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卷耳》注析二
分析:
题旨:记述了一位公府供职的官员的妻子思念并驾马迎接或探望丈夫的情形。
了解此诗的大意,需从周行、金罍、兕觥、卷耳上多留心,另外还需把握整体语言的语气情感特征。
该诗通篇语气连贯,感情衔接顺畅,故基本能确定出自一人之手。卷耳若确定为今苍耳子,苍耳采采时节当为8、9份,后面三处“陟彼”句也无与8、9月天气状况相不一致的字词,如大风、严寒、霜雪等等,故从时节上也可以推断出该诗前后是一致的。综上,《管锥编》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说当存疑;另外说“断简混杂”说也当存疑,今人有提出怀为“周代怀地服役人哀叹自己命运”的说法,但“维以不永怀,维以不永伤”中的“怀”与“伤”相对应,具为抒发情感的动词,故而“怀人”不能理解为怀地之人。
确定诗出自一个主人公的口吻,就方便逐句理解其它意思了:
首先主人公为女性可能性较大,以筐采物在诗经中多为女性,采采历来有二解,其一为“卷耳茂盛”,如“采采芣苡”;其二为“采了又采”,以上两说都可以说明卷耳容易采摘,应该很快就能装满筐,但“不盈顷筐”说明装不满,有的说装不满筐,筐子就倾斜,此说较偏颇,愚以为这个“倾筐”更体现了妇女劳作的一个细节,方者为筐,筐有一定高度,在开始采摘时,每次蹲下去把采摘满把的卷耳放入筐中时,都需要直起身子或者站起来扔进筐里,频繁起身势必使腰腿酸楚劳累,而把筐子放倒后可以直接把卷耳扔进筐里,“采采芣苡”就是为了更方便才用衣襟兜芣苢的。卷耳容易采摘,但装不满筐,究其原因是主人公心不在采卷耳,而是心系“周行”上的人,周行是周人的大路,诗经中另有二处“周行”:《鹿鸣之什·鹿鸣》:“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谷风之什·大东》:“周道如砥,其直如矢。……佻佻公子,行彼周行。”诗经中在周行上奔波的人基本都是男性官员,而且辛苦异常,《何草不黄》“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有芃者狐,率彼幽草。有栈之车,行彼周道。”记述的就是在周行上辛苦奔劳的官员及服役者。到此基本可以确定主人公为女性。诗中只字未透露出她的家庭情况或者父母或者公婆或者小孩,说明她结婚时间不长,和丈夫分开后思念之苦及思念之深是这首诗的主基调。
确定下主人公性别,剩下的就是她的身份,“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睠言顾之,潸焉出涕。”这句诗表明一般的人是不能上“周行”的,考古发现了宽达十到十五米的周代道路,由周之丰、镐二都直达齐鲁等地。周行的作用是行兵军用,以及诸侯朝贡、献供。《左转》等典籍都有记录。丈夫行于周行,说明在公府供职,家里又有“金罍、兕觥、马匹、仆人”,那她的身份应当在平民之上,而且“寘彼周行”一句除了表明自己的丈夫工作性质以外,还透露出些许为丈夫自豪的感觉,应该和今天的公务员一样受人羡慕。而且整首诗体现出主人公比较有讲究,还有点娇气,虽未直言小资,但绝没有那种地地道道的勤劳朴实的农妇的气息,所以她的身份应该偏贵族。
考察周代器物,罍是一种盛酒的容器,圆形罍造型为敛口,广肩,丰腹,圈足或平底;肩部两侧有两耳或四耳,耳作环形或兽首形;下腹部一侧有穿鼻。方形罍多为小口,斜肩,深腹,圈足式,亦有少数为平底;有盖,盖作斜坡式屋顶状;下腹近圈足处亦有穿鼻,商、周至两汉时期的游行器。1933年出土的战国时期楚国的兽耳罍青铜酒器,高30厘米,口径23.5厘米,腹围124厘米,足径22.5厘米,重9.6公斤,青铜兕觥主要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前期。西周早期的青铜兕觥 通长25.5厘米,出行随途携带这些大的器物,说明主人公不是平常的外出游玩眺望,而是准备的非常充分,为长途跋涉所用的。而且一连三处“陟彼”,体现了浓烈的思念情感和路途急迫情形,也从侧面体现了她急于见到所怀之人,以及对所怀之人的热切之心,“云何吁矣”一句是给所怀之人说的,而且带着撒娇的语气要所怀之人安慰及疼爱自己一路上的辛苦付出的,安慰自己途中“马虺隤、马玄黄及至仆瘏矣”,这也应该是年轻妻子的一种常见的口吻吧?这种心情和情节应该是很快能见面时产生的情感和心理才符合情理。所以愚以为到远外迎接或者探望更为合理。
题旨:记述了一位公府供职的官员的妻子思念并驾马迎接或探望丈夫的情形。
了解此诗的大意,需从周行、金罍、兕觥、卷耳上多留心,另外还需把握整体语言的语气情感特征。
该诗通篇语气连贯,感情衔接顺畅,故基本能确定出自一人之手。卷耳若确定为今苍耳子,苍耳采采时节当为8、9份,后面三处“陟彼”句也无与8、9月天气状况相不一致的字词,如大风、严寒、霜雪等等,故从时节上也可以推断出该诗前后是一致的。综上,《管锥编》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说当存疑;另外说“断简混杂”说也当存疑,今人有提出怀为“周代怀地服役人哀叹自己命运”的说法,但“维以不永怀,维以不永伤”中的“怀”与“伤”相对应,具为抒发情感的动词,故而“怀人”不能理解为怀地之人。
确定诗出自一个主人公的口吻,就方便逐句理解其它意思了:
首先主人公为女性可能性较大,以筐采物在诗经中多为女性,采采历来有二解,其一为“卷耳茂盛”,如“采采芣苡”;其二为“采了又采”,以上两说都可以说明卷耳容易采摘,应该很快就能装满筐,但“不盈顷筐”说明装不满,有的说装不满筐,筐子就倾斜,此说较偏颇,愚以为这个“倾筐”更体现了妇女劳作的一个细节,方者为筐,筐有一定高度,在开始采摘时,每次蹲下去把采摘满把的卷耳放入筐中时,都需要直起身子或者站起来扔进筐里,频繁起身势必使腰腿酸楚劳累,而把筐子放倒后可以直接把卷耳扔进筐里,“采采芣苡”就是为了更方便才用衣襟兜芣苢的。卷耳容易采摘,但装不满筐,究其原因是主人公心不在采卷耳,而是心系“周行”上的人,周行是周人的大路,诗经中另有二处“周行”:《鹿鸣之什·鹿鸣》:“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谷风之什·大东》:“周道如砥,其直如矢。……佻佻公子,行彼周行。”诗经中在周行上奔波的人基本都是男性官员,而且辛苦异常,《何草不黄》“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有芃者狐,率彼幽草。有栈之车,行彼周道。”记述的就是在周行上辛苦奔劳的官员及服役者。到此基本可以确定主人公为女性。诗中只字未透露出她的家庭情况或者父母或者公婆或者小孩,说明她结婚时间不长,和丈夫分开后思念之苦及思念之深是这首诗的主基调。
确定下主人公性别,剩下的就是她的身份,“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睠言顾之,潸焉出涕。”这句诗表明一般的人是不能上“周行”的,考古发现了宽达十到十五米的周代道路,由周之丰、镐二都直达齐鲁等地。周行的作用是行兵军用,以及诸侯朝贡、献供。《左转》等典籍都有记录。丈夫行于周行,说明在公府供职,家里又有“金罍、兕觥、马匹、仆人”,那她的身份应当在平民之上,而且“寘彼周行”一句除了表明自己的丈夫工作性质以外,还透露出些许为丈夫自豪的感觉,应该和今天的公务员一样受人羡慕。而且整首诗体现出主人公比较有讲究,还有点娇气,虽未直言小资,但绝没有那种地地道道的勤劳朴实的农妇的气息,所以她的身份应该偏贵族。
考察周代器物,罍是一种盛酒的容器,圆形罍造型为敛口,广肩,丰腹,圈足或平底;肩部两侧有两耳或四耳,耳作环形或兽首形;下腹部一侧有穿鼻。方形罍多为小口,斜肩,深腹,圈足式,亦有少数为平底;有盖,盖作斜坡式屋顶状;下腹近圈足处亦有穿鼻,商、周至两汉时期的游行器。1933年出土的战国时期楚国的兽耳罍青铜酒器,高30厘米,口径23.5厘米,腹围124厘米,足径22.5厘米,重9.6公斤,青铜兕觥主要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前期。西周早期的青铜兕觥 通长25.5厘米,出行随途携带这些大的器物,说明主人公不是平常的外出游玩眺望,而是准备的非常充分,为长途跋涉所用的。而且一连三处“陟彼”,体现了浓烈的思念情感和路途急迫情形,也从侧面体现了她急于见到所怀之人,以及对所怀之人的热切之心,“云何吁矣”一句是给所怀之人说的,而且带着撒娇的语气要所怀之人安慰及疼爱自己一路上的辛苦付出的,安慰自己途中“马虺隤、马玄黄及至仆瘏矣”,这也应该是年轻妻子的一种常见的口吻吧?这种心情和情节应该是很快能见面时产生的情感和心理才符合情理。所以愚以为到远外迎接或者探望更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