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豆般的评论和回忆
燕州老兄说我总爱回忆。我承认。我觉得我之所以成为我今天的这个样子,一个人之所以会成为一个人他今天的样子,跟他在蒙昧之初交过的人、遇到的事、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是怎么都分不开的。每当我试图分析一件事情,我总习惯于返回它的源头去寻找成因,寻找线索和动机。
我写评论,总试图把自己放在低位,从个体——也就是我自己——的角度出发。我没有上帝的全知视角,我能看到的和发现的,只能出自我的眼睛和内心。那些书籍、音乐、电影在世界上挥发出的魅力,大多时候,我只能看到在我自己、或者我的同类身上的映射。
而这些映射,潜移默化改变了我很多东西。我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来解释这些映射。它局限,但是真实。我不是洞穿人性的NB哲学家,实际上大多时候我连自己都洞穿不了。
抛开上面说的这一点,回忆在这里,在我的豆瓣评论这里,最主要是有一种道具的作用。我把它摊开来讲。我现在的生活状态,很难纯粹地去写一篇读后感或者观后感,有这份闲情也没有闲功夫。只有当一些话不吐不快时,我才会打开豆瓣,打开word,一边想着我要说些什么,一边在豆瓣上翻些条目,寻找借题发挥的路子。而回忆是把评论对象硬生生扯到跑题的最好道具。哇哈哈哈,我是不是很阴险?
我写评论,总试图把自己放在低位,从个体——也就是我自己——的角度出发。我没有上帝的全知视角,我能看到的和发现的,只能出自我的眼睛和内心。那些书籍、音乐、电影在世界上挥发出的魅力,大多时候,我只能看到在我自己、或者我的同类身上的映射。
而这些映射,潜移默化改变了我很多东西。我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来解释这些映射。它局限,但是真实。我不是洞穿人性的NB哲学家,实际上大多时候我连自己都洞穿不了。
抛开上面说的这一点,回忆在这里,在我的豆瓣评论这里,最主要是有一种道具的作用。我把它摊开来讲。我现在的生活状态,很难纯粹地去写一篇读后感或者观后感,有这份闲情也没有闲功夫。只有当一些话不吐不快时,我才会打开豆瓣,打开word,一边想着我要说些什么,一边在豆瓣上翻些条目,寻找借题发挥的路子。而回忆是把评论对象硬生生扯到跑题的最好道具。哇哈哈哈,我是不是很阴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