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鸡血史(万年存在的甲方乙方那些事儿)
一定是到了满腔郁闷的时候我才会有动机写点什么。所以接下来一大段文字都是有毒的,各位有耐心的看客请自行做好免疫防御。
上个月奉命出差,合作项目是为甲方开发培训课程。这个培训课程想以一个反映他们维修部门日常工作问题的视频作为引入,激发员工们的思考和讨论,学习如何避免这些问题。我们作为乙方,这次出差的主要任务是为这个视频编剧以及协调拍摄。
一开始的时候甲方说请了专业的摄制队,道具都可以准备,务求真实地反映他们员工的面貌。主要问题是我们如何编剧本。而这也正是我们最头痛的。因为拍摄的是一个做大型高科技设备运营公司的维修部门工作,我们完全是门外汉。这个编剧工作简直就跟一个文科生要写出《神探伽俐略》这种推理小说一样艰巨,比起做个优质的心理培训(能结合对方公司的情况剖析到位)难了不知多少倍。
其实这首先是没有找对的人做对的事情的一个例子。为什么会找上我们?因为在谈项目需求的时候就已经存在问题。一是甲方高估我们的能力。在出差到这里实地考察之前,我们仅靠前期一些访谈材料编写出的剧本空洞得跟个故事梗概差不多。甲方自然不能满意。作为乙方的我们呢?和这种公司从来没合作过。谈项目的时候领导出面,接下来项目派我们这些小兵。等我们一边工作一边才了解清楚甲方的要求超出我们能力范围,反馈给领导,于是才意识到接这项目有多么的不靠谱。
而这不过是杯具的开始。我们还是要硬着头皮,压抑“为什么要我们来做这个”的疑问,继续和甲方各式各样的人磨合:甲方负责人(专管培训),该负责人的领导,维修部门(机械、电气、仪表)的培训教员,新员工,拍摄队,演员。
来了这儿的两周时间,我和搭档两人就像为了写出《神探伽俐略》去研究激光、液化氮、超声波如何运用在高智商犯罪案件当中一样,囫囵吞枣地理解消化各类泵(不是跟家里水龙头一样的东西)、阀门(不是用一只手就能拧开的东西)等等设备知识。而在一开始的时候,甚至没有人主动给我们提供程序文件来了解工作流程,技术人员在给我们解释阀门的运作情况和维修问题时连个图纸都没有。
在我一边拷问自己的物理知识与智慧,一边使尽浑身解数让技术人员帮助我们既能了解激光的原理,又能提供编写激光杀人事件的素材之下,我们已经跨越了重重大山,写出了一个足以让我们有些成就感的剧本。这还不仅仅是自圆其说的故事而已,我们还要在编剧的时候考虑到拍摄场地的问题。因为场地和道具已远远不是开始所说的那样都能提供的。我们不能进现场,只能模拟现场。我们还得考虑到这个分镜头在这里取景,那个分镜头去别的地方,后期剪辑怎么编到一起。
但就在昨天,甲方负责人在跟我们一起磨合剧本的技术细节时,忽然了解到有个更好的场地可以配合拍摄。于是我们需要改剧本来配合!这个情况就好比,我们终于花了两天的时间了解激光可以如何杀人,写好剧本,而忽然导演或者制作人跳出来说:“我们发现激光的仪器太难找,超声波的仪器比较好弄,不如你就改成用超声波杀人吧!”
我想说,超你妹!!!!!你知不知道我们这些虾兵蟹将有多么费劲,你TMD为毛不直接去找东野圭吾??!!
于是我终于管不住自己low-EQ指挥下的幼稚行为,在之后讨论新的剧本情节时鸡冻了。直接的诱因是,甲方负责人跟我们一起学习了超声波之后,很得意于自己的想法,非要说服我们编写他的杀人故事套路。搭档跟他说这个情节在拍摄的时候不好展现,伏笔埋得不好等于什么好情节都毁了。但讨论到这个时候,什么项目需求、培训课程定位的纠葛都扯上了。搭档比我还鸡动。所有利益和沟通问题都暴露无遗,不过讨论不会有任何的结果和意义。
我想先说一句,这位甲方负责人,其实是一个喜欢创新、有热情、有想法、能沟通、会一步步实现自己想法的人。但是他的一些个人缺点和能力所限,放在如此关键的位置上是显得如此难以忍受。
负责沟通摄制队的一个电教处老同志,在与我们洽谈日后拍摄问题的时候,就已经非常清楚地说明拍这种剧可能耗时非常长,有可能要两三个星期。他经验非常丰富,说了很多相当实际而我们又不可能考虑到的问题。比如我们找的这些演员在镜头前的紧张与表现,足以严重影响拍摄进度。拍出来的东西达不到要求,摄制队在现场只是耗时间,迫不得已要停工,再返工。这样只会把事情搞得更砸。
但这位负责人,不知是认知偏差的问题,还是过于自信,竟然将工作安排为一天重新编完剧本的故事情节,一天准备道具和演练,三天拍摄完大部分场景。当然,很重要的是他顾虑到我们已经在这里时间够长了,他又非常想让我们一直配合到底。可是,要知道,改这个剧本我们还要找N个人沟通,花时间写;准备的道具是林林总总的维修工具、制服、编号牌、工作单;拍摄的维修场面要用吊机起重一百多公斤的电机,摄制队还要架着无数的道具来回移动。我无法理解他的自信和掌控感从何而来。
然而,我告诉自己多想想那位电教处的老同志。他在初次跟我们商量拍摄这个视频的时候,从一开始十分怀疑的态度,到了明白甲方负责人的想法之后,顿时变成无比支持的态度。“这个视频拍出来一定是非常有感染力的”,“这是我今年里头最想做的片子”,“你们在拍的时候当中会有很多问题,但是我希望你们一定要坚持,不要打退堂鼓。”……连我对制作这个视频毫无感情的人都深深被他的话语鼓舞到了。他是在深知实际状况有可能多复杂、风险有多高、制作有可能多艰难的情况下,只要他觉得这个东西有价值,他就一定会无条件地支持,希望将其实现的人。
在跟搭档一起愤恨地数落完这个负责人之后,我还是忍不住写了下来。下周的时间还要继续待在这里,倦怠感无以复加。
不停地思考这次经历到底能给我什么。也许,这个项目就算没让我学到该怎么做好一个负责人,也已经让我学到不能做什么样的负责人。
上个月奉命出差,合作项目是为甲方开发培训课程。这个培训课程想以一个反映他们维修部门日常工作问题的视频作为引入,激发员工们的思考和讨论,学习如何避免这些问题。我们作为乙方,这次出差的主要任务是为这个视频编剧以及协调拍摄。
一开始的时候甲方说请了专业的摄制队,道具都可以准备,务求真实地反映他们员工的面貌。主要问题是我们如何编剧本。而这也正是我们最头痛的。因为拍摄的是一个做大型高科技设备运营公司的维修部门工作,我们完全是门外汉。这个编剧工作简直就跟一个文科生要写出《神探伽俐略》这种推理小说一样艰巨,比起做个优质的心理培训(能结合对方公司的情况剖析到位)难了不知多少倍。
其实这首先是没有找对的人做对的事情的一个例子。为什么会找上我们?因为在谈项目需求的时候就已经存在问题。一是甲方高估我们的能力。在出差到这里实地考察之前,我们仅靠前期一些访谈材料编写出的剧本空洞得跟个故事梗概差不多。甲方自然不能满意。作为乙方的我们呢?和这种公司从来没合作过。谈项目的时候领导出面,接下来项目派我们这些小兵。等我们一边工作一边才了解清楚甲方的要求超出我们能力范围,反馈给领导,于是才意识到接这项目有多么的不靠谱。
而这不过是杯具的开始。我们还是要硬着头皮,压抑“为什么要我们来做这个”的疑问,继续和甲方各式各样的人磨合:甲方负责人(专管培训),该负责人的领导,维修部门(机械、电气、仪表)的培训教员,新员工,拍摄队,演员。
来了这儿的两周时间,我和搭档两人就像为了写出《神探伽俐略》去研究激光、液化氮、超声波如何运用在高智商犯罪案件当中一样,囫囵吞枣地理解消化各类泵(不是跟家里水龙头一样的东西)、阀门(不是用一只手就能拧开的东西)等等设备知识。而在一开始的时候,甚至没有人主动给我们提供程序文件来了解工作流程,技术人员在给我们解释阀门的运作情况和维修问题时连个图纸都没有。
在我一边拷问自己的物理知识与智慧,一边使尽浑身解数让技术人员帮助我们既能了解激光的原理,又能提供编写激光杀人事件的素材之下,我们已经跨越了重重大山,写出了一个足以让我们有些成就感的剧本。这还不仅仅是自圆其说的故事而已,我们还要在编剧的时候考虑到拍摄场地的问题。因为场地和道具已远远不是开始所说的那样都能提供的。我们不能进现场,只能模拟现场。我们还得考虑到这个分镜头在这里取景,那个分镜头去别的地方,后期剪辑怎么编到一起。
但就在昨天,甲方负责人在跟我们一起磨合剧本的技术细节时,忽然了解到有个更好的场地可以配合拍摄。于是我们需要改剧本来配合!这个情况就好比,我们终于花了两天的时间了解激光可以如何杀人,写好剧本,而忽然导演或者制作人跳出来说:“我们发现激光的仪器太难找,超声波的仪器比较好弄,不如你就改成用超声波杀人吧!”
我想说,超你妹!!!!!你知不知道我们这些虾兵蟹将有多么费劲,你TMD为毛不直接去找东野圭吾??!!
于是我终于管不住自己low-EQ指挥下的幼稚行为,在之后讨论新的剧本情节时鸡冻了。直接的诱因是,甲方负责人跟我们一起学习了超声波之后,很得意于自己的想法,非要说服我们编写他的杀人故事套路。搭档跟他说这个情节在拍摄的时候不好展现,伏笔埋得不好等于什么好情节都毁了。但讨论到这个时候,什么项目需求、培训课程定位的纠葛都扯上了。搭档比我还鸡动。所有利益和沟通问题都暴露无遗,不过讨论不会有任何的结果和意义。
我想先说一句,这位甲方负责人,其实是一个喜欢创新、有热情、有想法、能沟通、会一步步实现自己想法的人。但是他的一些个人缺点和能力所限,放在如此关键的位置上是显得如此难以忍受。
负责沟通摄制队的一个电教处老同志,在与我们洽谈日后拍摄问题的时候,就已经非常清楚地说明拍这种剧可能耗时非常长,有可能要两三个星期。他经验非常丰富,说了很多相当实际而我们又不可能考虑到的问题。比如我们找的这些演员在镜头前的紧张与表现,足以严重影响拍摄进度。拍出来的东西达不到要求,摄制队在现场只是耗时间,迫不得已要停工,再返工。这样只会把事情搞得更砸。
但这位负责人,不知是认知偏差的问题,还是过于自信,竟然将工作安排为一天重新编完剧本的故事情节,一天准备道具和演练,三天拍摄完大部分场景。当然,很重要的是他顾虑到我们已经在这里时间够长了,他又非常想让我们一直配合到底。可是,要知道,改这个剧本我们还要找N个人沟通,花时间写;准备的道具是林林总总的维修工具、制服、编号牌、工作单;拍摄的维修场面要用吊机起重一百多公斤的电机,摄制队还要架着无数的道具来回移动。我无法理解他的自信和掌控感从何而来。
然而,我告诉自己多想想那位电教处的老同志。他在初次跟我们商量拍摄这个视频的时候,从一开始十分怀疑的态度,到了明白甲方负责人的想法之后,顿时变成无比支持的态度。“这个视频拍出来一定是非常有感染力的”,“这是我今年里头最想做的片子”,“你们在拍的时候当中会有很多问题,但是我希望你们一定要坚持,不要打退堂鼓。”……连我对制作这个视频毫无感情的人都深深被他的话语鼓舞到了。他是在深知实际状况有可能多复杂、风险有多高、制作有可能多艰难的情况下,只要他觉得这个东西有价值,他就一定会无条件地支持,希望将其实现的人。
在跟搭档一起愤恨地数落完这个负责人之后,我还是忍不住写了下来。下周的时间还要继续待在这里,倦怠感无以复加。
不停地思考这次经历到底能给我什么。也许,这个项目就算没让我学到该怎么做好一个负责人,也已经让我学到不能做什么样的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