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估应聘者的稳定性(2)【转自智联】
![]() |
(四)通过其它心理特征进行评估:外在行为都是心理驱动的结果,因此,心理特征的确能够影响人的行为,职业稳定性与人的某些心理特征有比较密切的关系,若在面试过程中发现应聘者有相应的心理特征时,就要特别留意其职业稳定性,一般而言,影响职业稳定性的心理特征有欲望、攀比心理、冒险心理、三个方面:
首先是欲望。古话说,“知足常乐”。即欲望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欲望越大的人,稳定性越差,越容易跳槽。欲望大了,常常产生不满足感,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途径有二:一是努力工作,争取多收入;二是跳槽,取得更高薪水的职位。一般情况下,跳槽的见效时间快,选择后者当然是不足为怪。所以说,欲望大的人稳定性差。
第二是攀比。无论怎么样,外面的东西由于不熟悉,缺乏了解,所以总会产生比实际情况好的感觉。其实,这种感觉是毫无根据的。爱攀比的人,由于这种感觉而总觉得自己吃亏,自己可以得到更多。会认为“他人收入太高,我凭什么比他低,这很不公平”,所谓“人比人,气死人”就是指这种现象。当这种“气死人”的心理达到一定强度时,必然会寻求跳槽来缓解。
第三是冒险性。冒险性强的人总喜欢尝试新的东西。长时间呆在同一个工作岗位,不是冒险性强的人所需要的,他们总是对不同的工作岗位充满尝试的冲动,一旦约束这种冲动的外部条件失去,他们会马上跳槽。所以说,冒险性强的人稳定性相对差。
事物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从稳定性上讲上述因素是不稳定的表现,但也许从其他角度来看,或者从某些特殊的职业来看恰恰需要这样的人。这里只是对如何判断稳定性提供一些建议。
(五)从了解离职原因衡量应聘者的稳定性:通过对个人简历及心理测试可以了解到应聘者稳定性的“参考点”,我们需要通过在面试中具体询问应聘者每份工作的离职原因进行进一步确定。从离职的原因往往可以了解应聘者的动机、个性,也可由此评估其稳定性。如应聘者的离职原因是与上司意见不合,这时需要详细了解意见不合产生的背景与原因、事情经过、结果以及应聘者的态度等,还要评估这样的情况在拟招聘职位中是否有可能发生。现在到广州工作的外地人很多,有些应聘者的离职原因家里有紧急的事情等,这时要搞具体原因以及事情是否已经解决。
提醒:
对于职业经历坎坷或者是能力超强的应聘者要特别关注,一个人的一生如果一直都很顺利,充满成就和许多成功记录的话,那这种人往往也可能会继续成功,对那些自称是运气不好的应聘者,不论他们解释得如何言之有理,也请不要轻易相信,能力超强以及对工作感觉不充实的员工会很快就对工作感到厌烦并会很快地离职;
(六)从组织合适度衡量应聘者的稳定性:组织合适度指的是组织的行为方式与价值观是否与应聘者相适应。面试是我们需衡量应聘者的工作风格与人际交往能力是否适应企业的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这是员工工作满意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往往成为员工决定是否离职的重要考虑因素,如果忽视对应聘者组织合适度的了解与评估,应聘者被录用后往往出现劣绩效,而且会出现较高的流失率与不稳定性,因此,组织合适度也成为衡量应聘者的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面试时,首先需了解应聘者将所处的组织的工作氛围,必须重点了解的是应聘者未来直接主管的工作风格,例如:希望为销售团队招聘到一个比较稳定销售助理时,就需要了解销售经理或销售团队的工作风格,例:向销售经理询问一个问题:
“如果你有一些临时性的事件,自己加班3个小时可以完成,但若销售助理与你一起加班,则2个小时就也可完成,但你事先已经知道她有私人的约会,若你会选择:
1、不通知她加班,自己完成所有工作
2、通知她加班,但若她向你请假你会同意
3、通知她加班,而且希望她不提出请假
4、通知她加班,并要求她以工作为重放弃约会”。
通过这个题目,我对销售经理的工作风格有了初步的了解,在面试时,可以对应聘者提出类似的问题,“你的上司有一些临时的紧急事件,希望你能加班,但你已经有私人的约会,你会怎样处理”,然后,根据她的回答去衡量是否符合其上司的工作风格。
另外,通过了解应聘者以往经历的工作节奏,与他需进入的团队进行对比,若工作节奏比较匹配的话,应聘者的组织适应度会相对比较高,稳定性也比较好。
(七)从工作地点合适度衡量应聘者的稳定性:工作地点合适度指的是应聘者对目标工作的工作环境及地理位置是否满意。这往往是招聘过程中被忽略的问题,但实际上,在招聘过程中应聘者了解到他们可能工作的地方时就退出了应聘或者入职几天内就由于工作地点的原因提出离职的例子并不鲜见。另外,调动工作地点后的雇员由于新地点并不适合它们的生活方式也可能辞职。在招聘过程中和应聘者讨论地点合适度将有助于减轻这些问题,提高应聘者入职后的稳定性。
(八)了解应聘者对职业稳定性的态度:对变换工作比较频繁的应聘者,可以问这样的问题:“有很多人觉得,年轻人可以用一种“旅游”的心态对各行业各岗位工作,然后再选择长久的职位,请结合你的实际情况,谈谈对这种问题的看法”,当然,并不是同意这种观点的应聘者都是稳定性较差,要具体询问他们所持的态度,以及他们是否希望稳定下来。
(九)企业在招聘宣传过程中注意事项:当应聘者与企业进行初步接触时,因为企业的宣传材料或招聘人员为了人员满足率而不切实际的宣传,使应聘者对组织有过高的估计与期望,当应聘者上岗后,一旦发现过高的期望不能实现时,他们的失望也会越大,这种状况可能导致员工对企业的不满甚至使员工产生离职的念头。所以在招聘时就让应聘者更好地了解企业,向应聘者介绍公司的情况如公司简介、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资福利等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介绍。
另,对于熟人介绍的员工也要特别关注,有些碍于面子对熟人介绍的员工放宽条件,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情所有应聘者一律公平对待,并知会此类人员慎重选择以及今后个人表现对其介绍人的影响等等!
在做决定时不能着急,假如在急着用人时,明知某人不是很适合,但仍加以录用。如果招聘的人员没干几天就离开了企业这时候的付出就是双倍的损失了。
通过以上方法对应聘者的稳定性进行全面的了解,结合企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职位对职业稳定性的要求,可以综合评估应聘者的稳定程度是否满足拟招聘职位稳定性方面的要求。当然,在当今劳动力已经成为一种商品的时代,劳动者的配置如流动的活水,在自我追求和客观需求的情形下,变更职业是绝对的,不变则是相对的,招聘人员要寻找的是能够并希望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寻求发展的人员或者稳定性程度与拟招聘职位稳定性要求相匹配的应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