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特文格勒及第三帝国伟大音乐家

20世纪最伟大的指挥家富特文格勒在二战前就已经驰名德国及欧洲,但他最大的国际声誉是在20世纪60年代他去世后方才取得的。这个功劳要归功于那些出色的唱片开始发行,从而形成强大的冲击力,席卷全球,更广更深的体现了富特文格勒的艺术。 英国著名古典音乐杂志《留声机》在1968年发表的一篇纪念富特文格勒的文章中曾这样写道: 今天的青年艺术家们重新崇尚富特文格勒的风格,这未免令人奇怪,但显然已是事实。在欧洲尤其是在英国,有众多青年艺术家搜集富特文格勒的唱片,聆听和热烈讨论这些唱片。这些人中几乎没有人敢上过富特文格勒的演出,但他们尊崇他的风格,并竞相效仿。 他们当中有些已是赫赫有名的人物-----梅塔,阿什肯纳基,巴伦博伊姆,杜普蕾,吉特利斯,这些人紧紧结合在一起。他们彼此赞扬,虽然他们经常分出世界各地,但几乎每天通过长途电话相互联系,他们都带着手提唱机,放富特文格勒的唱片,有时他们甚至彼此通过电话播放几段唱片并加以探讨。 “我们的钱都用在这上面了,”巴伦博伊姆说过。有些唱片是合法出版物,另一些是俄国在二战时期从纳粹广播中转录的盗版唱片,也有一些是富特文格勒的遗孀赠送给这一伙人的。“这不是个人迷信,”梅塔说。“这是一种集团精神。其中没有什么不健康的因素。” 富特文格勒的录音唱片也曾在音乐界引发过巨大的争议与矛盾,更不用说那些与他的名字相关系的政治性矛盾,以及那些心怀叵测的小人对富特文格勒的恶语中伤。 时间是公平的。时间也给予了富特文格勒一个公道。 随着岁月的流逝,以及唱片的传播,富特文格勒的艺术超越了国界,种族,世代,被世界各地的爱乐者所推崇,他将永恒。 “二战后富特文格勒在意大利开始工作,我在那里听过他的许多次音乐会。对我来说,他就是贝多芬。”---- 卡拉斯 三B一W是富特文格勒艺术的精华,而其中的一B(贝多芬)更是其精华的中心。 富特文格勒将指挥台上的酒神派即兴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并在演绎贝多芬的交响曲作品中将其发扬光大。在今天,可以这样说,指挥贝多芬,无出其右者。 受年代及其本人意愿(富特讨厌录唱片)所限,大师一生从未进录音室完整录过一套贝多芬交响曲全集,所遗留下的几乎全是现场录音。EMI曾经于上世纪90年代发行过一套富特文格勒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CD(天使版),遗憾的是那只不过是拙劣拼凑而成,且选曲方面也令人愤怒,居然没有收入富特与其“子弟兵”BPO的版本,所以不推荐购买。收富特的贝交全集最好的办法是精选版本来收。

我心中的最佳富特文格勒贝交全集: 贝一 :1954年9月19日,富特文格勒率其“子弟兵”BPO在柏林巨人宫演出“贝一”,大师生命中最后的演绎。 贝二&贝四:1948年10月,VPO,伦敦皇家阿尔贝特大厅录音,现已发现的大师唯一录音室版本贝二&贝四。 贝三:1944年12月19日,VPO,维也纳爱乐在金色大厅录音,“乌拉尼亚”英雄,最伟大的英雄。 贝五&贝六:大师战后复出首场演出现场录音。1947年5月25日,富特在柏林巨人宫与BPO演出了贝多芬第5,6交响乐。据5月26日的纽约《时代》报道:“威尔海姆.富特文格勒在美国占领当局的最高指挥官面前以胜利者的姿态演出了他回归柏林爱乐的首场。乐团的表现一如大师在纳粹时代所打造的那样优秀。” 贝七&贝八:1954年8月,VPO,萨尔斯堡,大师最后的告别演出系列,现场录音。 贝九:1942年3月22-24日,BPO,柏林。(由Music & Arts公司再版,据说是用当年RRG帝国广播局的母带作为音源转制。)1942年富特文格勒制造了两个举世闻名的贝九,前者是这张一切被极端化暴力化的贝九;后者就是4月19日为元首庆生的黑色贝九。


富特大师的各种版本贝九。已收“伟大”,“完整”,“战时”,“排练”,“最后”,尚寻“足音”,“黑色”。

富特文格勒艺术的三B一W其余成分:勃拉姆斯全集;布鲁克纳全集;瓦格纳歌剧序曲集;瓦格纳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在《富特文格勒的指挥艺术》一书中,将这套1952年录制的唱片列为富特文格勒在唱片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



纪念套装;战时录音集;富特演绎其原创最作品《第二交响曲》;与梅纽因的合作《勃小协》;著名的布七柔版(1945年5月1日元首灰飞烟灭那天德国汉堡电台放的就是这张里的1942年福特温格勒指挥柏林爱乐录音室版布七第二乐章挽歌。)

富特文格勒历史录音,1938年版柴六《悲怆》,舒伯特八,九交等。

Tahra出版的富特文格勒战后音乐会套装;大荷花勃一黑胶。

厂牌 audite良心出品。富特文格勒战后指挥艺术集大成之作,且转制音质上佳。

华纳这套富特商业录音全集的卖点是全而精,动用了几乎华纳与环球两大巨头旗下全部厂牌资源,不仅是录音室录音,商用现场录音亦收入其中,更是得到了“富协”的音源支持,55CD经典原封+数码重制(50年代那批录音感觉音质确实有所提升)。借此机会重听了其中富特在1930年代的录音。较之战时的愤怒与战后的平缓,感觉此时期的录音是富特指挥艺术与心境的本真展现。富特棒下的瓦格纳与贝多芬,前者是镇魂歌,后者是兴奋剂。值得一提的是梅纽因与富特合作的那几张也相当精彩。
富特文格勒的指挥艺术最高价值体现在德奥古典音乐,特别是在指挥亲兵BPO时期,将德奥精神的“悲剧性”发扬光大。而现在这些指挥只懂得“娱乐性”。
为什么富特文格勒和他的音乐今天仍让我们感动? 即使在今天看来,第三帝国的音乐风景依然令人神往。 戈培尔博士用美的力量挑动了根植于内心的许多特质,这些特性是人性的重要部分。法西斯用选择迷人的强力人格、集体操练、大型检阅、领袖魅人的演讲、有力的理论和完美的表述把人们的许多本性挖掘了出来。使用了这些美的形式,它让许多人产生归属感,让许多人在单调压抑的现代社会感到又投入了一个伟大的事业,从而觉得自己的生命又获得了自由和意义。在第三帝国的整个文化思想生产线上,音乐只是其中的一部有力的发动机。但它是有快感的、集体性的、有激情的、高扬的,很多时候音乐本身就具有生理上的感动人的力量。 1943年后,随着战场上形式的逆转,第三帝国危在旦夕,但是音乐继续拯救人民。那些在工厂,在农田,甚至在废墟中举办的音乐会,安抚了受伤的灵魂,那些伟大的音乐让人们有勇气即使在盟军日以继夜的轰炸中也继续尊严的活下去。

元首的中将---卡巴斯塔。布鲁克纳专家,一手打造了慕尼黑爱乐(MPO)的黄金时代,曾被希特勒授予中将军衔,是纳粹里面军衔最高的指挥家。随着第三帝国的毁灭,于1946年自杀。市面上他的唱片难寻,目前只买到他的布四及莫扎特舒伯特。听后感:真的很德国。 第三帝国音乐总监---理查德·施特劳斯。与其指挥相比更欣赏他创作的那些气势磅礴的交响诗。 普菲茨纳,德意志精神论者;魏因加特纳,年轻时曾跟勃拉姆斯是忘年交,SP时代第一个录贝多芬全集的指挥家。 克纳佩兹布什

最近在听克纳。听过其演绎的瓦格纳和布鲁克纳后那种毛骨悚然的生猛胜过一切好莱坞电影里的把成群犹太杂种往毒气室里推。 门格尔贝格

门格尔贝格是日耳曼血统的荷兰人,他一手将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打造成世界级乐团。1940年,第三帝国威震欧洲战场,作为当时坚定的纳粹拥护者的门格在录制这套贝多芬全集时火山爆发,过了电一样的激情四射,成就了激动人心的伟大经典;而他演绎的巴赫,让弦乐如人声吟咏般带有情绪、语调的音色和节奏吞吐出别人奏不出的感情和腔调,却让人三月不知肉味。

再听听门格演绎的老柴,勃拉姆斯,理查施特劳斯等那些妙不可言的录音,门格令其他很多指挥家都显得平淡、乏味、僵硬。他能使乐团发出丰满、柔软、有光辉、激动人心的整体音色,效果饱满、绚烂、富有感情而充满张力,能吸引人一直听下去,这是了不得的浪漫派大师才能做到的功夫。 科尔托 舒曼曾说肖邦的音乐是“隐藏在花丛中的大炮”,那么轰响这尊大炮就是科尔托。 能把肖邦往高贵气质上弹的人不少,但能弹出那种不屈力量的屈指可数,可数的这几位基本上都是科尔托的徒弟。

科尔托的演奏,刚柔并济,触键时的声音晶莹剔透,闪闪发光,他对于肖邦作品独有的想象力,演奏充满了美妙无穷的感觉,从而使之成为科尔托独有的风格。科尔托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演奏时那种随心所欲的洒脱,一时兴起甚至会不按乐谱而按自已的意愿即兴演奏,这就造成了大量错音,这种情况在其晚期演奏中更甚。有人曾开玩笑说:假如肖邦听到了科尔托的演奏,也许会从棺材中爬起来,修改乐谱也说不定呢? 伯姆

在第三帝国音乐圣殿中,伯姆绝对是最具德奥贵族气质的大师。在他棒下只有精准优雅,华丽如斯的音符飘逸而出。伯姆一生都在演绎德奥音乐,他执棒VPO演绎的莫扎特是公认的权威,那独一无二的高贵气质让人迷醉,VPO的音色就像维也纳金色大厅一样迷人。

而他演绎的理查施特劳斯更是妙品。伯姆与理查施特劳斯早在1930年代就相识,并建立了密切的关系。此后首演了施特劳斯的两部歌剧,由此成为指挥理查施特劳斯的权威人物。在DG发行的那套作品集中,伯姆演绎下的理查施特劳斯相当惊艳。“软黄金”般的音色,尽显贵族风范。伯姆的贝多芬、布鲁克纳和舒伯特也都被公认为是精品。他没有像卡拉扬那般夸大煽情的诠释,而是凭一丝不苟的精准演绎令人拍案叫绝。 富特文格勒战时录音三张超级名盘

“黑色贝九”:坊间关于“黑色贝九”的各种传闻半个多世纪以来络绎不绝,直到2004年富特逝世50周年,厂牌Archipel终于将这一传奇录音公之于世。毫无疑问录制于1942年4月19日柏林的这份为元首庆生音乐会现场是富特的巅峰之作,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处于政治与艺术的夹缝间生存的富特,在这场音乐会中将其积压已久的愤怒忧郁惶恐以及对战争将给予德国未来毁灭性悲惨命运的悲怆感怀全面爆发。人类已无法阻拦的生猛,音质的拙劣反衬出音乐的伟大。 瓦格纳--罗恩格林 1936年拜罗伊特音乐节现场:转一个相关介绍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9123384/ :富特文格勒指挥勃拉姆斯作品 (Music & Arts版):富特这套“大树根”勃拉姆斯堪称传世经典名盘,是“富迷”拼死以求之珍藏版本。其中所收入的全四部勃交在《福特文格勒的指挥艺术》一书中均被评为最佳演绎版本。 富特文格勒两张罕见唱片 一张是富特的原创作品《C大调钢琴五重奏》,演奏者是Francois Kerdoncuff 以及Quatuor Sine Nomine,富特的这部作品有些深涩,有点儿像布鲁克纳和老肖的混合体。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1786678/

另一枚是大师早年间的序曲杂锦录音(1929-1937) ,都是耳熟能详的经典曲目,富特携BPO的演绎游刃有余,可以听出来此时期的大师精力充沛,力道十足。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6966413/ 1950萨尔斯堡音乐节富特罕见的钢琴录音

EMI古典部的仓库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因为那里藏有大量珍贵的历史录音母带,比如指挥大师富特文格勒罕见的钢琴录音。这套1950年萨尔斯堡音乐节现场录音2cd的第一张是富特演绎巴赫的两首布兰登堡协奏曲,在其中的第五号协奏曲中能听到大师深厚的钢琴功底。第二张cd上则是大师指挥VPO演绎拿手曲目“贝三英雄”。 旋律版富特战时“贝三”及“贝九”

来自老毛子当年从纳粹德国夺走的录音资料中的两张巅峰之演。老毛子厂牌旋律(Melodiya )曾发行过一套富特战时录音作品集,但并非全部录音资料,据说还有很多绝密录音(特别是战争末期1944年)未被发掘。对于此版“贝三”与“贝九”的重要意义无需多言,我们要做的就是专注聆听。 唯有期待老毛子更积极些,让那些至今仍躺在俄罗斯某家仓库中的富特战时录音能够尽快重见天日。 “镇魂歌”----EMI版富特的瓦格纳《指环》全集录音


目前发掘出的富特唱片中只有两套《指环》全集录音,而且都是在意大利的现场,分别是1950年(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乐团)与1953年(RAI罗马交响乐团),EMI这套是1953年录音。在听过各种版本的瓦格纳后我依然觉得富特的瓦格纳具有独一无二的魅力,那是心灵上的震撼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