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不疯魔不成活
![]() |
《黑天鹅》是今年角逐奥斯卡的影片中我最期待的一部,一是因为芭蕾的题材,二是娜塔莉波特曼,不过就像一串葡萄到手,一部分人总是先挑不好的吃,先是苦等蓝光,等到了又迟迟未看,这部电影就像是放在壁橱里的美味巧克力,总想多留些时日,好让憧憬、期待的感觉拉长,看过之后才发现,自以为的巧克力,结果是一杯苦咖啡。
藏在芭蕾背后的伤口
《红菱艳》里佩吉被问及为什么要跳舞,她回答“就像你为什么活着”。《黑天鹅》里的波特曼何尝不是如此,芭蕾就是她活着的全部意义,她和《红菱艳》中的佩吉一样,生活中都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无法愈合的伤痛,也同样,都把这一切用表演包裹,这使得影片有与生俱来的悲壮的力量。因此,无论是《红菱艳》《黑天鹅》中的芭蕾,还是《美丽心灵》中的数学,抑或《霸王别姬》中的京戏,都不过是影片借来的华丽丽的妆点,卸妆之后,都有着“不疯魔不成活”的共性,走的都是一条不归路,这其中充盈着宿命感,上帝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同时也关闭了一扇门,不管挨的多么残忍,都无法逃避,这样的角色极易打动观众,因此罗素克劳成功了,张国荣成功了,波特曼也不例外。
通过《黑天鹅》也能认识到,一个好的题材,就能让电影成功一半,我甚至怀疑导演阿罗诺夫斯基是不是陈凯歌或张国荣的影迷?两个片子在构思上太像了。《霸王别姬》里张国荣沉迷在霸王别姬中不能自拔,在苦难过后还是毅然决然的挥剑自刎,将自己定格在虞姬这个角色中;《黑天鹅》里的波特曼亦是如此,她为追求完美和对手之间的竞争形成了双重人格,并沉溺于幻象之中难以自拔,《天鹅湖》中白天鹅、黑天鹅两个角色映射她的双重人格,一面是她现实中的一面,在母亲的督促、照顾下努力习舞,面对导演的“潜规则”不为所动,像白天鹅一样纯洁;另一面她潜意识中的东西全面爆发,恐惧、嫉妒、对一成不变的压抑生活的抵触,包括对性的饥渴全都展露无疑,像黑天鹅一样邪恶。一人分饰白、黑天鹅两角想做到完美几乎不可能达到,最后这双重性格帮助她为这场重要的演出画上了完美的句点,同时也在恢弘的交响乐中结束了她的艺术生涯和生命。
娜塔莉波特曼的独角戏
如果说《霸王别姬》里张国荣的成功是源于角色和他自身性格的统一和无需雕琢的率真,那么娜塔莉波特曼饰演的妮娜的难度系数起码要加几个点,《霸王别姬》里多是群戏,张丰毅、巩俐、葛优都是狠角色,每个都同样出彩;《黑天鹅》则完全是娜塔莉波特曼一人撑场,就像《天鹅湖》中的黑白天鹅,所有其他的伴舞都要黯然失色。也许是《莱昂》中她的角色过于深入人心,之后无论是《星球大战前传》系列,还是《冷山》、《蓝莓之夜》都没给我太深的印象,以至于今天看《黑天鹅》,联想到当年捧着花盆的玛蒂尔达,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她挣扎于双重人格之间的精湛表演,让我深感意外,同时她在芭蕾舞上的精彩表现也很让人吃惊,当然,舞蹈所带来的感染力,优秀的摄影功不可没,在波特曼翩翩起舞的时候,很少看到全景、摆拍或长镜头,不断的跟拍和密集的特写减少了舞蹈上的破绽,同时也更具冲击力。
最喜欢最后一段戏,波特曼努力抵挡着幻觉带来影响和伤口的疼痛,化身白、黑天鹅为观众献上极致之美,她含泪将目光投降热烈鼓掌的观众和激动的母亲,她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一切都不重要了,躺在弹簧垫上露出了一丝微笑,她对着镜头说:我感觉到了,我是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