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一峰写彭浩翔
(via http://janly9093.blog.163.com/blog/static/363187742008108114636487/)
爱你恨你,问君知否?
每个人生命中总会遇上一些与自己完全是两个极端的人,而里面总有一两个会成为好友,然后别人知道后会惊讶地问你:“吓?你点会同佢friend 0架?”(你怎么会和他是朋友?)
到现时为止我遇上了两个,他们都有以下几个共通点:直到爆;极度大男人,但有令人讶异的细心;恨他的人会想他死,爱他的人会为他死。一个是少爷占,因为是电台旧友,曾组成3P、写<19>的词、交换日记,大概也算得上有点关系;但另一个则是风牛马不相及,连我们自己也不明所以为何『有偈倾』(有话说)——彭浩翔。哈!
相识经过不详述了,想知道的话可以参考他为我第一本书《音乐·旅·情》写的序;我们这十多年来一直有联络才是耐人寻味,但无论如何要多谢当年《Yes!》掀起的廉价偶像精品热潮,让创办人倪震邵国华有闲钱办了八期学生周报。我们就是当年几个无薪学生编辑其中两个。
现在他是导演,我是唱作人,但十多年前其实我们有一共同目标:希望成为作家。虽然我们现在也分别在不同领域创作,与文字有直接间接的关系,但当年我们真的想过笔耕,扒格子揾(找)食啊!
那只是我们各自生命中的一个短暂过程,但在那个相交点我见识了一个绝顶聪明,也绝顶无聊的家伙的一点恶行。我读过他当时的短篇,点子多多,大部分却是在讲一些理论上说得通但不切实际的观点,如为何我们不应该锁门,很无赖;不过最离谱的(我认为)是他一定、一定会有意或装作不经意地将他与女孩子的相处或打情骂俏放进故事里,只要能提及“女孩子”三个字的机会都不会放过。
他教我“有些人是可以蓄意得罪的”,也是他教我“创作人一定要把钱花光才可以有动力继续创作,所以要拼命享受生活”的。光是这几点已经足以让我们做不成朋友了,但可能就是这几个性格上的极端在我们之间产生了微妙的化学作用,他越“坏”时我便越“好”。这些年来每次聚在一起时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因为我们生活上没有重叠的地方,所以什么都可以说个痛快。照理他应该有觉得我是蠢货的时候,但我也不介意,因为每次我骂他“贱格”时我们都吃吃笑着。
学生编辑事件之后的十年,除了那些闲时胡扯一番之外,我们的生命还有几个相交点;97年一起在叱咤903主持一个节目,名叫<XXX>(一听便知那是一件错事,但与我俩的感情没有关系);03年大家分别首次获得金马奖,他赢了最佳新晋导演,我则拿了最佳电影歌曲作曲奖;04年我与另外两位独立音乐人the pancakes和ketchup在香港艺术节演出了<1,2,3到你!音乐会>,他则担任了由莫文蔚主演的实验性舞台剧<再生缘>的监制与导演。大家都是第一次跟艺术节扯上关系啊。
我们走的路多么不一样,但在人生几件大事上刚巧没竞争地碰上了,有点邪门。
可是,我还是不能具体地说出我们有什么共同语言,直至早前闲聊时说起那时香港一套抄袭美国片的卖座电影时,我才顿时醒觉,原来我们这些年来有些东西是一致的。他说为了那套抄袭电影感到很惋惜,也有点愤怒,因为那揾(找)快钱的勾当长远来说只会把香港电影搞垮,让别人看不起;听到他那样说时,我沉默了一会,但还是按捺不住带点激动带点兴奋的说,我也希望有朝一日我的音乐可以出口,我可以骄傲地说那是我做的,是香港做的!所以我还是宁愿多花点时间气力去创作……
就是了。我终于找到了那理由,我们骨子里都有点无可救药的骄傲,有种对现状的不满令我们不断向前倾,为了对得住自己也好,为了将来的听众观众设想也好,我们都选择了赚辛苦钱,博有朝一日……有朝一日……总之没有唐吉柯德的疯狂,也有秋瑾的贞烈成分。
十年前想不到十年后的现在我们会各自做着现在的事,再十年以后的今天又会如何呢?唯一可以肯定的,就只是我一定一定不会爱上他,他也一定一定不会爱上我。个人喜好各有不同而已,没褒没贬的。
彭先生,奥斯卡见。Cheers!
爱你恨你,问君知否?
每个人生命中总会遇上一些与自己完全是两个极端的人,而里面总有一两个会成为好友,然后别人知道后会惊讶地问你:“吓?你点会同佢friend 0架?”(你怎么会和他是朋友?)
到现时为止我遇上了两个,他们都有以下几个共通点:直到爆;极度大男人,但有令人讶异的细心;恨他的人会想他死,爱他的人会为他死。一个是少爷占,因为是电台旧友,曾组成3P、写<19>的词、交换日记,大概也算得上有点关系;但另一个则是风牛马不相及,连我们自己也不明所以为何『有偈倾』(有话说)——彭浩翔。哈!
相识经过不详述了,想知道的话可以参考他为我第一本书《音乐·旅·情》写的序;我们这十多年来一直有联络才是耐人寻味,但无论如何要多谢当年《Yes!》掀起的廉价偶像精品热潮,让创办人倪震邵国华有闲钱办了八期学生周报。我们就是当年几个无薪学生编辑其中两个。
现在他是导演,我是唱作人,但十多年前其实我们有一共同目标:希望成为作家。虽然我们现在也分别在不同领域创作,与文字有直接间接的关系,但当年我们真的想过笔耕,扒格子揾(找)食啊!
那只是我们各自生命中的一个短暂过程,但在那个相交点我见识了一个绝顶聪明,也绝顶无聊的家伙的一点恶行。我读过他当时的短篇,点子多多,大部分却是在讲一些理论上说得通但不切实际的观点,如为何我们不应该锁门,很无赖;不过最离谱的(我认为)是他一定、一定会有意或装作不经意地将他与女孩子的相处或打情骂俏放进故事里,只要能提及“女孩子”三个字的机会都不会放过。
他教我“有些人是可以蓄意得罪的”,也是他教我“创作人一定要把钱花光才可以有动力继续创作,所以要拼命享受生活”的。光是这几点已经足以让我们做不成朋友了,但可能就是这几个性格上的极端在我们之间产生了微妙的化学作用,他越“坏”时我便越“好”。这些年来每次聚在一起时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因为我们生活上没有重叠的地方,所以什么都可以说个痛快。照理他应该有觉得我是蠢货的时候,但我也不介意,因为每次我骂他“贱格”时我们都吃吃笑着。
学生编辑事件之后的十年,除了那些闲时胡扯一番之外,我们的生命还有几个相交点;97年一起在叱咤903主持一个节目,名叫<XXX>(一听便知那是一件错事,但与我俩的感情没有关系);03年大家分别首次获得金马奖,他赢了最佳新晋导演,我则拿了最佳电影歌曲作曲奖;04年我与另外两位独立音乐人the pancakes和ketchup在香港艺术节演出了<1,2,3到你!音乐会>,他则担任了由莫文蔚主演的实验性舞台剧<再生缘>的监制与导演。大家都是第一次跟艺术节扯上关系啊。
我们走的路多么不一样,但在人生几件大事上刚巧没竞争地碰上了,有点邪门。
可是,我还是不能具体地说出我们有什么共同语言,直至早前闲聊时说起那时香港一套抄袭美国片的卖座电影时,我才顿时醒觉,原来我们这些年来有些东西是一致的。他说为了那套抄袭电影感到很惋惜,也有点愤怒,因为那揾(找)快钱的勾当长远来说只会把香港电影搞垮,让别人看不起;听到他那样说时,我沉默了一会,但还是按捺不住带点激动带点兴奋的说,我也希望有朝一日我的音乐可以出口,我可以骄傲地说那是我做的,是香港做的!所以我还是宁愿多花点时间气力去创作……
就是了。我终于找到了那理由,我们骨子里都有点无可救药的骄傲,有种对现状的不满令我们不断向前倾,为了对得住自己也好,为了将来的听众观众设想也好,我们都选择了赚辛苦钱,博有朝一日……有朝一日……总之没有唐吉柯德的疯狂,也有秋瑾的贞烈成分。
十年前想不到十年后的现在我们会各自做着现在的事,再十年以后的今天又会如何呢?唯一可以肯定的,就只是我一定一定不会爱上他,他也一定一定不会爱上我。个人喜好各有不同而已,没褒没贬的。
彭先生,奥斯卡见。Cheers!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