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洲开车
在澳洲前后租了2次车,第1次是在塔斯马尼亚岛,抵达霍巴特机场之前就通过网络租了辆HOLTON牌(澳洲自有品牌,大概是和通用汽车公司合资的)的红色BARINA车,尺寸相当于标致207或者现代i-30。从霍巴特机场一直开到最西端的斯特拉恩(STRAHAN)再返回霍巴特机场,大约900公里。第2次是在大陆上,从墨尔本租的房车开到悉尼,大约1800多公里。两程总计不到3000公里,我开了其中的三分之一或者五分之二。
头一回在行车靠左的地区开车,一开始不习惯的主要有4点:
1、 到路口要先看右边来车而非左边,后来养成习惯到了路口不管有没有“give way”(让路)的标志牌都先停稳,想清楚,先看右边再启动;
2、 车道极窄,即使国道主干线在乡村地区也只有双向2车道,每条车道宽度绝对不超过3.25米,而且没有硬路肩。开着宽大的房车和对面飞驰而来的集装箱货车交会的时候,两车净间距不足50厘米,可以明显感到一股侧风导致车箱摇摆。
3、 进入环岛(澳洲和英国一样,在次要道路和支路上小环岛特别多)要先停住,避让环岛内行驶的车辆(同样是右边来车),如果环岛内没有车辆,则根据到达停止线的先后顺序,各个方向自觉轮流放行;
4、 HOLTON的转向灯拨杆是在右手边,而惯常的左手拨杆是雨刮。所以经常出现想打方向的时候就打开了雨刮还带喷水,这种手忙脚乱一直持续到快还车的时候都还偶尔出现。最奇怪的是后来租的BENZ房车的转向灯就在左手,和中国一样了,我想可能是BENZ本来是在德国按照大陆国家的习惯生产的右舵车,拿来澳洲改装之后也没改转向灯位置。
除此之外的驾驶规则就和中国差不多了,当然标志标线更加齐全,所有交通参与者的习惯(也可以说是素养)也更好。
在澳洲(欧洲也是一样)开车与国内还有个区别就是跟车很紧,所有车辆以同样的高速度紧跟着开行,时速100公里时前后车的间距一般不超过30米甚至只有20米,开始很不习惯,后来也就慢慢习惯了。
他们能跟车这么近,我想是有条件的:首先是对前车有信心,绝对不会突然急刹,突然变线;其次是对侧面来车和行人有信心,绝对不会有人闯红灯,绝对不会有车不让主线强行切入;再次是对道路状况和保障制度有信心,路面绝对不会有坑洞,遵章驾驶即使出车祸也会有保险公司负责赔付,不用担心撞上一个没买保险的黑车套牌车。
可惜这些刚刚养成的习惯,一回国都要改回来适应国情
头一回在行车靠左的地区开车,一开始不习惯的主要有4点:
1、 到路口要先看右边来车而非左边,后来养成习惯到了路口不管有没有“give way”(让路)的标志牌都先停稳,想清楚,先看右边再启动;
2、 车道极窄,即使国道主干线在乡村地区也只有双向2车道,每条车道宽度绝对不超过3.25米,而且没有硬路肩。开着宽大的房车和对面飞驰而来的集装箱货车交会的时候,两车净间距不足50厘米,可以明显感到一股侧风导致车箱摇摆。
3、 进入环岛(澳洲和英国一样,在次要道路和支路上小环岛特别多)要先停住,避让环岛内行驶的车辆(同样是右边来车),如果环岛内没有车辆,则根据到达停止线的先后顺序,各个方向自觉轮流放行;
4、 HOLTON的转向灯拨杆是在右手边,而惯常的左手拨杆是雨刮。所以经常出现想打方向的时候就打开了雨刮还带喷水,这种手忙脚乱一直持续到快还车的时候都还偶尔出现。最奇怪的是后来租的BENZ房车的转向灯就在左手,和中国一样了,我想可能是BENZ本来是在德国按照大陆国家的习惯生产的右舵车,拿来澳洲改装之后也没改转向灯位置。
除此之外的驾驶规则就和中国差不多了,当然标志标线更加齐全,所有交通参与者的习惯(也可以说是素养)也更好。
在澳洲(欧洲也是一样)开车与国内还有个区别就是跟车很紧,所有车辆以同样的高速度紧跟着开行,时速100公里时前后车的间距一般不超过30米甚至只有20米,开始很不习惯,后来也就慢慢习惯了。
他们能跟车这么近,我想是有条件的:首先是对前车有信心,绝对不会突然急刹,突然变线;其次是对侧面来车和行人有信心,绝对不会有人闯红灯,绝对不会有车不让主线强行切入;再次是对道路状况和保障制度有信心,路面绝对不会有坑洞,遵章驾驶即使出车祸也会有保险公司负责赔付,不用担心撞上一个没买保险的黑车套牌车。
可惜这些刚刚养成的习惯,一回国都要改回来适应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