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你不喜欢的中文作家?(单向街沙龙精选— 杨葵+苗炜+东东枪+陈晓卿 )
⊙嘉宾素描
杨葵:坛子脸,柔情汉,业余写作,新作《百家姓》。
陈晓卿:据杨葵在《百家姓》中描述,陈制片吃了山寨手机的亏,从此留下心理阴影,于是暗下决心:苦练反应能力。他分头逮了只蚊子和萤火虫养起来,白天盯着蚊子,晚上盯着萤火虫。
苗炜:对他来说,最不想听到的问题是为什么反复从三联辞职。
东东枪:其择偶标准-肤白,貌美,气质佳,聪明善良能生娃,有意电联。
⊙沙龙精选
1. 看着她什么都有了
杨葵:“我今天在微博上说了,60%的人冲东东枪来的,30%的人冲苗炜的人,剩下的10%里面,90%是冲陈晓卿来的,我怕来看我的人实在太少,就把我媳妇带来了,没人帮我拍照留念的时候,我媳妇会帮我拍。”“你们不用管我,尽管和你们心目中的帅哥聊,我老婆在我对面呢,我看着她就什么都有了。”
2. 居高临下的姿态?
陈晓卿:微博上有一个问题,说看了很多写人的书,大家写得都比较平易近人,为什么你这本书写得有点高高在上的感觉?对读者是不是有点不尊敬?
杨葵:这评论我也看到了,我是这么想的:每个人在读一本书、看一幅画,乃至观察世界,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而这结论跟作者、画家、世界本来的态度其实没太大关系。是看书的人自己认为,这个人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在写书。所以我也没什么可说的。
3. 什么样的才算好文字?
我比较喜欢一个好朋友的评价,他说其实你写什么、写谁都不重要,我比较关注写这些东西的这个人的心态如何、他的用心方式、他的世界观。
我认同这说法。我觉得这就叫用心写作,“用心”这个词被用滥了,其实里边内涵很深,千山万水,只有自己一步步摸爬滚打过来,才知道什么叫用心。
我在上一本书里曾经说过,不做作的文字是好文字,做作不做作,这就是在讲用心。如实地对待自己,是怎样就是怎样,不要掩饰。当你想用文字炫,想用文字表达自己老派,想用文字表达自己有学识,想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玩世不恭……这些就都是做作。可能有些人看不出来,但明眼人一眼看穿。
4. 悲凉
读者:看《过得去》的时候,最大的感受是悲凉,
杨葵:悲凉的问题,我这岁数,本来底子就是悲凉的吧。人生即苦,我无法雀跃。
5. 琢磨这些东西更好玩
东东枪:看《百家姓》时会想起,会想起汪曾祺的短篇,还有冯骥才当年的小小说。想知道杨老师对汪曾祺的文字怎么看的?
杨葵:我上大学的时候特别喜欢他。我大学写作课第一篇作业写的就是他。汪、冯这两个人的文字我都喜欢。
我在网上看到不少人拿《百家姓》跟《俗世奇人》、跟汪曾祺互相比,有说杨葵写得比人家差远了,也有人说杨葵写得比这些人不差啊,等等。这好像是某一类人读书的一种习惯,特别在意谁像谁,比来比去的,看苗炜的小说,就说很像卡佛;看东东枪的书,就说很像马三立……我自己年轻的时候读书也是这样,包括我写汪曾祺作业的时候也是这样写的,他的老师是沈从文,所以他像沈从文,他从沈从文那儿汲取养分,等等。
我现在就觉得,阅读中应该放弃这些没什么意义的比较,你又不去做学问,爱像谁像谁。多琢磨这东西写得怎么样,哪儿有问题,哪儿写得不赖,琢磨这些东西比琢磨它像谁更有意思,更好玩。
6. 不喜欢用成语
苗炜:还有一个我特别不喜欢的东西——成语。所以很多成语我不认识,比如东东枪翻译奥巴马演讲里面的什么手什么足,这些词我都是查字典的。虽然我学的是中文,但是我不爱用成语,更不愿意记典故。我看书的时候遇到成语就跳过去,我就觉得它是一个表达被固定化的意思,你用了这个成语,这个时候的情感跟已经用过这个成语的人是一样的。
7. “砸场”的五岳散人
五岳散人:其实这本书挺奇怪的,昨天刚在这个书店买了,发现这本书体量很小,跟我本人不是很相称,看了以后的感觉,杨葵老师的书是一种特压抑的书,压抑着自己内心的优越感。你是绝对的精英,但是非要拉到跟我们这样的人平起平坐对谈的程度上,你就会发现两种文字在你之间的冲突非常可怕,你做这件事都是让我觉得特佩服的,能压抑自己的身份,但是又压抑不住,您要是出第三本书的话,我希望你能做到是真真正正的对我们说话,谢谢!
8. 冯唐的文字看着有点闹心
读者:冯唐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人,他更乐意在文字中表达自己。杨葵老师写得克制一些,涉及一些人生哲学的表达,非常克制,更多的是白描。
杨葵:冯唐是我好朋友,他第一本书(《万物生长》)我就写过书评。我周围的朋友中有很多他的粉丝,比如陈晓卿。但我不太爱看他写的东西,他写的东西我看着有点闹心,现在我电脑桌面上就有他的新作《不二》,我正在看。我还是不太喜欢。他跟我显然不是一个类型,我还是喜欢更安静一点的东西。
9. 李海鹏“造假”?
读者:李海鹏的文字怎么样?
杨葵:他出了《佛祖在一号线》我没看过,很多年前,李海鹏作为《南方周末》记者电话采访过我,采访内容好像是北京胡同什么的。我特别认真地跟他说了40分钟的电话。隔了一段时间《南方周末》出来了,报纸上是这么写的——杨葵说,冒号引号,冒号引号里大概有四五百字,可这四五百字没有一句话是我说的。所以我就不太想看这个人的书了。
10. 说说你不喜欢的中文作家
杨葵:最不喜欢的是胡兰成,油头滑脑的。木心不喜欢,五岳散人说的精英、优越感、压抑,投放在木心那儿挺合适的,投放在我这儿不太合适;余华也是,这话我跟他本人说过;陈丹青是忽喜欢忽不喜欢。
杨葵:坛子脸,柔情汉,业余写作,新作《百家姓》。
陈晓卿:据杨葵在《百家姓》中描述,陈制片吃了山寨手机的亏,从此留下心理阴影,于是暗下决心:苦练反应能力。他分头逮了只蚊子和萤火虫养起来,白天盯着蚊子,晚上盯着萤火虫。
苗炜:对他来说,最不想听到的问题是为什么反复从三联辞职。
东东枪:其择偶标准-肤白,貌美,气质佳,聪明善良能生娃,有意电联。
![]() |
左起:陈晓卿,东东枪,杨葵,苗炜。 |
⊙沙龙精选
1. 看着她什么都有了
杨葵:“我今天在微博上说了,60%的人冲东东枪来的,30%的人冲苗炜的人,剩下的10%里面,90%是冲陈晓卿来的,我怕来看我的人实在太少,就把我媳妇带来了,没人帮我拍照留念的时候,我媳妇会帮我拍。”“你们不用管我,尽管和你们心目中的帅哥聊,我老婆在我对面呢,我看着她就什么都有了。”
2. 居高临下的姿态?
陈晓卿:微博上有一个问题,说看了很多写人的书,大家写得都比较平易近人,为什么你这本书写得有点高高在上的感觉?对读者是不是有点不尊敬?
杨葵:这评论我也看到了,我是这么想的:每个人在读一本书、看一幅画,乃至观察世界,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而这结论跟作者、画家、世界本来的态度其实没太大关系。是看书的人自己认为,这个人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在写书。所以我也没什么可说的。
3. 什么样的才算好文字?
我比较喜欢一个好朋友的评价,他说其实你写什么、写谁都不重要,我比较关注写这些东西的这个人的心态如何、他的用心方式、他的世界观。
我认同这说法。我觉得这就叫用心写作,“用心”这个词被用滥了,其实里边内涵很深,千山万水,只有自己一步步摸爬滚打过来,才知道什么叫用心。
我在上一本书里曾经说过,不做作的文字是好文字,做作不做作,这就是在讲用心。如实地对待自己,是怎样就是怎样,不要掩饰。当你想用文字炫,想用文字表达自己老派,想用文字表达自己有学识,想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玩世不恭……这些就都是做作。可能有些人看不出来,但明眼人一眼看穿。
4. 悲凉
读者:看《过得去》的时候,最大的感受是悲凉,
杨葵:悲凉的问题,我这岁数,本来底子就是悲凉的吧。人生即苦,我无法雀跃。
5. 琢磨这些东西更好玩
东东枪:看《百家姓》时会想起,会想起汪曾祺的短篇,还有冯骥才当年的小小说。想知道杨老师对汪曾祺的文字怎么看的?
杨葵:我上大学的时候特别喜欢他。我大学写作课第一篇作业写的就是他。汪、冯这两个人的文字我都喜欢。
我在网上看到不少人拿《百家姓》跟《俗世奇人》、跟汪曾祺互相比,有说杨葵写得比人家差远了,也有人说杨葵写得比这些人不差啊,等等。这好像是某一类人读书的一种习惯,特别在意谁像谁,比来比去的,看苗炜的小说,就说很像卡佛;看东东枪的书,就说很像马三立……我自己年轻的时候读书也是这样,包括我写汪曾祺作业的时候也是这样写的,他的老师是沈从文,所以他像沈从文,他从沈从文那儿汲取养分,等等。
我现在就觉得,阅读中应该放弃这些没什么意义的比较,你又不去做学问,爱像谁像谁。多琢磨这东西写得怎么样,哪儿有问题,哪儿写得不赖,琢磨这些东西比琢磨它像谁更有意思,更好玩。
6. 不喜欢用成语
苗炜:还有一个我特别不喜欢的东西——成语。所以很多成语我不认识,比如东东枪翻译奥巴马演讲里面的什么手什么足,这些词我都是查字典的。虽然我学的是中文,但是我不爱用成语,更不愿意记典故。我看书的时候遇到成语就跳过去,我就觉得它是一个表达被固定化的意思,你用了这个成语,这个时候的情感跟已经用过这个成语的人是一样的。
7. “砸场”的五岳散人
五岳散人:其实这本书挺奇怪的,昨天刚在这个书店买了,发现这本书体量很小,跟我本人不是很相称,看了以后的感觉,杨葵老师的书是一种特压抑的书,压抑着自己内心的优越感。你是绝对的精英,但是非要拉到跟我们这样的人平起平坐对谈的程度上,你就会发现两种文字在你之间的冲突非常可怕,你做这件事都是让我觉得特佩服的,能压抑自己的身份,但是又压抑不住,您要是出第三本书的话,我希望你能做到是真真正正的对我们说话,谢谢!
8. 冯唐的文字看着有点闹心
读者:冯唐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人,他更乐意在文字中表达自己。杨葵老师写得克制一些,涉及一些人生哲学的表达,非常克制,更多的是白描。
杨葵:冯唐是我好朋友,他第一本书(《万物生长》)我就写过书评。我周围的朋友中有很多他的粉丝,比如陈晓卿。但我不太爱看他写的东西,他写的东西我看着有点闹心,现在我电脑桌面上就有他的新作《不二》,我正在看。我还是不太喜欢。他跟我显然不是一个类型,我还是喜欢更安静一点的东西。
9. 李海鹏“造假”?
读者:李海鹏的文字怎么样?
杨葵:他出了《佛祖在一号线》我没看过,很多年前,李海鹏作为《南方周末》记者电话采访过我,采访内容好像是北京胡同什么的。我特别认真地跟他说了40分钟的电话。隔了一段时间《南方周末》出来了,报纸上是这么写的——杨葵说,冒号引号,冒号引号里大概有四五百字,可这四五百字没有一句话是我说的。所以我就不太想看这个人的书了。
10. 说说你不喜欢的中文作家
杨葵:最不喜欢的是胡兰成,油头滑脑的。木心不喜欢,五岳散人说的精英、优越感、压抑,投放在木心那儿挺合适的,投放在我这儿不太合适;余华也是,这话我跟他本人说过;陈丹青是忽喜欢忽不喜欢。
理想国imaginist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四本书,看透权力、人性与时代 (20人喜欢)
- 送给妈妈的母亲节礼物|《更年期,不是忍忍就好》线下展陈 (6人喜欢)
- 6家小城书店,6个轨道外的人生|世界读书日 (22人喜欢)
- 书单|编纂十年、畅销经典|霸权是如何衰落的? (6人喜欢)
- 书单|台女文学专辑 | 在她们的文字中,感受自己的心跳 (2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