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遊記
嘉兴游记
岁在辛卯仲春廿三日,字体群中沪杭友朋共赴嘉禾相聚游春踏青。
晨八时,余与大江兄同乘G7404次车于九点至嘉兴南站,后又坐车约三十分至月河。吾到之时,沪上焘,雅静已到两刻余。又沪上亚昆及其友昨日已到。相互寒暄之后,便开始一同游览。
月河淘书
嘉兴的月河街,有点像杭州河坊街,建筑和街道皆仿古建造,而此街未于河畔,有江南水乡之妙境,若诗若画。街上摆满了地摊,有文玩旧书,也有特产小吃。正好今天是周日,街上的人特别多,甚至都有些拥挤了。暖阳高照,熙熙攘攘,一派热闹景象。我们几个对文玩小吃兴趣不高,跟着如风直奔了旧书摊。
之前在火车上就跟雅静短信聊了淘书的事情,她说她先到了会把好书都买走。我说买旧书是要靠缘分,你看那么一大堆书,谁知道能翻出来一本什么样的“尤物”?而我们享受的不正是这样像是考古学家们“挖掘”似的快感吗?
也许是因为我在前段时间看了一副对联(饮余有兴徐添酒,读日无多慎买书)的原因,告知自己买书要谨慎。不敢激起购书的欲望。我看陈焘对这些书的购买也不是很热情,后来应该是只买了一本另外几个都像寻宝一样的在旧书堆里淘着最后我只买了两本:。。“六体常用美术字字典“和”毛主席的好战士 - “。其中”雷锋毛主席的好战士 - 雷锋“还是如风推荐给我的不过这里的书价比起杭州实在是便宜,这两本总共十。块钱。雅静淘了一本1988年的黄历,其编排还是沿袭民国的形式,里面有好几种字体。厚厚的一大本才五块钱。大江则淘了几本文革时期的笔记本和旧书,按照如风的说法,大江的口味跟常人不是一般。如风挑了一大摞,大都是文学类的书,他说他主要是看内容,挑的都是自己喜欢的小说。亚昆挑的书我没看到,印象中应该也有好几大本。
中午我们在月河古街的一家餐馆了吃的午饭。这家餐馆就是在河畔,从窗户望去,就是那两旁柳枝摇曳,白墙黑瓦间挂着几盏红灯笼,一派江南风韵中略带喜庆的和谐气氛。而此时正过来一艘船,轰隆隆的马达声似乎在告诉我们这已经是一个新的时代。
正在我们沉醉于江南风韵之中的时候,包厢的门被风吹的猛地一关,吊灯被震地掉了一半!服务小生问了经理之后,给我们换了一间包厢,也算是虚惊一场。如风兄谦虚的说自己不会点菜,我自告奋勇的陪他去大厅点的菜。冷热荤素差不多都点了些。刚吃了一小会儿,正好在附近游玩的如风兄的夫人和儿子也来了。小家伙的小名叫天天,他瞬间成了我们一群人的焦点。天天不认生,非常听话,和嫂嫂一起吃完饭,便回去午休了。我们见如风兄有如此美满幸福之家庭,实在是羡慕不已啊。
吃过饭之后,我们商量着下一站去揽秀园参观古代碑刻。
揽秀赏碑
我们几个打车来到了揽秀园。未到之时,听“揽秀”之名,就有似曾听过的感觉,很有古韵。后来查资料知嘉兴旧名秀水,因“秀水东会沪渎,西控语溪,襟带具区,独揽其秀“(”浙江通志“)而得名。
来到之后,和想像中的差不多,古色古香的建筑,园子里种著花草树木。里面有碑亭碑廊。仔细看碑廊的碑刻,上面却贴着一张拓片。我们正想着这拓片下面是碑刻原石还是普通石头呢?走着走着,看到有些拓片被撕烂的地方,下面露出原碑。这应该证明下面都是原碑了。也许他们是觉得拓片上的字更清楚吧,每一个碑上面都贴着一张拓片,而我看过的感受是还不如不贴这张东西!看原石更加的亲切和清楚。
揽秀园两侧长廊上嵌有“清仪阁”,“停云馆”,“小灵鹫山馆图咏”刻石。其中包括嘉兴历代碑刻84块及唐代吴道子手绘“出海观音”石刻,元代重修嘉兴路总管府学碑记等,这些均出自历代著名的书画家如文征明,赵之谦,何绍基,吴昌硕,任伯年之手。在五曲长廊东首八角亭中,还有一座刻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高2.8米,宽1.3米的董其昌“嘉兴府学重修明伦堂记”碑,其碑文行笔流畅,一气呵成,风格秀逸,古朴潇洒。
其中有一块“重建三过堂记”碑,上面的拓片被人拿了去,而且上面的玻璃窗也可以打开,可以清楚看到这个原石的风貌。其碑虽是清嘉庆三年所立,而上面的隶书甚有汉隶之风。我什是喜欢。我们在揽秀园的合影就是在这个碑的旁边所摄。
在园中游览完之后,顺着路就往南湖的方向走了过去。
南湖抚柳
南湖之于嘉兴,差不多西湖之于杭州了。今天是周日,风和日丽,南湖边的游人还是很多,但不是像西湖边上几乎是拥挤的。整个城市也是这样,有江南风韵之美,且安静祥和,不像那种所谓的“大城市”紧张拥堵。
看着路的两旁的柳树,不禁让人想起唐人贺知章的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随风摇曳的柳枝实在是婀娜多姿,轻抚柳枝,春风拂面,怎不让人陶醉!
还有很多人在放风筝,有大的小的,有传统的脸谱造型,也有金鱼鸟虫... ...当然还有时下流行的喜羊羊,这似乎也是让我们警醒的,这是一个新时代。回想多少文人骚客在此游春踏青,吟诗作画,我们与古人可以共享的就是这不变的风,不变的气息了... ...
顺着南路一直走,走到一处亭子歇息了一会。也正好此行的另外一个成员花花从海宁赶来。随后我们便去了南湖革命纪念馆。南湖是中共诞生的地方,这里有很多传奇的故事。在纪念馆里我们看到当年的杂志比如“新青年”,对民国时期的字体设计,我们实在是艳羡不已啊!
从纪念馆出来,我们看时间已经下午四点多了,而我们回杭的车是八点的。所以就没有再去南湖的湖心岛,就想着找一家茶馆聊聊天,然后吃点饭就可以返程了。所以就一起坐车了去了梅湾。
梅湾品茶
到了梅湾,没有直接去茶馆。先在这条街上逛了一圈。这条街也有点仿古的样子,路上铺的是石头,建筑也是木石结合的。也靠着湖,跟月河那边差不多,不过这里的人不是很多,很安静。我们进了一家就是叫“梅湾茶馆”的茶馆。
茶馆的人也不是很多,我们嫌一楼大厅太闷,去了二楼的包厢。我们各自点了一杯茶,便开始聊了起来。就像在网上一样,做设计的一般不怎么爱聊设计。我印象中大都是谈论国家,或是地方风俗趣事的多。我们几个都是来自不同的省份,对外省的风俗还都是很感兴趣。
我把来之前准备的贺卡和名片一一送给了大家,大家也都互赠了名片。虽说春节已过将近两个月了,而贺卡更多的是我的民国情结,上面也都是大家喜欢的的字体和图案。
每次和大家聚会,我特别享受整个过程。因为大家都是志同道合者,顺眼顺耳顺心也!因为对字体设计的兴趣而走到一起游春踏青,品茶论道,真可谓一大大幸事哉!
岁在辛卯仲春廿三日,字体群中沪杭友朋共赴嘉禾相聚游春踏青。
晨八时,余与大江兄同乘G7404次车于九点至嘉兴南站,后又坐车约三十分至月河。吾到之时,沪上焘,雅静已到两刻余。又沪上亚昆及其友昨日已到。相互寒暄之后,便开始一同游览。
月河淘书
嘉兴的月河街,有点像杭州河坊街,建筑和街道皆仿古建造,而此街未于河畔,有江南水乡之妙境,若诗若画。街上摆满了地摊,有文玩旧书,也有特产小吃。正好今天是周日,街上的人特别多,甚至都有些拥挤了。暖阳高照,熙熙攘攘,一派热闹景象。我们几个对文玩小吃兴趣不高,跟着如风直奔了旧书摊。
之前在火车上就跟雅静短信聊了淘书的事情,她说她先到了会把好书都买走。我说买旧书是要靠缘分,你看那么一大堆书,谁知道能翻出来一本什么样的“尤物”?而我们享受的不正是这样像是考古学家们“挖掘”似的快感吗?
也许是因为我在前段时间看了一副对联(饮余有兴徐添酒,读日无多慎买书)的原因,告知自己买书要谨慎。不敢激起购书的欲望。我看陈焘对这些书的购买也不是很热情,后来应该是只买了一本另外几个都像寻宝一样的在旧书堆里淘着最后我只买了两本:。。“六体常用美术字字典“和”毛主席的好战士 - “。其中”雷锋毛主席的好战士 - 雷锋“还是如风推荐给我的不过这里的书价比起杭州实在是便宜,这两本总共十。块钱。雅静淘了一本1988年的黄历,其编排还是沿袭民国的形式,里面有好几种字体。厚厚的一大本才五块钱。大江则淘了几本文革时期的笔记本和旧书,按照如风的说法,大江的口味跟常人不是一般。如风挑了一大摞,大都是文学类的书,他说他主要是看内容,挑的都是自己喜欢的小说。亚昆挑的书我没看到,印象中应该也有好几大本。
中午我们在月河古街的一家餐馆了吃的午饭。这家餐馆就是在河畔,从窗户望去,就是那两旁柳枝摇曳,白墙黑瓦间挂着几盏红灯笼,一派江南风韵中略带喜庆的和谐气氛。而此时正过来一艘船,轰隆隆的马达声似乎在告诉我们这已经是一个新的时代。
正在我们沉醉于江南风韵之中的时候,包厢的门被风吹的猛地一关,吊灯被震地掉了一半!服务小生问了经理之后,给我们换了一间包厢,也算是虚惊一场。如风兄谦虚的说自己不会点菜,我自告奋勇的陪他去大厅点的菜。冷热荤素差不多都点了些。刚吃了一小会儿,正好在附近游玩的如风兄的夫人和儿子也来了。小家伙的小名叫天天,他瞬间成了我们一群人的焦点。天天不认生,非常听话,和嫂嫂一起吃完饭,便回去午休了。我们见如风兄有如此美满幸福之家庭,实在是羡慕不已啊。
吃过饭之后,我们商量着下一站去揽秀园参观古代碑刻。
揽秀赏碑
我们几个打车来到了揽秀园。未到之时,听“揽秀”之名,就有似曾听过的感觉,很有古韵。后来查资料知嘉兴旧名秀水,因“秀水东会沪渎,西控语溪,襟带具区,独揽其秀“(”浙江通志“)而得名。
来到之后,和想像中的差不多,古色古香的建筑,园子里种著花草树木。里面有碑亭碑廊。仔细看碑廊的碑刻,上面却贴着一张拓片。我们正想着这拓片下面是碑刻原石还是普通石头呢?走着走着,看到有些拓片被撕烂的地方,下面露出原碑。这应该证明下面都是原碑了。也许他们是觉得拓片上的字更清楚吧,每一个碑上面都贴着一张拓片,而我看过的感受是还不如不贴这张东西!看原石更加的亲切和清楚。
揽秀园两侧长廊上嵌有“清仪阁”,“停云馆”,“小灵鹫山馆图咏”刻石。其中包括嘉兴历代碑刻84块及唐代吴道子手绘“出海观音”石刻,元代重修嘉兴路总管府学碑记等,这些均出自历代著名的书画家如文征明,赵之谦,何绍基,吴昌硕,任伯年之手。在五曲长廊东首八角亭中,还有一座刻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高2.8米,宽1.3米的董其昌“嘉兴府学重修明伦堂记”碑,其碑文行笔流畅,一气呵成,风格秀逸,古朴潇洒。
其中有一块“重建三过堂记”碑,上面的拓片被人拿了去,而且上面的玻璃窗也可以打开,可以清楚看到这个原石的风貌。其碑虽是清嘉庆三年所立,而上面的隶书甚有汉隶之风。我什是喜欢。我们在揽秀园的合影就是在这个碑的旁边所摄。
在园中游览完之后,顺着路就往南湖的方向走了过去。
南湖抚柳
南湖之于嘉兴,差不多西湖之于杭州了。今天是周日,风和日丽,南湖边的游人还是很多,但不是像西湖边上几乎是拥挤的。整个城市也是这样,有江南风韵之美,且安静祥和,不像那种所谓的“大城市”紧张拥堵。
看着路的两旁的柳树,不禁让人想起唐人贺知章的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随风摇曳的柳枝实在是婀娜多姿,轻抚柳枝,春风拂面,怎不让人陶醉!
还有很多人在放风筝,有大的小的,有传统的脸谱造型,也有金鱼鸟虫... ...当然还有时下流行的喜羊羊,这似乎也是让我们警醒的,这是一个新时代。回想多少文人骚客在此游春踏青,吟诗作画,我们与古人可以共享的就是这不变的风,不变的气息了... ...
顺着南路一直走,走到一处亭子歇息了一会。也正好此行的另外一个成员花花从海宁赶来。随后我们便去了南湖革命纪念馆。南湖是中共诞生的地方,这里有很多传奇的故事。在纪念馆里我们看到当年的杂志比如“新青年”,对民国时期的字体设计,我们实在是艳羡不已啊!
从纪念馆出来,我们看时间已经下午四点多了,而我们回杭的车是八点的。所以就没有再去南湖的湖心岛,就想着找一家茶馆聊聊天,然后吃点饭就可以返程了。所以就一起坐车了去了梅湾。
梅湾品茶
到了梅湾,没有直接去茶馆。先在这条街上逛了一圈。这条街也有点仿古的样子,路上铺的是石头,建筑也是木石结合的。也靠着湖,跟月河那边差不多,不过这里的人不是很多,很安静。我们进了一家就是叫“梅湾茶馆”的茶馆。
茶馆的人也不是很多,我们嫌一楼大厅太闷,去了二楼的包厢。我们各自点了一杯茶,便开始聊了起来。就像在网上一样,做设计的一般不怎么爱聊设计。我印象中大都是谈论国家,或是地方风俗趣事的多。我们几个都是来自不同的省份,对外省的风俗还都是很感兴趣。
我把来之前准备的贺卡和名片一一送给了大家,大家也都互赠了名片。虽说春节已过将近两个月了,而贺卡更多的是我的民国情结,上面也都是大家喜欢的的字体和图案。
每次和大家聚会,我特别享受整个过程。因为大家都是志同道合者,顺眼顺耳顺心也!因为对字体设计的兴趣而走到一起游春踏青,品茶论道,真可谓一大大幸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