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书好些
李碧华的风格大概通过电影并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来,至少《胭脂扣》是这样的,电影版的《胭脂扣》个人来看并不算很成功。
李碧华的文笔是张派风格,冷静但不失温情,而他的笔法又像白描,常常很简单的几笔便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
书中写袁永定第一次见到如花时用这样一句:“如今净与我玩耍,讲些我听不懂的话,还未成交一单生意----且她又不是自由身,早有”好朋友“,我无心恋战。”好个李碧华!活现了一个追女朋友还没成功有些郁闷很老实又为此烦躁不安的男人的形象。
再如当永定知道如花其实是五十多年前的死掉从阴间重返地面的女鬼的时候吓得面色惨白,“我忽然联想起吸取壮男血液医保青春的艳鬼:我俩血型又不同”话刚出口,但觉自己语无伦次,我摇摇欲坠地立起来,企图摆脱这“物体”。很显然李碧华是个极富冷幽默潜质的女作家,读到这里我暗暗发笑,眼前浮现永定瑟瑟发抖的样子。
像这样的语言有很多,让人读来不觉莞尔一笑。
故事中的数字也很好玩,当年约定临死时的日期“三八一一”,他们一遍遍猜测这四个数字现今的含义,却不想过了五十多年却变成呼机的号码。一个很现代的数字,李碧华这样写或许是要赋予它另一种意义,我们苦苦寻找的认为极其重要的人或物或许不过是一个符号而已,仅仅是一个并没有太多意义的符号,但我们找到了才发现这并不是我们当初所想要的。就像如花冒了减少七年阳寿、下辈子或许仍然要做妓女的危险来地面寻找十二少,而她得到的答案不过是证明所深深爱着的男子也不过是个负心汉罢了。
如花到底该不该上来寻找十二少呢?她一片痴情可以为之生,可以为之死,今生得不到相守的幸福,便祈求来世,希望下个轮回能成为让人羡慕的鸳鸯。然而真的有来生么?如果真的有,是不是就一定能成全自己的心意呢?更况且今生遇到的只是个普通的十二少,他甚至并没完全下定决心要殉情!
殉情,这个今天看来似乎有些可笑的词语多少显得很轻薄。再也不会有人会像如花那样执着到不畏死,或者可以说如花是怯懦的,但是她就是不怕死,因为她已经把希望寄托在来世的幸福上。这也正是如花最让我们感动的地方,尽管在我看来如花对于爱情本身也是自私的,但这种可以为之死而毫无畏惧的执着正是现今很多人不能够做得到的。
一个女鬼寻亲的故事并无新意,好多前人的作品里都已出现,但李碧华却给故事赋予它新的意义。而故事的结局也并不是我们一开始所想象的经过一番周折两人相认当年、追悔旧情,而这段跨越时空的爱恋也将成为永恒的浪漫经典,故事并未给我们明确的结局,故事的结尾如花永远消失,而如花是否见到十二少,说了些什么全无交代,一曲悲歌中了结了故事,甚至让永定觉得似真似幻饭不清了身边发生的一切。
戏子无情、妓女无义!《霸王别姬》也告诉我们这句话并不完全正确,如花是风尘女子但却最有情有义,她能为十二少去继续出卖肉体,以及后来义无反顾的殉情。而十二少纨绔子弟的本性注定了如花不可能最终得到爱情,即使有来生。尽管十二少肯在她身上挥金如土、甚至肯离开富贵自家而去忍受屈辱做个低贱的戏子。但他并没有真正下定决心去一起殉死,因为他没有如花的决绝,好多东西他还抛不开,于是被酒醒之后却没有继续寻死,从这个角度看,十二少并没有守住承诺,他背叛了如花背叛了当年的爱情,难怪电影中这样表现,如花问他对待衣服的态度,他说旧衣服就扔掉,所以如花会不信任他,在离死之前让他喝了安眠药。
不喜欢电影版的《胭脂扣》,因为在电影中的故事叙述和思想表现都不尽如人意,故事的很多地方看起来有些牵强,导演删掉很多书中的细节而没有处理好留下来的部分的表现,让观众看来有时难免莫名其妙,而电影也没有表达出李碧华所要表达的那种哀思和惆怅,电影中结局如花与十二少相见,十二少对如花忏悔,如花带着幽怨离去,虽然也可以表现爱情中的坚守与逃避等等,但总没有书中结尾的缥缈和迷离带来的似真似幻高超。张国荣和梅艳芳的表演也是很出色的,但不能代表他们表演的成功作品。
电影中增加了一些书中没有的噱头,其实并不是很成功。
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一切真的假的都像一缕缥缈的风消失在客途恨秋的南音里了!
(南音)---凉风有信,秋月无边。思娇情绪好比度日如年。小生缪姓莲仙字,为忆多情妓女麦氏秋娟。见渠声色性情人赞羡,更兼才貌的确两相全。今日天隔一方难见面,是以孤舟沉寂晚景凉天。你睇斜阳照住个对双飞燕,独倚蓬窗思悄然。
耳畔听得秋声桐叶落,又只见平桥衰柳锁寒烟。第一触景更添情懊恼,亏你怀人愁对月华圆。旧约难如潮有信,新愁似海无边。亏我情绪悲秋同宋玉,况且在客途抱恨你话对乜谁言。记得青楼邂逅个晚中秋夜,我共你并肩携手拜月婵娟。我亦记不尽许多情与义,真正缠绵相爱又复相怜。共你肝胆情投将有两个月,唔想同群催趱要整归鞭。
几回眷恋难分舍,真系缘悭两字拆散离鸾。泪洒西风红豆树,情牵古道白榆天。共我杯酒临歧同我饯别,在望江楼上设下离筵。你牵衣致嘱我个段衷情话,叫我要存终始要两心坚。今日言犹在耳成虚负,屈指如今又隔了一年。近日听得羽书驰谍报,重话干戈乱扰江村。昆山玉石也遭焚毁,好似避秦男女入桃源。你系幽兰不肯受泥污染,又怕贼兵来犯月中仙.你话娇花若被狂风损,一定玉容无主倩乜谁怜。个阵辗转马前遭血溅,日落魂归玉化烟。你话若然艳质遭凶暴,我宁愿同埋白骨去伴姐妆前。或者死后得成连理树,把杨枝甘露救出火坑莲。等你劫难逢凶俱化吉,个的灾星魔障两不相牵。亏我心似辘轳千百转,空绻恋,娇呀但得你平安愿,我就任得你天边明月照别人圆。
(转乙反线)闻击柝,鼓三更,只见江枫渔火照住愁人。几度徘徊思往事,劝娇唔该好咁痴心。风尘不少怜香客,罗绮还多惜玉人。你话烟花谁不贪豪富,做乜你偏把多情向往小生,况且我穷途作客囊如洗,就是掷锦缠头我都愧未能。记得填词偶尔写个段胭脂井,含情相伴你对着盏银灯。你细问我曲中何故事,我把陈后主个段风流讲过你闻。讲到兵困景阳家国破,歌残玉树后庭春。
(抛舟腔)携着二妃藏井底,死生难舍意中人。闻听此言多叹息,重话风流天子更重情真。
(转正线)但系唔该享尽奢华福,锦绣江山委路尘。你系女流也晓个的兴亡恨,不枉梅花为骨血为心。重话我珠玑满腹实在原无价,知你怜才情重更不嫌贫。想到此情欲把嫦娥问,无奈枫林见得月色昏。远望楼台人影近,人影近,莫非相逢呢一位月下魂。”
----《客途秋恨》
其实只看了李碧华的这一本书和这一部电影,曾经有机会看《青蛇》的电影,但不知为什么看不下去,但青蛇的配乐的确很出色。
李碧华的文笔是张派风格,冷静但不失温情,而他的笔法又像白描,常常很简单的几笔便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
书中写袁永定第一次见到如花时用这样一句:“如今净与我玩耍,讲些我听不懂的话,还未成交一单生意----且她又不是自由身,早有”好朋友“,我无心恋战。”好个李碧华!活现了一个追女朋友还没成功有些郁闷很老实又为此烦躁不安的男人的形象。
再如当永定知道如花其实是五十多年前的死掉从阴间重返地面的女鬼的时候吓得面色惨白,“我忽然联想起吸取壮男血液医保青春的艳鬼:我俩血型又不同”话刚出口,但觉自己语无伦次,我摇摇欲坠地立起来,企图摆脱这“物体”。很显然李碧华是个极富冷幽默潜质的女作家,读到这里我暗暗发笑,眼前浮现永定瑟瑟发抖的样子。
像这样的语言有很多,让人读来不觉莞尔一笑。
故事中的数字也很好玩,当年约定临死时的日期“三八一一”,他们一遍遍猜测这四个数字现今的含义,却不想过了五十多年却变成呼机的号码。一个很现代的数字,李碧华这样写或许是要赋予它另一种意义,我们苦苦寻找的认为极其重要的人或物或许不过是一个符号而已,仅仅是一个并没有太多意义的符号,但我们找到了才发现这并不是我们当初所想要的。就像如花冒了减少七年阳寿、下辈子或许仍然要做妓女的危险来地面寻找十二少,而她得到的答案不过是证明所深深爱着的男子也不过是个负心汉罢了。
如花到底该不该上来寻找十二少呢?她一片痴情可以为之生,可以为之死,今生得不到相守的幸福,便祈求来世,希望下个轮回能成为让人羡慕的鸳鸯。然而真的有来生么?如果真的有,是不是就一定能成全自己的心意呢?更况且今生遇到的只是个普通的十二少,他甚至并没完全下定决心要殉情!
殉情,这个今天看来似乎有些可笑的词语多少显得很轻薄。再也不会有人会像如花那样执着到不畏死,或者可以说如花是怯懦的,但是她就是不怕死,因为她已经把希望寄托在来世的幸福上。这也正是如花最让我们感动的地方,尽管在我看来如花对于爱情本身也是自私的,但这种可以为之死而毫无畏惧的执着正是现今很多人不能够做得到的。
一个女鬼寻亲的故事并无新意,好多前人的作品里都已出现,但李碧华却给故事赋予它新的意义。而故事的结局也并不是我们一开始所想象的经过一番周折两人相认当年、追悔旧情,而这段跨越时空的爱恋也将成为永恒的浪漫经典,故事并未给我们明确的结局,故事的结尾如花永远消失,而如花是否见到十二少,说了些什么全无交代,一曲悲歌中了结了故事,甚至让永定觉得似真似幻饭不清了身边发生的一切。
戏子无情、妓女无义!《霸王别姬》也告诉我们这句话并不完全正确,如花是风尘女子但却最有情有义,她能为十二少去继续出卖肉体,以及后来义无反顾的殉情。而十二少纨绔子弟的本性注定了如花不可能最终得到爱情,即使有来生。尽管十二少肯在她身上挥金如土、甚至肯离开富贵自家而去忍受屈辱做个低贱的戏子。但他并没有真正下定决心去一起殉死,因为他没有如花的决绝,好多东西他还抛不开,于是被酒醒之后却没有继续寻死,从这个角度看,十二少并没有守住承诺,他背叛了如花背叛了当年的爱情,难怪电影中这样表现,如花问他对待衣服的态度,他说旧衣服就扔掉,所以如花会不信任他,在离死之前让他喝了安眠药。
不喜欢电影版的《胭脂扣》,因为在电影中的故事叙述和思想表现都不尽如人意,故事的很多地方看起来有些牵强,导演删掉很多书中的细节而没有处理好留下来的部分的表现,让观众看来有时难免莫名其妙,而电影也没有表达出李碧华所要表达的那种哀思和惆怅,电影中结局如花与十二少相见,十二少对如花忏悔,如花带着幽怨离去,虽然也可以表现爱情中的坚守与逃避等等,但总没有书中结尾的缥缈和迷离带来的似真似幻高超。张国荣和梅艳芳的表演也是很出色的,但不能代表他们表演的成功作品。
电影中增加了一些书中没有的噱头,其实并不是很成功。
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一切真的假的都像一缕缥缈的风消失在客途恨秋的南音里了!
(南音)---凉风有信,秋月无边。思娇情绪好比度日如年。小生缪姓莲仙字,为忆多情妓女麦氏秋娟。见渠声色性情人赞羡,更兼才貌的确两相全。今日天隔一方难见面,是以孤舟沉寂晚景凉天。你睇斜阳照住个对双飞燕,独倚蓬窗思悄然。
耳畔听得秋声桐叶落,又只见平桥衰柳锁寒烟。第一触景更添情懊恼,亏你怀人愁对月华圆。旧约难如潮有信,新愁似海无边。亏我情绪悲秋同宋玉,况且在客途抱恨你话对乜谁言。记得青楼邂逅个晚中秋夜,我共你并肩携手拜月婵娟。我亦记不尽许多情与义,真正缠绵相爱又复相怜。共你肝胆情投将有两个月,唔想同群催趱要整归鞭。
几回眷恋难分舍,真系缘悭两字拆散离鸾。泪洒西风红豆树,情牵古道白榆天。共我杯酒临歧同我饯别,在望江楼上设下离筵。你牵衣致嘱我个段衷情话,叫我要存终始要两心坚。今日言犹在耳成虚负,屈指如今又隔了一年。近日听得羽书驰谍报,重话干戈乱扰江村。昆山玉石也遭焚毁,好似避秦男女入桃源。你系幽兰不肯受泥污染,又怕贼兵来犯月中仙.你话娇花若被狂风损,一定玉容无主倩乜谁怜。个阵辗转马前遭血溅,日落魂归玉化烟。你话若然艳质遭凶暴,我宁愿同埋白骨去伴姐妆前。或者死后得成连理树,把杨枝甘露救出火坑莲。等你劫难逢凶俱化吉,个的灾星魔障两不相牵。亏我心似辘轳千百转,空绻恋,娇呀但得你平安愿,我就任得你天边明月照别人圆。
(转乙反线)闻击柝,鼓三更,只见江枫渔火照住愁人。几度徘徊思往事,劝娇唔该好咁痴心。风尘不少怜香客,罗绮还多惜玉人。你话烟花谁不贪豪富,做乜你偏把多情向往小生,况且我穷途作客囊如洗,就是掷锦缠头我都愧未能。记得填词偶尔写个段胭脂井,含情相伴你对着盏银灯。你细问我曲中何故事,我把陈后主个段风流讲过你闻。讲到兵困景阳家国破,歌残玉树后庭春。
(抛舟腔)携着二妃藏井底,死生难舍意中人。闻听此言多叹息,重话风流天子更重情真。
(转正线)但系唔该享尽奢华福,锦绣江山委路尘。你系女流也晓个的兴亡恨,不枉梅花为骨血为心。重话我珠玑满腹实在原无价,知你怜才情重更不嫌贫。想到此情欲把嫦娥问,无奈枫林见得月色昏。远望楼台人影近,人影近,莫非相逢呢一位月下魂。”
----《客途秋恨》
其实只看了李碧华的这一本书和这一部电影,曾经有机会看《青蛇》的电影,但不知为什么看不下去,但青蛇的配乐的确很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