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品】2011年第四期(总108辑)
![]() |
目 录
编辑手记 5
社科&思想 6
大卫•哈维 7
杨宇振:阅读哈维:资本积累与空间生产 7
附:大卫•哈维论著一览表 11
肖特:卡斯特、哈维与社会主义城市 12
吴红涛:魅影与乡愁 19
大卫•哈维:新自由主义与城市 冯早早、张舒杰 译 24
文学&艺术 36
包慧怡:手艺人论手艺——迦德纳《论成为小说家》和《小说的艺术》 37
独孤力命:读《广岛札记》的札记 43
马雁:有所思(之二) 45
文化&访谈 47
要有诗,要去远方@【读品沙龙】 48
导言: 48
寻路中国:何伟(Peter Hessler)的东游记 48
旅行与阅读:读品•UTC同里座谈 66
编辑手记
大卫•哈维(David Harvey)是地理学家出生,却是少有的在社会学、人类学、政治经济学方面都获得广泛影响与声誉的理论家。大卫•哈维为何如此重要?他的理论涉及后现代性文化、城市地理、空间研究,以及马克思理论的研究,这些领域如何彼此关联,又如何作用于当代社会,这是将这位学术巨擘引入中文语境后读者们最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本期【读品】的社科选题聚焦“大卫•哈维”,希望可以从不同的面向集中向大家展示哈维理论的精彩与睿智。
本期大卫•哈维专题中,首篇感谢重庆大学杨宇振教授的赠稿,这篇《阅读哈维:资本累计和空间生产》一文从对大卫•哈维的著作和观点的梳理,向读者清晰地传达大卫•哈维对西方学术理论界的贡献与其重要之处——他对于资本与空间之间的关系的勾勒;第二篇《卡斯特、哈维与社会主义城市》则节选于肖特的《城市秩序》一书,对卡斯特和哈维有关城市的观点进行比较;吴红涛《魅影与乡愁》一文是对哈维《新自由主义简史》的评论,这本著作此前刚由译文社出版;末篇特别奉上哈维2006年在温莎大学演讲的讲稿——《新自由主义与城市》。
另外本期【文化&访谈】栏目,是【读品】在3月的两场活动实录,一场是【读品】成员对旅行、阅读所展开的讨论,另一场则是Peter Hessler与读者畅谈他的中国之行。两场活动虽然主题全然不同,然而却在文本上形成互动。知行合一,是阅读生活的重要维度。
欢迎加入【读品】团队
读书者,血肉有情之品也。【读品】的创立者便是这样一群将阅读视作生命一部分的朋友。他们读书如恒,笔耕不辍,并用自己的旨趣和品格为社会守护一种正逐渐失落的阅读精神,并在这个讯息爆炸、利益至上的社会,他们用独立的姿态、坚定的信念、公益的精神,为高层次的文化趣味、书籍划定一块不可为流俗、商业所侵染的品质之地,成为文化生活的一个精神据点和一杆时代标尺。
【读品电子刊】创刊于2006年3月,每月16日准时发刊,刊登与书相关的评论、笔记及文化访谈,偏重社科、思想,兼顾文学与译介。我们以高层次高品质为追求,以去学术化和媒体化自我要求,每期刊载原创作品逾八万字。经过五年的发展,至2011年2月,【读品】共刊发了106期,刊发的原创作品超过了五百万字。
【读品沙龙】则通过形式多样的沙龙/讲座活动向公众提供新锐智识,推动思想和阅读。2007年夏天,【读品沙龙】第一个系列“今天,我们读书”在沪创办。此后,【读品】坚持每月至少举办一次高水平的沙龙活动,话题涉及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历史、哲学、文学、城市文化、跨文化交流、艺术等诸多领域,亦以公共话题的涉猎,表现出更多的社会担当。现在【读品沙龙】已有六个不同面向的子系列,并成为上海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不仅是学者、作者与读者直接交流对话的一个平台,同时也是一个开放的、探讨问题的公共空间,吸引着越来越多有思想追求的年轻人汇集于此。
【读品】是一个开放的团队,我们愿意和一切爱书、读书的人结交朋友,共享读书的快乐。欢迎各位读者加入我们,您的认同,是我们最大的荣耀。若您有意,可投稿到:dupinjournal@gmail.com,届时我们会主动和您联系,投稿通过之后转为正式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