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tasy Story
这篇日志不同于钟意上的那版,一没地方发,二会不断修改,所以放在这里。
韩寒和郭敬明,都在新概念作文大赛出道,选择了两条渐行渐远的道路,褪去最初少年作家的光环,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后被社会承认。就像05届超级女声的前三甲,虽然不可能成为朋友,但是不影响他们的互相了解。他们的互相评价绵里藏针,并且一针见血。韩对郭的评价是一个成功的商人,顺便揶揄一下郭的五短身材。郭对韩的评价是杂文写得很好,但是写小说不是自己的对手。
韩寒的小说都不是小说,借助一帮人说一些他想说的话,做一些荒诞的事,他借助虚拟人物模拟实验自己的想法。其小说更像一些零散文字片段的堆叠,前后基本上是脱节的。最像小说的小说还是处女座《三重门》,有情节,有悬念,前后连贯,不魔幻。可以想象韩寒写小说都是比较随性的,想到哪写到哪,没有从全局把握比较着重刻画细节。郭敬明可以算是科班出身了,他大学学的是影视方面的专业,他写的东西都有电影的痕迹,在构思情节方面郭确实要高韩一筹。我觉得小说和电影都是为了讲一个精彩的故事,都有其表现手法和限制,充分运用这些技术手段,可以把一个好故事讲得更精彩。
如果我要写一部小说我会把我平时胡思乱想,然后觉得很酷的东西都塞进去。就像宫崎骏一样,导演平时的想象都在电影里有所体现。这刺激我去写一篇小说,更确切的应该是冲着改编成电影去的小说。设计起伏的剧情和意外的结局,当然还要把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一大堆东西塞进去,叫做个人风格。时间不要拖得太长,剧情的主要部分在一个凌晨搞定,我很喜欢平时喧闹的大街空无一人的情景。《达芬奇密码》和《致命ID》就是这样,而且情节紧凑漏洞也少。主人公常听闻某个恶人的传说,对其已有比较多的了解,但一直没有见过面因为这个人失踪已久。凭借现有的线索顺藤摸瓜,主人公发现有一群人都在寻找这个失踪的人。主人公最后找到了这个人,他不理解这个人的所作所为,这个人也没急于解释,他带主人公经历一些事件。原来这个人一直在伸张正义却又不能公开,只得默默背上骂名。他最后在与邪恶斗争中不幸牺牲,主人公毅然决然接替这位被世人误会英雄的位置,维护正义但被人们唾弃,最后和前辈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金庸先生笔下有过这样一个类似于《黑暗骑士》里蝙蝠侠的英雄,胡范苗田是李自成的四大家臣,李自成被清兵包围胡家降清,并送上李自成的项上人头。胡家因此背负上叛徒的骂名,而事实上这是胡家掩人耳目的做法,找了具尸体顶替李自成,把真正的闯王保全。《英雄》也是一个舍生取义的故事,无名不明白刺杀一个暴君为什么有一些人包括正义之士要阻拦他。这些人被无名打败后自知用武力阻止他无望,便和他说理,不过还是放他去刺杀秦始皇,心里还是希望无名能够悟出其中道理。最后无名突破层层阻碍提剑直面秦始皇,回想这一系列经历最终放弃刺秦,因为残剑写的那两个字:天下。这个故事在电影华丽丽的画面前显得很弱。《阿凡达》的故事已经很强,但是在强大的3D效果面前也被削弱很多,最终这两部影片都失意奥斯卡。评委总是更中意拨动人心的故事,画面效果什么的在他们眼里都是浮云。
《三个傻瓜》讲了一个很精彩的故事,搞笑、感动、说理一应俱全,很适合刚入大学的同学看一看。尽管现实兴趣不一定能主导我们的专业以及职业,但是我们可以对自己的专业和职业感兴趣,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充满希望地活下去。前面说到要寻找一个传说中的人物,我的灵感由这部电影而来。影片采取了倒叙的手法,把大学生活穿插在寻找男主角的这一过程里,为的是把从一开始就制造悬念。《宿醉》同样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也许并没有不像传统喜剧片那么搞笑,但它最大的亮点是用悬疑的方法拍摄了一个喜剧片。相信随着生活的积累我的那些胡思乱想会越来越清晰,我有一个ambition,要像卡梅隆和诺兰一样,用华丽的技巧讲一个精彩的故事。
韩寒和郭敬明,都在新概念作文大赛出道,选择了两条渐行渐远的道路,褪去最初少年作家的光环,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后被社会承认。就像05届超级女声的前三甲,虽然不可能成为朋友,但是不影响他们的互相了解。他们的互相评价绵里藏针,并且一针见血。韩对郭的评价是一个成功的商人,顺便揶揄一下郭的五短身材。郭对韩的评价是杂文写得很好,但是写小说不是自己的对手。
韩寒的小说都不是小说,借助一帮人说一些他想说的话,做一些荒诞的事,他借助虚拟人物模拟实验自己的想法。其小说更像一些零散文字片段的堆叠,前后基本上是脱节的。最像小说的小说还是处女座《三重门》,有情节,有悬念,前后连贯,不魔幻。可以想象韩寒写小说都是比较随性的,想到哪写到哪,没有从全局把握比较着重刻画细节。郭敬明可以算是科班出身了,他大学学的是影视方面的专业,他写的东西都有电影的痕迹,在构思情节方面郭确实要高韩一筹。我觉得小说和电影都是为了讲一个精彩的故事,都有其表现手法和限制,充分运用这些技术手段,可以把一个好故事讲得更精彩。
如果我要写一部小说我会把我平时胡思乱想,然后觉得很酷的东西都塞进去。就像宫崎骏一样,导演平时的想象都在电影里有所体现。这刺激我去写一篇小说,更确切的应该是冲着改编成电影去的小说。设计起伏的剧情和意外的结局,当然还要把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一大堆东西塞进去,叫做个人风格。时间不要拖得太长,剧情的主要部分在一个凌晨搞定,我很喜欢平时喧闹的大街空无一人的情景。《达芬奇密码》和《致命ID》就是这样,而且情节紧凑漏洞也少。主人公常听闻某个恶人的传说,对其已有比较多的了解,但一直没有见过面因为这个人失踪已久。凭借现有的线索顺藤摸瓜,主人公发现有一群人都在寻找这个失踪的人。主人公最后找到了这个人,他不理解这个人的所作所为,这个人也没急于解释,他带主人公经历一些事件。原来这个人一直在伸张正义却又不能公开,只得默默背上骂名。他最后在与邪恶斗争中不幸牺牲,主人公毅然决然接替这位被世人误会英雄的位置,维护正义但被人们唾弃,最后和前辈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金庸先生笔下有过这样一个类似于《黑暗骑士》里蝙蝠侠的英雄,胡范苗田是李自成的四大家臣,李自成被清兵包围胡家降清,并送上李自成的项上人头。胡家因此背负上叛徒的骂名,而事实上这是胡家掩人耳目的做法,找了具尸体顶替李自成,把真正的闯王保全。《英雄》也是一个舍生取义的故事,无名不明白刺杀一个暴君为什么有一些人包括正义之士要阻拦他。这些人被无名打败后自知用武力阻止他无望,便和他说理,不过还是放他去刺杀秦始皇,心里还是希望无名能够悟出其中道理。最后无名突破层层阻碍提剑直面秦始皇,回想这一系列经历最终放弃刺秦,因为残剑写的那两个字:天下。这个故事在电影华丽丽的画面前显得很弱。《阿凡达》的故事已经很强,但是在强大的3D效果面前也被削弱很多,最终这两部影片都失意奥斯卡。评委总是更中意拨动人心的故事,画面效果什么的在他们眼里都是浮云。
《三个傻瓜》讲了一个很精彩的故事,搞笑、感动、说理一应俱全,很适合刚入大学的同学看一看。尽管现实兴趣不一定能主导我们的专业以及职业,但是我们可以对自己的专业和职业感兴趣,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充满希望地活下去。前面说到要寻找一个传说中的人物,我的灵感由这部电影而来。影片采取了倒叙的手法,把大学生活穿插在寻找男主角的这一过程里,为的是把从一开始就制造悬念。《宿醉》同样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也许并没有不像传统喜剧片那么搞笑,但它最大的亮点是用悬疑的方法拍摄了一个喜剧片。相信随着生活的积累我的那些胡思乱想会越来越清晰,我有一个ambition,要像卡梅隆和诺兰一样,用华丽的技巧讲一个精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