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永遠在路上
《在路上》,杰克·凱魯亞克的第二部小說,他的身上有一個更為響亮的標簽:跨掉的一代。
1950年代,麥卡錫主義陰影籠罩下的美國,冷戰鐵幕剛剛落下,保守的氣氛壓抑得透不過氣,於是凱魯亞克說,走吧,我們一起上路,穿越平原、谷地、沙漠,翻過落基山,一起去曬加州燦爛的陽光。“垮掉的一代”在路上漂泊,魂靈在大麻葉的煙霧中遊蕩,在波普爵士的樂聲中跳舞。
主人公只有一種狀態,在路上。上路是永遠的主旋律。不停的上路,從東到西,從西到東,伴隨著他們的是道路本身,很快就被花光的幾十塊乃至幾塊錢,沒完沒了的酒吧與酒,足夠的刺激和足夠的黑夜,永遠不夠的性和女人。與此同時,他們被自己過剩的精力與迷茫纏繞,如影隨行的還有貧窮的生活,以及未來本身。
看看這幫家伙都幹過些什麽:沒有目的的派對和紮堆,深陷矛盾和孤獨,不斷使自己陷入異鄉的落魄,也激情萬丈,唱著歌、跳著舞、朗誦著詩歌,也欺騙甚至盜竊,吸食毒品、分享一切體驗,跟不同的女人交歡並許下諾言……總之,處處想跟别人不一樣地生活而且確實這麽幹了,他們“試圖用能給世界一些新意的眼光來看世界。試圖尋找令人信服的……價值”。
我們沒有理想 流浪沒有方向
只是夢中的麥田,守著一片金黃
那永遠到不了的遠方
在路上 和我唱這一首歌
如果我有方向,那就是遠方
鋼鐵是怎樣鍊成,流浪不靠堅強
如果我有槍,早就上了鏜
如果能得到玫瑰,我只留下芳香
總是夢中麥田,守著 每一片金黃
哦喪失我的理想,用生命把牠埋葬
總是夢中麥田,守著 每一片金黃
喪失我的理想,用生命把牠埋葬
《在路上》裡的人物實際上是在“尋求,他們尋求的特定目標是精神領域的,雖然他們一有借口就橫越全國來回奔波,沿途尋找刺激,他們真正的旅途卻在精神層面;如果說他們似乎逾越了大部分法律和道德的界限,他們的出發點也僅僅是希望在另一側找到信仰”。
狂躁、激情、欲望、不安、懷疑、否定、叛逆,《在路上》是一群靈魂不安的人在尋找身心的歸所;一群精神困頓的人在拷問終極的信仰。
“我到底需要什麽?”,這樣的叩問太過於堅決生硬,凱魯亞克和“垮掉的一代”整整一代人,選擇了對政治生活的敵視冷漠,他們選擇瘋狂地追求感官的刺激,不斷縱酒、吸毒、性濫交、高速開車和信奉禪宗佛學。但生命未得到充實,激情沒有得到滿足,空虛依然讓精神長河泛濫成災。他的文學追求,他的放縱,他的性愛,他的吸毒……只不過是過眼煙雲。他唯一所擁有的就是深入骨髓的孤獨,他的人生就如同叔本華所說:“人生就是在痛苦與無聊之間搖擺。”
“我還年輕,我渴望上路。”這樣的詞句撥動了一代代人心中隱藏許久的共鳴,亦是《在路上》這本書長存不朽的原因。“跨掉的一代”擊潰的正是我們心中柔軟的地方。真正在路上的並不是我們,而是我們的青春時光。那些支離破碎的情感,深沉彌漫的悲哀,頹然無力的未來……總會在無意之間將我們緩慢擊潰,淚流滿面。
我還年輕,我渴望上路,我們在路上,沒有方向。
1950年代,麥卡錫主義陰影籠罩下的美國,冷戰鐵幕剛剛落下,保守的氣氛壓抑得透不過氣,於是凱魯亞克說,走吧,我們一起上路,穿越平原、谷地、沙漠,翻過落基山,一起去曬加州燦爛的陽光。“垮掉的一代”在路上漂泊,魂靈在大麻葉的煙霧中遊蕩,在波普爵士的樂聲中跳舞。
主人公只有一種狀態,在路上。上路是永遠的主旋律。不停的上路,從東到西,從西到東,伴隨著他們的是道路本身,很快就被花光的幾十塊乃至幾塊錢,沒完沒了的酒吧與酒,足夠的刺激和足夠的黑夜,永遠不夠的性和女人。與此同時,他們被自己過剩的精力與迷茫纏繞,如影隨行的還有貧窮的生活,以及未來本身。
看看這幫家伙都幹過些什麽:沒有目的的派對和紮堆,深陷矛盾和孤獨,不斷使自己陷入異鄉的落魄,也激情萬丈,唱著歌、跳著舞、朗誦著詩歌,也欺騙甚至盜竊,吸食毒品、分享一切體驗,跟不同的女人交歡並許下諾言……總之,處處想跟别人不一樣地生活而且確實這麽幹了,他們“試圖用能給世界一些新意的眼光來看世界。試圖尋找令人信服的……價值”。
我們沒有理想 流浪沒有方向
只是夢中的麥田,守著一片金黃
那永遠到不了的遠方
在路上 和我唱這一首歌
如果我有方向,那就是遠方
鋼鐵是怎樣鍊成,流浪不靠堅強
如果我有槍,早就上了鏜
如果能得到玫瑰,我只留下芳香
總是夢中麥田,守著 每一片金黃
哦喪失我的理想,用生命把牠埋葬
總是夢中麥田,守著 每一片金黃
喪失我的理想,用生命把牠埋葬
《在路上》裡的人物實際上是在“尋求,他們尋求的特定目標是精神領域的,雖然他們一有借口就橫越全國來回奔波,沿途尋找刺激,他們真正的旅途卻在精神層面;如果說他們似乎逾越了大部分法律和道德的界限,他們的出發點也僅僅是希望在另一側找到信仰”。
狂躁、激情、欲望、不安、懷疑、否定、叛逆,《在路上》是一群靈魂不安的人在尋找身心的歸所;一群精神困頓的人在拷問終極的信仰。
“我到底需要什麽?”,這樣的叩問太過於堅決生硬,凱魯亞克和“垮掉的一代”整整一代人,選擇了對政治生活的敵視冷漠,他們選擇瘋狂地追求感官的刺激,不斷縱酒、吸毒、性濫交、高速開車和信奉禪宗佛學。但生命未得到充實,激情沒有得到滿足,空虛依然讓精神長河泛濫成災。他的文學追求,他的放縱,他的性愛,他的吸毒……只不過是過眼煙雲。他唯一所擁有的就是深入骨髓的孤獨,他的人生就如同叔本華所說:“人生就是在痛苦與無聊之間搖擺。”
“我還年輕,我渴望上路。”這樣的詞句撥動了一代代人心中隱藏許久的共鳴,亦是《在路上》這本書長存不朽的原因。“跨掉的一代”擊潰的正是我們心中柔軟的地方。真正在路上的並不是我們,而是我們的青春時光。那些支離破碎的情感,深沉彌漫的悲哀,頹然無力的未來……總會在無意之間將我們緩慢擊潰,淚流滿面。
我還年輕,我渴望上路,我們在路上,沒有方向。
-
喬那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08-07-04 0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