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曲--渔歌
名曲--渔歌
古琴曲,又名《山水绿》、《欸乃歌》。取意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时的名作《渔翁》:渔翁夜伴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故亦认为此曲是柳宗元所作,有多种传谱,现琴家所奏多以《琴谱正传》(明黄献撰于1547年)的十段无词《渔歌》为蓝本发展而成。
据《杨抡太古遗音》解题,此曲表达“缘绿绮以写渔情,抚焦桐而舒雅况……沽美酒,醉卧芦花,视名利若敝屣”的情趣。
查阜西据《自远堂琴谱》所奏《渔歌》为十八段加一尾声。曲调恬淡,琴韵悠长,意境深远。全曲以首段吟唱性的音调为原型,通过移位及不同音区节奏变化、调式转换与展衍等手法贯穿全曲。起而低回,转而高扬,使人联想到放情山水,高歌欸乃的情景。第四段,用散音奏出深沉有力的音调;而当第八段再现时,则采用泛音弹奏,显示出一种飘逸的意趣。第十八段,短暂地出现了C徵调,为乐曲增加了新的色彩,最后终止在这一新调上,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妙。
以下摘自《琴道琐言》作者:老桐
曾读《今虞琴刊》,知民国时彭祉卿先生善弹“渔歌”,出神入化,南北闻名,时人称为“彭渔歌”。可惜当时未有录音技术,后世不能得闻。当世琴家善弹“渔歌”者以苏州吴兆基先生最为著名,然缘悭一面,吴先生已于三年前仙去。数月前,有缘得聆吴兆基先生胞弟吴兆奇先生之“渔歌”,一曲终罢,叹为希有,不意世间仍有此冲和恬淡之古音。吴兆奇先生闲居金陵,雅好孔孟,并及佛学,善养生,修习静功有素,居常不喜外出。吴老操缦纯为修身养性,迄今已逾六十年,因世事变更,操琴也时断时续。近些年来,常操“渔歌”、“阳春”两曲,近又弹“普庵咒”。据吴老云,此曲当年在抗战前弹过,已是六十年前之事了,近乃重温。谓“普庵咒”一曲易能便人入静。吴老之琴韵,冲和恬淡,慢而有味,听之令人习心态安和,有静心之力量,境界之高,实非泛泛。今得允从学,敬拜为师,执弟子礼,幸何如之!
从吴老学弹“渔歌”,不惟学指法,记曲调,更学其琴容、味其琴旨。吴老抚琴时,身姿凝然,神定气闲,从容不迫,琴容极雅。可以六字概之:身端、意娴、手静。初时觉其指法近乎拙,手指似粘于琴面,极不灵活,迥异一般弹琴者双手活泼翩翩,乃至跳跃起伏。久之,渐觉有味,古时琴书中所说“指法贵简静”,大概就是指此了。学弹既久,一日忽悟中正平和之音、吟猱饱满之韵端出乎简静近拙之指法。吴老后来回忆幼时家居姑苏盘门城墙根下,宅名“琴园”,极为幽静,其时吴浸阳先生与其父吴兰荪先生常相往来。吴浸阳先生清夜抚琴,“渔歌”一曲已臻化境,给幼时的吴老留下了极深印象,时过半个世纪,当年之曲调尤盘桓于脑际。吴浸阳先生之指法,即走古拙一路,双手如胶粘于琴面,指不离弦。今时琴人操缦,颇多手势翩翩、落指繁复、甚或跃动者,应于重浊繁促之音,应非偶然。琴为大雅之乐,贵中正平和,忌繁手淫声。冲和之音,虽一两声,也足以养心;浊音异调,或资动听,只是娱耳,实有违琴道琴旨。身外喧嚣热恼之现代社会,繁促之音、怪异之调多矣,狂躁如迪斯科,奇异如种种现代派之新声。古乐虽筝声琶音也不多闻,况冲虚淡逸之大雅元音。较之前代,在今日社会,中和雅正、最能怡情养性之琴乐就更为希有、弥足珍贵了。近些年来,琴界颇有致力于普及、改进古琴音乐而忽视其特质者。本来,普及琴乐实为大好之事,吾侪当合力共勉,但若失其根本,流同俗响,则实在是一件令人扼腕叹惜的事了。
《渔歌》题解
《西麓堂琴统》:奇握温氏受历,毛敏仲耻事异姓,播弄动云水,乐道辟世,作此以招同志。大抵模拟樵歌之意,但其音调不无古今之殊耳。
《太音补遗》:一叶扁舟,往来湖海;托萍梗,侣鸥鹭,朝东暮西,虽天子亦不得物色。披簑而渔,对酒而歌,其乐何台?此曲志於烟波高士所作。
《重修真传》:些是柳子厚所作也。是歌有脱尘寓江海河汉之游,物外烟霞之思,颐养至静,乐守天和也。
《扬抡太古遗音》:按斯曲乃柳子厚所作也,公之仁唐,独步文林,世称韩柳。於时宪宗惑志佛骨,忠言弗庸,潮阳之贬,公盖伤之。遂希迹严陵,缘缘绮以写渔情,抚焦桐而舒雅况,直欲垂纶江汉,剖活鱼,沽美酒,醉卧芦花,视名利若敝屣尔。是曲音调雅畅清逸,独出尘表,听者当自得之。
《琴苑心传全编》:期曲柳子厚作。时宪宗惑志佛骨,忠言弗庸,潮阳之贬,公盖伤之。遂希迹严陵,因渔情以写意焉。是曲音调雅畅清逸,独出尘表,达者自得之。
《五知斋琴谱》:渔歌者,河东柳子厚所作也。子厚即谪楚南,遂欲厌弃尘俗,放浪山水间。其作为渔歌,幽情冷韵,逍遥物外,真有卖鱼沽酒,醉卧芦花之意。故其曲萧疏清越,可以开拓心胸,摅和怀抱者也。
《张鞠田琴谱》:河东柳子厚所作。子厚即谪楚南,遂欲厌弃尘俗,放浪山水间。其作为渔歌,幽情冷韵,逍遥物外,真有卖鱼沽酒,卧芦花之意。故其曲萧疏清越,可以开拓心胸,摅和怀抱者也。
《蕉庵琴谱》:……子厚既谪永州,得愚溪而居之,……(其余同五知斋琴谱)。
《开闻阁琴谱》:唐柳子厚,河东人,谪居楚南。遂厌弃尘寰,怡情山水,乃作是操。各谱皆用正调,惟琴苑独紧五弦一徽,似觉超出乎众。惜作者失传,亦妙品也。(琴苑谱)
《希韶阁琴谱》:与五知斋琴谱同。
《双琴书屋琴谱集成》:此歌,乃柳子厚所作。首段即“渔翁夜半西崖”一章。词载五知斋、自远堂皆有,惟所注指法特详,当系妙手增订,故能音节绵绵。此抄本系得之江南人手录,此谱,其声真觉烟波浩淼,在人襟补间也。但原本操目下注二十四段,而所列乃十八段,殊为矛盾。……实庆凤成欧阳仪注。
《枯木禅琴谱》:唐柳子厚所作。音节洒脱,曲意悠然,有鼓栅高吟自乐其志之意。
渔歌.jpg (30.24 KB)
2011-3-3 16:21
《渔歌》后记
《五知斋琴谱》:五音奥旨,难言而难明者也,如关睢有哀而不淫乐而不伤王化之旨;山居吟,有枕流漱石,倘徉其间,乐天安命之意。搔首问天,悠悠不平;塞上鸿有声呖呖,语哀哀,西风砭骨之景;樵歌发木丁丁,振衣之态;醉渔唱晚有饮中醉仙,天空地阔之意。惟有渔歌自一段至十八段声声逸扬,飘飘欲仙,然琴中止渔歌羽化验室二曲,舒心畅意,渔歌仍在羽化之上,可作神品,且有梦寐仙传,妙句入内,作者细心体察之。
《二香琴谱》:琴中之舒温旷大者,其惟渔歌乎!虽一气疾弹之处,而无迫促之态。
《悟雪山房琴谱》:渔歌原谱,各本皆大同小异,春草堂讥其误用变律,盖长操必用跌宕,方有步骤,否则由缓至急,有何意趣?春草堂一谱,音律甚善,但每将古谱吟猱停顿删去,实避难求易耳。至五知斋吟猱细密矣,而又不免太繁,惟去繁就简,不致草率,方为尽美尽善也。悟雪山人识。
《琴学尊闻》:唐柳子厚谪居楚南,而作渔歌。萧疏清越,可称神品。旧谱有十八段者,末数段繁冗,此独雅洁。
《琴学初津》:是侣采於自远谱中,全体统收黄钟商音,惟泛音与末段,作四弦主宫之音,然祗在五弦九徽,及二五七弦之徽外,今是谱移上一律,则音纯矣。惟其调尚疑,而未有便妄诀,视其吟猱上下之位,移下一律师,适合太簇方调,全体之猱,实原系下一律之吟也。三准应位,曲中略举大纲而类推之,欲明析,查第七调太簇全图便知。至於正填商音,非此体例也。旧称北渔歌者,因但知其用正调之二变,而不知化黄钟正调,为四弦方宫之太簇调,故混名其为北渔歌也。按正调之二变,即太簇调之羽角,用其二变,必避宫徵,方能成调。春草堂删作十四段仍定黄钟商音,未知其所属何谱也。阎晴峰先生所论云,渔歌音节古茂,浓淡合度,当作一则好古文读,毋徒求其声音之末。按是语,亦权疑之辞,未有若大名操,而论声律者,而志在渔樵者,以此移情,更复不浅,所以审音辨调之余,尚须察其体用,而后取舍得宜,庶不失作者之深思。是为河东柳子厚先生所作。子厚即谪楚南,遂欲弃尘俗而作是曲,当以四弦主调,凡楚声曲操者,太簇主调居多,则合其体例,如欲学斯操者,须依四弦太簇图内,核正音位,另抄而后弹之,则无混淆之病,倘作商音奏之,依谱可也。千里氏志。
至於琴曲,用音已纯,何必吹毛求疵,然非此之谓也。盖琴为六艺之一,曲有义理所关,古人精神寄托,性情所注,立意深微,制体严正,而后人得此,可以见性明心,犹为文墨相同,不可随笔乱涂,否则为能明其神妙哉。
《渔歌》小标题
《淅音释字琴谱》:一、潇湘水云;二、秋江如练;三、洞庭秋思;四、楚湘烟波;五、天阔明朗;六、渔歌互答;七、嗈嗈鸣雁;八、夜傍西岩;九、渔人唱晚;十、醉卧芦花;十一、蓬窗夜雨;十二、梧桐叶落;十三、晓汲湘江;十四、渔舟荡浆;十五、寒江撒网;十六、日出烟消;十七、欸乃一声;十八、山高水长。
《风宣玄品》:与前谱同,惟第二段作“秋江入练”。
《琴谱正传》:一、遁迹沧浪;二、放情象外;三、欸乃风传;四、扣舷谷应;五、响遏岩云;六、声分湘浦;七、曲同棹歌;八、蠡和合志;九、烟波自如;十、沤盟寿世。
《西麓堂琴统》:一、遁迹沧浪;二、放情烟水;三、洗耳清湍;四、濯缨回溆;五、缓棹溯游;六、高歌欸乃;七、响遏岩云;八、声分淞浦;九、声楫烟江;十、扣舷云渚;十一、施罛横渡;十二、撒网绝流;十三、得鱼沽酒;十四、燃竹烹鲜;十五、醉倚蓬窗;十六、闲眠柳岸;十七、蠡和同志;十八、轩冕无心。
《太音补遗》:同琴谱正传。
《重修真传》:一、潇湘水云;二、秋江如练;三、洞庭烟云;四、楚水湘波;五、天阔月明;六、渔歌互答;七、嗈嗈鸣雁;八、夜傍西岩;九、渔人唱晚;十、醉卧芦花;十一、蓬窗夜雨;十二、梧桐叶落;十三、晓及湘江;十四、渔舟荡浆;十五、寒江撒网;十六、日出烟消;十七、欸乃一声;十八、山高水长。
古琴曲,又名《山水绿》、《欸乃歌》。取意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时的名作《渔翁》:渔翁夜伴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故亦认为此曲是柳宗元所作,有多种传谱,现琴家所奏多以《琴谱正传》(明黄献撰于1547年)的十段无词《渔歌》为蓝本发展而成。
据《杨抡太古遗音》解题,此曲表达“缘绿绮以写渔情,抚焦桐而舒雅况……沽美酒,醉卧芦花,视名利若敝屣”的情趣。
查阜西据《自远堂琴谱》所奏《渔歌》为十八段加一尾声。曲调恬淡,琴韵悠长,意境深远。全曲以首段吟唱性的音调为原型,通过移位及不同音区节奏变化、调式转换与展衍等手法贯穿全曲。起而低回,转而高扬,使人联想到放情山水,高歌欸乃的情景。第四段,用散音奏出深沉有力的音调;而当第八段再现时,则采用泛音弹奏,显示出一种飘逸的意趣。第十八段,短暂地出现了C徵调,为乐曲增加了新的色彩,最后终止在这一新调上,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妙。
以下摘自《琴道琐言》作者:老桐
曾读《今虞琴刊》,知民国时彭祉卿先生善弹“渔歌”,出神入化,南北闻名,时人称为“彭渔歌”。可惜当时未有录音技术,后世不能得闻。当世琴家善弹“渔歌”者以苏州吴兆基先生最为著名,然缘悭一面,吴先生已于三年前仙去。数月前,有缘得聆吴兆基先生胞弟吴兆奇先生之“渔歌”,一曲终罢,叹为希有,不意世间仍有此冲和恬淡之古音。吴兆奇先生闲居金陵,雅好孔孟,并及佛学,善养生,修习静功有素,居常不喜外出。吴老操缦纯为修身养性,迄今已逾六十年,因世事变更,操琴也时断时续。近些年来,常操“渔歌”、“阳春”两曲,近又弹“普庵咒”。据吴老云,此曲当年在抗战前弹过,已是六十年前之事了,近乃重温。谓“普庵咒”一曲易能便人入静。吴老之琴韵,冲和恬淡,慢而有味,听之令人习心态安和,有静心之力量,境界之高,实非泛泛。今得允从学,敬拜为师,执弟子礼,幸何如之!
从吴老学弹“渔歌”,不惟学指法,记曲调,更学其琴容、味其琴旨。吴老抚琴时,身姿凝然,神定气闲,从容不迫,琴容极雅。可以六字概之:身端、意娴、手静。初时觉其指法近乎拙,手指似粘于琴面,极不灵活,迥异一般弹琴者双手活泼翩翩,乃至跳跃起伏。久之,渐觉有味,古时琴书中所说“指法贵简静”,大概就是指此了。学弹既久,一日忽悟中正平和之音、吟猱饱满之韵端出乎简静近拙之指法。吴老后来回忆幼时家居姑苏盘门城墙根下,宅名“琴园”,极为幽静,其时吴浸阳先生与其父吴兰荪先生常相往来。吴浸阳先生清夜抚琴,“渔歌”一曲已臻化境,给幼时的吴老留下了极深印象,时过半个世纪,当年之曲调尤盘桓于脑际。吴浸阳先生之指法,即走古拙一路,双手如胶粘于琴面,指不离弦。今时琴人操缦,颇多手势翩翩、落指繁复、甚或跃动者,应于重浊繁促之音,应非偶然。琴为大雅之乐,贵中正平和,忌繁手淫声。冲和之音,虽一两声,也足以养心;浊音异调,或资动听,只是娱耳,实有违琴道琴旨。身外喧嚣热恼之现代社会,繁促之音、怪异之调多矣,狂躁如迪斯科,奇异如种种现代派之新声。古乐虽筝声琶音也不多闻,况冲虚淡逸之大雅元音。较之前代,在今日社会,中和雅正、最能怡情养性之琴乐就更为希有、弥足珍贵了。近些年来,琴界颇有致力于普及、改进古琴音乐而忽视其特质者。本来,普及琴乐实为大好之事,吾侪当合力共勉,但若失其根本,流同俗响,则实在是一件令人扼腕叹惜的事了。
《渔歌》题解
《西麓堂琴统》:奇握温氏受历,毛敏仲耻事异姓,播弄动云水,乐道辟世,作此以招同志。大抵模拟樵歌之意,但其音调不无古今之殊耳。
《太音补遗》:一叶扁舟,往来湖海;托萍梗,侣鸥鹭,朝东暮西,虽天子亦不得物色。披簑而渔,对酒而歌,其乐何台?此曲志於烟波高士所作。
《重修真传》:些是柳子厚所作也。是歌有脱尘寓江海河汉之游,物外烟霞之思,颐养至静,乐守天和也。
《扬抡太古遗音》:按斯曲乃柳子厚所作也,公之仁唐,独步文林,世称韩柳。於时宪宗惑志佛骨,忠言弗庸,潮阳之贬,公盖伤之。遂希迹严陵,缘缘绮以写渔情,抚焦桐而舒雅况,直欲垂纶江汉,剖活鱼,沽美酒,醉卧芦花,视名利若敝屣尔。是曲音调雅畅清逸,独出尘表,听者当自得之。
《琴苑心传全编》:期曲柳子厚作。时宪宗惑志佛骨,忠言弗庸,潮阳之贬,公盖伤之。遂希迹严陵,因渔情以写意焉。是曲音调雅畅清逸,独出尘表,达者自得之。
《五知斋琴谱》:渔歌者,河东柳子厚所作也。子厚即谪楚南,遂欲厌弃尘俗,放浪山水间。其作为渔歌,幽情冷韵,逍遥物外,真有卖鱼沽酒,醉卧芦花之意。故其曲萧疏清越,可以开拓心胸,摅和怀抱者也。
《张鞠田琴谱》:河东柳子厚所作。子厚即谪楚南,遂欲厌弃尘俗,放浪山水间。其作为渔歌,幽情冷韵,逍遥物外,真有卖鱼沽酒,卧芦花之意。故其曲萧疏清越,可以开拓心胸,摅和怀抱者也。
《蕉庵琴谱》:……子厚既谪永州,得愚溪而居之,……(其余同五知斋琴谱)。
《开闻阁琴谱》:唐柳子厚,河东人,谪居楚南。遂厌弃尘寰,怡情山水,乃作是操。各谱皆用正调,惟琴苑独紧五弦一徽,似觉超出乎众。惜作者失传,亦妙品也。(琴苑谱)
《希韶阁琴谱》:与五知斋琴谱同。
《双琴书屋琴谱集成》:此歌,乃柳子厚所作。首段即“渔翁夜半西崖”一章。词载五知斋、自远堂皆有,惟所注指法特详,当系妙手增订,故能音节绵绵。此抄本系得之江南人手录,此谱,其声真觉烟波浩淼,在人襟补间也。但原本操目下注二十四段,而所列乃十八段,殊为矛盾。……实庆凤成欧阳仪注。
《枯木禅琴谱》:唐柳子厚所作。音节洒脱,曲意悠然,有鼓栅高吟自乐其志之意。
渔歌.jpg (30.24 KB)
2011-3-3 16:21
《渔歌》后记
《五知斋琴谱》:五音奥旨,难言而难明者也,如关睢有哀而不淫乐而不伤王化之旨;山居吟,有枕流漱石,倘徉其间,乐天安命之意。搔首问天,悠悠不平;塞上鸿有声呖呖,语哀哀,西风砭骨之景;樵歌发木丁丁,振衣之态;醉渔唱晚有饮中醉仙,天空地阔之意。惟有渔歌自一段至十八段声声逸扬,飘飘欲仙,然琴中止渔歌羽化验室二曲,舒心畅意,渔歌仍在羽化之上,可作神品,且有梦寐仙传,妙句入内,作者细心体察之。
《二香琴谱》:琴中之舒温旷大者,其惟渔歌乎!虽一气疾弹之处,而无迫促之态。
《悟雪山房琴谱》:渔歌原谱,各本皆大同小异,春草堂讥其误用变律,盖长操必用跌宕,方有步骤,否则由缓至急,有何意趣?春草堂一谱,音律甚善,但每将古谱吟猱停顿删去,实避难求易耳。至五知斋吟猱细密矣,而又不免太繁,惟去繁就简,不致草率,方为尽美尽善也。悟雪山人识。
《琴学尊闻》:唐柳子厚谪居楚南,而作渔歌。萧疏清越,可称神品。旧谱有十八段者,末数段繁冗,此独雅洁。
《琴学初津》:是侣采於自远谱中,全体统收黄钟商音,惟泛音与末段,作四弦主宫之音,然祗在五弦九徽,及二五七弦之徽外,今是谱移上一律,则音纯矣。惟其调尚疑,而未有便妄诀,视其吟猱上下之位,移下一律师,适合太簇方调,全体之猱,实原系下一律之吟也。三准应位,曲中略举大纲而类推之,欲明析,查第七调太簇全图便知。至於正填商音,非此体例也。旧称北渔歌者,因但知其用正调之二变,而不知化黄钟正调,为四弦方宫之太簇调,故混名其为北渔歌也。按正调之二变,即太簇调之羽角,用其二变,必避宫徵,方能成调。春草堂删作十四段仍定黄钟商音,未知其所属何谱也。阎晴峰先生所论云,渔歌音节古茂,浓淡合度,当作一则好古文读,毋徒求其声音之末。按是语,亦权疑之辞,未有若大名操,而论声律者,而志在渔樵者,以此移情,更复不浅,所以审音辨调之余,尚须察其体用,而后取舍得宜,庶不失作者之深思。是为河东柳子厚先生所作。子厚即谪楚南,遂欲弃尘俗而作是曲,当以四弦主调,凡楚声曲操者,太簇主调居多,则合其体例,如欲学斯操者,须依四弦太簇图内,核正音位,另抄而后弹之,则无混淆之病,倘作商音奏之,依谱可也。千里氏志。
至於琴曲,用音已纯,何必吹毛求疵,然非此之谓也。盖琴为六艺之一,曲有义理所关,古人精神寄托,性情所注,立意深微,制体严正,而后人得此,可以见性明心,犹为文墨相同,不可随笔乱涂,否则为能明其神妙哉。
《渔歌》小标题
《淅音释字琴谱》:一、潇湘水云;二、秋江如练;三、洞庭秋思;四、楚湘烟波;五、天阔明朗;六、渔歌互答;七、嗈嗈鸣雁;八、夜傍西岩;九、渔人唱晚;十、醉卧芦花;十一、蓬窗夜雨;十二、梧桐叶落;十三、晓汲湘江;十四、渔舟荡浆;十五、寒江撒网;十六、日出烟消;十七、欸乃一声;十八、山高水长。
《风宣玄品》:与前谱同,惟第二段作“秋江入练”。
《琴谱正传》:一、遁迹沧浪;二、放情象外;三、欸乃风传;四、扣舷谷应;五、响遏岩云;六、声分湘浦;七、曲同棹歌;八、蠡和合志;九、烟波自如;十、沤盟寿世。
《西麓堂琴统》:一、遁迹沧浪;二、放情烟水;三、洗耳清湍;四、濯缨回溆;五、缓棹溯游;六、高歌欸乃;七、响遏岩云;八、声分淞浦;九、声楫烟江;十、扣舷云渚;十一、施罛横渡;十二、撒网绝流;十三、得鱼沽酒;十四、燃竹烹鲜;十五、醉倚蓬窗;十六、闲眠柳岸;十七、蠡和同志;十八、轩冕无心。
《太音补遗》:同琴谱正传。
《重修真传》:一、潇湘水云;二、秋江如练;三、洞庭烟云;四、楚水湘波;五、天阔月明;六、渔歌互答;七、嗈嗈鸣雁;八、夜傍西岩;九、渔人唱晚;十、醉卧芦花;十一、蓬窗夜雨;十二、梧桐叶落;十三、晓及湘江;十四、渔舟荡浆;十五、寒江撒网;十六、日出烟消;十七、欸乃一声;十八、山高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