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最后一季-5】——A Room of One's Own
《一间自己的房间》是Virginia Woolf的代表作,今天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读完了。细腻的笔触,深邃的思想,诙谐的表达,开阔的视野,很难让人相信这些文字出自一名生在女权运动尚未成熟之时的女性之手。
在牛津剑桥这样孕育世界名流的学府,女性的脚步止于草坪之上、图书馆大门之前。女人,你读书有什么用?你终将嫁为人妇、你终将在照顾子女的碌碌中耗去青春和对世界的好奇与热情。纤纤玉指成了粗壮短杵,岁月之藤爬满光滑白皙的肌肤。你命中注定只是男人的财产,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谆谆告诫更让你以读书识字为耻辱。“女性在道德、体力、才能上均劣于男性。”——且不论这种根植在父权(夫权)社会价值观中毫无根据的评判是否只是男性渴求两性地位中优越感的盲目的自我安慰,至少这种偏见已经让19世纪以前所有的女性都无法接近真理,沦为男人的附庸。
Woolf的这本书,是女性文学批评的开篇鼻祖。女性要独立、要解放,首先必须经济独立,有稳定的收入(W的标准是每年500英镑,而我觉得在中国的话,每月至少2000左右,参考博士生津贴),还得有一间自己的房间——既是精神上的(保证不被别人的思想压迫、不被传统观念束缚),也是物质上的(保证不会受到噪音的干扰)。而她提出的“双性同体”的思想,似乎与中国古典哲学中的阴阳之对立统一有着某种契合。我的解读是这样的:男性和女性看待这个世界的视角、思维方式是迥异的,但优秀的文学作品,应当让读者忘记作者是男性还是女性,也就是说,文字应该不含有性别色彩。这不是说,我们需要放弃自己的性别,而是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对立性别的角度去观察这个世界,达到统一。
---关于男女平等----
我看过一期“百里挑一”。一个山东书生坚持认为“男女不可能绝对平等”,台上一位四川女孩(小学教师)则是一个典型的女权思想家,就因为这个原因把此男封杀。我想,这个问题根本不值得探讨。因为你俩首先就没有定义什么是平等。任何讨论、辩论的前提就是下定义,否则就是空对空。
那我来说说我对平等的理解吧。
1、我觉得我对今天的世界已经相当满意了,我有机会读书,我也可以在公共场合抛投露脸,不必裹着纱巾,不必缠着小脚,我的身体是自由的,我没有承受因为自己是女性而被社会强加的生理上的痛苦。
2、男性和女性,本来就是不同的。我虽然常说:别给世界套上“应该”的帽子,但是在这件事情上就必须有个“应该”,因为人不是真空活在一个人的孤岛上。我们要追求某种妥协,所谓“中庸之道”。摒弃社会对一个女性的期待,是损人不利己的。
3、谈谈婚姻。“剩女”这个词语是很有内涵的,但我更愿意看到“圣女”这个代名词。那些甘愿忍受寂寞而不愿放低标准、曲高和寡的女性,是值得敬佩的。无需批判,更无需效仿。28岁左右的女性,事业渐入佳境,但倘若没有成婚,就有沦为“剩女”之嫌,而30岁的男性,哪怕事业只是刚刚起步,若其单身,也被形容为“成熟”,倘若他已经小有成就、乃至大有财富,则被美称为“钻石王老五”。的确,女性的黄金年龄相当短,而男性则有这很长一段时间可以摸索、失败,他们的起点即使是在35岁,依然可以说是“大器晚成”。若男女之间有一丝一毫的不平等,那这就是所谓的不平等吧。但这是造物主所赐的生理现象,我们不能纯粹去反驳社会的“观念”吧?
这是我在23岁时候写下的读后感,不知5年10年以后会是怎样。大家姑且轻拍。
在牛津剑桥这样孕育世界名流的学府,女性的脚步止于草坪之上、图书馆大门之前。女人,你读书有什么用?你终将嫁为人妇、你终将在照顾子女的碌碌中耗去青春和对世界的好奇与热情。纤纤玉指成了粗壮短杵,岁月之藤爬满光滑白皙的肌肤。你命中注定只是男人的财产,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谆谆告诫更让你以读书识字为耻辱。“女性在道德、体力、才能上均劣于男性。”——且不论这种根植在父权(夫权)社会价值观中毫无根据的评判是否只是男性渴求两性地位中优越感的盲目的自我安慰,至少这种偏见已经让19世纪以前所有的女性都无法接近真理,沦为男人的附庸。
Woolf的这本书,是女性文学批评的开篇鼻祖。女性要独立、要解放,首先必须经济独立,有稳定的收入(W的标准是每年500英镑,而我觉得在中国的话,每月至少2000左右,参考博士生津贴),还得有一间自己的房间——既是精神上的(保证不被别人的思想压迫、不被传统观念束缚),也是物质上的(保证不会受到噪音的干扰)。而她提出的“双性同体”的思想,似乎与中国古典哲学中的阴阳之对立统一有着某种契合。我的解读是这样的:男性和女性看待这个世界的视角、思维方式是迥异的,但优秀的文学作品,应当让读者忘记作者是男性还是女性,也就是说,文字应该不含有性别色彩。这不是说,我们需要放弃自己的性别,而是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对立性别的角度去观察这个世界,达到统一。
---关于男女平等----
我看过一期“百里挑一”。一个山东书生坚持认为“男女不可能绝对平等”,台上一位四川女孩(小学教师)则是一个典型的女权思想家,就因为这个原因把此男封杀。我想,这个问题根本不值得探讨。因为你俩首先就没有定义什么是平等。任何讨论、辩论的前提就是下定义,否则就是空对空。
那我来说说我对平等的理解吧。
1、我觉得我对今天的世界已经相当满意了,我有机会读书,我也可以在公共场合抛投露脸,不必裹着纱巾,不必缠着小脚,我的身体是自由的,我没有承受因为自己是女性而被社会强加的生理上的痛苦。
2、男性和女性,本来就是不同的。我虽然常说:别给世界套上“应该”的帽子,但是在这件事情上就必须有个“应该”,因为人不是真空活在一个人的孤岛上。我们要追求某种妥协,所谓“中庸之道”。摒弃社会对一个女性的期待,是损人不利己的。
3、谈谈婚姻。“剩女”这个词语是很有内涵的,但我更愿意看到“圣女”这个代名词。那些甘愿忍受寂寞而不愿放低标准、曲高和寡的女性,是值得敬佩的。无需批判,更无需效仿。28岁左右的女性,事业渐入佳境,但倘若没有成婚,就有沦为“剩女”之嫌,而30岁的男性,哪怕事业只是刚刚起步,若其单身,也被形容为“成熟”,倘若他已经小有成就、乃至大有财富,则被美称为“钻石王老五”。的确,女性的黄金年龄相当短,而男性则有这很长一段时间可以摸索、失败,他们的起点即使是在35岁,依然可以说是“大器晚成”。若男女之间有一丝一毫的不平等,那这就是所谓的不平等吧。但这是造物主所赐的生理现象,我们不能纯粹去反驳社会的“观念”吧?
这是我在23岁时候写下的读后感,不知5年10年以后会是怎样。大家姑且轻拍。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