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buse
我的第一印象也是好看,但细看其实毛病挺多,只是最开始感觉太惊艳了而忽略了一些缺点
。
主要那时德国人剧作方面还是比较欠缺的。当然,好莱坞完善其剧作也是后来的事了,
但这片的叙事问题确实比较严重。叙事结构上Lang在M之前的几个片子都比较episodic(除Die
Nibelungen稍好外),像Der Mude Tod更干脆就是一集锦片。人物方面,Paul Richter饰
演的那个富家公子,开始在他身上花了很多笔墨,总以为这个人物会让局势显得更复杂些
,但最后稀里糊涂地就死掉了;再有Bernhard Goetzke饰演的警察,这个人物本可以塑造
成Mabuse的反面的,但片里也乱七八糟地没有真正建立起人物形象,而且不知道为什么让
Bernhard Goetzke来演,这家伙演演死神也就罢了来演Mabuse的对手,太呆了。那个吸可
卡因的助手倒是不错的。
视听手法上此片可以说的还是比较多的。甚至可以说,Lang的天才是从此片开始显露的,
他的很多视听技巧逐渐成为主流电影的经典手法。
比如说摄影,Lang对光影的运用一贯很强,Der Mude Tod中便大量使用逆光与侧逆光摄影
来加强影片的浪漫主义色彩。Mabuse这片里则有些表现主义倾向,比如Mabuse的mistress
来见他时,Mabuse说你怎么还不去跟那阔少约会,这时候他的头部在墙上形成巨大的影子
,overshadow了他的mistress,后者做瑟缩状,显得极为无助。再如,下集开场有个前情
概略的段落,那情妇被关在牢房里,Lang把窗外射进的光打在她脸上,窗框的一条条
bar形成封闭构图,暗示她所受的精神桎梏,Lang还特意让那光略略摇动--这其实很
不写实的,因为窗框是固定的嘛,光源也没有理由随意摇动,但效果极好,极富表现力,
孤单,落寞,无助,等等难以名状的感觉都在这画面里了。
剪辑上,Lang从这片开始用溶接相邻镜头来暗示这两个镜头间的联系,比如一开始Mabuse
手里翻开一叠牌,然后一个dissolve,接Mabuse的脸,暗示纸牌上看似不一的人物其实都
是Mabuse自己,a man of a thousand faces。这段还照应之后的一句对白,暗示Mabuse p
laying with human's fate, even that of his own. 这种溶接在第一幕结尾证券市场收
市的废墟那个镜头也用过,其后在Die Nibelungen,The Big Heat等片中也都用过。当然
Lang对于剪辑更为巧妙的运用要到后来的Spione,M中方才显现。
场面调度上,Lang将Mabuse与Lucifer的大幅画像并置在一起,暗示Mabuse这个人物的特质
,一个Nietzsche式的强力意志的超人,一个Satanic Figure,这个人物不是凭空冒出来的
,魏玛时代的德国经济萧条,民众呼唤强人出现来改变现状。此片还有很多极为视觉叙事的
段落,在此不再赘述。
Lang在此片中还尝试了对插卡字幕的创造性运用,特别表现在Mabuse与警察博弈的那一幕
。这一幕重在表现警察被Mabuse催眠后产生的幻觉,在警察的主观镜头中,背景变黑,
Mabuse的头像一点点逼近(利用景别的表现力)。然后Mabuse说You take,这个字幕也一
点点变大向警察逼近。警察说No,一个回合后再次重复的No变得更大,显示他抵抗的意志。
这一场景的表现可以说快90年过去了还没有哪个人已经超越了Lang。
双重曝光,伯爵被Mabuse催眠后看到无数个自己那段。以及最后Mabuse精神奔溃后看到被
他害死的一干人的虚影。这种运用后来在Mabuse的遗产中变得更加牛X了。
Motif
Lang的默片有两个主要的visual motif。
一个是clock/watch,这个motif后来在几乎每一部Lang片中都有出现,但最早是在此片的
第一幕中出现的。在科学史中,牛顿经典力学所构建的那个决定论的,不可逆转的世界常
常用时钟来做譬喻,上帝被认为是某种形而上意义下的钟表匠,在完成了第一推动(相当
于决定了牛顿方程的初始状态)之后便不再干预这世界的变化。在Lang片中,clock象征决
定论的,宿命的世界。这片中则表现为偶然与必然的辩证关系。第一幕中Mabuse操纵证券
市场的几乎取决于他的精心计算,从盗取文件的各个环节到散布谣言,化妆出去撞到“乞
丐”,又被“车撞”,这一系列的“巧合”(偶然性)都是精心计算的结果,每一步都不
能出现差错,所以Mabuse对于属下很严苛,不容易任何失误。故而clock这个motif的意义
既在于整个事件的理性计算,又在于Mabuse对其属下的control(control的意义在其后的
影片如Metropolis还将进一步发展)。另外,Lang片最常见的主题便是个体与整个system
的斗争,这斗争的结果通常是失败的,但片中的hero都无畏坚持。Indian Tomb近结尾处就有
一个非常隐喻性的画面,主人公被追杀逃到沙漠,饥渴难耐追兵又至时向着头顶的烈日开
了一枪。这日的形象便是clock的一种变体。Mabuse也是这样一个主角,他的downfall是注
定,但他无视这些困难与危险--因为他是gambler。
另一个motif则是蜡烛,在前此的Der Mude Tod已经明确了蜡烛=生命的符码。所以这片里你
可以看到伯爵发疯前吓得把手中的蜡烛也丢了,这其实便暗示他死期将至。这一符码在以后
的Die Nibelungen,Spione中还有更出色的运用。
联系Lang的其他作品还有很多可谈的,暂时想到这一些。
也可参见我的Spione评论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335499/
。
主要那时德国人剧作方面还是比较欠缺的。当然,好莱坞完善其剧作也是后来的事了,
但这片的叙事问题确实比较严重。叙事结构上Lang在M之前的几个片子都比较episodic(除Die
Nibelungen稍好外),像Der Mude Tod更干脆就是一集锦片。人物方面,Paul Richter饰
演的那个富家公子,开始在他身上花了很多笔墨,总以为这个人物会让局势显得更复杂些
,但最后稀里糊涂地就死掉了;再有Bernhard Goetzke饰演的警察,这个人物本可以塑造
成Mabuse的反面的,但片里也乱七八糟地没有真正建立起人物形象,而且不知道为什么让
Bernhard Goetzke来演,这家伙演演死神也就罢了来演Mabuse的对手,太呆了。那个吸可
卡因的助手倒是不错的。
视听手法上此片可以说的还是比较多的。甚至可以说,Lang的天才是从此片开始显露的,
他的很多视听技巧逐渐成为主流电影的经典手法。
比如说摄影,Lang对光影的运用一贯很强,Der Mude Tod中便大量使用逆光与侧逆光摄影
来加强影片的浪漫主义色彩。Mabuse这片里则有些表现主义倾向,比如Mabuse的mistress
来见他时,Mabuse说你怎么还不去跟那阔少约会,这时候他的头部在墙上形成巨大的影子
,overshadow了他的mistress,后者做瑟缩状,显得极为无助。再如,下集开场有个前情
概略的段落,那情妇被关在牢房里,Lang把窗外射进的光打在她脸上,窗框的一条条
bar形成封闭构图,暗示她所受的精神桎梏,Lang还特意让那光略略摇动--这其实很
不写实的,因为窗框是固定的嘛,光源也没有理由随意摇动,但效果极好,极富表现力,
孤单,落寞,无助,等等难以名状的感觉都在这画面里了。
剪辑上,Lang从这片开始用溶接相邻镜头来暗示这两个镜头间的联系,比如一开始Mabuse
手里翻开一叠牌,然后一个dissolve,接Mabuse的脸,暗示纸牌上看似不一的人物其实都
是Mabuse自己,a man of a thousand faces。这段还照应之后的一句对白,暗示Mabuse p
laying with human's fate, even that of his own. 这种溶接在第一幕结尾证券市场收
市的废墟那个镜头也用过,其后在Die Nibelungen,The Big Heat等片中也都用过。当然
Lang对于剪辑更为巧妙的运用要到后来的Spione,M中方才显现。
场面调度上,Lang将Mabuse与Lucifer的大幅画像并置在一起,暗示Mabuse这个人物的特质
,一个Nietzsche式的强力意志的超人,一个Satanic Figure,这个人物不是凭空冒出来的
,魏玛时代的德国经济萧条,民众呼唤强人出现来改变现状。此片还有很多极为视觉叙事的
段落,在此不再赘述。
Lang在此片中还尝试了对插卡字幕的创造性运用,特别表现在Mabuse与警察博弈的那一幕
。这一幕重在表现警察被Mabuse催眠后产生的幻觉,在警察的主观镜头中,背景变黑,
Mabuse的头像一点点逼近(利用景别的表现力)。然后Mabuse说You take,这个字幕也一
点点变大向警察逼近。警察说No,一个回合后再次重复的No变得更大,显示他抵抗的意志。
这一场景的表现可以说快90年过去了还没有哪个人已经超越了Lang。
双重曝光,伯爵被Mabuse催眠后看到无数个自己那段。以及最后Mabuse精神奔溃后看到被
他害死的一干人的虚影。这种运用后来在Mabuse的遗产中变得更加牛X了。
Motif
Lang的默片有两个主要的visual motif。
一个是clock/watch,这个motif后来在几乎每一部Lang片中都有出现,但最早是在此片的
第一幕中出现的。在科学史中,牛顿经典力学所构建的那个决定论的,不可逆转的世界常
常用时钟来做譬喻,上帝被认为是某种形而上意义下的钟表匠,在完成了第一推动(相当
于决定了牛顿方程的初始状态)之后便不再干预这世界的变化。在Lang片中,clock象征决
定论的,宿命的世界。这片中则表现为偶然与必然的辩证关系。第一幕中Mabuse操纵证券
市场的几乎取决于他的精心计算,从盗取文件的各个环节到散布谣言,化妆出去撞到“乞
丐”,又被“车撞”,这一系列的“巧合”(偶然性)都是精心计算的结果,每一步都不
能出现差错,所以Mabuse对于属下很严苛,不容易任何失误。故而clock这个motif的意义
既在于整个事件的理性计算,又在于Mabuse对其属下的control(control的意义在其后的
影片如Metropolis还将进一步发展)。另外,Lang片最常见的主题便是个体与整个system
的斗争,这斗争的结果通常是失败的,但片中的hero都无畏坚持。Indian Tomb近结尾处就有
一个非常隐喻性的画面,主人公被追杀逃到沙漠,饥渴难耐追兵又至时向着头顶的烈日开
了一枪。这日的形象便是clock的一种变体。Mabuse也是这样一个主角,他的downfall是注
定,但他无视这些困难与危险--因为他是gambler。
另一个motif则是蜡烛,在前此的Der Mude Tod已经明确了蜡烛=生命的符码。所以这片里你
可以看到伯爵发疯前吓得把手中的蜡烛也丢了,这其实便暗示他死期将至。这一符码在以后
的Die Nibelungen,Spione中还有更出色的运用。
联系Lang的其他作品还有很多可谈的,暂时想到这一些。
也可参见我的Spione评论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335499/
© 本文版权归 paracelsus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
豆友71231476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18 16:45:17
-
般若死火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27 10:25:55
-
无翼蝙蝠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27 09:55:12
-
Eden's Curve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27 04:07:45