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一切悲剧
笑一切悲剧
最富有精神的人,前提为,他们是最勇敢的人,也绝对是经历了最痛苦之悲剧的人:不过,他们之所以尊敬生命,正是因为生命以最大的敌意同他们抵抗。
——尼采《偶像的黄昏》
哲学是以追求人生意义为使命的,当幸而遭遇“人生究竟有意义吗?”这个问题时,哲学就成为我们找寻答案的工具,人生的际遇则成为工具加工的对象。因此,大哲学家们的书籍也就成了我的至爱。
偶然的原因使我接触的第一个哲学家是尼采。第一次是在高中时从同学那里借来的一本对尼采的介绍性图书,很薄,基本上没有看懂什么意思,只是觉得尼采很疯狂,不敢认同。随后几年,又断续地看了《悲剧的诞生》、《查来图斯特拉如是说》、《偶像的黄昏》几本书,依然是看不懂,只是觉得他像个诗人,文采飞扬,不像一个哲学家,不追求思维缜密和完整体系。故而,一直觉得自己不懂尼采,尼采也不理我,他的哲学对我并没有较大的影响,因为我一直推崇理性,非常喜欢黑格尔的东西。
这次回家,翻出了那本已买而未读的周国平先生的《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和尼采自己的《悲剧的诞生》以及《偶像的黄昏》,一读之下,惊异的发现原来尼采对我的影响至深,他在《悲剧的诞生》一书中推崇的“酒神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我对文学艺术作品偏好的口味及人生的态度。
尼采是被叔本华引进哲学殿堂的。叔本华是一个消极的悲观主义哲学家,他认为,意志是在自在之物,人只是意志的表象。意志是一种盲目不可遏止的生命冲动,人被这股冲动驱使,不断产生欲望。欲望强,则意味着欠缺,使人产生期望,期望因各种困难阻碍无法满足而产生痛苦。欲望停止,则人生没有期望,变得无聊和沉沦。故而他和认为人有“八苦(生、老、病、死、怨赠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的佛陀一样,认为人生不在痛苦中,就在无聊中,快乐和幸福则短暂又虚无。所以,个体必当认清生命本质上的痛苦和虚无,看空人世的一切,早日出世,以求涅槃。
尼采作为叔本华的追随者,深刻体验并且极度认同叔本华,承认对人生的痛苦和可悲性,但他却坚定地反对叔本华屈服于人生的悲剧性的消极态度。尼采首先承认了人生的悲剧性,以避免肤浅和虚假的人生,同时又决心战胜人生的悲剧性,找到人生的意义。故而,他提出了酒神精神。他认为,酒神精神要解决的就是在承认人生悲剧性的前提下,如何肯定人生的问题。
尼采最终给出的答案就是“用生命本身的力量来战胜生命的痛苦,而当你与之抗争之时,你就是在痛苦中也会感觉到、百般强烈地感觉到生命的欢乐。”人生既然是一场悲剧,那就把人生当悲剧来好好的演吧。这种与生命悲剧性抗争的本身就是人生的意义,就是人生的快乐。
“生命是一条毯子,苦难之线和幸福之线在上面紧密交织,抽出其中的一根就会破坏了整条毯子,整个生命。没有痛苦,人只能有卑微的幸福。伟大的幸福正视战胜巨大痛苦所产生的生命的崇高感。痛苦磨练了意志,激发了生机,解放了心灵。人生的痛苦除了痛苦自身,别无解救途径。这就是正视痛苦、接受痛苦,靠痛苦增强生命力,又靠增强了的生命力战胜痛苦。英雄气概就是敢于直接面对最高的痛苦和最高的希望。热爱人生的人纵然比别人感受到更多更强烈的痛苦,同时却也感受到更多更强烈的生命之欢乐。与痛苦相对抗,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情。”
面对痛苦,面对最深的痛苦——人类的痛苦,精神反而欢欣鼓舞,这就是酒神精神。
当天,勇士依然可能失败或则死亡,但具有酒神精神的人在失败中仍能大笑。抗争失败,失败后仍不屈服,这不是真正的失败。生命敢于承受超越其限度的灾难,这本身就是一个胜利。超级硬汉海明威曾说过:“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管可以把他消灭掉,可是就是不能打败他。”
所以,一个人必须足够坚强。但是,坚强而沉重,乃至阴郁,这仍不合酒神精神。人生的强者,应该有“坚硬的骨头和轻捷的足”,他应该学会“神圣的舞蹈”,学会欢笑。舞蹈象征着一种高蹈轻扬的人生态度,欢笑象征一种欢快豪放的人生态度。在一切沉重的沙土下轻盈舞蹈,在一切锥心的痛苦前放生欢笑,这不正是酒神精神的真正体现吗?
舞蹈和欢笑作为酒神精神的形象体现,说明尼采的酒神精神实质上是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审美的人生态度就是尼采给我们找到的人生意义。用艺术家的眼光去看待人生吧,这样你就会肯定人生的全部,因为连最悲惨的人生宿命也具有一种悲剧的审美意义。人需要的就是一种,一种无论什么样的意义。
我最喜欢的一个历史人物就是曹操,他身上就有一种酒神精神,特别喜欢鲍国安扮演的曹操,既是英雄又有诗人意味,其他人皆不可取。关于曹操,最喜欢的一个场景就是他在赤壁大败之后的三次大笑。第一笑,曹操赤壁战船被烧,走陆路逃走,纵马加鞭,火光渐远,其心方定。跑了一阵发现,诸葛亮和周瑜没有在一个险要地方设下埋伏,不禁“于马上仰面大笑不止”——哈哈哈——谁知笑声刚落,赵云出现,曹军大败。第二笑,被赵云打散后,曹操跑了半天,赶上下雨有饿了,就在树林下面躲雨吃饭,一观察发现这是个伏兵的好地方,心想我打仗一定会在这里伏兵,诸葛亮、周瑜毕竟智谋不足,“坐于疏林之下,仰面大笑”——哈哈哈——哪成想笑声刚落,张飞又冲了出来,曹公不得不落荒而逃。走啊走啊,到了华容道,曹操立马道旁,又不禁嘲笑周瑜、诸葛亮无能,不知在此次伏兵,遂“在马上扬鞭大笑”——哈哈哈——这一笑,招来了关羽,就有了后面“关云长义释曹操”的故事。
曹操夸下海口,要荡平孙刘联军,一统天下,抱得美人归,谁知赤壁大败,损兵折将,八十万大军毁于旦夕之间。这样大的杯具,美人不仅没有,脑袋都差点没了,谁能承受的了?可我们曹公却能在大败逃命之中,三次大笑,“仰面大笑”、“扬鞭大笑”,何其英雄气概?何其酒神精神?生命力何其强大?怎叫人不生敬佩?
反观同样是一世英雄的刘备,屡败屡战,却依然不肯屈服,终结三分天下,可是他却很少有曹操这样的大笑表现。反之,则多是哭哭哭!
再看我喜欢其他的历史人物,喜欢的文学作品——小说、诗词,喜欢的艺术作品——歌曲、音乐,都具有这种酒神精神的气质,具有悲剧的气质——不仅勇于面对惨淡人生,而且依然轻舞欢笑。
笑一切悲剧!
最富有精神的人,前提为,他们是最勇敢的人,也绝对是经历了最痛苦之悲剧的人:不过,他们之所以尊敬生命,正是因为生命以最大的敌意同他们抵抗。
——尼采《偶像的黄昏》
哲学是以追求人生意义为使命的,当幸而遭遇“人生究竟有意义吗?”这个问题时,哲学就成为我们找寻答案的工具,人生的际遇则成为工具加工的对象。因此,大哲学家们的书籍也就成了我的至爱。
偶然的原因使我接触的第一个哲学家是尼采。第一次是在高中时从同学那里借来的一本对尼采的介绍性图书,很薄,基本上没有看懂什么意思,只是觉得尼采很疯狂,不敢认同。随后几年,又断续地看了《悲剧的诞生》、《查来图斯特拉如是说》、《偶像的黄昏》几本书,依然是看不懂,只是觉得他像个诗人,文采飞扬,不像一个哲学家,不追求思维缜密和完整体系。故而,一直觉得自己不懂尼采,尼采也不理我,他的哲学对我并没有较大的影响,因为我一直推崇理性,非常喜欢黑格尔的东西。
这次回家,翻出了那本已买而未读的周国平先生的《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和尼采自己的《悲剧的诞生》以及《偶像的黄昏》,一读之下,惊异的发现原来尼采对我的影响至深,他在《悲剧的诞生》一书中推崇的“酒神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我对文学艺术作品偏好的口味及人生的态度。
尼采是被叔本华引进哲学殿堂的。叔本华是一个消极的悲观主义哲学家,他认为,意志是在自在之物,人只是意志的表象。意志是一种盲目不可遏止的生命冲动,人被这股冲动驱使,不断产生欲望。欲望强,则意味着欠缺,使人产生期望,期望因各种困难阻碍无法满足而产生痛苦。欲望停止,则人生没有期望,变得无聊和沉沦。故而他和认为人有“八苦(生、老、病、死、怨赠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的佛陀一样,认为人生不在痛苦中,就在无聊中,快乐和幸福则短暂又虚无。所以,个体必当认清生命本质上的痛苦和虚无,看空人世的一切,早日出世,以求涅槃。
尼采作为叔本华的追随者,深刻体验并且极度认同叔本华,承认对人生的痛苦和可悲性,但他却坚定地反对叔本华屈服于人生的悲剧性的消极态度。尼采首先承认了人生的悲剧性,以避免肤浅和虚假的人生,同时又决心战胜人生的悲剧性,找到人生的意义。故而,他提出了酒神精神。他认为,酒神精神要解决的就是在承认人生悲剧性的前提下,如何肯定人生的问题。
尼采最终给出的答案就是“用生命本身的力量来战胜生命的痛苦,而当你与之抗争之时,你就是在痛苦中也会感觉到、百般强烈地感觉到生命的欢乐。”人生既然是一场悲剧,那就把人生当悲剧来好好的演吧。这种与生命悲剧性抗争的本身就是人生的意义,就是人生的快乐。
“生命是一条毯子,苦难之线和幸福之线在上面紧密交织,抽出其中的一根就会破坏了整条毯子,整个生命。没有痛苦,人只能有卑微的幸福。伟大的幸福正视战胜巨大痛苦所产生的生命的崇高感。痛苦磨练了意志,激发了生机,解放了心灵。人生的痛苦除了痛苦自身,别无解救途径。这就是正视痛苦、接受痛苦,靠痛苦增强生命力,又靠增强了的生命力战胜痛苦。英雄气概就是敢于直接面对最高的痛苦和最高的希望。热爱人生的人纵然比别人感受到更多更强烈的痛苦,同时却也感受到更多更强烈的生命之欢乐。与痛苦相对抗,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情。”
面对痛苦,面对最深的痛苦——人类的痛苦,精神反而欢欣鼓舞,这就是酒神精神。
当天,勇士依然可能失败或则死亡,但具有酒神精神的人在失败中仍能大笑。抗争失败,失败后仍不屈服,这不是真正的失败。生命敢于承受超越其限度的灾难,这本身就是一个胜利。超级硬汉海明威曾说过:“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管可以把他消灭掉,可是就是不能打败他。”
所以,一个人必须足够坚强。但是,坚强而沉重,乃至阴郁,这仍不合酒神精神。人生的强者,应该有“坚硬的骨头和轻捷的足”,他应该学会“神圣的舞蹈”,学会欢笑。舞蹈象征着一种高蹈轻扬的人生态度,欢笑象征一种欢快豪放的人生态度。在一切沉重的沙土下轻盈舞蹈,在一切锥心的痛苦前放生欢笑,这不正是酒神精神的真正体现吗?
舞蹈和欢笑作为酒神精神的形象体现,说明尼采的酒神精神实质上是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审美的人生态度就是尼采给我们找到的人生意义。用艺术家的眼光去看待人生吧,这样你就会肯定人生的全部,因为连最悲惨的人生宿命也具有一种悲剧的审美意义。人需要的就是一种,一种无论什么样的意义。
我最喜欢的一个历史人物就是曹操,他身上就有一种酒神精神,特别喜欢鲍国安扮演的曹操,既是英雄又有诗人意味,其他人皆不可取。关于曹操,最喜欢的一个场景就是他在赤壁大败之后的三次大笑。第一笑,曹操赤壁战船被烧,走陆路逃走,纵马加鞭,火光渐远,其心方定。跑了一阵发现,诸葛亮和周瑜没有在一个险要地方设下埋伏,不禁“于马上仰面大笑不止”——哈哈哈——谁知笑声刚落,赵云出现,曹军大败。第二笑,被赵云打散后,曹操跑了半天,赶上下雨有饿了,就在树林下面躲雨吃饭,一观察发现这是个伏兵的好地方,心想我打仗一定会在这里伏兵,诸葛亮、周瑜毕竟智谋不足,“坐于疏林之下,仰面大笑”——哈哈哈——哪成想笑声刚落,张飞又冲了出来,曹公不得不落荒而逃。走啊走啊,到了华容道,曹操立马道旁,又不禁嘲笑周瑜、诸葛亮无能,不知在此次伏兵,遂“在马上扬鞭大笑”——哈哈哈——这一笑,招来了关羽,就有了后面“关云长义释曹操”的故事。
曹操夸下海口,要荡平孙刘联军,一统天下,抱得美人归,谁知赤壁大败,损兵折将,八十万大军毁于旦夕之间。这样大的杯具,美人不仅没有,脑袋都差点没了,谁能承受的了?可我们曹公却能在大败逃命之中,三次大笑,“仰面大笑”、“扬鞭大笑”,何其英雄气概?何其酒神精神?生命力何其强大?怎叫人不生敬佩?
反观同样是一世英雄的刘备,屡败屡战,却依然不肯屈服,终结三分天下,可是他却很少有曹操这样的大笑表现。反之,则多是哭哭哭!
再看我喜欢其他的历史人物,喜欢的文学作品——小说、诗词,喜欢的艺术作品——歌曲、音乐,都具有这种酒神精神的气质,具有悲剧的气质——不仅勇于面对惨淡人生,而且依然轻舞欢笑。
笑一切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