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从古希腊悲剧中看到什么?
话剧:《晚餐》
导演:罗锦麟
主演:孔维、徐岑子、班赞、杨佳音等
演出地点:北京人艺实验剧场
演出时间:2011年4月15日-5月3日
读家: persona
推荐指数:★★★★★☆
一句话点评: 如果我们的确有太久纠缠在莺歌燕舞、熙熙攘攘的一地鸡毛里了,那么请倾听一下毁灭中和毁灭后的生命悲歌吧,在我们的眼睛播种思想吧。
北京人艺实验剧场正在上演北京人艺历史上第一个古希腊悲剧《晚餐》。当然,这次是第二轮。第一轮演出就去看了,一种复杂而庄严的情感在心头盘旋、萦绕,无法消散,却又莫可奈何。这一次观看后,就一定要说点什么。
导演是中央戏剧学院罗锦麟教授,研究古希腊戏剧的专家。演员也都是人艺踏实而富有表演实力的中青年演员,孔维、徐岑子、班赞、杨佳音、张福元、丛林、高倩、陈宣宇。没有花里胡哨的绯闻、也没有挠心抓肺的噱头、所以也就没有任何炒作或宣传的“素材”。当然也缺少足够的“围观”。 有的只是古老命运悲剧的现代诠释,认真的演员的诚挚表演,精妙舞美设计的无声词汇等等诸如此类,与庄重、静穆的古希腊悲剧的氛围完全匹配。这部安静的戏,让人想到高贵,纯文学,学院派,知识分子这样的词汇。
那么,我们,能从古希腊悲剧中看到什么呢?我想,这里头有的是穿越时空,从古至今,由此及彼的,我们所有人的命运与抗争。我们所有人生命里的所储藏的力量。这力量,往往被我们的忽略,然在命运里,却如划过茫茫暗夜的一丝白光,闪耀着人的痛苦,挣扎和力量。 如果我们的确有太久纠缠在莺歌燕舞、熙熙攘攘的一地鸡毛里了,那么请倾听一下毁灭中和毁灭后的生命悲歌吧,在我们的眼睛播种思想吧。
《晚餐》是希腊著名剧作家卡巴奈利斯的作品,取材自古希腊著名的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的三联剧《俄瑞斯忒斯》(《阿伽门农》、《祭酒人》、《复仇女人》)。卡巴奈利斯实际上续写了俄瑞斯忒斯和妹妹厄勒克特拉为父报仇,杀死自己的母亲和情人之后的故事。俄瑞斯忒斯和厄勒克特拉、伊菲格涅亚三姐弟聚集到厄勒克特拉的丈夫费罗斯的农庄里共进晚餐,祭奠父母,缅怀往事。而他们的父亲阿伽门农、母亲克吕泰墨斯特拉和情人埃克瑞斯特斯以及父亲的情人卡桑德拉的灵魂也来到餐桌前。四个活着的生灵与四个死去的灵魂构建出一个巧妙的双层的结构,死去的灵魂来到餐桌尽情倾诉,却不能被活人感知。逝去的灵魂的自由行动、诉说起到了穿插、闪回的作用,将往事与当下勾连在一起。
杀人者、被杀者、无辜者他们在死后放弃了仇恨,原谅了杀戮,却不能忘却爱,一起追忆曾经的爱。惟有阿伽门农追忆他昔日的战功和无上权力,显示了其性格的复杂性。然而鬼魂就是鬼魂,他们只能徒劳地注视着因为弑母而近乎崩溃的孩子们。也亲眼目的了伊菲格涅亚最终亲手用毒酒结束这个“被诅咒过的家族”循环往复的复仇与罪恶。纯真的希腊农民费罗斯是唯一活下来的人,他以仁慈、单纯的好心肠,以他的目光思考,让我们感知万物有灵,感知面包、无花果、橄榄油的芬芳和快乐,感知一粒种子从生根发芽,测量温度、经受风雨、穿越四季所蕴藏的生命力量。也是剧作家有意在贵族们的悲剧命运纷纷终了之际,为观众精心留下的令人喟叹的平民形象。爱恨情仇,荣誉权利什么都是浮云。只有生命本身,值得静静守候与关注。
费罗斯这一形象让我想起墨西哥著名帕斯的诗句:
“在大海的黑夜里
穿梭的游鱼便是闪电。
在森林的黑夜里,
翻飞的鸟儿便是闪电。
在人体的黑夜里,
粼粼的白骨便是闪电。
世界,你一片昏暗,
而生活本身就是闪电。”
导演:罗锦麟
主演:孔维、徐岑子、班赞、杨佳音等
演出地点:北京人艺实验剧场
演出时间:2011年4月15日-5月3日
读家: persona
推荐指数:★★★★★☆
一句话点评: 如果我们的确有太久纠缠在莺歌燕舞、熙熙攘攘的一地鸡毛里了,那么请倾听一下毁灭中和毁灭后的生命悲歌吧,在我们的眼睛播种思想吧。
北京人艺实验剧场正在上演北京人艺历史上第一个古希腊悲剧《晚餐》。当然,这次是第二轮。第一轮演出就去看了,一种复杂而庄严的情感在心头盘旋、萦绕,无法消散,却又莫可奈何。这一次观看后,就一定要说点什么。
导演是中央戏剧学院罗锦麟教授,研究古希腊戏剧的专家。演员也都是人艺踏实而富有表演实力的中青年演员,孔维、徐岑子、班赞、杨佳音、张福元、丛林、高倩、陈宣宇。没有花里胡哨的绯闻、也没有挠心抓肺的噱头、所以也就没有任何炒作或宣传的“素材”。当然也缺少足够的“围观”。 有的只是古老命运悲剧的现代诠释,认真的演员的诚挚表演,精妙舞美设计的无声词汇等等诸如此类,与庄重、静穆的古希腊悲剧的氛围完全匹配。这部安静的戏,让人想到高贵,纯文学,学院派,知识分子这样的词汇。
那么,我们,能从古希腊悲剧中看到什么呢?我想,这里头有的是穿越时空,从古至今,由此及彼的,我们所有人的命运与抗争。我们所有人生命里的所储藏的力量。这力量,往往被我们的忽略,然在命运里,却如划过茫茫暗夜的一丝白光,闪耀着人的痛苦,挣扎和力量。 如果我们的确有太久纠缠在莺歌燕舞、熙熙攘攘的一地鸡毛里了,那么请倾听一下毁灭中和毁灭后的生命悲歌吧,在我们的眼睛播种思想吧。
《晚餐》是希腊著名剧作家卡巴奈利斯的作品,取材自古希腊著名的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的三联剧《俄瑞斯忒斯》(《阿伽门农》、《祭酒人》、《复仇女人》)。卡巴奈利斯实际上续写了俄瑞斯忒斯和妹妹厄勒克特拉为父报仇,杀死自己的母亲和情人之后的故事。俄瑞斯忒斯和厄勒克特拉、伊菲格涅亚三姐弟聚集到厄勒克特拉的丈夫费罗斯的农庄里共进晚餐,祭奠父母,缅怀往事。而他们的父亲阿伽门农、母亲克吕泰墨斯特拉和情人埃克瑞斯特斯以及父亲的情人卡桑德拉的灵魂也来到餐桌前。四个活着的生灵与四个死去的灵魂构建出一个巧妙的双层的结构,死去的灵魂来到餐桌尽情倾诉,却不能被活人感知。逝去的灵魂的自由行动、诉说起到了穿插、闪回的作用,将往事与当下勾连在一起。
杀人者、被杀者、无辜者他们在死后放弃了仇恨,原谅了杀戮,却不能忘却爱,一起追忆曾经的爱。惟有阿伽门农追忆他昔日的战功和无上权力,显示了其性格的复杂性。然而鬼魂就是鬼魂,他们只能徒劳地注视着因为弑母而近乎崩溃的孩子们。也亲眼目的了伊菲格涅亚最终亲手用毒酒结束这个“被诅咒过的家族”循环往复的复仇与罪恶。纯真的希腊农民费罗斯是唯一活下来的人,他以仁慈、单纯的好心肠,以他的目光思考,让我们感知万物有灵,感知面包、无花果、橄榄油的芬芳和快乐,感知一粒种子从生根发芽,测量温度、经受风雨、穿越四季所蕴藏的生命力量。也是剧作家有意在贵族们的悲剧命运纷纷终了之际,为观众精心留下的令人喟叹的平民形象。爱恨情仇,荣誉权利什么都是浮云。只有生命本身,值得静静守候与关注。
费罗斯这一形象让我想起墨西哥著名帕斯的诗句:
“在大海的黑夜里
穿梭的游鱼便是闪电。
在森林的黑夜里,
翻飞的鸟儿便是闪电。
在人体的黑夜里,
粼粼的白骨便是闪电。
世界,你一片昏暗,
而生活本身就是闪电。”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