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魔法秀栏目之首次触电经历
首次触电
其实准确的说,还真不是第一次触电,原来有给很多节目打过酱油,设计过花艺,或者干脆是个路人甲乙。但是正儿八经的有个摄影机对着,旁边再站个几个人瞅着,还真没有。
节目是光线传媒为上海教育台,现代女性两个栏目录制的《生活魔法秀》的插花休闲的节目。主要是希望倡导大家在生活之余,利用家里的一些常用的器皿插花,比如,餐具,帽子,等等。这次我就专门设计了用帽子和咖啡杯插花。 我很认同这种方式,其实,插花未必非得是上好的花器,名贵的花卉,自然,随意,贴近生活更能激起更多人对花艺的关注。
这也是花间小筑的理念--花艺,休闲,生活。
在这个行业10余年,有两种比较深的感受,一方面,花艺师的门槛很低,短短几个月的培训就入行,自称花艺师的人大有人在,花艺师并没有形成一个令人向往和尊敬的职业。另外一方面,花艺的商业化趋势使花艺行业更类似于消费品,有与一个从日本留学回来的花艺师朋友合作,每次她都很痛心疾首的说在日本学的那一套东西,在国内没有市场,比如婚礼的花艺,往往喜欢用巨量的花艺去堆砌,而缺少细节的设计。
坚持做慢生活的花艺,花间小筑也越来越朝着想要的方向发展。
花艺设计+场地布置+鲜花零售、预定+咖啡、茶、简餐+艺术书店+绿色植物+音乐+WIFI,定期的举办一些花艺DIY的活动。忙的话在门口挂一块牌子,“花事忙。。。”,闲的时候招待一些客人和朋友,让他们喜欢小筑,喜欢这种细节中的花艺。 那天一个朋友过来,说,咦,你们这有雕刻时光的味道了,呵呵,心里美开了花,但是还是知道有很多的不足。不过,既然已经在路上,那么,坚持走下去。
回到主题。其实首次触电的感觉并非美好,虽然之前有过一些类似的经验,也有过给一些平面杂志,如《瑞丽》、《out》、《花卉盆景》等杂志有过合作。但是和电视,真的没有多大关系。很简单的几句台词,不停的磕巴,表情也开始僵硬,不停的NG,幸亏,编导小童和摄影师鲁老师都是特别好的人,一个劲的说没关系没关系,就当是几个朋友一块分享插花的过程。
一些现场相片:
http://site.douban.com/widget/photos/2281648/
估计在4月底播出,敬请关注哟。呵呵。
其实准确的说,还真不是第一次触电,原来有给很多节目打过酱油,设计过花艺,或者干脆是个路人甲乙。但是正儿八经的有个摄影机对着,旁边再站个几个人瞅着,还真没有。
节目是光线传媒为上海教育台,现代女性两个栏目录制的《生活魔法秀》的插花休闲的节目。主要是希望倡导大家在生活之余,利用家里的一些常用的器皿插花,比如,餐具,帽子,等等。这次我就专门设计了用帽子和咖啡杯插花。 我很认同这种方式,其实,插花未必非得是上好的花器,名贵的花卉,自然,随意,贴近生活更能激起更多人对花艺的关注。
这也是花间小筑的理念--花艺,休闲,生活。
在这个行业10余年,有两种比较深的感受,一方面,花艺师的门槛很低,短短几个月的培训就入行,自称花艺师的人大有人在,花艺师并没有形成一个令人向往和尊敬的职业。另外一方面,花艺的商业化趋势使花艺行业更类似于消费品,有与一个从日本留学回来的花艺师朋友合作,每次她都很痛心疾首的说在日本学的那一套东西,在国内没有市场,比如婚礼的花艺,往往喜欢用巨量的花艺去堆砌,而缺少细节的设计。
坚持做慢生活的花艺,花间小筑也越来越朝着想要的方向发展。
花艺设计+场地布置+鲜花零售、预定+咖啡、茶、简餐+艺术书店+绿色植物+音乐+WIFI,定期的举办一些花艺DIY的活动。忙的话在门口挂一块牌子,“花事忙。。。”,闲的时候招待一些客人和朋友,让他们喜欢小筑,喜欢这种细节中的花艺。 那天一个朋友过来,说,咦,你们这有雕刻时光的味道了,呵呵,心里美开了花,但是还是知道有很多的不足。不过,既然已经在路上,那么,坚持走下去。
回到主题。其实首次触电的感觉并非美好,虽然之前有过一些类似的经验,也有过给一些平面杂志,如《瑞丽》、《out》、《花卉盆景》等杂志有过合作。但是和电视,真的没有多大关系。很简单的几句台词,不停的磕巴,表情也开始僵硬,不停的NG,幸亏,编导小童和摄影师鲁老师都是特别好的人,一个劲的说没关系没关系,就当是几个朋友一块分享插花的过程。
一些现场相片:
http://site.douban.com/widget/photos/2281648/
估计在4月底播出,敬请关注哟。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