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唐伯虎——水墨间流淌的忧伤
或许因为是后人的传说,又或是源自他令人嗟叹的生平,中国的历史上再难找出一个比唐伯虎更富传奇色彩的文人墨客。无论是香港早期的《三笑》,还是我们后来熟知的周星驰《唐伯虎点秋香》,唐寅的生平似乎总是离不开花前月下的风流韵事,他本人也被赋予了一种风流潇洒,放荡不羁,俨然一位少女杀手式的书生形象。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并未在画作中显示出任何的风流之态,相反的,在水墨的山水间流淌出沉重的忧伤。

心理学家说,了解艺术家的心理,就要了解他的作品,但同样对于艺术家来讲,想要了解另一个人的作品,就必须了解他的生平。 唐寅是一个天才,然而天才似乎总是天妒英才的别称,直到接连的家庭悲剧之后他才真正懂得施展天赋才华的意义。和电影《唐伯虎点秋香》里截然不同的是他的家庭,唐寅没有一个活宝式的老娘和一群闹翻天的妻妾,在他二十出头的日子,父母,妻,子,妹五位亲人相继离世,唐寅成了孤儿。这个年龄放到现在,不过是一个高中生的年纪,已经孤身一人的唐寅似乎参出了一些生活的真谛,又可能是为了死去的亲人,发奋图强的他在二十九岁即考上解元之名,名震乡里。拥有了进京赶考的机会,却不想这是另一场悲剧的开始。同乡的一场说不清道不明的舞弊案牵连到他以致被斥为吏,不甘的唐寅辞官远走天涯,九个月后返家时已是穷苦潦倒,第二任妻子不忍贫困离他而去。后得到宁王赏识短暂做官,又因宁王谋反,寅装疯脱离官场,自此彻底打消为官的念头,卖画为生,中年越发潦倒,仅54岁便离开人世。 曾经感受过唐寅太多的风光,而当你静静端详他的画作时会不免被流露出的悲怆所牵动。唐寅不似文征明那般内敛,无论是才气还是心情都表达的锋芒毕露,所以他的诗,他的画无不是吐露着心声。看泉听风抑或桐阴清梦,带着陶渊明式的淡泊名利,每一个山水间的行者路人,都似乎是超然世外的隐者,但那些都无非是他本人的自画像,既看不惯世道,又无可奈何的苟活于人间,甚至,连流连山川的盘缠都不够。一个有着那么多心酸的诗人,却被后世附会了许多光鲜的轶事,让传说和历史有着太多反差,其实这种反差,恰恰表现了人们仍然羡慕着唐寅。因为在一个压抑的社会中,能像唐寅那样活出真性情是需要莫大的勇气。虽然自嘲着漫劳海内传名字,谁信腰间没酒钱,却从未因吝惜钱财而放弃醉卧花前的机会。即使有人指责他的生活,也不屑一顾的笑别人看不穿。醉,就醉的彻底,悲伤,就让她来的更猛烈些吧。 唐寅绘画的成就不仅是技艺,任何艺术品靠的也不是技艺,技艺是可以练成的,但真情实感是只有正视自己的人才可以通过作品表达的。正像孙燕姿在唱《我不难过》之前说的话:我不敢唱这首歌,因为太费感情了。用感情描绘一幅画很累,所以赝品就算复写了形态,也无法复制笔墨间的情感。用感情塑造的叫作品,哗众取宠的塑造叫堆砌。作品中最重要是什么,周星星早在《食神》里就给出了答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