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后伯林的自由观》 A
读这本书跟啃石头一样——借用孟德斯鸠的比喻。不管怎么样,继续跟伯林摔跤/死磕。现在多努力一点,将来可以省下返工的时间。——想法是这个想法,不过 a)据说有人读过十几遍伯林的文章还是觉得没读透需要再读,b)伯林有明确的现实关怀,有广泛的读者群,本书中的一些论文两者都缺乏(可能由于缺乏前者而缺乏后者)。试图通过读这本书来更好地,或者“真正地”理解伯林,那也许只不过是个美好的愿望而已。不过事实如何得读过才能知道了。
卡特,“自由的概念”
综述文章。综述性文章怎么写也是个需要学习的问题。
作者最后说,只有理解自由的确切本质和价值,自由主义者才可能建立各种令人信服的、融贯的自由主义理论。这种说法非常含糊,把“理解”替换成“定义”可能更好一点。另外,问题不在于令人信服而在于可操作性,洛克的理论,孟德斯鸠的理论,都是可操作的。令人信服但没有操作意义,那只是看起来美而已。看起来美当然也很好,但是没有用处的话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页6讲伯林,讲的过于简化了。消极自由是约束的不存在,积极自由是控制的在场。这个对立是完全不可理解的。一个人完全不受他人约束的话,自己能做成什么事情?跟别人有交往就有约束,没有约束相当于没有交往。控制也一样,有交往就有控制。作者没有讲清楚政府这个主体。伯林思考的背景是个人与政府的关系,后来人们“发现了社会”(例如J·S·密尔),严重约束个人的不止是政府,而且有社会。所以伯林思考的,就从比较清楚的个人-政府关系,变成了更加模糊的个人和群体的关系——看他的书就是这样。
要求消极自由,是指要求一个不受干预的领域——不受谁的干预?这个问题没有得到特别清楚的回答,因为不可能得到清楚的回答。不过一般把它理解为不受政府的干预也就可以了。但是不受政府的干预,也不意味着就可以为所欲为了。法律之外,还有习俗的约束。其中的含糊深究起来是令人绝望的。然后作者又谈到了积极自由,说积极自由的定义会将我们带向极权主义——其含义模糊不确切到令人绝望的另一个概念。(ps,极权主义政府——whatever this is——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战争,战争要求权力的集中,朝鲜这副德行的最初的历史原因还是比较清楚的吧。)总之作为常识,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伯林的意思,但是深究起细节来这样的大而化之的两个概念是完全不够用的。就像说某人受了风寒,或者嘴唇起泡是上了火,这我们完全可以理解大概是什么意思。但是试试深究一下“风寒”和“上火”这样的概念试试,绝对绝望死。
麦卡勒姆的文章可怜兮兮地独自占了一节的最后一段,一篇因其逻辑上的力量与美而不能被忽视的文章,但也是一篇没有后继者,没有结出任何果实的文章。就像恩格斯或马克思批评古典哲学一样,也可以说它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米勒,“《自由读本》导言”
强调对自由的理解,光靠哲学或逻辑分析是不够的,必须加上对历史的理解。历史上有三种自由观
1 共和主义的:自由是成为一个自由的政治共同体中的一个公民。
2 自由主义的:自由是个人的一项所有物,意味着他人强制或干涉的缺失。——一个人有吃饭的自由,但是把这种自由看成是个人的所有物在逻辑上是很糟糕的。吃饭,即使自己种粮食,总不可能自己把碗筷一起做出来的,所以总是需要其他人共同完成的事情。一件需要其他人共同完成的事情,为什么可以说成是一个人的所有物?当然我们都知道一个人说他有选择吃米饭还是吃面的自由的时候是什么意思,但是把这种自由说成是他的所有物却是对“事实!”、对实际上什么事情在发生的错误描述。
3 唯心主义的自由观:当一个人自主的时候,他就是自由的,所谓自主就似乎遵循自己真实的愿望或者关于自己应该如何生活的理性信念。
1强调政治制度,2强调政治制度和个人的关系,3强调个人自己
页28页批评伯林对什么构成了障碍的说明有些含混。29页批评伯林对积极自由的定义不够清晰,是多义的:
1 自我控制
2 有行动的能力,而不止是没有外界干涉。说因为没人干涉,所以盲人有看海的自由简直是××
3 理性的自我导向,非理性的行为不是自由
4 集体自我决定的自由,[作者没有强调伯林强调的是集体将自己的决定强加给个人的问题。]
——这个资料搜集的工作做得好。
作者认为4对应于共和主义,3对应于唯心主义。30页说伯林不反对4中的民-族-自决的自由。
31页,伯林对什么应该算作对自由的干涉或限制的说明不清晰不连贯。——作者真是做了非常好的非常耐心的资料搜集工作。
自由是干涉或障碍之缺乏,但是伯林自己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干涉或障碍
1 粗暴的直接干涉
2 间接干涉,背后使坏
3 让我失败的是其他人,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有意还是无意(无意!)
——作者说这出现在同一个段落中,但没说是哪一个段落。重读的时候注意点吧。
作者说哈耶克认为自由是1,斯坦纳认为自由的分配取决于财产的分配(障碍3),柯亨补充说自由的总量并不是不变的,作者自己认为消极自由的障碍只能是指他人负有道德责任的障碍(道德责任包括什么当然是无穷的争论了)。
这一部分的论证是非常美的。
然后说,泰勒和密尔认为消极自由怎么也还是不够,部分赞同积极自由。女性主义的挑战也很有力,认为因为家长制渗透到意识的深处,所以即使外部障碍不存在,内心障碍也还是会阻碍女性的自由。
作者最后分别讲述了怎么才是自由的,怎么会感到不自由。这一部分很可惜,伯林萦绕于心的个人和群体的冲突与融合消失不见了。作者长篇大论,但似乎根本不知道问题根源之所在啊。
戴,“论自由与真实的意愿”
讲真实意愿和真实自由。主要研究密尔,证明写出逻辑学教科书的密尔的逻辑也有不少错误。
温斯坦,“行动自由与自由的人”
78页提到的实际问题:广告与宣传的合法性,控制让人上瘾的药物,教育与灌输的区分,良心与对权威的义务之间的关系。
这些问题和自由问题的关联是,他们都会干涉会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是是否需要使用政府或法律来进行反干涉。政府或法律的干涉,被认为是对消极自由的侵犯,那么是否应该侵犯人的消极自由呢?作者认为关键是存在一些领域,这些领域对于发展和维持行为者有效做出选择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如果某些事物会破坏它,那么群体对个人的干涉就是正当的。
斯坦纳,“个人自由”
一开始说,自由是不受“另一个人”的干涉。伯林那里的群体和个人的冲突再一次不见了。
研究什么是所谓消极自由的障碍,最后自己下了个定义就把问题打发掉了:自由就是对自然物体(physical objects)的个人占有。
米勒,“对自由的约束”
由以出发的问题是经济不平等是否构成了对自由的首要约束。说明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受对道德义务的看法的影响,只有当他人对一种阻碍的存在负有道德责任时,这种阻碍才能被看成是对自由的约束。从106页讨论垄断的例子来看,似乎是认为经济不平等是指有人占有的多,有人占有的少。垄断者约束力消费者的自由,而所谓占有一般都指垄断性占有而非公有共同占有,所以问题就是一般性的垄断/经济不平等会不会影响自由。结论是资本主义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侵害了工人的自由。这当然。另外哈耶克讲了另一面,就是资本主义做大了蛋糕。理论上只能说明做大蛋糕和分蛋糕不公平这两种现象都有,但怎么处理矛盾只能是个依赖于各种条件的实践问题。
格林,“论自由主义立法与契约自由”
正确理解的自由是幸福的最大化。自由是做事情或享受事物的积极能力,而且该事情或事物是和其他人共做或共享的。仅仅排除强制无助于自由——可以排除人的强制,但排除之后要受大自然的更强大强制。服从是通向真正自由的第一步——加入社会=服从社会的共同法律/契约是通向自由的第一步。以上是美好的理论,真实的情况确是特权阶级的自由和大众的奴役(该文章写于十九世纪末的英国)。问题在于如何使大众自由。对工厂中的生产条件立法——黑心资本家是工人在严重损害健康的环境中工作,禁止女童和童工的超时劳动(我国的超时劳动是严重问题)。防止儿童不能受到教育。对劳动、教育和健康的立法是对契约自由的干涉,但这是正当的。另外中央集权和过度立法是两回事情。
“长远来看,廉价劳动是最昂贵的劳动;但这只是从长远来看如此,贪心的商人是不会考虑这么长远的”。
A 伯林谈论的积极自由,应该是格林带入政治思想中的概念。但是伯林没怎么提到格林的名字,那是因为格林并没有把这种思路推向极端,禁止童工,在现代是理所当然的。而伯林所批评的靶子却是推向极端的积极自由。其中细节不想在这里深究了。只想说一个人只要看一下格林的文章就能理解为什么积极自由是一种值得尊敬的理论。
B 格林最后谈到了禁酒。禁酒令在英国没有实行吧,不过在美国后来写入了宪法。这个法律的结局不太好,只能说格林对人的看法未免稍微好了一点。
麦克弗森,“伯林关于自由的区分”
认为伯林的积极自由与能力最大化的概念是一回事(可比较上一篇文章)。伯林低估了缺乏获得生活与劳动之手段的机会之重要。
151页,认为伯林使用了一种可以追溯到霍布斯的,机械的、惯性的概念。霍布斯假定每个人的运动与其他每个人的运动是对立的和互相妨碍的。这种假设是否有意义反过来又取决于如下的条件,即仅当一个人假设了一个原子化的市场社会,其中每个人又为了获得一切而同其他每个人展开竞争。接受这个假设正是伯林消极自由概念根本局限所在。——佩服,佩服。
152页,伯林修正后认为自由包括实现这些可能性的难易程度,而这就将自由的条件纳入自由本身了。“从威逼或支配或束缚或禁锢之阙如到敞开之可能性的数量和实现它们的容易程度,这其间还有很长的一步;这一步正是引领消极自由走向积极自由的途径”。——十分佩服。
153页,积极自由事实上对于发展意义上的人的能力。
156页,三种积极自由观念:
a 自我做主
b 理性的人对不理性的人的强制
c 支配性权威的民主概念
伯林主要是把c和消极自由对比,而关键却是a和b的关系。b是一切麻烦的制造者。158页,b不是从a中推出来的,跟a也不相容。a是可能的,麦克弗森说,只要结束了匮乏和阶级冲突,人们就可以自己做主而不互相冲突。但是伯林坚信任何一个社会中都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目的或价值冲突,“……必须为了一些终极价值而牺牲另一些终极价值,就成为人类困境的一个永恒特征”。因为冲突存在,所以a是不可能的。【这是很糟糕的论证,价值冲突的人为什么不能各干各的互不干扰?当然内心的价值冲突是另一回事了。】159页,麦克弗森认为,存在一个社会,在其中价值冲突并不必然是永恒的。【麦克弗森这是没看出来,一个人内心的价值冲突确实会是总是存在的,因为人总是有死的:时间有限,要做的太多。】
162,积极自由有危险,但密尔指出,消极自由已经成为非个人主义的、集体的、帝国主义的“自由事业”的借口。两者同样都是危险的。作者提出反榨取的/发展的自由,来替代消极/积极自由。
读不动了,啃石头啃到没胃口了。跑步去。
卡特,“自由的概念”
综述文章。综述性文章怎么写也是个需要学习的问题。
作者最后说,只有理解自由的确切本质和价值,自由主义者才可能建立各种令人信服的、融贯的自由主义理论。这种说法非常含糊,把“理解”替换成“定义”可能更好一点。另外,问题不在于令人信服而在于可操作性,洛克的理论,孟德斯鸠的理论,都是可操作的。令人信服但没有操作意义,那只是看起来美而已。看起来美当然也很好,但是没有用处的话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页6讲伯林,讲的过于简化了。消极自由是约束的不存在,积极自由是控制的在场。这个对立是完全不可理解的。一个人完全不受他人约束的话,自己能做成什么事情?跟别人有交往就有约束,没有约束相当于没有交往。控制也一样,有交往就有控制。作者没有讲清楚政府这个主体。伯林思考的背景是个人与政府的关系,后来人们“发现了社会”(例如J·S·密尔),严重约束个人的不止是政府,而且有社会。所以伯林思考的,就从比较清楚的个人-政府关系,变成了更加模糊的个人和群体的关系——看他的书就是这样。
要求消极自由,是指要求一个不受干预的领域——不受谁的干预?这个问题没有得到特别清楚的回答,因为不可能得到清楚的回答。不过一般把它理解为不受政府的干预也就可以了。但是不受政府的干预,也不意味着就可以为所欲为了。法律之外,还有习俗的约束。其中的含糊深究起来是令人绝望的。然后作者又谈到了积极自由,说积极自由的定义会将我们带向极权主义——其含义模糊不确切到令人绝望的另一个概念。(ps,极权主义政府——whatever this is——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战争,战争要求权力的集中,朝鲜这副德行的最初的历史原因还是比较清楚的吧。)总之作为常识,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伯林的意思,但是深究起细节来这样的大而化之的两个概念是完全不够用的。就像说某人受了风寒,或者嘴唇起泡是上了火,这我们完全可以理解大概是什么意思。但是试试深究一下“风寒”和“上火”这样的概念试试,绝对绝望死。
麦卡勒姆的文章可怜兮兮地独自占了一节的最后一段,一篇因其逻辑上的力量与美而不能被忽视的文章,但也是一篇没有后继者,没有结出任何果实的文章。就像恩格斯或马克思批评古典哲学一样,也可以说它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米勒,“《自由读本》导言”
强调对自由的理解,光靠哲学或逻辑分析是不够的,必须加上对历史的理解。历史上有三种自由观
1 共和主义的:自由是成为一个自由的政治共同体中的一个公民。
2 自由主义的:自由是个人的一项所有物,意味着他人强制或干涉的缺失。——一个人有吃饭的自由,但是把这种自由看成是个人的所有物在逻辑上是很糟糕的。吃饭,即使自己种粮食,总不可能自己把碗筷一起做出来的,所以总是需要其他人共同完成的事情。一件需要其他人共同完成的事情,为什么可以说成是一个人的所有物?当然我们都知道一个人说他有选择吃米饭还是吃面的自由的时候是什么意思,但是把这种自由说成是他的所有物却是对“事实!”、对实际上什么事情在发生的错误描述。
3 唯心主义的自由观:当一个人自主的时候,他就是自由的,所谓自主就似乎遵循自己真实的愿望或者关于自己应该如何生活的理性信念。
1强调政治制度,2强调政治制度和个人的关系,3强调个人自己
页28页批评伯林对什么构成了障碍的说明有些含混。29页批评伯林对积极自由的定义不够清晰,是多义的:
1 自我控制
2 有行动的能力,而不止是没有外界干涉。说因为没人干涉,所以盲人有看海的自由简直是××
3 理性的自我导向,非理性的行为不是自由
4 集体自我决定的自由,[作者没有强调伯林强调的是集体将自己的决定强加给个人的问题。]
——这个资料搜集的工作做得好。
作者认为4对应于共和主义,3对应于唯心主义。30页说伯林不反对4中的民-族-自决的自由。
31页,伯林对什么应该算作对自由的干涉或限制的说明不清晰不连贯。——作者真是做了非常好的非常耐心的资料搜集工作。
自由是干涉或障碍之缺乏,但是伯林自己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干涉或障碍
1 粗暴的直接干涉
2 间接干涉,背后使坏
3 让我失败的是其他人,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有意还是无意(无意!)
——作者说这出现在同一个段落中,但没说是哪一个段落。重读的时候注意点吧。
作者说哈耶克认为自由是1,斯坦纳认为自由的分配取决于财产的分配(障碍3),柯亨补充说自由的总量并不是不变的,作者自己认为消极自由的障碍只能是指他人负有道德责任的障碍(道德责任包括什么当然是无穷的争论了)。
这一部分的论证是非常美的。
然后说,泰勒和密尔认为消极自由怎么也还是不够,部分赞同积极自由。女性主义的挑战也很有力,认为因为家长制渗透到意识的深处,所以即使外部障碍不存在,内心障碍也还是会阻碍女性的自由。
作者最后分别讲述了怎么才是自由的,怎么会感到不自由。这一部分很可惜,伯林萦绕于心的个人和群体的冲突与融合消失不见了。作者长篇大论,但似乎根本不知道问题根源之所在啊。
戴,“论自由与真实的意愿”
讲真实意愿和真实自由。主要研究密尔,证明写出逻辑学教科书的密尔的逻辑也有不少错误。
温斯坦,“行动自由与自由的人”
78页提到的实际问题:广告与宣传的合法性,控制让人上瘾的药物,教育与灌输的区分,良心与对权威的义务之间的关系。
这些问题和自由问题的关联是,他们都会干涉会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是是否需要使用政府或法律来进行反干涉。政府或法律的干涉,被认为是对消极自由的侵犯,那么是否应该侵犯人的消极自由呢?作者认为关键是存在一些领域,这些领域对于发展和维持行为者有效做出选择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如果某些事物会破坏它,那么群体对个人的干涉就是正当的。
斯坦纳,“个人自由”
一开始说,自由是不受“另一个人”的干涉。伯林那里的群体和个人的冲突再一次不见了。
研究什么是所谓消极自由的障碍,最后自己下了个定义就把问题打发掉了:自由就是对自然物体(physical objects)的个人占有。
米勒,“对自由的约束”
由以出发的问题是经济不平等是否构成了对自由的首要约束。说明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受对道德义务的看法的影响,只有当他人对一种阻碍的存在负有道德责任时,这种阻碍才能被看成是对自由的约束。从106页讨论垄断的例子来看,似乎是认为经济不平等是指有人占有的多,有人占有的少。垄断者约束力消费者的自由,而所谓占有一般都指垄断性占有而非公有共同占有,所以问题就是一般性的垄断/经济不平等会不会影响自由。结论是资本主义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侵害了工人的自由。这当然。另外哈耶克讲了另一面,就是资本主义做大了蛋糕。理论上只能说明做大蛋糕和分蛋糕不公平这两种现象都有,但怎么处理矛盾只能是个依赖于各种条件的实践问题。
格林,“论自由主义立法与契约自由”
正确理解的自由是幸福的最大化。自由是做事情或享受事物的积极能力,而且该事情或事物是和其他人共做或共享的。仅仅排除强制无助于自由——可以排除人的强制,但排除之后要受大自然的更强大强制。服从是通向真正自由的第一步——加入社会=服从社会的共同法律/契约是通向自由的第一步。以上是美好的理论,真实的情况确是特权阶级的自由和大众的奴役(该文章写于十九世纪末的英国)。问题在于如何使大众自由。对工厂中的生产条件立法——黑心资本家是工人在严重损害健康的环境中工作,禁止女童和童工的超时劳动(我国的超时劳动是严重问题)。防止儿童不能受到教育。对劳动、教育和健康的立法是对契约自由的干涉,但这是正当的。另外中央集权和过度立法是两回事情。
“长远来看,廉价劳动是最昂贵的劳动;但这只是从长远来看如此,贪心的商人是不会考虑这么长远的”。
A 伯林谈论的积极自由,应该是格林带入政治思想中的概念。但是伯林没怎么提到格林的名字,那是因为格林并没有把这种思路推向极端,禁止童工,在现代是理所当然的。而伯林所批评的靶子却是推向极端的积极自由。其中细节不想在这里深究了。只想说一个人只要看一下格林的文章就能理解为什么积极自由是一种值得尊敬的理论。
B 格林最后谈到了禁酒。禁酒令在英国没有实行吧,不过在美国后来写入了宪法。这个法律的结局不太好,只能说格林对人的看法未免稍微好了一点。
麦克弗森,“伯林关于自由的区分”
认为伯林的积极自由与能力最大化的概念是一回事(可比较上一篇文章)。伯林低估了缺乏获得生活与劳动之手段的机会之重要。
151页,认为伯林使用了一种可以追溯到霍布斯的,机械的、惯性的概念。霍布斯假定每个人的运动与其他每个人的运动是对立的和互相妨碍的。这种假设是否有意义反过来又取决于如下的条件,即仅当一个人假设了一个原子化的市场社会,其中每个人又为了获得一切而同其他每个人展开竞争。接受这个假设正是伯林消极自由概念根本局限所在。——佩服,佩服。
152页,伯林修正后认为自由包括实现这些可能性的难易程度,而这就将自由的条件纳入自由本身了。“从威逼或支配或束缚或禁锢之阙如到敞开之可能性的数量和实现它们的容易程度,这其间还有很长的一步;这一步正是引领消极自由走向积极自由的途径”。——十分佩服。
153页,积极自由事实上对于发展意义上的人的能力。
156页,三种积极自由观念:
a 自我做主
b 理性的人对不理性的人的强制
c 支配性权威的民主概念
伯林主要是把c和消极自由对比,而关键却是a和b的关系。b是一切麻烦的制造者。158页,b不是从a中推出来的,跟a也不相容。a是可能的,麦克弗森说,只要结束了匮乏和阶级冲突,人们就可以自己做主而不互相冲突。但是伯林坚信任何一个社会中都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目的或价值冲突,“……必须为了一些终极价值而牺牲另一些终极价值,就成为人类困境的一个永恒特征”。因为冲突存在,所以a是不可能的。【这是很糟糕的论证,价值冲突的人为什么不能各干各的互不干扰?当然内心的价值冲突是另一回事了。】159页,麦克弗森认为,存在一个社会,在其中价值冲突并不必然是永恒的。【麦克弗森这是没看出来,一个人内心的价值冲突确实会是总是存在的,因为人总是有死的:时间有限,要做的太多。】
162,积极自由有危险,但密尔指出,消极自由已经成为非个人主义的、集体的、帝国主义的“自由事业”的借口。两者同样都是危险的。作者提出反榨取的/发展的自由,来替代消极/积极自由。
读不动了,啃石头啃到没胃口了。跑步去。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