂每年的产量不过几千瓶,这就使得经营酒厂很难盈利,大多数酒厂在最初十年都无法盈利,部分要靠地方政府的财政或税收支持。比如马里兰州的塞伯特(Dick Seibert)从2006年开始将自己家族经营了两百多年的农场改种葡萄制作葡萄酒,迄今没有盈利。他从州政府那里获得了一些补贴,同时也将酒庄开放给游客参观,得到一些收入。不过塞伯特对未来还是很乐观,表示现在虽然还未赚钱,但离赚钱也不远了。
开放酒庄给游客参观是美国大城市很流行的一种郊游方式,也是农业旅游的重要内容,在首都华盛顿的周围,就有不少葡萄酒厂在酿造季节开放给游客参观,我去过不少这样的酒庄酒厂,十分有趣,准备以后再写一篇博文专门介绍这类旅游。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有一天我忽然想如果将这一句改成“酒逢知己千句少,话不投机半杯多”不是更适合当代人饮酒作乐但又不喝过头的时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