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复制为题材的其它艺术作品 (2009年)
(一)
《西西弗的神话》
法国,加缪著
这种精神与加缪的《荒谬集》中《西西弗的神话》想要阐释给我们的哲理是如出一辙的。西西弗作为一个悲剧人物,在天神既定的惩罚措施中,日复一日地重复复制“推石上山,置顶滑落”的“动作”。看似可笑或荒谬,但是同样揭示出了人在面对既定命运所表现出的自我觉醒和乐观态度。西西弗并非不明白他所经历的劫难是一个无限循环的命定,无限重复没有尽头,而是在了解了这既定的悲剧后以乐观的心态作出最后的自我抉择。揭示了“无休止的重复的痛苦”、“觉醒到痛苦后的荒谬感”和“个人选择的幸福”之间的关系。
(二)
电影:逃出克隆岛(Island)
编剧: Caspian Tredwell-Owen / Alex Kurtzman / Roberto Orci
导演: Michael Bay
主演: Ewan McGregor / Scarlett Johansson / Djimon Hounsou / Sean Bean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官方网站: http://www.theisland-themovie.com/
上映日期: 2005-07-22
语言: 英语
又名: 绝地再生 / 谎岛叛变 / 神秘岛
剧情介绍:
林肯(伊万•麦克格雷格 Ewan McGregor饰)和乔丹(斯嘉丽•约翰逊 Scarlett Johansson饰)以为他们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社区里。据科学家说,他们是地球最后一批存活的人类。而在他们这个群体里面,将会抽签决定人选,派去一个世外桃源的小岛上面生活。然而在没选中之前,他们得忍受没有自由、备受监管的生活。
当林肯和乔丹“幸运”当选后,他们却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原来所谓的世外桃源岛根本不存在,而他们本身,也只是岛上居民克隆版本;他们前往小岛,迎接来的不是美丽生活,而是掏出他们的鲜活的器官,用以拯救人类。而林肯亲眼目睹了他的朋友,如何在手术刀下被解剖。于是,二人的这次当选,也成为了逃出克隆岛的绝好机会。
影片分析:
克隆岛内的每一个个体在岛外都有其原型,他们都是被封锁在岛内的复制品,他们的原型都是在美国社会中拥有财富和地位的人物。而金融寡头、科学狂人和政要的勾结却想要从中获取利益。此片是对当今世界最惨淡最反讽的一次预言,在这个世界中,每个人都是商品,每个人的一生都只是资本流通的一个节点,而所谓的“亚特兰蒂斯”,只不过是资本所操控的一个幻梦而已。
而岛内的复制品根本不存在任何知情权。哪怕是最最基本的人类对异性萌发的情感和求知欲都在克隆岛内日益严密的监视中竭力被遏制。此片的线索只两个复制品从欺瞒到觉醒,从被动接受“命运安排”到主动反抗的过程。从一种无意识地接受到人的自我觉醒和反抗的过程,折射出的是人类对于思想及其所支配的行为自由的最深层次的诉求,也借机暗讽了美国社会大众文化处于的尴尬境地,一方面政府和财团相互勾结在资本主义的机制下,少数人企图为了维护财团阶级的利益干预大众舆论及其新闻自由,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大众文化在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体系下的内省性和批判性是有局限性的。
然而这种说法可能更接近于法兰克福学派的论断,就美国当下的社会而言,此片可能更着重地探讨了克隆技术对于人的道德领域的挑战,在未来的领域内,克隆技术一旦被运用于人类的器官再造或是复制,其结果将是具有毁灭性的。这不仅剥夺了克隆体的自由,还在道德领域内给自身设下反人权的陷进。制造出不健康、畸形或短寿的人,将是对人权的一种侵犯。同时也揭示了克隆人的现实应用是违背人类生命伦理的,它将带来一系列道德伦理和法律上争议。
此片通过演绎因为滥用克隆技术而导致的与人类的传统伦理价值观相悖的行为所带来的空前灾难是意在给人以警示。
(三)
当代艺术展:复制的偶像: 岳敏君作品 (2004-2006)
展览时间:6月1日-6月11日
展览地点:深圳市何香凝美术馆
岳敏君的绘画以及造型艺术作品向来带有他浓重的个人色彩以及个人符号。
面部特征的反复变形、夸张、重复形成一种荒诞可笑的视觉效果。他的作品滑稽、无聊、调侃、幽默。一方面容易让人联想到,当代大众文是以寻求娱乐搞笑为宗旨的肤浅的文化,一味的模仿与复制,为了娱乐而艺术。甚至所有的偶像都是以复制的手法和套路制造出来的。而另一方面,当文化变成一种产业,偶像变成复制品,这种带有嘲讽意义的艺术作品竟也在这种流行文化的潮流之中以流行文化的复制搞怪等手法去结构和嘲讽流行文化。这是本身也是一件很荒诞的事情,而折荒诞中中也折射出艺术家对艺术态度的反观。
有评论家认为 岳敏君的艺术作品“以嘲讽的语调质疑现实的生存,以荒诞的形式凸现存在的本质。画面中表达了对很多通行价值观的怀疑,但没有直接的愤怒,他只是嘲讽,有着一种赖皮赖脸的嬉笑表达犀利的幽默。”
然而结合岳敏君艺术作品的本身以及他对自己作品所要表现的内容的解释,他似乎只是诉说,却并没有表达个人对于时尚消费文化明确的褒贬观点。倘若他是对大众文化持否定态度的,那他就不应该以大众文化的复制夸张的形式与反讽大众文化。因而他的作品含义在一种不可言说的荒谬感中存在着,让观者这是觉得他在面对大众文化产业的时候,是“不断复制的笑”的,可是这种复制的笑似乎五味俱全,既是一种不可遏止的趋势,其中又有多少进步性,是值得商榷的。
(四)
TITLE: Installation view from ‘Sleep and Repeat’
ARTIST: Steve Powers
WORK DATE: 2007
PERIOD: 21st century
CATEGORY: Installations
STYLE: Contemporary (ca. 1945-present)
这幅诙谐幽默的当代艺术作品以波普的方式叙述着作者以及以其为典型的当代人的生活状态,朝九晚五,起早贪黑的生活充斥了这个人生。正如题目一样,Everything Is This.
Sleep and Repeated.毫无例外地,一切被重复着,自己的生活被重复着。
此作品一共被分为16小格,每一个格子单独看都成为生活中的一个片段,但是串联在一起又揭示了现代人烦躁压抑,不断重复的生活模式。
其中出现了两次的“刀”也暗示出现代人心理的极度压抑和恐慌。有一幅画中,是一个灯塔的形象,在光芒里凸显出“ME”的字样,暗示了现代人生活缺乏隐私性,私密性,部分明星的私人空间被暴露在公共传媒领域的趋势。
每一个独立小格里几乎都有方形的身影。这些不断重复的方形,一方面揭示了repeated 这一主题,另一方面则以其本身的形状特质暗示了作者的意图,人生活在一个方形的拘束里,条条框框的限制,以及无限重成为了现代人生存的枷锁,也成为约束现代人自身发展的精神壁垒。
(五)
作品名:机械复制
作者:洪东禄
年 代:2006年作
尺 寸:93×125cm
成千上万的3D娃娃造型为观者再造了一个多维的视觉空间。这些娃娃就是经过复制的个体,周身充满了扦插的电线或是导管。有一种机械时代特有的生物与机械相结合之感。
不仅从人物的造型还是构图布局,还是质感的表现,都含有浓郁的现代文化产业中动漫文化和电子机械艺术的缩影,充满时代气息。从他的作品可以感受到新新人类的特质,也折射出现代科学技术影响下正在转变的美学观念,这幅作品所传达的信息时机械时代手动曼以及卡通影响下所特有的。机械复制的产物除了机械之外还有人类,还有人类的行为和观念,都在一步一步地受到技术爆炸所带来的影响。
《西西弗的神话》
法国,加缪著
这种精神与加缪的《荒谬集》中《西西弗的神话》想要阐释给我们的哲理是如出一辙的。西西弗作为一个悲剧人物,在天神既定的惩罚措施中,日复一日地重复复制“推石上山,置顶滑落”的“动作”。看似可笑或荒谬,但是同样揭示出了人在面对既定命运所表现出的自我觉醒和乐观态度。西西弗并非不明白他所经历的劫难是一个无限循环的命定,无限重复没有尽头,而是在了解了这既定的悲剧后以乐观的心态作出最后的自我抉择。揭示了“无休止的重复的痛苦”、“觉醒到痛苦后的荒谬感”和“个人选择的幸福”之间的关系。
(二)
电影:逃出克隆岛(Island)
编剧: Caspian Tredwell-Owen / Alex Kurtzman / Roberto Orci
导演: Michael Bay
主演: Ewan McGregor / Scarlett Johansson / Djimon Hounsou / Sean Bean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官方网站: http://www.theisland-themovie.com/
上映日期: 2005-07-22
语言: 英语
又名: 绝地再生 / 谎岛叛变 / 神秘岛
剧情介绍:
林肯(伊万•麦克格雷格 Ewan McGregor饰)和乔丹(斯嘉丽•约翰逊 Scarlett Johansson饰)以为他们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社区里。据科学家说,他们是地球最后一批存活的人类。而在他们这个群体里面,将会抽签决定人选,派去一个世外桃源的小岛上面生活。然而在没选中之前,他们得忍受没有自由、备受监管的生活。
当林肯和乔丹“幸运”当选后,他们却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原来所谓的世外桃源岛根本不存在,而他们本身,也只是岛上居民克隆版本;他们前往小岛,迎接来的不是美丽生活,而是掏出他们的鲜活的器官,用以拯救人类。而林肯亲眼目睹了他的朋友,如何在手术刀下被解剖。于是,二人的这次当选,也成为了逃出克隆岛的绝好机会。
影片分析:
克隆岛内的每一个个体在岛外都有其原型,他们都是被封锁在岛内的复制品,他们的原型都是在美国社会中拥有财富和地位的人物。而金融寡头、科学狂人和政要的勾结却想要从中获取利益。此片是对当今世界最惨淡最反讽的一次预言,在这个世界中,每个人都是商品,每个人的一生都只是资本流通的一个节点,而所谓的“亚特兰蒂斯”,只不过是资本所操控的一个幻梦而已。
而岛内的复制品根本不存在任何知情权。哪怕是最最基本的人类对异性萌发的情感和求知欲都在克隆岛内日益严密的监视中竭力被遏制。此片的线索只两个复制品从欺瞒到觉醒,从被动接受“命运安排”到主动反抗的过程。从一种无意识地接受到人的自我觉醒和反抗的过程,折射出的是人类对于思想及其所支配的行为自由的最深层次的诉求,也借机暗讽了美国社会大众文化处于的尴尬境地,一方面政府和财团相互勾结在资本主义的机制下,少数人企图为了维护财团阶级的利益干预大众舆论及其新闻自由,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大众文化在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体系下的内省性和批判性是有局限性的。
然而这种说法可能更接近于法兰克福学派的论断,就美国当下的社会而言,此片可能更着重地探讨了克隆技术对于人的道德领域的挑战,在未来的领域内,克隆技术一旦被运用于人类的器官再造或是复制,其结果将是具有毁灭性的。这不仅剥夺了克隆体的自由,还在道德领域内给自身设下反人权的陷进。制造出不健康、畸形或短寿的人,将是对人权的一种侵犯。同时也揭示了克隆人的现实应用是违背人类生命伦理的,它将带来一系列道德伦理和法律上争议。
此片通过演绎因为滥用克隆技术而导致的与人类的传统伦理价值观相悖的行为所带来的空前灾难是意在给人以警示。
(三)
当代艺术展:复制的偶像: 岳敏君作品 (2004-2006)
展览时间:6月1日-6月11日
展览地点:深圳市何香凝美术馆
岳敏君的绘画以及造型艺术作品向来带有他浓重的个人色彩以及个人符号。
面部特征的反复变形、夸张、重复形成一种荒诞可笑的视觉效果。他的作品滑稽、无聊、调侃、幽默。一方面容易让人联想到,当代大众文是以寻求娱乐搞笑为宗旨的肤浅的文化,一味的模仿与复制,为了娱乐而艺术。甚至所有的偶像都是以复制的手法和套路制造出来的。而另一方面,当文化变成一种产业,偶像变成复制品,这种带有嘲讽意义的艺术作品竟也在这种流行文化的潮流之中以流行文化的复制搞怪等手法去结构和嘲讽流行文化。这是本身也是一件很荒诞的事情,而折荒诞中中也折射出艺术家对艺术态度的反观。
有评论家认为 岳敏君的艺术作品“以嘲讽的语调质疑现实的生存,以荒诞的形式凸现存在的本质。画面中表达了对很多通行价值观的怀疑,但没有直接的愤怒,他只是嘲讽,有着一种赖皮赖脸的嬉笑表达犀利的幽默。”
然而结合岳敏君艺术作品的本身以及他对自己作品所要表现的内容的解释,他似乎只是诉说,却并没有表达个人对于时尚消费文化明确的褒贬观点。倘若他是对大众文化持否定态度的,那他就不应该以大众文化的复制夸张的形式与反讽大众文化。因而他的作品含义在一种不可言说的荒谬感中存在着,让观者这是觉得他在面对大众文化产业的时候,是“不断复制的笑”的,可是这种复制的笑似乎五味俱全,既是一种不可遏止的趋势,其中又有多少进步性,是值得商榷的。
(四)
TITLE: Installation view from ‘Sleep and Repeat’
ARTIST: Steve Powers
WORK DATE: 2007
PERIOD: 21st century
CATEGORY: Installations
STYLE: Contemporary (ca. 1945-present)
这幅诙谐幽默的当代艺术作品以波普的方式叙述着作者以及以其为典型的当代人的生活状态,朝九晚五,起早贪黑的生活充斥了这个人生。正如题目一样,Everything Is This.
Sleep and Repeated.毫无例外地,一切被重复着,自己的生活被重复着。
此作品一共被分为16小格,每一个格子单独看都成为生活中的一个片段,但是串联在一起又揭示了现代人烦躁压抑,不断重复的生活模式。
其中出现了两次的“刀”也暗示出现代人心理的极度压抑和恐慌。有一幅画中,是一个灯塔的形象,在光芒里凸显出“ME”的字样,暗示了现代人生活缺乏隐私性,私密性,部分明星的私人空间被暴露在公共传媒领域的趋势。
每一个独立小格里几乎都有方形的身影。这些不断重复的方形,一方面揭示了repeated 这一主题,另一方面则以其本身的形状特质暗示了作者的意图,人生活在一个方形的拘束里,条条框框的限制,以及无限重成为了现代人生存的枷锁,也成为约束现代人自身发展的精神壁垒。
(五)
作品名:机械复制
作者:洪东禄
年 代:2006年作
尺 寸:93×125cm
成千上万的3D娃娃造型为观者再造了一个多维的视觉空间。这些娃娃就是经过复制的个体,周身充满了扦插的电线或是导管。有一种机械时代特有的生物与机械相结合之感。
不仅从人物的造型还是构图布局,还是质感的表现,都含有浓郁的现代文化产业中动漫文化和电子机械艺术的缩影,充满时代气息。从他的作品可以感受到新新人类的特质,也折射出现代科学技术影响下正在转变的美学观念,这幅作品所传达的信息时机械时代手动曼以及卡通影响下所特有的。机械复制的产物除了机械之外还有人类,还有人类的行为和观念,都在一步一步地受到技术爆炸所带来的影响。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