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缝语之二
继续阅读《隔江山色》中。在论及赵孟頫两幅名画的时候,作者都顺带调侃了乾隆在画旁的字迹。对照名家赵孟頫的书法,作者评乾隆笔迹“软弱”,“无法不做破坏性的对照”,此等词句,令人莞尔(也或许是我笑点低)。记得乾隆曾收藏过元代另一位大家黄公望的经典之作《富春山居图》,乾隆也曾诗兴大发地在画旁作诗题字。这样的习惯,简直是破坏文物,大煞风景。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的中国人大多不习书法,十之八九连繁体字都难认得。如果拿我们自己写的毛笔字与乾隆还嫌羸弱的台阁体相比,简直算不上中国字了。
另外高居翰以一个西方人的角度,从绘画的技巧笔法方面对元初画风的转变进行了详述。盖两宋画风愈渐精细笔法愈加工巧。至元初寰宇巨变,士大夫文人画开始崇古复古,画技拾拙弃巧。这种趋向在中国人看来可能更有士大夫的文化思想方面的传统内因。不过高对此并不详述,而专从技术层面予以讨论。大约他并非中国人,而且也不研究思想史文化史,所以会有所缺漏。不过这种论述也更加专业化,不致离题万千,这种做法应当是写专业文章的较好的态度。大四就要写毕业论文,以此为鉴,避免东拉西扯,致使论文冗长。
另外高居翰以一个西方人的角度,从绘画的技巧笔法方面对元初画风的转变进行了详述。盖两宋画风愈渐精细笔法愈加工巧。至元初寰宇巨变,士大夫文人画开始崇古复古,画技拾拙弃巧。这种趋向在中国人看来可能更有士大夫的文化思想方面的传统内因。不过高对此并不详述,而专从技术层面予以讨论。大约他并非中国人,而且也不研究思想史文化史,所以会有所缺漏。不过这种论述也更加专业化,不致离题万千,这种做法应当是写专业文章的较好的态度。大四就要写毕业论文,以此为鉴,避免东拉西扯,致使论文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