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人生没有什么事是重要的 杜尚
杜尚
杜尚(Marcel Duchamp 1887--1 968),出身在法国诺曼底小镇薄兰维勒,父亲为公证人。少年习画,外祖父、两个哥哥、一个妹妹都是画家。二十来岁已成为巴黎绘画界的先锋派画家之一,名列1 91 2年第一本介绍立体主义的书中。1 91 3年.其作品《下楼的裸女》在美国引起轰动.被美国人视为最出色的欧洲现代画家之一。正值其时,他却放弃了绘画.因为他从流派及门户之争中见出无论是传统艺术还是现代艺术,最后都会做成统治和奴役人的权威,剥夺人的心灵自由。从此他不再作画.只是独自探索用其他手段表达自己对艺术的看法:艺术可以是非艺术:人应该对“艺术”具备平常心,把艺术和人类的其他活动等同看待。唯有如此.人才能在精神上真正获得自由。杜尚对艺术权威的否定和不恭敬.最典型地体现在两件作品中:一是给达·芬奇的传世名作《蒙娜丽莎》画胡须:一是在小便池签上名作为他的作品。这两件作品都出现在1 920年前.那时.变艺术为非艺术的思想并不能为人理解和接受.因此,杜尚在近40年的时间里默默无闻.很少露面,也很少做作品.只以下棋自娱。直到1 958年后.随着波普艺术(一种拿日常俗物当艺术品的流派)出现,杜尚才重新被“发现“.他的反艺术思想迅速成为西方当代艺术的主流.造就了无权威无领导风格的后现代艺术的开放局面。至今,杜尚依然是西方艺术的精神领袖,无人超越。杜尚大概可以算是美术史研究中的”斯芬克斯之迷”。首先,这个人作品奇少,从他1 5岁开始留下的作品算起.到他27岁(1 91 3)时打算不再作画止,他的作品连习作都算上一共是101张。从1 913年到1 925年的1 2年间.他只创作了60件作品,其中有不少是”现成品”,即在现成的东西上签名,作为他的作品。其次,这个人拒绝做艺术家,安静隐退,不加入任何流派,不发表任何意见,艺术界越是轰轰烈烈的事情,他越是躲避。更少见的是,这个人完全不把艺术放在眼里!就是他.公然邈视大师杰作,在达·芬奇的传世肖像《蒙娜丽莎》上画了胡子,还把小便池当成作品拿到艺术展览会上去。可是奇怪,正是这个顶不拿艺术当一回事的人.艺术却特别愿意拿他当个事,在1 950年代后西方艺术出现的许多新流派,个个都争着要跟他攀亲结缘.认“贼”作父。他放弃做艺术家.从根基上颠覆艺术的地位.可是.艺术竟被他独自一人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方向.开创了西方艺术近半个世纪的繁荣(同时也包括混乱)。杜尚还在世时,关于他的研究已开始.1 960年代时已经出现了三到四本对杜尚的研究专著。到1 980年代,关于杜尚的研究专著已经占据了参考书目的4页.如今.在近年出版的杜尚专论中,关于杜尚研究的书目已长达1 7页之多。也就是说,杜尚研究每二十年以几何级数增长。毫无疑问,这个书单还会继续无限制延长。在这样浩繁的研究书籍里.杜尚的方方面面都应该被研究到了。执著的学者会上下求索.引经据典.费心搜求他在西方文化中可能的渊源,写成洋洋万言的宏论巨册。诚实的学者只能摇头叹息:杜尚的无形无相早已逃开了西方那张实证主义的密网。对于这个艺术家,人们越是研究.越是不能自拔,越是难以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杜尚这个人如此特殊?如此影响深远?杜尚的艺术.正像一位杜尚传记作者马奎斯((AIice Goldfarb Marquis)指出的:”杜尚的艺术最叫人迷惑的吸引力是他作品的重要性不是来自它们的美.却来自否定美:不是来自意义清晰,却来自模棱两可.不是来自丰饶多产.却来自吝啬少量;不是来自它所充分表达的.而是来自它所不可表达的;不是来自它的明白呈现.而是来自它的费解难测。”杜尚的为人,则像一位美国画家说的那样:”杜尚非常吸引人,你却不知道是什么使得他如此吸引人。”如果给杜尚画像,他的相貌是:椭圆的脸形,淡淡的眉毛,灰色的眼珠,挺拔的鼻子,象牙般光滑的皮肤。他的个头是1·68米。他的脸上常带笑容。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学者伏尔泰脸上也常带笑容,可那种笑容是进攻性的,尖酸辛辣的隽词名句任何时候都会脱口而出,去无情地嘲讽他的敌人。可是杜尚的笑容轻淡温和.不具任何进攻性.那是一种隐而不显的笑.不仅不露齿,甚至可以说连嘴唇都没有动,却在他的眼角眉梢,乃至体态上流露出来,那是一种洞悉了世态真相的笑,是对于一切颠倒迷惑,痴心妄想的轻嘲。可是他从不出口伤人,从不跟人起争执,这个反对一切社会流行价值的最彻底的叛逆者,终身没有一个敌人。他的基本情形是:学历,高中毕业.一生没有职业;长期未婚(67岁才结婚);没有任何财产——不光没有房子、汽车.家中甚至连书都没有一本;他的住处简单得像一个船舱;他旅行时常常不带任何行李,他把洗换的两件衬衣都穿在身上.牙刷放在口袋里: 所有认识他的人都喜欢他(无论男女).所有的艺术团体都想拉拢他,可是他从不属于任何女人.也不属于任何团体:他说话准确有效.绝无废话。连他的生活都是精确的:他量出为入,不花力气多挣一分钱,不积蓄任何多余的身外之财:他从不失态,一向从容镇静,他的镇静来自他的不在意。他的朋友说:“你不得不认为.这样的不在意是一种大智慧的表现。他说的每一件事都非常简单,完全不带倾向,这样极度的单纯反而极度迷人.你会注意到.他终其一生都在这个方式里生活着。”美国画家兼收藏家考普雷(Willam Copley)说:“请原谅我谈到杜尚时要把他当成圣人,他对我而言就是这么回事。圣人就是具有智慧之人.杜尚就是能够意识到在我们每个人鼻子底下的简单真理。”这就让我们好奇了,那么多卷帙浩繁的研究尚无法说透的杜尚.他的所有好处竞只是来自“鼻子底下的简单真理”7那究竟是什么样的简单真理7我们不妨试着从杜尚自身的言论中来了解他的简单。杜尚对人生所取的简单态度是:
“我从某个时候起认识到.一个人的生活不必负担太重,做太多的事.不必非要有妻子、孩子、房子、汽车。幸运的是我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相当早,这使得我得以长时间地过着单身生活。这样一来,我的生活比之娶妻生子的通常人的生活轻松多了。从根本上说,这是我生活的主要原则。所以我可以说,我过得很幸福……还有,我没有感到非要做出什么来不可.的压力,绘画对于我不是要拿出产品,或者要表现自己的压力。我从来没有感到过类似这样的要求:早上画素描,中午或是晚上画草图等等。…。我不是那种渴求什么的所谓有野心的人,我不喜欢渴求。首先这很累.其次.这并不会把事情做好。我并不期待任何东西,我也不需要任何东西。期待是需要的一种形式.是需要的一个结果,这个情况对我来说不存在。因为到现在为止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什么东西也没有做.我觉得挺好。…。我反对所有的那些……小心翼翼的盘算.一堆非常逻辑化的原因:我是该选择绘画,还是该选择别的去做个搞艺术的人,还是去结婚,有孩子,有房子……我没有那种预先的计划.我不为明天担心。”
杜尚对艺术和艺术家所取的简单态度是:”……活着,画画,做一个画家——从根本上不意味着任何东西。实际上在今天事情还是这样。一个人想成为画家.是因为他想要所谓的自由,他不想每天早上去坐办公室。”“我不觉得艺术家是那种必须做出什么东西来的社会角色.好像他欠了大众什么似的,我讨厌这种想法。”“我有兴趣的不是艺术作品.而是做出作品的人。”“一个个体,人之为人,人之为人的那个大脑.对我来说比他做出的东西要更有兴趣,因为我注意到许多艺术家只在重复他们自己。当然这是不得不如此的,你不可能总在创造。他们有这样的一种积习.使得他们.比如说.要在一个月里画出一张画来。一切取决于他们的工作速度,他们觉得他们欠了自己的社会每月和每年的画作。…。从根本上说,我不相信艺术家的创造功能,他和其他任何人是一样的人。他的工作是要做某种事情,那么商人也是要做某种事情……’艺术’这个词是从梵文来的.它的意思是。做’。现在每个人都在做些什么事,那些在画布和画框之内做东西的人就被称为艺术家。起先他们都是被称为工匠的,我更中意这个称呼。无论在世俗的、军事的、或是高雅的生活里.我是工匠。”“我不觉得艺术很有价值。是人发明艺术的,没有人就没有艺术。所有人造的都没有价值。…。艺术是一种瘾,类似吸毒的瘾。艺术家也好.收藏家也好,和艺术有任何联系的人也好.都是沾了这种瘾。艺术的存在绝对不是如同真理的存在一般。…。为什么允许艺术家的自我四处泛滥并毒害空气我们难道没有闻到空气中的恶臭…。每天在这个世界上有6000个展览在举行,因此,如果为一个展览,艺术家就认为是他艺术的终结.或相反是他艺术生涯的高峰,不是有点儿可笑吗你必须把自己看成六千分之一,就该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他对做人的基本看法是:
“我喜欢活着.呼吸,甚于喜欢工作。我不觉得我做的东西可以在将来对社会有什么重要意义。因此.如果你愿意这么看,我的艺术就可以是活着,每一秒,每一次呼吸就是一个作品.那是不留痕迹的,不可见不可思的.那是一种其乐融融的感觉。”“我不相信。个体’这个词,这个词是人造出来的。”因此“我对自己不认真。”“我什么都不信! 信”这个词又是一个错误。就像。‘判断’这个词。它们俩都是很可怕的观念,但世界却建筑在其上。我希望月球上不会是这个样子。…。我拒绝接受任何现成的东西.我怀疑一切。…。我总是想着要放下自己已经有的包袱。““我是非常不受诱惑的。…本来我们这个地球在浩瀚的宇宙中就是小而又小的一点,人们又老要摆出一种权威的面孔,这一点难道不够让人觉得好笑吗?”“我总觉得,如果把科学这类尺度稍微撑长一点,生活会变得更加有趣……当然我们毕竟要接受所谓科学的法则,因为这给生活带来许多便利,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就是事物的真相。也许它们只是幻相。我们太看重自己了,我们以为自己就是这个地球上的主宰,我对这一点非常怀疑。。“法则”这个词压根儿和我的处世原则相抵触,科学显然是一种封闭的循环.每50年或者某时候,新的法则一出,旧的就得全部改过。我看不出我们为什么要如此推崇科学.因此我要给出另一种证伪,我全部的所作所为就是在证伪.这就是我的个性,我就是不能对生活抱一本正经的态度.但是让一本正经带上幽默的色彩,倒是很有趣的。”“我们一旦把自己的思想放进词或句子中,事情全都会走了样。…所有这些玩笑——上帝的存在.无神论.决定论,自由意志,社会主义者,死亡等等.都是一盘被称为语言的棋局中的子儿,只有当一个人不介意在这盘棋局中的输赢,它们才会对于他有娱乐作用。”……
杜尚所说的这些对我们而言简单吗?似乎并不简单,他不要计划、盘算、渴望、追求,不要做艺术家、不高看艺术.“不相信什么地位”,甚至不看重自己。这对我们能行吗我们需要很多东西,渴求很多东西,我们需要发愤.有为,建设,追求……所有杜尚不要的那些东西,我们一样都不舍得放弃。退一步吧,我们可以学习他的艺术反权威,那么,我们究竟学到他什么了? 杜尚的艺术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他用最省力的方式进行创作在现成品上签个名就成。另一方面,他丝毫不畏惧进入任何最为细致繁琐的作品创作,他有几件作品都是极为耗时费工的活儿。他的《大玻璃》从画草图开始到最后停手.是11年时间,《手提的盒子》从1 938年起动手,一直到他过世之后才全部装配完毕。他的最后一件作品《给予》,是用22年时间完成的。后人学他,蜂拥而上的只是他轻松省事的一面。这正像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Salvador Dali)讽刺的:现在“现成品覆盖了全球!一块1 5码长的面包已经被变成1 5英里长了1”有谁肯来学杜尚的耐心,收敛.缓慢.无求?因此可以说,我们并没有找到所谓“鼻子底下的简单真理“,或者说,简单的真理对于我们并不简单呢。
那么杜尚对于我们意义何在?我们何苦非要去理会这个人,杜尚并不见得领这个情。他对自己一向低调,不喜欢看见自己被颂扬,被抬高。可气的只是.这个人活出了一种出众的美丽,让我们无法不去动心。尤其是眼下身处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人活得焦躁、忙乱、辛苦、昏闷。杜尚像一道清溪,一阵和风.一泓甘泉,一盏明灯,他的存在方式给了人一种安慰: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好好过,重新活,让自己从欲望里解放,从追逐中脱身.你可以赤手空拳,无名无位,但你可以做自己的主人.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妨碍到你。你可以活出自由,活出潇洒.活出快乐,活出生命的真意。
杜尚(Marcel Duchamp 1887--1 968),出身在法国诺曼底小镇薄兰维勒,父亲为公证人。少年习画,外祖父、两个哥哥、一个妹妹都是画家。二十来岁已成为巴黎绘画界的先锋派画家之一,名列1 91 2年第一本介绍立体主义的书中。1 91 3年.其作品《下楼的裸女》在美国引起轰动.被美国人视为最出色的欧洲现代画家之一。正值其时,他却放弃了绘画.因为他从流派及门户之争中见出无论是传统艺术还是现代艺术,最后都会做成统治和奴役人的权威,剥夺人的心灵自由。从此他不再作画.只是独自探索用其他手段表达自己对艺术的看法:艺术可以是非艺术:人应该对“艺术”具备平常心,把艺术和人类的其他活动等同看待。唯有如此.人才能在精神上真正获得自由。杜尚对艺术权威的否定和不恭敬.最典型地体现在两件作品中:一是给达·芬奇的传世名作《蒙娜丽莎》画胡须:一是在小便池签上名作为他的作品。这两件作品都出现在1 920年前.那时.变艺术为非艺术的思想并不能为人理解和接受.因此,杜尚在近40年的时间里默默无闻.很少露面,也很少做作品.只以下棋自娱。直到1 958年后.随着波普艺术(一种拿日常俗物当艺术品的流派)出现,杜尚才重新被“发现“.他的反艺术思想迅速成为西方当代艺术的主流.造就了无权威无领导风格的后现代艺术的开放局面。至今,杜尚依然是西方艺术的精神领袖,无人超越。杜尚大概可以算是美术史研究中的”斯芬克斯之迷”。首先,这个人作品奇少,从他1 5岁开始留下的作品算起.到他27岁(1 91 3)时打算不再作画止,他的作品连习作都算上一共是101张。从1 913年到1 925年的1 2年间.他只创作了60件作品,其中有不少是”现成品”,即在现成的东西上签名,作为他的作品。其次,这个人拒绝做艺术家,安静隐退,不加入任何流派,不发表任何意见,艺术界越是轰轰烈烈的事情,他越是躲避。更少见的是,这个人完全不把艺术放在眼里!就是他.公然邈视大师杰作,在达·芬奇的传世肖像《蒙娜丽莎》上画了胡子,还把小便池当成作品拿到艺术展览会上去。可是奇怪,正是这个顶不拿艺术当一回事的人.艺术却特别愿意拿他当个事,在1 950年代后西方艺术出现的许多新流派,个个都争着要跟他攀亲结缘.认“贼”作父。他放弃做艺术家.从根基上颠覆艺术的地位.可是.艺术竟被他独自一人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方向.开创了西方艺术近半个世纪的繁荣(同时也包括混乱)。杜尚还在世时,关于他的研究已开始.1 960年代时已经出现了三到四本对杜尚的研究专著。到1 980年代,关于杜尚的研究专著已经占据了参考书目的4页.如今.在近年出版的杜尚专论中,关于杜尚研究的书目已长达1 7页之多。也就是说,杜尚研究每二十年以几何级数增长。毫无疑问,这个书单还会继续无限制延长。在这样浩繁的研究书籍里.杜尚的方方面面都应该被研究到了。执著的学者会上下求索.引经据典.费心搜求他在西方文化中可能的渊源,写成洋洋万言的宏论巨册。诚实的学者只能摇头叹息:杜尚的无形无相早已逃开了西方那张实证主义的密网。对于这个艺术家,人们越是研究.越是不能自拔,越是难以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杜尚这个人如此特殊?如此影响深远?杜尚的艺术.正像一位杜尚传记作者马奎斯((AIice Goldfarb Marquis)指出的:”杜尚的艺术最叫人迷惑的吸引力是他作品的重要性不是来自它们的美.却来自否定美:不是来自意义清晰,却来自模棱两可.不是来自丰饶多产.却来自吝啬少量;不是来自它所充分表达的.而是来自它所不可表达的;不是来自它的明白呈现.而是来自它的费解难测。”杜尚的为人,则像一位美国画家说的那样:”杜尚非常吸引人,你却不知道是什么使得他如此吸引人。”如果给杜尚画像,他的相貌是:椭圆的脸形,淡淡的眉毛,灰色的眼珠,挺拔的鼻子,象牙般光滑的皮肤。他的个头是1·68米。他的脸上常带笑容。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学者伏尔泰脸上也常带笑容,可那种笑容是进攻性的,尖酸辛辣的隽词名句任何时候都会脱口而出,去无情地嘲讽他的敌人。可是杜尚的笑容轻淡温和.不具任何进攻性.那是一种隐而不显的笑.不仅不露齿,甚至可以说连嘴唇都没有动,却在他的眼角眉梢,乃至体态上流露出来,那是一种洞悉了世态真相的笑,是对于一切颠倒迷惑,痴心妄想的轻嘲。可是他从不出口伤人,从不跟人起争执,这个反对一切社会流行价值的最彻底的叛逆者,终身没有一个敌人。他的基本情形是:学历,高中毕业.一生没有职业;长期未婚(67岁才结婚);没有任何财产——不光没有房子、汽车.家中甚至连书都没有一本;他的住处简单得像一个船舱;他旅行时常常不带任何行李,他把洗换的两件衬衣都穿在身上.牙刷放在口袋里: 所有认识他的人都喜欢他(无论男女).所有的艺术团体都想拉拢他,可是他从不属于任何女人.也不属于任何团体:他说话准确有效.绝无废话。连他的生活都是精确的:他量出为入,不花力气多挣一分钱,不积蓄任何多余的身外之财:他从不失态,一向从容镇静,他的镇静来自他的不在意。他的朋友说:“你不得不认为.这样的不在意是一种大智慧的表现。他说的每一件事都非常简单,完全不带倾向,这样极度的单纯反而极度迷人.你会注意到.他终其一生都在这个方式里生活着。”美国画家兼收藏家考普雷(Willam Copley)说:“请原谅我谈到杜尚时要把他当成圣人,他对我而言就是这么回事。圣人就是具有智慧之人.杜尚就是能够意识到在我们每个人鼻子底下的简单真理。”这就让我们好奇了,那么多卷帙浩繁的研究尚无法说透的杜尚.他的所有好处竞只是来自“鼻子底下的简单真理”7那究竟是什么样的简单真理7我们不妨试着从杜尚自身的言论中来了解他的简单。杜尚对人生所取的简单态度是:
“我从某个时候起认识到.一个人的生活不必负担太重,做太多的事.不必非要有妻子、孩子、房子、汽车。幸运的是我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相当早,这使得我得以长时间地过着单身生活。这样一来,我的生活比之娶妻生子的通常人的生活轻松多了。从根本上说,这是我生活的主要原则。所以我可以说,我过得很幸福……还有,我没有感到非要做出什么来不可.的压力,绘画对于我不是要拿出产品,或者要表现自己的压力。我从来没有感到过类似这样的要求:早上画素描,中午或是晚上画草图等等。…。我不是那种渴求什么的所谓有野心的人,我不喜欢渴求。首先这很累.其次.这并不会把事情做好。我并不期待任何东西,我也不需要任何东西。期待是需要的一种形式.是需要的一个结果,这个情况对我来说不存在。因为到现在为止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什么东西也没有做.我觉得挺好。…。我反对所有的那些……小心翼翼的盘算.一堆非常逻辑化的原因:我是该选择绘画,还是该选择别的去做个搞艺术的人,还是去结婚,有孩子,有房子……我没有那种预先的计划.我不为明天担心。”
杜尚对艺术和艺术家所取的简单态度是:”……活着,画画,做一个画家——从根本上不意味着任何东西。实际上在今天事情还是这样。一个人想成为画家.是因为他想要所谓的自由,他不想每天早上去坐办公室。”“我不觉得艺术家是那种必须做出什么东西来的社会角色.好像他欠了大众什么似的,我讨厌这种想法。”“我有兴趣的不是艺术作品.而是做出作品的人。”“一个个体,人之为人,人之为人的那个大脑.对我来说比他做出的东西要更有兴趣,因为我注意到许多艺术家只在重复他们自己。当然这是不得不如此的,你不可能总在创造。他们有这样的一种积习.使得他们.比如说.要在一个月里画出一张画来。一切取决于他们的工作速度,他们觉得他们欠了自己的社会每月和每年的画作。…。从根本上说,我不相信艺术家的创造功能,他和其他任何人是一样的人。他的工作是要做某种事情,那么商人也是要做某种事情……’艺术’这个词是从梵文来的.它的意思是。做’。现在每个人都在做些什么事,那些在画布和画框之内做东西的人就被称为艺术家。起先他们都是被称为工匠的,我更中意这个称呼。无论在世俗的、军事的、或是高雅的生活里.我是工匠。”“我不觉得艺术很有价值。是人发明艺术的,没有人就没有艺术。所有人造的都没有价值。…。艺术是一种瘾,类似吸毒的瘾。艺术家也好.收藏家也好,和艺术有任何联系的人也好.都是沾了这种瘾。艺术的存在绝对不是如同真理的存在一般。…。为什么允许艺术家的自我四处泛滥并毒害空气我们难道没有闻到空气中的恶臭…。每天在这个世界上有6000个展览在举行,因此,如果为一个展览,艺术家就认为是他艺术的终结.或相反是他艺术生涯的高峰,不是有点儿可笑吗你必须把自己看成六千分之一,就该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他对做人的基本看法是:
“我喜欢活着.呼吸,甚于喜欢工作。我不觉得我做的东西可以在将来对社会有什么重要意义。因此.如果你愿意这么看,我的艺术就可以是活着,每一秒,每一次呼吸就是一个作品.那是不留痕迹的,不可见不可思的.那是一种其乐融融的感觉。”“我不相信。个体’这个词,这个词是人造出来的。”因此“我对自己不认真。”“我什么都不信! 信”这个词又是一个错误。就像。‘判断’这个词。它们俩都是很可怕的观念,但世界却建筑在其上。我希望月球上不会是这个样子。…。我拒绝接受任何现成的东西.我怀疑一切。…。我总是想着要放下自己已经有的包袱。““我是非常不受诱惑的。…本来我们这个地球在浩瀚的宇宙中就是小而又小的一点,人们又老要摆出一种权威的面孔,这一点难道不够让人觉得好笑吗?”“我总觉得,如果把科学这类尺度稍微撑长一点,生活会变得更加有趣……当然我们毕竟要接受所谓科学的法则,因为这给生活带来许多便利,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就是事物的真相。也许它们只是幻相。我们太看重自己了,我们以为自己就是这个地球上的主宰,我对这一点非常怀疑。。“法则”这个词压根儿和我的处世原则相抵触,科学显然是一种封闭的循环.每50年或者某时候,新的法则一出,旧的就得全部改过。我看不出我们为什么要如此推崇科学.因此我要给出另一种证伪,我全部的所作所为就是在证伪.这就是我的个性,我就是不能对生活抱一本正经的态度.但是让一本正经带上幽默的色彩,倒是很有趣的。”“我们一旦把自己的思想放进词或句子中,事情全都会走了样。…所有这些玩笑——上帝的存在.无神论.决定论,自由意志,社会主义者,死亡等等.都是一盘被称为语言的棋局中的子儿,只有当一个人不介意在这盘棋局中的输赢,它们才会对于他有娱乐作用。”……
杜尚所说的这些对我们而言简单吗?似乎并不简单,他不要计划、盘算、渴望、追求,不要做艺术家、不高看艺术.“不相信什么地位”,甚至不看重自己。这对我们能行吗我们需要很多东西,渴求很多东西,我们需要发愤.有为,建设,追求……所有杜尚不要的那些东西,我们一样都不舍得放弃。退一步吧,我们可以学习他的艺术反权威,那么,我们究竟学到他什么了? 杜尚的艺术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他用最省力的方式进行创作在现成品上签个名就成。另一方面,他丝毫不畏惧进入任何最为细致繁琐的作品创作,他有几件作品都是极为耗时费工的活儿。他的《大玻璃》从画草图开始到最后停手.是11年时间,《手提的盒子》从1 938年起动手,一直到他过世之后才全部装配完毕。他的最后一件作品《给予》,是用22年时间完成的。后人学他,蜂拥而上的只是他轻松省事的一面。这正像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Salvador Dali)讽刺的:现在“现成品覆盖了全球!一块1 5码长的面包已经被变成1 5英里长了1”有谁肯来学杜尚的耐心,收敛.缓慢.无求?因此可以说,我们并没有找到所谓“鼻子底下的简单真理“,或者说,简单的真理对于我们并不简单呢。
那么杜尚对于我们意义何在?我们何苦非要去理会这个人,杜尚并不见得领这个情。他对自己一向低调,不喜欢看见自己被颂扬,被抬高。可气的只是.这个人活出了一种出众的美丽,让我们无法不去动心。尤其是眼下身处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人活得焦躁、忙乱、辛苦、昏闷。杜尚像一道清溪,一阵和风.一泓甘泉,一盏明灯,他的存在方式给了人一种安慰: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好好过,重新活,让自己从欲望里解放,从追逐中脱身.你可以赤手空拳,无名无位,但你可以做自己的主人.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妨碍到你。你可以活出自由,活出潇洒.活出快乐,活出生命的真意。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