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心底的一首歌
小姑妈周日特意来借我本书看。早在一周前我们就约好了,那本书——她在电话里讲了半天,我其实没有听清,但她那么热切地向我推荐,因为她喜欢所以我要仔细的读这本书。然后周日,我洗好碗,收拾干净在沙发上坐下来后,她从牛皮纸袋里掏出那本书。我不认得这个草根作者,也没有听过这本书——在我的印象里,似这类小销路的图书最后都会零落在街角某个私人书店的打折架上,以极低的价格出售。我还没来及翻内容,小姑妈就一一跟我介绍起来,作者的生平,她的生活她的孩子她的公公婆婆....她画的画,她妹妹,她们俩共同参加了浙江卫视《我爱记歌词》的某某期节目......所以,在我还没看这本书的时候,对这本书的内容大致已经了解了。
我用了两个晚上把这本书翻完了。用“朴实无华”的“小温馨”来形容最好不过,从她小时候喜欢画画,长大后相亲,以极快的速度结婚生孩子,为儿子写了六分之一内容的成长日记,夹杂着她生活里其他的零落故事,凑成整本书。小姑妈喜欢她,渐渐到欣赏她的生活和成长,全部是因为她亦是“资深荣迷”,而且很早就担当了某个大型粉丝版的首席版主。我很能理解小姑妈的情感,她说她们都是理智型的荣迷,不盲目追随,亦能对其他明星有客观中肯的评价,喜欢张国荣喜欢的很冷静,听张国荣的歌能听到他的灵魂.....难得70多岁的小姑妈还有这样滚烫的热情,她之所以要借书给我看,也因为我愿意听她讲她理解的张国荣,她为什么喜欢他,她们荣迷的种种精神,我愿意听她讲愿意去懂她。
一天中,你问我最喜欢哪个时段。不是早上睡懒觉的晨光,也不是倚在台灯下贪婪读书的夜晚,当然这两个时间段我也是喜欢的,但“最”喜欢却是黄昏。黄昏有种忧伤的浸入,将暗未暗间,鸽灰般的天空下,迷迷蒙蒙亮起的路灯,摇摇晃晃的公交车,路边支起的小吃摊,情侣牵着手悠闲在路上,孩子被大人赶着回家,女孩三两个沿着路边小店蝴蝶般进进出出,汽车、自行车、行人挤挤挨挨把马路填满。一边是夜晚将至的伤感,一边是市井生活的充塞,这些奇妙的感觉都会在黄昏汇集交错,你体味着一些,揣测着一些,若有所思着一些,又被生活中的庸庸碌碌最底层的真实所感动。
我喜欢黄昏也因为这个时段有我最爱的调频,我喜欢的DJ选择的音乐总是极少让我失望,我们有相同的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和近乎盲目的敏锐,我们都不爱在一首歌至另一首歌之间讲太多的话,虽然她不得不有时候打断音乐弥留下的气场,报天气和路况,插播一段广告。我耐心的等着,在广告结束的下一秒响起华丽的前奏.....啊,这首歌竟然好久没听过了....怎么ta还有这样的单曲....随着公交车摇晃身体,脚尖轻轻点地和着拍子,就希望这辆车永远别到站,曲子永远别停下来,摇啊晃的这样这样一直一直。
小姑妈问我有没有特别喜欢过哪个歌手。我想,是有的。但我自问不及她的认真度,我喜欢张学友,但从没刻意加入过任何歌迷团体,没舍得掏钱看过他的演唱会,没有为收集齐他所有的专辑走遍南京大小音像店,没有翻箱倒柜的查找他早年作品。这就是我的喜欢,也因为张学友并不严格属于偶像型的歌手,他很早就有自己的生活,从来不用担心歌迷知道他的情感而舍他去,从来不保密他的家庭、儿女,歌唱是他的事业仅此而已,他分得很清。我小时候听歌受到不少我哥哥的影响,他买磁带,我就跟着听。到我长大后第一次自己买CD,竟选了裘海正的一张专辑,我也不怎么喜欢她,也不知道为什么要选这张,但还是反反复复听了无数遍,直到A面和B面全都会唱....《像我这样重感情的人》《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你说你比较习惯一个人》《让每个人都心碎》都是很悲的歌,那年,我20岁还不到。
我用了两个晚上把这本书翻完了。用“朴实无华”的“小温馨”来形容最好不过,从她小时候喜欢画画,长大后相亲,以极快的速度结婚生孩子,为儿子写了六分之一内容的成长日记,夹杂着她生活里其他的零落故事,凑成整本书。小姑妈喜欢她,渐渐到欣赏她的生活和成长,全部是因为她亦是“资深荣迷”,而且很早就担当了某个大型粉丝版的首席版主。我很能理解小姑妈的情感,她说她们都是理智型的荣迷,不盲目追随,亦能对其他明星有客观中肯的评价,喜欢张国荣喜欢的很冷静,听张国荣的歌能听到他的灵魂.....难得70多岁的小姑妈还有这样滚烫的热情,她之所以要借书给我看,也因为我愿意听她讲她理解的张国荣,她为什么喜欢他,她们荣迷的种种精神,我愿意听她讲愿意去懂她。
一天中,你问我最喜欢哪个时段。不是早上睡懒觉的晨光,也不是倚在台灯下贪婪读书的夜晚,当然这两个时间段我也是喜欢的,但“最”喜欢却是黄昏。黄昏有种忧伤的浸入,将暗未暗间,鸽灰般的天空下,迷迷蒙蒙亮起的路灯,摇摇晃晃的公交车,路边支起的小吃摊,情侣牵着手悠闲在路上,孩子被大人赶着回家,女孩三两个沿着路边小店蝴蝶般进进出出,汽车、自行车、行人挤挤挨挨把马路填满。一边是夜晚将至的伤感,一边是市井生活的充塞,这些奇妙的感觉都会在黄昏汇集交错,你体味着一些,揣测着一些,若有所思着一些,又被生活中的庸庸碌碌最底层的真实所感动。
我喜欢黄昏也因为这个时段有我最爱的调频,我喜欢的DJ选择的音乐总是极少让我失望,我们有相同的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和近乎盲目的敏锐,我们都不爱在一首歌至另一首歌之间讲太多的话,虽然她不得不有时候打断音乐弥留下的气场,报天气和路况,插播一段广告。我耐心的等着,在广告结束的下一秒响起华丽的前奏.....啊,这首歌竟然好久没听过了....怎么ta还有这样的单曲....随着公交车摇晃身体,脚尖轻轻点地和着拍子,就希望这辆车永远别到站,曲子永远别停下来,摇啊晃的这样这样一直一直。
小姑妈问我有没有特别喜欢过哪个歌手。我想,是有的。但我自问不及她的认真度,我喜欢张学友,但从没刻意加入过任何歌迷团体,没舍得掏钱看过他的演唱会,没有为收集齐他所有的专辑走遍南京大小音像店,没有翻箱倒柜的查找他早年作品。这就是我的喜欢,也因为张学友并不严格属于偶像型的歌手,他很早就有自己的生活,从来不用担心歌迷知道他的情感而舍他去,从来不保密他的家庭、儿女,歌唱是他的事业仅此而已,他分得很清。我小时候听歌受到不少我哥哥的影响,他买磁带,我就跟着听。到我长大后第一次自己买CD,竟选了裘海正的一张专辑,我也不怎么喜欢她,也不知道为什么要选这张,但还是反反复复听了无数遍,直到A面和B面全都会唱....《像我这样重感情的人》《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你说你比较习惯一个人》《让每个人都心碎》都是很悲的歌,那年,我20岁还不到。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