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青春的岁月我们身不由己——中国摇滚20年:子曰秋野
![]() |
春的岁月 我们身不由己
只因这胸中 燃烧的梦想
——许巍《完美生活》
秋野——子曰乐队主唱。自1995年组建至今,子曰只出过两张专辑,却获得了“非常中国、非常现代、非常民俗、非常摇滚”的乐队称号,并被推举为“人文摇滚”的先驱和代表者,独树一帜的音乐风格更是在众多的音乐类型中被誉为“子曰式音乐”。
与秋野的沟通是通过网络,他满口的网络语言,简直颠覆了我对摇滚人的想象。但一位酷爱摇滚的朋友的一席话让我恍然大悟,“其实,真正的摇滚人就是单纯、执著,他们就是想要永远年轻啊!”不错,看文字中的秋野确实如此。
选择了音乐,痛并快乐着
秋野抱起吉他的那一年是1985年,“那时,‘摇滚’似乎还没有像今天这么清楚的概念。喜欢上这样的东西可能因为我是一个非传统的人,这表现在我年轻时对于‘主义’的理想与追求。那时候,我在音乐的领域里的偶像是‘内地’的崔健和‘外地“的罗大佑。之所以有内外之分对我来说是在音乐理念上的不同,所产生的层面和影响的不同。但他们同样的具有‘精神’作用,前者像是把刀子,而后者则是个大夫,一个像是刮骨疗毒,一个像是敷伤止痛。直到打口带来到了北京,我便有了更多接触音乐的机会。回想起来其实最吸引我的不是音乐的形式而更多的是他们在音乐里面的态度。而在那个时代‘愤青’一词似乎也是因为态度而‘精神’的吧?”从那时起,秋野就一直在音乐这条道路上行走,“对于过去的事情已渐渐模糊了,而且我也是那种不太喜欢回头看走过了多少路的人。总而言之是选择了音乐,痛并快乐着。”
摇滚乐手需要多照镜子
对于中国摇滚乐手最需要的是什么这个问题,秋野给出了这样半可爱又半戏谑的答案,“如果就其形式而言我个人觉得最重要的是要在家里多照镜子。因为它会直接决定你在舞台上的关注率吧。若要谈到内容那应该是‘摇滚里的精神’或者叫做态度吧,重要的是自己的态度。它会决定你在生活中或舞台上开心与不开心。再有就是修身养性了,这个相对来说就比较难了,因为在它藏在‘摇滚’背后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和如何做人有直接的联系。”对于中国摇滚乐,秋野有着相当乐观的态度,“就当前而言。摇滚是各路英雄的空前联盟,正在机会的大道上集体狂奔的状态。前景是一片大好的啊!我个人觉得有点儿‘失真’也许是正常的,那是为了摇滚的成长必然要经历的阶段,如果谈到步伐,或许有一天当我们不用再为了回顾而回顾的时候,进步可能就真的来了。如果非要问为什么,回答当然是:‘先喂小米儿啊!’吃饱了再说。”
写出脑白金的摇滚乐手
曾经的《第一册》,让乐迷们记住了“子曰”这个乐队。平淡古雅的配曲和朴实戏谑的歌词,给一直激情飞扬、沉重辽远的中国摇滚乐带来了一阵清新之风。但自从2002年的《第二册》之后,子曰便沉寂了。秋野的名字开始出现在电视剧的配乐中,那首著名的脑白金的广告歌,也是出自他手。网络那一边的秋野不愿谈起关于“摇滚乐”的理想和责任,他说:“那种由来深远且不合时宜的话题还是不说为妙。千万别拉我去冒充什么‘杆子’啊那会很疼的!”这个摇滚乐手在向现实妥协吗?“广告歌我只做了一个,因为我喜欢‘脑白金’这三个字的创意。电视剧和配乐是为了锻炼自己不负责任的那一面的。说到‘妥协’,我总觉得这词用的有点儿怪。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当理想还没有被现实中理想的数目收买时,所谓的妥协就是我们意想的柏拉图式的‘精英’们即将‘沦落’的前兆?如果是的话,那么这个世上本就没有‘精英’而只有意想。因为其下场要么是饿死,要么因变节被粉丝骂死。总之是不能活的了!”秋野说,目前的他正在试着放松自己寻找感动,并学会如何选择。
采访手记:对于秋野的采访,形式很特别。在他的要求下,我们采用了邮件采访这种“新人类”的形式。我只能说,网络中的秋野很网络。他说:“我喜欢网络语言,我最近忙着在BBS里聊天儿呵哈”。他说“可以学学超女啊伍的把自己弄得中性点儿,不求最好但求最酷哈哈……”他还说“这专辑啊您说:(唱东北味儿的)‘你出它有啥用啊!’哈哈呵…”对于每一个沉重的话题,他似乎都在四两拨千斤地避开。关于理由,只有一个:“其实是真有点儿害怕说错话!”
子曰秋野《漫话乐坛》MOGO专访:
《时代》
http://www.mogo.com.cn/?program_id=5326
《危机》
http://www.mogo.com.cn/?program_id=5377
《娱乐》
http://www.mogo.com.cn/?program_id=5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