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看投资的目的
我在一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三段论成长环境中长大,想问题看世界不得不被控制在这样的一个程序中去。做一件事,不搞清楚“是什么”是断然不会去做的,搞清楚了“是什么”还要想“为什么”。 友邻里有很多投资界的大佬,从基本的基金股票,到期货外汇,再到更高级的一些一般人难以接触到的外国衍生品,风生水起,“怎么样”的问题已经被各位大佬解答得淋漓尽致,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收益匪浅。不过本人还是初学者,所以还要多多体会才能融汇贯通。 我的投资组合,除了银行产品的配置,主要是股票,另外有少量的贵金属及无杠杆的外汇产品。市场就像飘渺无垠的大海,我还在岸边小心地拾些贝壳晒晒太阳,羡慕那些船坚炮利出海立于潮头,捞大鱼见大风浪的大哥们的同时,惬意地享受着海风的吹拂。 我买的全部是国内的股票,A股市场近几年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波动很大,很频繁。大范围上有指数70%以上的持续单边下跌,从小了讲,每天5%以上的指数波动也不是新鲜事儿。当然,这两年,从低点回来之后,不知是投资者胆小了还是真的成长了,波动不很剧烈了,但比之欧美香港股市,还是很大的。 在这种情况下,经常会接到证券公司买进卖出的建议短信,网上也会看到很多短线操作日内交易挣钱或亏本的经验贴(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豆瓣友邻是我所有的大众性网站里接触到的整体素质最高的一个群体,非常的客观冷静和专业)。不少人在市场的波动中不能保持心态的平稳,随市场波动而心动,甚至连日常生活也因此受到很大影响。很多人苦恼于此,我觉得这就违背了投资的初衷,得不偿失。 投资的目的跟所有的人类主动性活动一样,其究极目的一定是为了让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生活更加美好。根据马斯洛的经典理论,人的五层需求,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作为个人投资者,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只可实现前两层,生理和安全,说白了就是通过投资获得收益从而保证吃饱穿暖有钱花舒舒服服过上好日子。 可是如果不能超脱于市场之外,不以市场喜悲,那么即使辛辛苦苦挣了钱,其实还是没有实现安全需求的。也就说,只做到了“有钱花”,没有做到“舒舒服服过日子”,没意义的。赚钱只是投资的最基本目的,用来满足生理需求(吃饱穿暖),在赚到钱之后,再持续的赚钱只能继续满足生理需求,这时满足所带来的效用必然已经持续下降,必须去满足更高一级的需求,即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除了金钱带来的物质安全感之外,还必须有保护情绪不受市场伤害的精神安全感。因此,投资者要有意识地超脱市场的影响,把金钱和自己在市场中的筹码明确分离,降低情绪对金钱的敏感,适当配置自己的资产,最大限度地获得收益的同时保持良好的情绪。因为,情绪受损的情况下,很难挣到大钱,即使艰难挣到,以损失高层级满足的情况下换取低层级满足,也不划算吧。 投资的目的是为了个人需求的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其一,必须循序渐进,其二,不要以损失高层级满足为代价来换取低层级满足;第三,适当降低对预期满足的期望。 关于第三点,做一点简单说明。譬如马斯洛的后三级需求,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从表面上看,对很多个人投资者来讲,比较难以实现。但是,可以适当降低对实现形式的要求,譬如社交需求,通过投资实现社交满足并不一定要你成为投资大鳄在市场上游来游去才叫满足,通过与豆瓣友邻的良性的有效互动也可以认为是社交满足的实现。至于尊重和自我实现,也不一定非要都成为投资大师巴菲特才可获得,譬如我个人就认为豆瓣友邻里很多人都很让我尊重。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粗陋之见,观点难免不足和片面,还希望各位指点。至于文中所讲保持情绪安全的情况下挣钱,我也知其有些理想化,这样说,一方面是我本人对金钱不太敏感,一方面也是对资金提出一个目标和要求。知易行难,与各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